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17课 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个小题,共40分)
1、表明无产阶级已经成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的事件是 ( )
A.欧洲工人运动的兴起 B.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C.巴黎公社革命 D.俄国十月革命
2、1844年,他们在巴黎相会,此后,他们长期合作,用自己艰苦卓绝的劳动,为全世界工人阶级指明了斗争的道路。这段话中描述的他们是 ( )
A.马克思和恩格斯 B.马克思和列宁 C.列宁和斯大林 D.恩格斯和斯大林
3、标志着马克思已由革命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者的事件是 ( )
A.任《莱茵报》主编,宣传革命民主主义思想
B.在巴黎研究各国革命史,参加革命工人团体活动
C.在《德法年鉴》上阐述了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立场与观点
D.1848年2月,发表《共产党宣言》
4、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吸收了下列哪些学说的合理部分 ( )
①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②德国古典哲学③法国空想社会主义④黑格尔辩证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5、“有文字记载以来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资本主义社会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斗争史”这一理论可能出现于 ( )
A.《人权宣言》 B.《权利法案》 C.《独立宣言》 D.《共产党宣言》
6、《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 ( )
A.共产主义者同盟成立 B.马克思、恩格斯从此为人类解放并肩战斗
C.马克思主义诞生 D.成为指导西欧三大工人运动的先进理论
7、国际工人运动进入新的历史时期的标志是: ( )
A.《人民宪章》的发表 B.《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C.马克思和恩格斯相会巴黎 D.巴黎公社的建立
8、下列文献不属于资产阶级制定的是: ( )
A.《权利法案》 B.《人权宣言》 C.《独立宣言》D.《共产党宣言》
9、“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要为真理而斗争…英特纳雄柰尔,就一定要实现。”《国际歌》唱遍了全世界,你知道它的创作与哪一历史事件相关联吗? ( )
A.巴黎公社 B.法国大革命 C.英国宪章运动 D.工业革命
10、世界名城巴黎有着悠久的历史,下列史实不是在这个城市发生的是 ( )
A.1844年.恩格斯会见马克思
B.《共产党宣言》发表
C.五月流血周
D.鲍狄埃创作《国际歌》
11、下列组织或机构中与共产主义者同盟性质相近的是 ( )
A.大陆会议B.制宪会议C.全国宪章协会D.三级会议
12、以纲领的形式提出了争取普选权,要求参与国家管理的工人运动是 ( )
A.英国宪章运动B.法国里昂工人运动C.德意志西里西亚工人起义D.巴黎公社革命
13、欧洲工人运动的兴起说明了 ( )
A.说明了无产阶级的革命理论已经成熟
B.说明了工业革命后无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C.说明了无产阶级已经成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D.说明了无产阶级的民主公平意识在不断增强
14、下列各国革命运动中,革命性质有别于另三项的是 ( )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B.法国巴黎公社运动
C.美国独立战争 D.美国南北战争
15、下列音乐作品的创作与法国革命史密切相关的是 ( )
①《马赛曲》②《英雄交响曲》③《义勇军进行曲》④《国际歌》
A.①②B.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
16、下列音乐作品诞生或流传于反抗外来侵略的历史时代的是 ( )
①《马赛曲》②《英雄交响曲》③《国际歌》④《义勇军进行曲》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7、如果你要了解《国际歌》创作的历史背景,应当直接查阅的相关资料是 ( )
A.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史
B.美国南北战争史
C.巴黎公社史
D.抗日战争史
18、参考搭配范例,选择正确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田汉,国际歌―― ( )
A.拿破仑 B.贝多芬 C.狄盖特 D.鲍狄埃
19、指出无产阶级要获得解放全靠自己救自己的音乐作品是 ( )
A.《马赛曲》
B.《英雄交响曲》
C.《国际歌》
D.《义勇军进行曲》
20、小明同学以“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为题作探究性学习,得出以下因素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其中正确的是 ( )
①巴黎公社的失败
②欧洲工人运动的兴起
③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革命实践活动
④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二、诊断题(每小题2分,共5个小题,共10分)
21、19世纪30年代,欧洲工人队伍成长壮大起来,工人阶级为了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工人运动。
22、英国的宪章运动,坚持了十多年之久,由于工人阶级内部的不团结,运动终于失败了。
23、1848年2月,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全国宪章协会写的纲领《共产党宣言》在伦敦发表。这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第一个战斗纲领。
24、1871年3月28日,巴黎公社宣告成立,由梯也尔等著名工人运动活动家组成的公社委员会掌握了政权。
25、巴黎公社成立后,国民自卫军没有乘胜进军色当,使反动政府获得喘息的机会。最后在反动军队的血腥镇压下失败了。
三、读图题(共1小题,10分)
26、读下列两幅人物图像,回答有关问题:
图A 图B
(1)图A.图B分别是谁?
