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单元第6课《散步》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单元第6课《散步》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3-11 08:46: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散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整体感知课文;继续练习朗读和圈点勾画,积累语言;锻炼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抓住关键语句精读课文,自主、合作、探究,领悟课文深长的意味。同时借鉴举轻若重、以小见大的写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文章字里行间的亲情与责任感,形成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品味文章语言“举轻若重”的特点,感受课文浓浓的亲情,学习表达生活之美。
【教学难点】
如何组织小组活动,寻找典型词句,体会文章语言‘举轻若重’的特点和课文深长的意味,初步学会运用‘举轻若重’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课堂开启,上课开始(约1分钟)?   1.预备铃响后,教师候课。?   2.上课铃响后,教师走上讲台。?   3.学生“起立”,教师环视每一个学生,确保每一个学生都做到“静快齐”站立,都“站如松”,都正视教师。教师富有激情地向学生问好,学生回应,向教师问好,确保每一个学生都真正开口。教师让学生“请坐”后,仍注视着学生,确保学生保持优良的坐姿。?   【设计意图】“正语文”就是要让学生做一个守规矩的人,在规定的时间内做规定做的事情。要求师生在课堂上要做仪式,而不是做形式,更不是交差事。“正语文”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的,习惯首先从课堂习惯培养起。?   二、学习开始,明确方向(约1分钟)?   1.揭示课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道来学习莫怀戚所写的一篇散文《散步》。(板书:散步 莫怀戚)?   2.明确目标。?   同学们,本节课我们大家要达成的“学习目标”是:通过反复阅读、思考、研讨,能够正确品味课文、赏析课文、诵读课文。(通过投影展示,让学生齐读一遍,并再看一遍)?   【设计意图】“正语文”认为,课堂是学生的,课堂时间紧张,教师说得越多,学生学得越少,所以,最适宜的办法就是“开门见山,直奔主题”,简洁明了,不拖泥带水。虽然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学什么,怎样学,却非学生所能理解与把握。所以,必须充分发挥教师应该有的作用:引领学生学习。引领好方向――“学习目标”,引领好方法――“自学指导”,从而让学生明白这节课应该追求什么,怎样追求,使教师之“教”与学生之“学”合而为一。这一步,主要是明确学生前行的方向,下一步,就是在方向明确的基础之上,围绕目标,进行方法的指导。?   三、文本学习,以“读”解“美”(约42分钟)?   (一)通读悟美(8分钟)?   1.学习指导。?   出示“自学指导1”:请同学们通读《散步》一文。遇有不认识的字,或不理解的词语,请自己查字典、词典解决;读完后,请写出对课文的整体感受并进行初步评价,60字左右。四分钟后,比谁感受深刻,评价得当。?   2.学生读写。?   教师巡视,激励。?   3.交流评价。?   在师生共同研讨后,最终得出结论:这篇文章写得很“美”。(板书:美)?   在研讨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不同的理解与感受,通过追问、反问等方式引导学生将问题引向深入,掀起思维高潮,最终形成基于文本基本解读之下的共同的感性认识。?   (二)精读品美(16分钟)?   1.学习指导。?   出示“自学指导2”:通过通读课文,同学们已经初步感受了《散步》之“美”。请细读课文,运用勾画圈点的方法,品味、思考:课文《散步》之“美”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四分钟后,至少说出两处“美”点,并能结合具体内容加以剖析。?   2.学生研析。?   3.交流剖析。?   (1)选材美。散步――悠闲,闲适之事,联系所学课文:苏轼曾经夜游承天寺,写下《记承天寺夜游》――小事不小,其中深有韵味。?   (2)主旨美。尊老爱幼――这是从全文的主旨看的,“我”和“我”妻子,责任担当。?   (3)人物美。“我”“我”的妻子――尊老爱幼,责任担当,代表现在;母亲――体贴家人,爱幼,代表过去;孩子――可爱、天真、懂事,代表未来。?   (4)构思美。起因:为了母亲,放松心情,动员散步。经过:出现矛盾,意见分歧,左右为难,影响散步。结果:两全其美,背大背小,解决散步。常事中表现出了一波三折。选取“散步”这生活的一角,以“我”和母亲的主线,逐步展现了一家四口祖孙三代人和睦、相亲相爱的关系。?   (5)方法美。记叙为主,适当穿插议论,揭示中心。平凡中见伟大,普通中见崇高。本文所写的“散步”是件小事,作者又只写了几个细节,没有铺开来写,但由于不是停留在表现人之常情上,而是开掘出颂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深意,所以,写得既明快又含蓄,既浅显又深刻,读来使人共鸣,掩卷催人玩味深思。?   (6)语言美。