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经济大危机和罗斯福新政
课题
经济大危机和罗斯福新政
单元
八
学科
历史
年级
九
学习
目标
了解经济危机爆发的背景和根本原因、表现、特点、危害性,以及因经济危机而带来的持续影响;
了解罗斯福新政的主要措施和根本特点;
总结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的经验教训。
重点
罗斯福新政的主要措施和根本特点。
难点
经济危机爆发的背景和根本原因。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展示材料《美国采煤工人的女儿和她母亲的对话》。
提问:为什么会有这样看似矛盾的现象发生?
学生回答
以寓言的方式接示经济危机的原因。
学习新课
展示图片,介绍一战后美国的繁荣。
展示材料,提问: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
播放视频《 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介绍经济危机爆发的过程。
展示图片,归纳危机的表现。
展示材料,让学生回答后面的问题。
展示图例,讲述为什么会生产过剩?
归纳经济危机的原因。
归纳经济危机的特点: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展示地图,提问:为什么经济危机会迅速蔓延并演变成世界性的经济危机?
展示材料,提问:阅读材料,谈一谈这场经济危机产生了什么影响?
展示漫画,介绍人民普遍对胡佛总统不满。
展示图片,介绍富兰克林的特征。
介绍罗斯福与胡佛不同的政治观点。
播放视频《罗斯福新政》。
展示材料,回答后面两个问题。
介绍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完成下列有关罗斯福新政的表格(课本习题P35)
归纳新政的作用。组织学生讨论,罗斯福新政“新”在哪里?
展示材料,提问:从上述材料中你能分析出罗斯福新政有何作用?
讲述新政的局限性。
学生回答
学生回答
学生回答
学生回答
自由放任带来的无序。
大萧条。
介绍世界全球化。
间接导致二战。
部分借鉴苏联的做法。
课堂小结
从经济的虚假繁荣到经济大危机的爆发,经济的发展不能自由放任,也不能像前苏联一样高度集中。要正确处理市场和政府的关系,结合本国国情的历史条件,我国的改革应该吸取罗斯福新政的经验教训,调整生产关系中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因素。
板书
30、经济大危机和罗斯福新政
经济大危机:背景
原因
表现和特点
罗斯福新政:
措施:整顿金融 调整工业 调整农业
以工代赈 社会福利
特点: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影响:使美国度过了经济大危机,对资本主义世 界产生了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