(2)他们共同创立了什么科学理论体系?它主要有哪些组成部分?
(3) 图A人物在中学毕业考试的作文中写道:“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我们就不会为它的重负所压倒……”;图B人物中学毕业后就被父亲安排学习经商,但他刻苦自学,成为一名学识渊博的人。1844年他们在巴黎相会,从此开始了长期的合作。他们汲取前人的思想精华,结合工人运动实践,共同创立了这一科学理论体系。作为一名中学生,你觉得应该学习他们什么样的高尚情操?
四、材料解析题(共2小题,共20分)
27、阅读材料
材料一 “一切人生来就是平等的,他们被造物主赋予他们固有的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有生命、自由以及追求幸福的权利。”
材料二 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阶级在这个革命中推动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
请回答:(1)材料一和材料二各选自什么文件?交说出这两个文件各自发表的时间。
(2)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代表什么阶级的利益?
28、阅读下列材料
公民们!你们的公社已经建立了。3月26日的投票确定了革命的胜利。卑鄙无耻的政权掐着你们脖子逼迫你们;你们已用合法的自卫军把那强近你们承认国王、侮辱你们的政府赶出城外。
——《公社每一次宣言》(1870年3月30日)
请回答:(1)材料中的“公社”指的是什么政权?它成立于哪年?
(2)材料中的“政府”指的是什么政府?
(3)“公社”的建立在国际工人运动史上占有何种地位?
五、简述题(共1小题,10分)
29、马克思主义诞生后,对世界历史发展有什么影响?你能举例说明吗?
六、活动与探究(共1小题,10分)
3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这一变革将世界上那种旧的,不合适的,以及散播无知、贫穷、个人竞争和民族战争和丑恶制度铲除并彻底消灭。将以合乎理想的社会制度来代替它……创立这一制度可以用说服的方法,使政府相信建立这一制度的原则完全是真理。
材料二 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
请回答:(1)材料一中说的“丑恶制度”指的是什么?
(2)你认为作者的愿意能实现吗?
(3)结合上述材料,你觉得无产阶级政权的目标应该是什么?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2、A 3、C 4、A 5、D 6、C 7、B 8、D 9、A 10、B 11、C 12、A 13、C 14、B 15、D 16、D 17、C 18、C 19、C 20、C
二、诊断题
21、19世纪30年代的欧洲工人运动是为了反对剥削压迫,争取生存权利。不是为了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
22、英国宪章运动失败的原因是统治阶级的镇压。
23、马克思和恩格斯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写的《共产党宣言》,全国宪章协会是英国宪章运动中的组织。
24、巴黎公社宣告成立后,由瓦尔兰等著名工人活动家。梯也尔是反动政府的代表。
25、巴黎公社成立后,没有乘胜进军凡尔赛。当时反动政府聚集在凡尔赛。
三、识图题
26、(1)马克思,恩格斯。 (2)马克思主义,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 (3)勤奋学习、独立思考、选择为人类谋福利作为自己的职业和勇于创新等高尚情操。
四、材料解析题
27、(1)材料一是美国的《独立宣言》,发表于1776年7月4日;材料二选自《共产党宣言》,发表于1848年。
(2)材料一代表的是资产阶级的利益,而材料二代表的是无产阶级的利益。
(3)《独立宣言》的发表宣告了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的独立,标志着美国的诞生。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28、(1)巴黎公社,1871年。(2)资产阶级政府。(3)是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五、简述题
29、影响: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开辟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发展的新的前程;它给了国际无产阶级无比锐利的思想武器,推动了工人运动的发展,使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它为无产阶级战胜资产阶级,实行无产阶级专政,将社会主义最终由理论变为现实奠定了思想基础。它迫使资产阶级不得不改变统治策略,提高工人的待遇,完善资本主义统治制度。 例子:巴黎公社的成立,十月革命的胜利,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六、活动与探究
30、(1)资本主义制度。(2)不能实现。(3)无产阶级专政的目标应该是建立无产阶级政权,并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