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无产阶级革命家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
一、选择题
(2009年浙江文综卷·21)1.下列关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马克思和恩格斯第一次合作的作品《德意志意识形态》,批判了青年黑格尔派的唯心主义
B.《共产党宣言》用剩余价值学说,论证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同样不可避免
C.十月革命的胜利推翻了统治俄国300多年的罗曼洛夫王朝,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
D.马克思和恩格斯发出了“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伟大号召
(2009年福建文综卷·21)2.1917年11月8日,中国驻俄记者刘镜人致电北京政府外交部:“广义派联合兵、工反抗政府,经新组之革命委员会下令,凡政府命令未经该会核准,不得施行。昨已起事,夺国库,占车站……”电文中的“广义派”、“政府”分别指
A.俄国共产党 沙皇政府 B.俄国共产党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C.布尔什维克党 沙皇政府 D.布尔什维克党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2009年广东历史卷·9)3.列宁曾讲过:“我们用'强攻'办法,即用最简单、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的生产和分配原则的尝试已告失败”这里的“尝试”是指
A.十月革命 B.斯大林模式 C.新经济政策 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2009年广东文科基础试题·27)4.邓小平曾公开评价某次会议,“虽然过去我们已经进行了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但是我们仍然有足够的理由说,这是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的开端。”这次会议是
A.中共八大 B.中共十四大 C.中共十二大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2009年海南历史卷·23)5.20世纪80年代末,邓小平提出了“韬光养晦”的外交战略,强调在国际事物中“决不当头”,“有所作为”。这一战略提出的主要国际背景是
A.苏联已经解体 B.两极格局濒于瓦解
C.中美关系好转 D.世界多极化正在形成
(2009年江苏历史卷·9)6.根据毛泽东同志的论述,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理解不正确的是
A.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终结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建立社会主义社会之间的过渡阶段
B.新民主主义革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C.新民主主义革命禁止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D.新民主主义革命为社会主义创造前提
(2009年四川文综卷·16)7.1918年底到1919年4月,中国人普遍对协约国胜利持高度肯定态度;但1919年4月后,列宁批判帝国主义的理论却迅速流行开来。舆论的这种变化反映出
A.国人一度对借巴黎和会获得世界强国地位充满信心
B.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官的退让引发了国人情绪变化
C.马列主义思想给国人带来了重组世界新秩序的希望
D.马列主义成为了国人追求民族独立富强的指导思想
(2008年广东文科基础试题·34)8.十月革命的首创性体现为
A.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 B.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革命政权
C.第一次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实践暴力革命理论
D.第一次在落后资本主义国家成功发动社会主义革命
(2008年北京文综卷·21)9.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进程中出现过两个政权并存的特殊局面,标志这一局面结束的事件是
A.二月革命的发生 B.《四月提纲》的提出
C.七月事件的发生 D.十月革命的胜利
(2008年山东文综卷·48)10.“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发表诗篇。”歌曲《春天的故事》中所指的“诗篇”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的哪一篇历史文献?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B.《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C.《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D.《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
(2007年宁夏文综卷·33)11.一部影片有一组镜头:夜色中,成群的武装起义者冲向首都的一座宫邸,从停在不远处河面上的战舰传来隆隆炮声;人流很快冲垮了守卫部队设立的防线,宫邸沉重的大门在起义者的呼喊中缓缓打开。这组镜头所取材的历史事件发生在
A.1640年英国的伦敦 B.1871年法国的巴黎
C.1917年俄国的彼得堡 D.1949年中国的南京
(2007年上海历史卷·10)12.针对党内“红旗到底打得多久”的疑问,毛泽东撰写《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等著作,作出了肯定的回答。毛泽东所说的红色政权,最先建立的是
A.中央革命根据地 B.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C.川陕革命根据地 D.川陕甘革命根据地
(2007年上海历史卷·14)13.邓小平l992年南方谈话贯穿的一个中心思想是,抓住有利时机,把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前进。就外部环境而言,“有利时机”指的是
A.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 B.经济危机使西方国家实力大减
C.世贸组织接纳中国为新成员 D.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已经建立
(2007年上海历史卷·31)14.列宁晚年在总结十月革命经验时说:“毫无出路的处境十倍地增强了工农的力量,使我们能够用与西欧其他一切国家不同的办法来创造发展文明的根本条件。”这一“不同的办法”是
A.进行全面的改革 B.实行新经济政策 C.优先发展重工业 D.建立苏维埃政权
(2007年广东文科基础历史试题·10)15.“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理论,形成于
A.国民革命时期(1924-1927年) B.土地革命时期(1927-1937年)
C.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年) D.解放战争时期(1946-1949年)
(2007年广东历史卷·9)16.1945年8月,《大公报》报道毛泽东来到重庆的消息时称:“爱好民主自由的人士都知道,这是维系中国目前及未来历史和人民幸福的一个喜讯。”这反映了“爱好民主自由的人士”期盼
A.国共双方和平协商,创建新中国 B.国共双方消除隔阂,共同抗日
C.共产党领导人民推翻国民党的统治 D.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合作建立新中国
