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郑和远航 教案
一、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复述郑和第一次远航的经过。
2.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并学会将段落分层次。初步懂得详写与略写的作用。
4.凭借课文语言材料,感受郑和为促进亚非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不怕困难,顽强探索的精神,激发学生为振兴中华而发愤努力的情怀。
二、教学重点
1.读懂郑和第一次远航的内容。
2.通过学习感受以郑和为代表的古代人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并有感情地朗读。
三、教学难点
1.正确理解郑和的出身。
2.让学生真正感受到郑和下西洋的艰难和重大意义及价值。
四、教学准备
1.引导学生了解郑和的生平及其他航海家事迹。
2.制作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揭题导入
2.检查自学效果。
3.理清课文条理。
一、揭题质疑,激趣导入
1.今天这节课,我们要走近一个在南京生活,从南京出航,在南京任职,最终又在南京逝世的伟大历史人物。(板书:郑和)
2.谁来向我们大家介绍你所知道的郑和。(引导学生简介)
注意:介绍郑和时,复述自己印象深刻的部分,3、4句即可,一定要说自己理解的资料,不能边看材料边说
(正确引导学生理解他是太监:说明他曾有一段不平凡的经历,他没有像一般的太监一样在宫廷内结党弄权,而是肩负民族大义,高扬和平风帆踏波远行,他是一个真正的男人!有才有学,有勇有谋,官居四品。)
3.小结:世界上有许多著名的航海家,哥伦布发现新大陆,麦哲伦环球航行,而在中国明朝的这位著名航海家郑和,第一次下西洋的时间比哥伦布早了87年,比麦哲伦早了114年呢!28年里,郑和率领船队远航至30多个国家和地区。(板书:远航)
4.思考:这篇课文是如何向我们介绍郑和远航的壮举,重点又介绍了哪次远航的经过呢?
二、初读课文
1.听课件范读课文,围绕上述问题,引导学生作简要交流。
过渡:看来,通过预习和初读,同学们对课文已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下面老师来检查你们预习生词的情况。
2.检查预习情况,
(1)出示词语。
派遣 太监 魁梧 抱拳 桅杆 珊瑚
脱缰 撕裂 威胁 身材 瓷器 赠送
(2)指导学习,重点指导学生书写:遣 撕 瓷
(3)小结:这一课这么难写的字同学们都能掌握得很好,看来你们很会学习,老师发现这一课不仅字难写,成语也挺多的,我们来看一看。
人山人海 浩浩荡荡 扶老携幼
惊叹不已 名扬海外 镇定自若
波峰浪谷 化险为夷 严阵以待
(4)自由小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体会带点字在成语中、成语在文章中的意思,难读的句子、长句子要反复练读。
(5)汇报读难读的句子、长句、带有成语的句子。
(6)出示下一屏成语:这些成语有的是文中的,有的是与课文紧密联系但我们以前没有接触过的,请自由地读读,根据课文内容猜猜它们的意思,并试着给它们分分类。(学生自由读成语并分类、朗读。)
过渡:你能根据上下文来理解这些词语吗?
3.整体感知,理清思
(1)默读全文,思考:课文哪几个小节详细地写了郑和第一次下西洋的内容?(第1~5自然段)(找得很准)根据“扬帆启航、友好交往、战胜凶险”三个标题,郑和第一次远航分为可以分为三层,请迅速用一道竖线标出来。
(2)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又介绍了什么呢?(作者还简略地写了郑和其他几次下西洋的情况以及他远航的意义和贡献)
4.郑和远航是发生在600年前的事了,然而直到今天,它仍然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也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一个奇迹。书上有一句话给郑和远航以高度的评价,你能找到吗?(出示:郑和远航,规模之大,时间之长,范围之广,达到了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切入点】
三、布置作业,存疑留韵
1.抄词
2.读课文一遍,熟悉课文内容,想象郑和第一次远航的情景。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初步懂得详写略写的作用。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凭借课文语言材料,感受郑和与我过古代人民为促进与亚洲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不怕困难,顽强探索的精神,激发为振兴中华而发奋努力的情怀。
一、选准切入点
1.复习成语,回忆课文主要内容
(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我国明代伟大航海家郑和,知道了他曾带领船队先后七次出使西洋,这篇课文(指课题)重点介绍了他第一次航海的经过,与此有关的这些成语还记得吗?(读一读)
(2)请你根据这三个小标题将这些成语分类。
过渡:郑和远航是发生在600年前的事了,然而直到今天,有关国家还流传着三保太监下西洋的故事,因为他创造了航海史上的奇迹。书上有一句话给郑和远航以高度的评价,你能找到吗?(出示:郑和远航,规模之大,时间之长,范围之广,达到了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
二、夯实训练点
1.学习1-3自然段 (看中感悟)
(1)让我们回到那六百年前“永乐盛世”的1405年吧,看看中国航海史上的第一次远航给你带来什么样的感受?——看录像。想说什么?
