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正安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贵州省正安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4.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3-11 20:29: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贵州省正安县一中2018-2019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历史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题号


总分
得分
分卷I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0分,共60分)
1.我国清代军机处能够迅速处理各地呈送的各种文书,简化了处理政务的手续,行事快捷。这意味着它(  )
A. 制约了皇权的高度集中B. 提高了朝廷的行政效率
C. 压制了相权的恶性膨胀D. 改变了政治制度的本质
2.下图是山西太原晋祠(叔虞立国之处)。晋国属于(  )
A. 功臣封国B. 姬姓封国
C. 商族后裔的封国D. 周人恢复的被商灭掉的古国
3.有学者认为,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与该转型描述相符的是( )
A. “兼并天下,建皇帝之号,立百官之职,收天下之权,尽归于中央”
B. “诏知府公事并须长吏、通判签议连书,方许行下”
C. “设行中书省……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
D. “革中书省,归其政于六部,置殿阁大学士”
4.西汉初年的中央集权体制与秦朝相比,最大的区别在于( )
A. 中央机构B. 皇帝权力
C. 地方行政制度D. 独尊儒术
5.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指出:“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但宋之于唐,却不能说有什么大变动,一切因循承袭……”材料中两次“大变动”分别指的是( )
A. 分封制、宗法制B. 三公九卿制、三省六部制
C. 郡县制、行省制D. 三省六部制、明朝内阁制
6.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汉兴,天子之政行于郡,不行于国;制其守(郡守)宰,不制其侯王。”汉朝为解决这种现象采取的措施是( )
A. 实行郡国并行制B. 颁布“推恩令”
C. 设立刺史巡行郡县D. 分封同姓诸侯国
7.宋朝形成了“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的局面。这反映出(  )
A. 宰相职权范围扩大B. 专制皇权达到顶峰
C. 皇权对相权的制约D. 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
8.公元6世纪东罗马帝国皇帝钦定的法学教科书中说:“皇帝的决定也具有法律效力,因为根据赋予他权力的王权法,人民把他们的全部权威和权力移转给他。”这说明( )
A. 《社会契约论》影响深远B. 王权法丧失了法律效力
C. 古罗马皇帝崇尚“君权神授”D. 古罗马有重视法律的传统
9.罗马法是指古罗马制定和实施的全部法律,是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推动罗马法不断完善的因素有( )
①平民与贵族的斗争②疆域的不断扩大
③居民成份的日趋复杂④为近代法律奠定基础
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
10.雅典“贵族统治的改变是从他的改革开始的。”“他采取曾是最优秀的立法拯救国家。”材料中涉及的是哪一位人物( )
A. 伯利克里B. 梭伦
C. 克利斯提尼D. 亚里士多德
11.古代雅典形成民主制度和罗马共和国早期开始形成法律制度的共同原因是( )
A. 城邦是公民的政治共同体B. 城邦经济以手工业商业为主
C. 奴隶主集团控制奴隶的需要D. 对外战争和扩张势力的结果
12.罗马法律制度集中代表了古代西方政治文明的杰出成就,其影响源远流长。下列关于罗马法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十二铜表法》既是成文法的开端,又可以看成是公民法的代表
B. 从习惯法发展到成文法,公民法发展到万民法,根本原因都是平民与贵族的长期斗争
C. 当公民法演变到万民法时,罗马法的成文法得到进一步发展,所以万民法基本上都是成文法
D. 19世纪末20世纪初,日本的民法、中国清末和民国时期的民法,都不同程度地受到罗马法的影响
13.关于下列漫画所反映的雅典民主政治状况表述正确的是( )
A. 众多的妇女和外邦人被排除在民主殿堂之外
B. 雅典公民权利是建立在对奴隶专政基础之上
C. 可能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
D. 体现小国寡民、轮番而治的特点
14.古希腊民主政治与古罗马法律是古代西方政治文明的精华。下列有关古希腊民主制和古罗马法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雅典所有男子都享有参政议政的权利
B. 雅典妇女也可以参加公民大会
C. 古罗马奴隶享有与自由民一样的法律保障
D. 罗马法成为近代资产阶级法学的渊源和近现代法律的先驱
15.《民法大全》认为:“罗马人民所适用的,一部分是自己特有的法律,一部分是全人类共同的法律。”罗马帝国制定“全人类共同的法律”主要是为了协调( )
A. 罗马帝国与其他国家的关系B. 罗马平民与贵族的关系
C. 罗马人与被征服民族的关系D. 罗马公民与奴隶的关系
16.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曾被戏谑为“一票共和”,时人预言它必将步第一、第二共和国的后尘,会很快夭折。这是因为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成立之初面临着( )