(2007年广东历史卷·20)17.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与下列哪些国家和地区的历史经验有密切关系
A.美英法 B.英法俄 C.美法德 D.英法德
(2006年全国文综卷Ⅰ·19)18.十月革命的胜利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产生了巨大影响,中国先进知识分子
A.找到了一条改造中国的新的革命道路
B.提出了只有民主与科学才能使中国富强的主张
C.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D.认识到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胜利的法宝
(2006年全国文综卷Ⅱ·20)19.马克思主义是在汲取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的基础上诞生的。这些成果中有①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②亚当·斯密的劳动价值论③圣西门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④达尔文的进化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06年全国文综卷Ⅱ·21)20.列宁在领导俄国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中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其表现之一是
A.探索出了一条在落后国家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道路 B.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
C.指出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的推动作用 D.提出了完整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2006年北京文综卷·18)21.对“一国两制”构想的正确理解是
A.接纳了英国“主权与治权分开”的提议
B.给予特别行政区包括处交和国防在内的自治权
C.在主权问题上采取了更加灵活的策略
D.大陆实行社会主义,港澳台实行资本主义
(2006年广东历史卷·21)22.关于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造成1921年春苏俄发生经济政治危机的重要原因
B.实践证明,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是行不通的
C.农业集体化方针确立后,新经济政策被逐渐取消
D.新经济政策的核心内容是实行余粮收集制,取消一切商品贸易
(2006年上海历史卷·29)23.一位美国记者赞叹道:每一场革命都有它自身的传奇,毛泽东率领数万工农红军所完成的战略转移,就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传奇。他所说的“伟大传奇”是指
A.秋收起义 B.井冈山会师 C.第五次反围剿 D.长征
(2006年重庆文综卷·21)24.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在
A.国民革命运动时期 B.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2005年上海历史卷·15)25.针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有人对列宁说:“我们过去认为可以一举消灭商品经济,走向社会主义。但实际情况表明,必须发展商品经济。此后苏维埃政权
A.采取余粮收集制 B.建立战时经济体制
C.实施新经济政策 D.颁布新的土地法令
(2005年广东历史卷·17)26.彻底否定“文化大革命”的历史文献是
A.《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B.《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C.《解放思想,事实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2005年江苏文综卷·24)27.“一国两制”的构想首先在解决下列哪个问题上得到了成功的运用?
A.台湾问题 B.香港问题 C.澳门问题 D.中美关系问题
(2004年江苏文综卷·19)28.长征途中,中国共产党在事实上确立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是通过
A.“八七会议” B.遵义会议 C.瓦窑堡会议 D.洛川会议
(2004年江苏历史卷·12)29.下列毛泽东的著作中,主要论述“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是
A.《井冈山的斗争》 B.《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C.《论持久战》 D.《论联合政府》
(2004年春季文综卷·18)0.中国政府于80年代提出“一国两制”构想,其总体目标是为了
A.解决香港回归问题 B.解决澳门回归问题
C.用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 D.实现祖国统一大业
二、综合题
(2008年北京文综卷·37)1.(36分)某班学生举办“学习历史·话说改革·展望未来”的主题演讲会。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主题发言四:世纪伟人邓小平
发言引用了《邓小平文选》中的4个精辟论断:
①“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争论,的确是个思想路线问题,是个政治问题,是个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问题。”
②“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
③“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④“中国的对外政策是独立自主的,是真正的不结盟。”“中国对外政策的目标是争取世界和平。”
(4)请解读上引②、③、④论断,完成主题发言稿。(12分)
(提示:下列划线文字部分是解读示例,请参照示例将答题内容写在相应的横线上。每个论断的解读都可以从内容或作用中任选其一作答。要求:观点正确,内容具体)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邓小平肯定支持。这次讨论肯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答题卷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二、综合题
关于党的基本路线。
关于“计划”和“市场”的论断。
关于新时期的外交。
总结:
参考答案
DDDDB CCDCB CBADB ADAAA DDDCC ABBAD
1.(4)答案要点举例:(从内容或作用角度作答,观点正确,内容具体,即可得分)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坚定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方向。
是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创新;为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了理论根据。
新时期我国独立自主的外交原则具体表现为不结盟政策;这种独立自主的不结盟的和平外交政策,既符合于中国人民的最高利益,也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邓小平是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做出了历史性的重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