(2)读悟“规模之大”(气势非凡、雄伟壮观、浩浩荡荡等)
a.文中的描写更精彩,请你默读课文1-3自然段,想一想从哪儿可以看出郑和远航“规模宏大”呢?用波浪线画出有关语句。
b.分析有关语句,谈感受。(人山人海、雄伟壮观、浩浩荡荡、人多、船大、船多……)
c.介绍宝船:知道为什么把“远航的大船”叫做“宝船”吗?
(①这些船大,最大的长150米,宽60米,可乘1000多人;②船上有指南针、航海罗盘等当时最先进的航海设备;③船上满载着货物,其中有名扬海外的瓷器、丝绸和茶叶。)
e.用例举数字的说明方法看出规模宏大。
(3)郑和每次远航,规模都是如此庞大,当时,其规模之庞大、组织之严密、装备之精良、气势之旺盛,让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海军联合起来都“无与匹敌”。所以说——(齐读)“郑和远航,规模之大,时间之长,范围之广,达到了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
过渡:就这样,郑和带着他的船队在人们的欢呼声和祝福声中,浩浩荡荡地扬帆起航了。【板书:扬帆启航】
2、学习第4自然段 (说感悟)
(1)他们每到一个国家,与别人的交往都是那么地——“友好”。板书:友好交往
(2)请你小声读读第四自然段,思考:与哪些人进行了友好交往?并画出那些能体现出这种“友好交往”的地方。(同座位再交流。)
(3)学生读文后教师指名回答,并进行口头表达训练。
A.郑和对君主说的话(注意语气和态度要友好亲切,以及外交礼节)郑和把国书递交给国王,郑和把礼品赠送给君臣们 。 。
B.当地人们参观宝船时惊叹不已,会些说什么?
(小结:郑和带领的船队表现出泱泱大国的风范和博爱)
适当补充一两个小故事。
(4)郑和率领的船队与这么多国家建立了友好的关系,不仅促进了文化的交流,还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所以说——(看屏幕读):“郑和出使,促进了我国和亚非许多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
过渡:然而,这次航行也不只是彩旗和欢呼,欢迎与赞叹,途中也充满了凶险。[板书:凶险]
3.学习第5自然段 (读感悟)
(1)从哪儿看出征途之凶险?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第五自然段。
(2)请生读表现海上风险浪恶的句子。如履平地→变幻无常→海沸山摇。(配乐感受朗读)
(3)狂风之大,海浪之猛,面对如此险境,郑和又是怎样做的呢?(出示一组词语)他的大智大勇的品格显示了他过人的胆略和智慧。
(4)除了狂风巨浪,他们第一次远航还遇到了什么困难?这种惊心动魂的场面你能表现出来吗?(据历史记载,当时郑和在南海上遇到5000多人的海盗袭击。可是郑和带领船员们把他们全部都消灭了,而且把海盗头子抓到了船上。)
(5)正是因为郑和在面临一次又一次险境时镇定自若,指挥船员严阵以待,激励兵士们奋勇向前,才能战胜凶险,一次次化险为夷。[板书:战胜]他的大智大勇的品格,显示了他过人的胆略和智慧。 (出示:镇定自若 奋勇向前 严阵以待 化险为夷)
(6)所以说——(出示“它表现了我国古代人民顽强的探索精神,也开阔了中国人的眼界。”),齐读。
过渡:我们和郑和一起经历了一次重大的远航,在众多欢呼声中“扬帆启航”,途中和各国友人“友好交流”,一次又一次“战胜凶险”,真是令人回味无穷啊!
4.学习第6、7自然段 (感悟)
(1)归纳写作方法:郑和七次出使西洋,本文为什么只具体写其中一次,略写其余六次的远航呢?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让我们来看看课文的第六自然段是如何介绍的?填空,说说这些具体数字说明什么?
(3)小结:郑和远航,意义非凡,让我们再次齐读课文最后一小节,感受英雄的伟大壮举!
(4)怪不得直到现在,有关国家还流传着三保太监下西洋的故事。不仅如此,人们还用写诗的方式来纪念郑和。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首小短诗,记住这位伟大的航海家吧!“天记得你,海记得你;山唱着你,海唱着你。七下西洋美名扬,六百春秋长流芳!”(配乐)
三、激活迁移点 (写感悟)
1.小练笔:去过郑和公园吗?南京的郑和公园就是为纪念这位伟大的航海家而建造的,园内五谷树和西府海棠就是郑和从西洋移植过来的植物。学了这篇课文再去参观郑和公园,你肯定有许多感慨。面对郑和爷爷的石塑,你想对他说什么呢?
2.写完交流、评析。
3.课外阅读有关介绍郑和的书籍。
四、结束语
课文学习完了,让我一起来记住这个世界上伟大航海家的名字,那就是——郑和!记住这次伟大的航行——郑和远航!
板书
11.郑和远航
扬帆启航
友好交往
战胜凶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