历史:第11课孔子和百家争鸣同步测试(冀教版七年级上)

文档属性

名称 历史:第11课孔子和百家争鸣同步测试(冀教版七年级上)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1.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3-07-06 20:41: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孔子和百家争鸣 习题精选
一、单项选择
1.下列著作中,记录孔子学说的是( )
A.《诗经》
B.《论语》
C.《春秋》
D.《尚书》
2.下列观点属于韩非子的是( )
A.认为人不能战胜自然
B.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
C.主张中央集权
D.统治者要体察民情,爱惜民力
3.主张“无为而治”的是( )
A.庄子
B.墨子
C.孔子
D.孟子
4.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是( )
A.孔子
B.孟子
C.韩非子
D.墨子
5.下列人物属于战国时期的是( )
①孔子 ②商鞅 ③孟子 ④韩非子 ⑤扁鹊 ⑥管仲·
A.①②④⑥
D.②③④⑤
C.①③④
D.②③⑤⑥
二、问答题
6.(1)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什么?
(2)孔子在教育上有什么成就?
(3)孔子在史学上有什么成就?
(4)孔子的学说在中国文化史上有什么影响?
7.战国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2)百家争鸣中主要有哪些学派?
(3)百家争鸣有什么影响?
参加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 2.C 3.A 4.B 5.B
二、问答题
6.(1)核心是“仁”。
(2)①创办学校,面向社会广泛招收学生,打破了贵族对教育的垄断。
②总结了很多教育经验,如“因材施教”、“温故而知新”等。
(3)根据鲁国的历史,编写了《春秋》。
(4)孔子的学说,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对后世影响极大。
7.(1)战国时期,各国竞相改革,社会急剧变化。士人针对各种社会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宣传自己的主张,形成了不同学派,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2)墨家、儒家、道家、法家。
(3)百家争鸣有利地促进了思想文化的发展。诸子百家的思想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