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15课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
一、选择题
1.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统一了蒙古草原的民族是 ( )
A蒙古族 B匈奴族 C突厥族 D东夷
2.匈奴族生活的范围主要在 ( )
A东北平原 B蒙古草原 C新疆一带 D西藏地区
3.匈奴历史上称首领为 ( )
A可汗 B单于 C皇帝 D大王
4.从匈奴手中夺取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是在 ( )
A汉高祖时 B汉武帝时 C汉景帝时 D汉元帝时
5.匈奴在统一后迅速发展,它不包括 ( )
A畜牧业兴旺 B冶铸业发展 C制瓷业发达 D学会农耕
6.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是在 ( )
A公元前119年B公元119年C公元前1世纪中期D公元1世纪中期
7.昭君出塞发生在下列哪个皇帝统治时期 ( )
A汉高祖 B汉文帝 C汉武帝 D汉元帝
8.秦汉时期反击匈奴的战争是正义的,是因为 ( )
A促进了民族融合B维护了国家统一C保护了中原的经济文化D打击了外族入侵
9.使匈奴再也无力与西汉对抗的事件是 ( )
A夺回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B经过漠北战役的沉重打击
C匈奴分裂为几部,彼此攻杀不休D呼韩邪单于向汉称臣
10.“汉与匈奴合为一家,世世毋得相诈相攻。”这一史书记载下列哪件历史事件有关?
A张骞出使西域B丝绸之路的开通C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D昭君出塞 ( )
11.电视连续剧《汉武大帝》中的刘彻,采取各种措施最终完成了大一统的局面,他派出大将卫青、霍去病抗击哪个少数民族的进攻 ( )
A匈奴族 B契丹族 C女真族 D蒙古族
12.下列有关匈奴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在蒙古草原过首游牧的生活
B匈奴称首领为单于
C秦修筑长城的目的就是为了抵御匈奴的进攻
D匈奴畜牧业兴旺,冶铁业也发展起来,便完全没有农耕
13.对右图历史信息的解读正确的是
A.汉武帝时国力强盛 B.汉元帝把王昭君嫁给了松赞干布
C.东汉时对匈奴实行和亲政策 D.此事促进了汉匈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
14.汉武帝时,打败匈奴的主要原因是 ( )
①国力强盛②匈奴势力日益衰落③政权稳定④汉军将士英勇善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5.关于“昭君出塞”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
A是一段流传千古的佳话B向汉朝提出和亲的是呼韩邪
C是汉朝迫于匈奴压力的一项和亲D为汉匈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作出了重大贡献
16.下列对汉朝与匈奴的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两汉对匈奴的反击都经历了几次重大的战役B反击匈奴后,加强了对西域的管理
C反击匈奴的主要原因是为了加强同西域的关系D与匈奴的和战、友好交往是主流
二、组合列举题
17.根据相关的提示写了人物。
(1)第一次统一了蒙古草原的匈奴单于:
(2)汉朝时开始对匈奴实行大规模的反击,夺取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在位的皇帝:
(3)在漠北战役中取得胜利的汉朝将领:
(4)公元前1世纪中期,向汉朝求亲的匈奴单于:
(5)汉元帝时与匈奴首领和亲的宫女:
18.根据相关的历史事件写出时间。
(1)匈奴单于第一次统一蒙古草原,建立起强大的国家:
(2)漠北战役的时间:
(3)匈奴分裂为几部,彼此攻杀不休的时间:
(4)昭君出塞的时间:
三、材料解析题
19.阅读材料
材料一:“汉武雄图载史篇,长城万里遍烽烟。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
——翦伯赞
材料二:“边城宴闭,牛马布野,三世亡(无)犬吠之警,黎庶于干戈之役。”
——《汉书》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汉武”指的是谁?请举出能反映“长城万里遍烽烟”的一次重大战役的名称。
(2)两则材料盛赞了哪一事件?
