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7.1《力》【教案+课件】 (共3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7.1《力》【教案+课件】 (共30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9-03-11 17:03:16

文档简介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
2.知道力的作用效果;
3.知道力的三要素;
4.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
2.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
3.能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观察体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力的三要素,用示意图表示力。
教学难点:力的概念,认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解释有关现象。
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
课的类型
新授课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弹簧、磁铁、铁块、钢球、平板、小车、斜面
教学过程
课程引入
教师活动:展示蹦极、飞机牵引车拖飞机、跳板跳水运动员踩踏板、打台球等图片。
教师活动:列举生活中力使物体发生形变或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实例,并描述物体形变或改变运动状态的过程。
人的自重向下拉弹性绳,弹性绳变长;牵引车拉飞机,飞机前进;跳板跳水运动员在起跳时会使踏板的形状上下摆动;台球杆撞击台球,球会飞出。
学生活动:列举身边的与力有关的例子。
新课讲解
一、力
教师活动:讲解力的概念与单位。
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推、拉、提、压、吸引和排斥等作用,都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我们将这种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叫做力。物理学中力一般用F表示。
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为N。
教师活动:简单介绍一下牛顿。
教师活动:讲解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由于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因此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当讨论某一个力时,一定涉及两个物体,受到力的物体称为受力物体,施加力的物体是施力物体。
教师活动:再次展示新课引入时所展示的4幅图片。
学生活动:找出屏幕上展示的4幅图片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教师活动:理答。
按:理答要结合具体过程谈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二、力的作用效果
学生活动:总结屏幕上展示的图片中的力的作用效果。
教师活动:在分析所展示图片的基础上归纳出力的作用效果。
第一幅图和第三幅图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受力物体的形状发生了改变。因此,我们可以得出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教师活动:分析第二幅、第四幅图片受力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过程,讲解什么是物体的运动发生改变。
第二幅图片,牵引车对飞机施加拉力,飞机由静止开始运动。第四幅图片台球原来是静止的,受到敲击后,运动了起来。
在物理学中,物体由静止开始运动或由运动变为静止、物体运动的快慢或方向发生改变,这几种情况都叫做“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第二幅和第四幅图片的场景表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
教师活动:总结力的作用效果。
总之,力的作用效果有两点,即一是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二是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教师活动:播放磁铁对钢球的吸引力改变钢球的运动状态的视频。
师生活动:分析身边的力使物体发生形变、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例子。
三、力的三要素和力的示意图
教师活动:展示大人和小学生拉拉力器、拉弹簧和压弹簧、在不同作用点开门的图片。
师生活动:分析三幅图片不同结果的原因。
大人和小学生拉拉力器产生不同的结果的原因是力的大小不同;拉弹簧和压弹簧产生不同的效果的原因是力的方向不同;在不同作用点开门产生不同效果的原因是力的作用点不同。
教师活动:讲述力的三要素。
有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力的作用点
有向线段的方向(力的方向
有向线段的长度(力的大小
同一图中,力越大,有向线段的长度就越长。
按:是否拓展到力的图示由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决定。
四、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教师活动:播放视频《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教师活动:通过分析撑竿跳高、跳板跳水的过程来讲解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师生活动:将学生分成两大组,让一组的学生列举生活中的有关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实例,让另一组的学生分析整个过程,包含施力物体、受力物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要点。
典题剖析
例1 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用脚踢足球,脚是施力物体,也一定是受力物体
B.用手向墙壁里按图钉,墙所受压力的施力物体是手
C.磁铁具有磁力
D.推出手的铅球不受力
例2 用力推课桌的下部,课桌会沿地面滑动,而推课桌的上部,则课桌可能会翻倒,这说明力的作用效果( )
A.与力的大小有关 B.与力的方向有关
C.与力的作用点有关 D.与受力面积有关
例3 站在滑板上的甲、乙两位同学相对而立,如图所示,甲同学用力推乙同学。
/
(1)画出甲对乙的推力的示意图。
(2)你认为将会出现什么现象?并解释原因。
课堂小结
/
课件30张PPT。第1节 力第七章 力新课引入引入新课人的自重向下拉弹性绳,弹性绳伸长 人的自重向下拉弹性绳,弹性绳伸长 牵引车牵引飞机,飞机由静止变为运动人的自重向下拉弹性绳,弹性绳伸长 牵引车牵引飞机,飞机由静止变为运动人压跳板,跳板发生形变人的自重向下拉弹性绳,弹性绳伸长 牵引车牵引飞机,飞机由静止变为运动人压跳板,跳板发生形变母球撞击目标球,目标球变静为动新课讲解一、力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推、拉、提、压、吸引和排斥等作用,都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我们将这种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叫做力。物理学中力一般用F表示。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为N。(一)力的概念(二)力的单位一、力艾萨克·牛顿(Isaac Newton,1643-1727),英国著名的物理学家和数学家。
牛顿的研究领域非常广泛,且成就非凡。比如在物理学方面,他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运动定律;数学上,他对微积分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天文学方面,牛顿发明了反射式望远镜。
他的成功得益于他对科学和动手实践的热爱,也同时为他赢得了“百科全书式的全才”和“近代物理学之父”的称号。一、力由于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因此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
当讨论某一个力时,一定涉及两个物体,受到力的物体称为受力物体,施加力的物体是施力物体。请分别指出各图片中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二、力的作用效果总结各情境中力的作用效果图1、图3中力使受力物体的形状发生了改变。图2、图4中力使受力物体的由静变动。二、力的作用效果二、力的作用效果三、力的三要素和示意图成人和中学生拉同一个拉力器,产生的作用效果一样吗?为什么?三、力的三要素和示意图拉弹簧与压弹簧,产生的作用效果一样吗?为什么?三、力的三要素和示意图在不同的位置推门,产生的作用效果相同吗?为什么?三、力的三要素和示意图影响力作用效果的因素三、力的三要素和示意图怎样表示力用有向线段表示力三、力的三要素和示意图四、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四、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人对撑竿施力的同时,也受到了撑竿对人的力。四、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人对跳板施力的同时,也受到了跳板对人的力。四、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典题剖析典题剖析例1 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用脚踢足球,脚是施力物体,也一定是受力物体
B.用手向墙壁里按图钉,墙所受压力的施力物体是手
C.磁铁具有磁力
D.推出手的铅球不受力典题剖析例2 用力推课桌的下部,课桌会沿地面滑动,而推课桌的上部,则课桌可能会翻倒,这说明力的作用效果( )
A.与力的大小有关
B.与力的方向有关
C.与力的作用点有关
D.与受力面积有关典题剖析例3 站在滑板上的甲、乙两位同学相对而立,如图所示,甲同学用力推乙同学。
(1)画出甲对乙的推力的示意图。
(2)你认为将会出现什么现象?并解释原因。课堂小结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