A. 新兴德国势力的威胁B. 复辟帝制势力的威胁
C. 人民对于旧王朝的留恋D. 共和国声誉遭到破坏
17.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第十五条规定:“联邦议会的主席职位及其事务的领导权属于由皇帝任命的帝国宰相。”此规定表明( )
A. 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B. 国家行政权属于宰相
C. 国家权力中心为议会D. 宰相只对国家元首负责而不对议会负责
18.在1787年宪法制定过程中,华盛顿说:“我的看法——各州必须选出众望所归的代表参加大陆会议,并赋予该机构绝对权力”,否则“我们就会变成一个多头怪物,一个异质体”。这表明他坚持怎样的原则( )
A. 分权制衡B. 人民主权C. 邦联主义D. 联邦至上
19.《权利法案》规定:未经议会同意,国王无权废止法律,国王的征税为非法;议员有在议会演说、辩论或议事之自由。其体现的宪政原则是( )
A. 王在议会B. 议会至上
C. 少数服从多数D. 政教分离
20.据《论美国的民主》一书记载:“在美国,正像只有一个立法机构可以立法一样,只有一个法院可以解释法律。因此,在这两个主要点上,美国比旧法兰西王国还要集权……”这主要表明近代美国( )
A. 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B. 立法和司法机构相互配合
C. 联邦政府具有集权性D. 民主共和制具有专制色彩
21.1640年,英国议会的召开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其主要依据是( )
A. 清教徒要求进一步进行宗教改革
B. 议会反对派拒绝通过征税法案
C. 议会成为反对英国王权的领导中心
D. 查理一世和议会的矛盾激化
22.下图为近代西方某国政治体制结构示意图,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 皇帝集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于一身
B. 议会受皇帝主宰,故无立法权
C. 宰相在内阁中拥有绝对权力
D. 帝国议会是拥有权力的上议院
23.美国联邦党人汉密尔顿认为:在共和政体中,立法权必然处于支配地位。补救这个不便的方法是把立法机关分为不同单位,并且用不同的选举方式和不同的行动原则使它们尽可能少发生联系。1787年宪法中体现这一理念的内容是( )
A. 总统可否决国会通过的法律
B. 立法、司法分权制衡
C. 中央政府、州实现合理分权
D. 国会由参众两院组成
24.“男练义和团,女练红灯照。砍到电线杆,扒了火车道,烧了毛子楼,灭了耶稣教。杀了东洋鬼,再跟大清闹。”这一义和团揭帖主张的是( )
A. 反清灭洋B. 扶清灭洋C. 以清灭洋D. 反清扶洋
25.下图是邓小平为八七会议会址的题字,他亲身经历了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对这次会议表述正确的是( )
A. 会议是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召开的
B. 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
C. 标志着中共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D. 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26.揭贴、口号等往往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具有明显的时代气息。下列揭贴、口号与事件搭配不符合史实的是( )
A. 一概鬼子全杀尽,大清一统庆升平——甲午战争
B.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辛亥革命
C.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五四运动
D. 打倒列强,除军阀——北伐战争
27.下图是张乐平创作于1937年8月的时事漫画《杀鸡儆猴图》,图中的“鸡”代表“上海日军”;“猴”代表“日军部”。该漫画( )
①体现了日军对南京居民凶残大屠杀
②表现了中国军队对日寇打击之沉重
③反映了抗战相持阶段上海军民的斗志
④肯定了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英勇抗战
A. ①③B. ②④C. ①②④D. ②③④
28.当《南京条约》签订后,清朝官员董宗远上奏反对,他说:“国威自此拟矣,国脉自此伤矣。乱民自此生心矣,边境自此多事矣。”他反对签约的出发点是( )
A. 维护封建统治秩序B. 维护清朝民族利益
C. 维护国家独立自主D. 学习西方技术
29.民国时期,初小四年级课本《平等》一文中写道:“共和国无阶级之分,人人平等,受治于同一之法律……虽以大总统之地位,犹必谨守法律,不能恃势以凌人。一旦罢职,即与齐民无异。”这表明( )
A. 民国时期中国教育发生根本变化
B. 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 民国时期重视公民意识教育
D. 追求平等是民国时期政治斗争的核心
30.1947年,面对国民党两翼进攻,中间防御,状如哑铃的战略体系,中共中央决定开始进行战略反攻,揭开战略反攻序幕的事件是( )
A.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B. 陈粟大军挺进苏鲁豫皖
C. 陈谢兵团挺进豫西D. 林罗大军挺进东北
分卷II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共40分)
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下面是根据这一资料设计的示意图
材料二下图是大宗、小宗示意图
(1)根据材料一,你认为西周在分封对象上有什么突出特点?列举出几个这样的封国。
(2)材料二反映出西周的宗法制有哪些特点?
