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师大二附中09-1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历史
时间:50分钟 分数:100分
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35题,共70分)
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就其性质而言,它是一中国历史上一场( )
A政治运动 B启蒙运动 C思想文化运动 D思想解放运动
2.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它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这主要表现在 ( )
①井田制和分封制的日益瓦解 ②“士”阶层在社会、政治活动中的活跃 21世纪教育网
③ 学术下移,私学兴起 ④ 诸侯争霸、兼并战争客观上促进了学术的传
播和交流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21世纪教育网
3.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产生的影响有 ( )
①推动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形成21世纪教育网
②使儒家思想在战国时期成为主流思想
③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21世纪教育网
④“学在民间”取代了“学在官府”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4.全世界75位诺贝尔获得者于1988年在巴黎聚会,讨论新世纪世界的前途,他们竟然得出一致的结论,认为21世纪,人类如果要过和平幸福的生活,就应该回到2540年前中国的孔子那里去寻找智慧。他们回到孔子那里去寻找“智慧”应包括 ( )
A“克已复礼”B“民贵君轻”C“已所不欲,勿施于人”D“以德服人”
5.以下主张明显体现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是 ( )21世纪教育网
A仁者爱人,民贵君轻 B万物虚无,祸福相倚
C兼爱非攻,节用尚俭 D以法为教,今必胜昔
6. 孔子思想中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节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的是 ( )21世纪教育网
①仁者爱人 ②贵贱有序 ③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④ 有教无类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②④
7. 战国时期,主张以法治国、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思想家是 ( )
A 韩非子 B 庄子 C 孟子 D 墨子
8. 某中学历史探究课上,学生从“穿衣”的角度表达他们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甲说:穿衣应合乎大自然四季变化,天冷多穿,天热少穿;
乙说:穿衣要看你等身份地位,什么身份地位穿什么样的衣服;21世纪教育网
丙说:讲究衣着是一种浪费,穿得简单,甚至破烂的衣服也无大碍;
丁说:何必麻烦,由上面规定,大家都穿一样的不就好了;
他们的描述对应的思想是 ( )
A 甲:儒 乙:墨 丙:法 丁:道 21世纪教育网
B 甲:道 乙:儒 丙:墨 丁:法
C 甲:儒 乙:法 丙:墨 丁:道
D 甲:道 乙:墨 丙:法 丁:儒
9. 汉武帝之所以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是因为 ( )21世纪教育网
①儒家理论有利于维护政治统一 ② 儒家思想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
③儒家理论使皇权得以神化
A ①② B ②③ C ① D ①②③
10. 无论“焚书坑儒”还是“罢黜百家”,其本质都是 ( )
A 为加强中央集权制造舆论 B 为剥削诸侯(王国)势力提供理论依据
C 剔除不适应当时社会需要的思想 D 加强对人民的思想控制
11. 西汉中期,有一位书生准备到长安投考太学,他做考试准备时必学的内容不包括( )
A《诗经》 B《春秋》 C《韩非子》 D《礼记》
12. 董仲舒的新儒学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奠定了理论基础,主要是因为他 提出了( )
A “大一统”思想 B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 “君权神授”“天人感应” D “三纲五常”
13. 关于“罢黜百家,表彰‘六经’”与“大一统”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思想上的统一巩固政治上的统一 B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
C政治上的统一确保思想上的统一 D适应中央集权的需要
14. 关于儒学的困境的表述,错误的是 ( )
A 魏晋时期,儒学权威开始受到严重削弱
B 对儒学形成冲击的是佛教、道教
C 唐末五代之后,其统治地位进一步削弱
D 唐末五代官方儒学沦为笺注之学
15. 下列关于宋明理学的评述,正确的是①理学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的②南宋的朱熹是理学发展的集大成者③王阳明创立“心学”,使理学由客观唯心主义向主观唯心主义演变④理学和心学成为明清两代官方哲学 ( )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
16. 南宋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他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
主要是指 ( )
A天体远行法则 B社会发展规律
