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1.3《太平天国运动》教案(华东师大版第五分册)

文档属性

名称 历史:1.3《太平天国运动》教案(华东师大版第五分册)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2.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华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09-10-29 20:47: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一单元 天朝的危机
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
教案
一、(背景)
①鸦片战争的冲击:鸦片战争以后,西方的廉价商品自通商口岸源源而入,破坏了沿海地区的自然经济和传统手工业,造成大批劳动人民破产失业。②传统矛盾的激化:清政府为了支付巨额兵费和赔款,又大肆进行搜刮。
在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之下,社会矛盾不断激化,各地纷纷揭竿而起: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以传教为名,发动太平天国运动,成为中国近代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农民起义。
二、过程:
1、第一阶段(从兴起到全盛):
①金田起义:1851年1月,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洪秀全称天王。
②永安建制:1851年秋,太平军攻占永安。
洪秀全封杨秀清为东王,萧朝贵为西王,冯云山为南王,韦昌辉为北王,石达开为翼王,各王俱受东王节制。
③定都天京:1853年太平军攻克南京,定为都城,改称天京。
颁布了纲领性文件《天朝田亩制度》:A其目标是要建立一个绝对平均主义“有田同耕,有饭同吃,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B表达了农民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摆脱剥削的美好愿望,C但只是一种不切实际的空想,即使是在太平军占领的地区,也未实行过。
④北伐与西征:(背景)A清廷建立江南大营和江北大营,围困天京  B并令各地举办团练,共同镇压太平军。为了打破清军的封锁,太平天国先后进行了北伐和西征。
(状况):北伐的目标是进攻清朝都城北京。由于孤军深入,后援不继,以失败而告终。西征的目标是夺回长江沿岸重镇以及安徽、江西等地,以卫护天京。西征在石达开的指挥下,取得了胜利。
⑤军事全盛:1856年春,太平军击溃清军的江南、江北大营,解除了天京的威胁。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达到全盛时期。
2、第二阶段(由内乱而走向失败):
①天京变乱:1856年秋,太平天国内部发生了严重的内讧,史称“天京变乱”。(影响)A天京变乱使太平天国元气大伤,太平天国由强盛转向衰弱。B清军趁机重建江南大营和江北大营。
先是杨秀清逼迫洪秀全封其为“万岁”,韦昌辉率部回京杀死杨秀清及其部属两万余人;接着韦昌辉被处死,石达开回京辅政。次年,因不满洪秀全的猜忌,石达开负气出走。后来,石达开在四川大渡河遭清军围堵,全军覆没。
②后期斗争:A太平军青年将领陈玉成、李秀成先后击溃江南大营和江北大营。B李秀成东征,进逼上海。C上海地方官绅与英、法侵略者相互勾结——组织“洋枪队”,进行抵抗。太平军与“洋枪队”交手,取得了多次胜利。
③设想改革:太平天国运动后期,洪秀全还起用从香港归来的洪仁玕,主持朝政。洪仁玕提出了具有鲜明资本主义色彩的新方案《资政新篇》,政—主张改革内政,经—学习西方,兴办近代工矿企业、交通运输业以及新式学校、医馆,文—与外国通商,进行文化交流。《资政新篇》在当时的战争环境下,未能付诸实施。
④天京陷落:江南大营、江北大营相继覆灭之后,清政府重用曾国藩的湘军来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1861年,曾国藩攻陷安庆。
1862年,陈玉成被俘遇害,太平军主力仅剩下李秀成一部。
l863年,湘军与新编的李鸿章淮军一起,分几路进攻天京。
1864年6月,洪秀全病逝。7月,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三、评价:①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清王朝和外国侵略者。②其失败表明,旧式的农民战争不可能为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苦境的中国找到一条出路。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