(3)材料一作者的态度是什么?你同意吗?结合材料二,谈谈你的理由。
20、西汉时,有一名将,在反击匈奴的战争中英勇善战,屡建战功,皇帝奖励他,为他建造了精致的住宅。他说:“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这位名将死时仅20多岁,汉武帝为他修建了一座形似祁连山的墓,象征他的赫赫战功。
请回答:(1)材料中的名将指的是谁?皇帝指的又是谁?
(2)“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表达了这位名将的什么品质?
(3)请你列举出一件他所立下的战功。
21.识图题
见右图回答问题
(1)图中的雕塑是为了纪念汉朝时与匈奴友好关系的一件事例。请你说出是什么事例。
(2)图中的两个人物分别是谁?
(3)这件事发生在什么时间?哪个皇帝在位时期?
(4)请说出这件事情为汉匈友好相处所作出的贡献。
(5)针对这一事例,谈一谈你的感想。
四、分析探究题
23.秦汉时期,匈奴族一直是活跃于我国北方的少数民族。
(1)与匈奴相关的一项重大工程建筑是什么?说出其修筑的目的。
(2)匈奴的最高首领称为什么?请列举出你知道的两位匈奴首领的名字。
(3)请你列举出这一时期,我国与匈奴关系的主要事例。(最少三例)
(4)在与匈奴关系的主要事例中,请说出你最支持哪一种做法?并说明理由。
(5)东汉末年以来,匈奴等北方和西方的少数民族陆续内迁,最后匈奴人灭掉了哪一个政权?
(6)现在我国的56个民族中有匈奴族吗?请试着说一说匈奴族在我国历史上有哪些贡献。(说出两点即可)并结合其所做的贡献,谈一谈自己的感悟。
24.汉武帝以前和汉武帝时期,西汉对匈奴的政策有什么不同?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BBBBC 6~10:ADCBD
11~16:ADBCCC
二、组合列举题
17.(1)冒顿(2)汉武帝(3)卫青、霍去病
(4)呼韩邪(5)王昭君
18.(1)秦汉之际(2)公元前119年(3)公元前1世纪中期(4)公元前1世纪中期或汉元帝时
三、材料解析题
19.(1)汉武帝、公元前119年的漠北战役(2)昭君出塞(3)赞扬昭君出塞的贡献和作用。同意。因为昭君出塞使汉匈边境维持了较长时期的和平安定。为汉匈的友好相处和经济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
20、(1)霍去病,汉武帝(2)公而忘私的英雄气概。(3)公元前119年,在漠北战役中大败匈奴,使匈奴再不能与西汉对抗。
21.(1)昭君出塞(2)呼韩邪和王昭君(3)公元前1世纪中期,汉元帝时。(4)为汉匈的友好相处和经济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5)王昭君能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远离亲人故土。换来了汉匈的友好相处,这种奉献精神是值得我们崇敬和学习的。
四、分析探究题
23.(1)长城。抵御匈奴(2)单于。冒顿、呼韩邪
(3)秦始皇派大将蒙恬反击匈奴,夺取河套地区;汉武帝时,派卫青和霍去病大破匈奴;汉元帝时,昭君出塞与呼韩邪单于和亲。
(4)昭君出塞。能以和亲政策带来民族间的长期的友好交流和和平,避免了战争给民族双方所带来的损害。(5)316年匈奴人的一支灭掉西晋。(6)没有匈奴。开发了祖国的边疆;为以后全国性的统一创造了条件;创造了匈奴文化,丰富了祖国的文化资源。(3)感悟:与匈奴少数民族的关系中,友好交往是民族之是的主流。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缔造的。
24.(1)汉武帝以前,对匈奴实行退让和亲政策,到汉武帝时,则对匈奴实行大规模的武国反击。(2)这种政策的变化归根到底取决于西汉国力的变化。因为国力的强盛与否,是决定战争胜负的物质基础。如果不是国力强盛。汉武帝不可能多次对匈奴大规模的用兵,并取得战争的胜利。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