C传统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 D“天人感应”理论
17. 明代王守仁研究心学理论得出的结论有:① “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 ②人人都有“良知”,“满街都是圣人” ③学以致胜的关键是“致良知”④特别强调“知行合一” ( )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18. 王阳明主张通过内心反省,克服私欲,以“致良知”,其根本意图是 ( )
A克服程朱理学的弊端 B挽救封建统治危机
C克服“私欲”,恢复心体无善无恶的本来面目 D修身养性,崇尚道德
19.程朱理学和王阳明心学的共同点是 ( )
A理气一体,理先气后 B心外无物,心即是理也
C纲常伦纪,即为天理 D内心反省,心致良知
20. 李贽说:“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他认为:“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矣。”由此可以判断,李贽反对“存天理,灭人欲”,主张 ( )
A 人文主义 B 仁爱精神 C 尊重人性 D 个人主义
21.李贽称赞汉朝司马相如、卓文君“善择佳偶”,自由恋爱,赞扬寡妇再嫁,
称赞武则天是杰出的政治家,赞颂商鞅,肯定封建社会揭竿起义的农民。
上述材料反映了李贽 ( )
A 反对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观念
B反对“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封建礼教
C 破除对孔子思想的迷信 D揭露道学家的虚伪
22.明确提出“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的思想家是 ( )
A李贽 B黄宗羲 C顾炎武 D王夫之
23.明清时期出现反对君主独裁的进步思想的根本原因是 ( )
A知识分子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B君主专制严重阻碍中国社会的进步
C商品济的发展 D西方近代思想的影响
24. 儒家思想一直处在不断发展中,下列主张哪个具有民主启蒙色彩( )
A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 制天命而用之
C 天人感应 君权神授 D 为天下之大害这,君而已矣
25.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源于下列哪位思想家的哪部著作 ( )
A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 B顾炎武的《日知录》
C李贽的《续焚书》 D王夫之的《船山遗书》
26. 孟子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君权神授”,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
是“天下之大害”。以下的解释正确的是 ( )
A孟子、黄宗羲都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
B三种主张都与当时社会状况密切相关
C三种主张都遭到当时统治集团的轻视
D三种主张都反映社会转型时期的剧变
27. 儒家思想在与其他思想的不断碰撞中 ( )
A不断修改自身的学说 B保持传统思想不变
C吸收其他思想补充发展自己 D压制其他思想发展
28. 在西方,火药、指南针和印刷术对于推翻封建统治,开拓世界市场、推
动科学革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它们在明清时期的中国却未能推进社会变
革,其重要的原因之一在于当时的中国 ( )
A 固守农耕自然经济生产方式 B 受到西方殖民者和俄国侵扰
C 国家分裂、国力衰弱 D 经济停滞倒退
29. 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主要特点( )
A 政府是科学研究的主要组织者 B 实用技术发达
C 普遍重视科学实验 D 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
30.古代中华儿女曾经创造出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西欧有一名彦:“中国人的头,阿拉伯人的口,法兰西人的手。”结合古代科技史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中国人利用自己的勤劳智慧创造了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
B 阿拉伯人在东西文化交流中起来桥梁的作用
C 欧洲人善于使用但不会创造新科技
D 欧洲人吸收和借鉴中国科技成就,并将之用于生产与社会实践
31.培根指出:“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曾改变了整个世界,变化如此之大以
至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
发明在人类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主要是指 ( )
A 促进了欧洲社会制度的转型 B 奠定了中国古代文明古国的地位
C 推动了欧洲工业革命的发展 D 打破了世界各地彼此隔绝的状态
35.中央二套《鉴宝》节目展出一幅名画:绘修竹数竿,顾盼有情,疏爽飞动,
浓淡相照,傲气风骨让人感慨。借物抒情,表现自我,追求神韵意趣是什
么绘画的特点( )
A 原始岩画 B 汉代帛画 C 中国文人画 D 民间绘画
非选择题(两题,每题各15分,共30分)
1、问答题。(1题,共15分)
请回答:
其中以“异端”自居,号称“离经叛道”的思想家是哪位?(1分)有哪些离经叛道的表现?(3 分)
图二,图三,图四中三位思想家生活的时代有何共性?(2 分)进步的思想主张有哪些相同的地方。(6分)
四位思想家的思想主张产生了哪些影响?(3分)
材料分析与解答。(1题,共15分)
参考答案
选择题
会的通知思想,推动了教育与儒学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