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第19课《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同步测试(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

文档属性

名称 历史:第19课《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同步测试(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363.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09-10-26 08:49: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19课 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测试题
1、俄国废除农奴制的主要原因是
A、沙皇不喜欢农奴的存在
B、农奴制阻碍了俄国资本义的发展
C、农奴制提高了农民的积极性
D、地主阶级的反对
2、美国舰队最早闯入日本港口是在
A、1853年 B、1854年
C、1855年 D、1861年
3、明治维新新前的统治阶级包括
①天皇 ②将军 ③大名 ④武士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4、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相同点不包括
A、都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B、都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C、都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的危机
D、都是历史发展的转折点
5、1861年改革中,农奴“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这块份地是
A、沙皇赏赐的 B、地主分给的
C、政府低价卖的 D、农奴出钱赎买的
6、19世纪中期,政府提倡:盖洋楼、吃西餐、穿西服,改变传统发型的是下列哪国政府?
A、沙皇俄国 B、日本明治政府
C、大清政府 D、中华民国政府
二、材料解析题:
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亚历山大二世在俄国国务会议最后审查改革方案时说:“诸位会深信,凡能够维护地主利益,都一一地做到了。”
材料二 明治维新领导人之一的大久保利通曾说过:“大凡国之贫弱,决定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则系于特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又起因于是否鼓励人民之工业。”
(1)材料一反映出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目的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大久保利通怎样的经济思想?明治政府为此采取哪些重要措施?
(3)依据上述你可以得到哪些结论?
8、读下列两图回答:
(1)从两图中你能判断出各反映哪国的哪一重大历史事件吗?
(2)这两大事件各发生于何时?属于何种性质?
(3)这两大事件有何相同之处?
(4)图A中的文字同汉字相似,请你说出其中的原因。
三、问答题
9、发生于19世纪中后期的日本明治维新与发生于19世纪末的中国戊戌变法,为什么一个成功,一个失败?试分析其中的原因。
答案:1、B 2、A 3、D 教材插图中有明确指明。4、C 选项A、B、D都是两次改革的相同之处。5、D 教材在改革的主要内容中有明确说明。6、B 选项A、C没有明确说明显然是错误的,选项D曾主张穿西服等但在时间范围上不符合要求,中华民国是20世纪初。
7、(1)目的:亚历山大二世的改革是维护贵族地主的利益。(2)思想:政府应鼓励人民发展工业,以增强国力,实现国家强盛。措施: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3)亚历山大二世的改革虽然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但是不彻底,带有大量封建残余。明治维新:改变了封建落后的状况,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摆脱了民族危机,成为亚洲强国。
8、(1)A图,日本明治维新。B图:俄国1861年改革。(2)俄国:1861年。日本:1869年,都属于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3)都是通过改革使本国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都是本国历史的重大转折点,改革都不彻底,留有封建残余。(4)日本文字是根据汉字的偏旁部首创制的。
9、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成败的原因比较:①社会背景:日本方面——人民反抗持续而猛烈;新兴的阶级力量相对较强;统治阶级内部发生较大分化。中国方面——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很不充分;封建统治者与帝国主义勾结,封建势力比较强大。②领导力量:日本——中下级武士拥有较大武装力量,通过武装倒幕使天皇掌握实权,改革的阻力相对薄弱。中国——改良派不能发动群众,寄希望于毫无实权的皇帝,虽然颁布一系列改革诏书,但根本无法实施。③国际环境:日本——明治维新期间,世界处于自由资本主义时期,争夺殖民地高潮还未形成。西方列强正加紧侵略中国客观上也为日本发展资本主义提供了一个有利的国际环境。中国——维新变法期间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迫切需要开拓原料产地和产品倾销市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在这样的情况下变法图强,为帝国主义所不容。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