修辞美――对比、比喻、对仗、反复等;描写美――第四节,有总有分、有远有近、有动有静、有声有色地描写了“南方初春野景图”,以饶有诗意的写景和联想表达“我”祈望母亲健康长寿的一片爱心;结构美――运用结构大致相同、内容相对的对称句式,形成骈句,显得整齐匀称,读起来连续流畅,富有形式美和声韵美,增强了表达效果;议论美――文章中有两处表现主旨的议论句、点睛句,一是“我一霎时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二是“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两句话突出了“我”的责任之大,“我”和妻子的承前启后的重任,对生活的使命感,写得真切而富有感染力;用词美――这在全文中很多,而事实上,文章之美,就美在用词的准确与精当,如“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中“早已”就值得研析,再如“但是春天总算来了”中的“总算”更值得品味。   其他美点(略)。其中适时板书。?   【设计意图】该环节是整个课堂的中心环节,是理解全文主旨的重中之重。每个学生的思维是不一样的,他们就可以从各自的理解的层面进行阐述。在此时,教师要依从学生,倾听学生,剖析学生的回答,从中找到线索,再通过追问、反问等,将问题深入下去,将学生都调动起来。而事实上,这个问题的全面回答是比较困难的,此时,作为教师必须从学情出发,作适当的提示与启发,最终让学生获得全面的发展。当然,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必须从课堂实际出发,学会掌控课堂,做到收放自如。?   (三)诵读传美(6分钟)?   1.学习指导。?   出示“自学指导3”:通过品析本文,同学们已经较为深切地感受到了文章之“美”。“美文”需要“美读”,“美文”需要用“美声”来传播。下面请在正确品味、赏析《散步》之“美”的基础上,划出并反复诵读最打动你的一句“美”句。两分钟后,比谁能富有感情地背出所划语句,并说出打动之因。?   2.学生划读。?   3.交流剖析。?   4.教师示范。?   (四)联读馈美(8分钟)?   1.学习指导。?   同学们,通过学习,我们认识到了莫怀戚的《散步》确实是一篇美文。美在材料,美在形象,美在主旨,美在结构,美在方法,美在语言,更美在事实,美在打动人心。“散步”之“美”事,仅仅出现在莫怀戚一家吗?肯定不是。每一个家庭都曾出现过矛盾、冲突,甚至对立,但最终归于和谐。这就是冲突下的“和谐美”。你们家是否也如莫怀戚家一样,曾出现矛盾、冲突,甚至对立呢?又是怎么解决的呢?由此,你看到什么?有哪些感想呢?请大家联系课文,回顾自己家庭生活中冲突之下的“和谐美”。两分钟后,比谁能像莫怀戚一样“美美”地说出来,让大家共同赏析、品味。?   2.学生回顾。?   3.交流共赏。?   4.馈美延伸。?   (1)刚才我们欣赏了几个同学的家庭的“美”事,感受到了各个家庭不同的“人情美”“和谐美”。确实,哪一个家庭没有矛盾、冲突,但最终都是走向了“和谐”。同学们的家庭如此,老师们的家庭也是如此。你们想听大人们的家庭中在矛盾冲突下的“和谐美”吗?想知道在家庭生活中,大人们是如何处理家庭矛盾、冲突的吗?下面请几位听课老师也来谈谈他是如何处理家庭矛盾、冲突,从而达到家庭“和谐”的。?   (2)教师馈美。?   5.深化认知。?   同学们,为了让家庭“和美”,我们应该怎样做呢?小孩、大人、老人都要行动:加强责任,学会妥协,学会忍让,学会宽容,学会理解,换位思考,互换角色,克服自我,不走极端,互相沟通,走进对方。《散步》中出现的矛盾表面看是小的,微不足道,但如果处理不好,就会形成大的矛盾、冲突。在我们现实生活中这样的情况也是不少的。最终,这样的家庭就会破裂,成为悲剧。这就不是“美”了,就更不是我们所希望看到的了。?   (五)用读行美(3分钟)?   1.总结学习一。?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道学习了莫怀戚的《散步》,感受到了该文之美,美在各个方面。但最终打动我们的不是结构、选材、语言,不是这些外在的东西,而是这些外在的东西所包含的人物美、主旨美。确实,美,人人追求,处处体现。莫怀戚的家庭是美的,我们的家庭也是美的。但与美相对的“丑”也同样存在于现实之中。只要我们大家都拥有“真美”“和美”的思想,并付出切实的行动,我们身边的“美”就会越来越多。?   2.总结学习二。?   同学们,“美”,不是用来说的,是用来做的,是用行动来落实,行动才是最美的语言。行动美了,你的语言自然就美了。愿大家都能真正认识美、体验美、落实美、用美的语言来表达美。?   【设计意图】如何教语文?是我常思的一个问题。我以为,一定要符合语文学习的特点来进行教学。学语文的法子就应该是教的法子。从读开始,读出印象,这是第一步;读出理由,这是第二步;读出声音,这是第三步;读出自己,这是第四步;读出应用,这是第五步。本文正是按照这样的步骤进行教学的。五个步骤似乎多了一点,其实,完全可以浓缩与约简。这就要看教师在课堂上的认知与操作。五个步骤,由浅入深,由本而人,由知而行,由静而动,逐层深入,步步为营,学生自然学得透彻,解得深入,用得有道。?   四、课堂落幕,上课结束(1分钟)?   今天的课,就到这里。下课。师生互道再见。?   【设计意图】凡事都有头,也必须有尾。所以,下课铃响后,一定要按时下课,及时宣布下课。这种仪式虽烦琐,但时间长了,师生就会形成习惯和默契,达到仪式的和谐,促进师生关系的融洽。?   五、教后反思?   在语文学科的课堂中如何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每一位语文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我以为,“核心素养”是在自然中培育的,而不是通过特定的安排来实现。?   在本文教学中,我用“读”将文章的学习连为一体,但光有“读”是不够的,还要读出成效、读出思想、美感来,所以,在教学中,我又努力将《散步》之“美”贯穿始终,将“读”与“美”有效结合,“读”中见“美”,“美”融“读”中。如此,语文核心素养所提出的四个方面都得到了体现。但这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在这节课中有了语文核心素养的意识,而不是在刻意地表现。事实上,在一节课上四大素养都要得到真正全面而深入的体现,是不现实的,只要首先有了意识,并且不断地践行,在每一节课堂都得到一定的体现就足够了。长期下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就能得到真正的培育,学生语文学习就会扎实而有效,就能越走越远。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