(3)你认为后世统治者能否仿效西周的宗法分封制治国?说明理由。
3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罗马帝国)到处都由罗马法官根据罗马法进行判决,从而使地方上的社会秩序都被宣布无效,因为它们与罗马法制不相符合。
材料二 罗马法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参考经验。罗马共和国特设一种审理公职人员贪赃枉法、以权谋私等重大刑事案件的法院,实质上就是陪审法院。罗马实行一种“保护人制度”。保护人可以替被告人发言,反驳控告人提出的指控。
罗马法中有句名言,即“没有告诉人就没有法官”。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罗马法在当时的作用。
(2)材料二所述内容演变为今天的哪些法律制度或原则?
(3)罗马法经受了时间的考验,直至今天我们仍可以从这份宝贵的法律遗产中受益。据此谈谈你的认识。
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我们的制度是别人的典范,而不是我们模仿其他任何人的。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的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是平等的;让一个人负担公职优先于他人的时候,所考虑的不是某个人特殊阶级的成员,而是他们所具有的真正才能。
……在我们这里,每个人所关心的,不仅是自己的事务,而且也关心国家的事务;就是那些最忙于他们自己事务的人,对于一般政治也是很熟悉的——这是我们的特点:一个不关心政治的人,我们不说他是一个注意自己事务的人,而说他根本没有事务。
——(古希腊)伯利克里《在阵亡将士国葬礼上的演说》
材料二:1787年5月,美国12个州的55名代表来到费城为新生的美国制定宪法,召开了为期116天的制宪会议,这也是美国历史上时间最长的一次会议。尽管制宪会议内部矛盾重重、派系纷争,但与会代表却有一个共识:厌恶暴政,通过制度建设避免暴政的发生。但就暴政的来源,制宪会议内部却出现了严重分歧。联邦党人认为多数人的民主容易出现暴政,地方各州容易受民意的影响,他们倾向于精英治国,主张扩大中央政府权力,缩小地方州权;“反联邦党人”则认为暴政的来源是中央政府和政治精英,他们主张建立一个贴近民众的政府,扩大州权,极力缩小中央政府的权力。 ——摘自刘瑜《民主的细节》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古希腊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并分析形成这一特点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当时存在着的主要矛盾。这些主要矛盾是怎样解决的?你从美国1787年宪法看出在资产阶级民主方面有哪些重大发展?

答案
1.B2.B3.A4.C5.B6.B7.C8.D9.A10.B11.A12.B13.C14.D15.C
16.B17.D18.D19.B20.C21.C22.C23.D24.A25.B26.A27.B28.A29.C30.A
31.(1)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晋、鲁、卫、燕等。
(2)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大宗和小宗有相对性;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相结合,形成森严的社会等级;大宗和小宗既是家庭等级关系,也是政治隶属关系,“国”和“家”密切结合。
(3)不能以西周的宗法分封制治国。分封制度下,诸侯国有相对大的独立性,便于其实力发展,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巩固;以血缘关系为基础也不能保持长久的政治关系。
32.(1)规范了社会秩序;维系了罗马帝国的统治。
(2)陪审制度;律师制度;“不告不理”的审判原则。
(3)罗马法的一些基本原则适应了人类社会生活的需求;法律在人类社会生活中具有重要意义。(从罗马法的价值和法律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任选一个角度作答即可)
33.(1)特点:全体公民直接当家作主。
主要原因:小国寡民;具有民主传统;工商业发达,民主意识强;人文主义思想盛行等。
(2)中央和地方的权力矛盾、多数人民主暴政与少数人独裁专制的矛盾。
解决办法:1787年宪法规定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联邦权力高于各州权力。同时,各州可以在不违背宪法的前提下,有一定的自治权。国家权力分为立法、司法和行政三部分,三者独立平等,但互相制约。参议员由各州议会选出,众议员由各州按照人口比例选出。总统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
重大发展: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既防止了多数人民主暴政,又防止了少数人独裁。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