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5张PPT。 说得对。
洋务派不改变封建制度,就想让国家富强起来,结果惨败于甲午中日战争。
?动脑筋 1. 选择连线:把下列人物与相关的工业连接起来。
2.有人说,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想一想,这种说法对不对?为什么? 1.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在于( )
A.重军事技术引进,忽视人才培养 B.没有兴办真正的资本主义企业
C.没有触动封建制度
D.没有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
2.洋务派掀起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 )
A.维护清朝统治 B.发展资本主义
C.富国强兵 D.师夷长技以制夷
3.下列四个选项中,属于洋务派创办的民用工业的是( )
A.安庆内军械所 B.汉阳铁厂
C.江南制造总局 D.福州船政局 CAB4.在洋务运动中,洋务派提出的口号是( )
A.师夷长技 B.自强和求富
C.自强 D.求富
5.开展洋务运动的洋务派属于那个阶级( )
A.农民阶级 B.地主阶级
C.资产阶级 D.无产阶级BB盛世华诞
举国欢腾祖国60大庆英姿飒爽的蓝天卫士保护祖国的钢铁卫士保护祖国的钢铁卫士 19世纪末,中华民族面临着怎样的严重危机?1895年在下关的春帆楼签订《马关条约》的情景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甲午中日战争 假如你是生活在19世纪末的一位热血青年,面对甲午中日战争的惨败和日本的崛起,你会想到该怎样去拯救我们的民族呢?献计献策 梁启超康有为戊戌变法第7课一.戊戌变法的背景1.甲午战争以后,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中华民族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 2.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民族资
产阶级开始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二、维新变法运动经过兴起公车上书1895年4月,日本逼签《马关条约》的消息传到北京,康有为发动在北京应试的1300多名举人联名上书光绪皇帝,痛陈民族危亡的严峻形势,提出拒和、迁都、练兵、变法的主张。“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
公车上书你知道吗?
明明是举人上书,为什么要被称为“公车上书”呢? 公车上书代表人物:康有为广东南海人,人称“康南海”,主要著作有《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等。提出“法者天下之公器,变者天下之公理” 。梁启超二、维新变法运动经过兴起发展公车上书办报设会 开设学堂,培养维新志士创办报纸,宣传维新思想组织强学会,壮大变法力量论战交锋,扩大变法影响 四项措施 维新派与顽固派(洋务派)的论战1.论战内容:(1)要不要维新变法(2)要不要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3)要不要提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2.论战的性质:3.结果:资本主义思想和封建主义思想的正面交锋(1)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学说,在中国传播开来。
(2)扩大了维新派的影响及维新思想的传播。
在维新派宣传鼓动下,光绪帝支持变法光 绪 帝百日维新 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诏书,宣布变法。这是一次103天的维新运动高潮。在这103天中,康有为上了36个奏章、两部书;光绪帝下了111道有关变法的上谕。这些奏章和上谕,内容无所不包,恨不得立刻将中国变成现代化的富强国家。《定国是诏》二、维新变法运动经过兴起发展高潮 公车上书 四项措施 百日维新变法法令的主要内容及作用政治方面:打击了封建官僚体制;
有利于具有维新思想的人参与政治。经济方面: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文化方面:有利于西学的传播。军事方面:有利于军事国防力量的增强。主要内容:(见P33)作用:二、维新变法运动经过兴起发展高潮失败 公车上书 四项措施 百日维新 戊戌政变戊戌政变荣禄袁世凯慈禧太后中南海瀛台戊戌政变戊戌变法失败,康有为、梁启超逃往国外,谭嗣同、康广仁、杨深秀、刘光第、林旭、杨锐被一起处死于北京宣武门外菜市口,史称“戊戌六君子”。艺术家笔下的六君子——标志戊戌变法失败囚光绪
杀志士
废新法戊戌六君子康广仁林旭杨深秀杨锐你认为戊戌变法的失败仅仅是慈禧太后发动政变造成的吗?为什么? “1898年9月3日,谭嗣同会见袁世凯,希望袁世凯杀荣禄,囚禁或者杀害慈禧太后,袁世凯表面和维新派周旋,暗地里到天津向荣禄告密,出卖光绪帝和维新派。9月的一个早晨,慈禧临朝训政,囚光绪帝,捉拿维新派,百日维新遂告失败。”
——历史解密:戊戌变法的真相《北京日报》小丁同学看了报纸后说:“真可惜,如果袁世凯不出卖维新派的话,戊戌变法一定成功!”你同意小丁的说法吗?为什么?畅想天地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是什么?(结合历史背景、双方力量对比、变法内容等方面思考)三、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1、主观:
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决定其缺乏反帝反封的勇气
(1)运用改良的方法,把希望寄托在没有实权的光绪帝身上,不敢推翻封建政权;
(2)脱离群众,没有群众基础,没有触动封建土地所有制,没有解决农民土地问题;
(3)不敢触及帝国主义在华统治,没有明确的反帝纲领2、客观:
(1)封建顽固势力过于强大,慈禧太后掌握实权、地方官员大多反对变法;
(2)民族资本主义虽然有一定发展,但仍然相对弱小,变法缺乏相应经济基础(3)直接原因:袁世凯的叛变四、评价戊戌变法性质: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教训:资产阶级的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是行不通的。作用:
1、是一次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
2、具有思想启蒙的作用,为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传播打下基础.;
3、 资产阶级提出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是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具有进步意义
局限:
1、资产阶级软弱性的表现:缺乏反帝反封的勇气
2、脱离群众;
传承借鉴——史海撷珠 1、从公车上书时的义愤填膺到谭嗣同牺牲时的的英勇无畏,同学们从中是否感受到一种共同的精神在里面?爱国主义精神 2、有同学说:康有为、梁启超逃到国外去是胆小怕死不爱国了。你们又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呢?3、那谭嗣同慷慨就义岂不就白白牺牲了? 变法维新需要唤醒民众,在关键时刻,需要有人付出生命代价,谭嗣同甘愿为变法流血牺牲以唤起民族觉醒,很值得!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不论是暂时逃离的还是留下牺牲的他们都是光明磊落的,都是有着一颗火热的爱国之心。 4、爱国主义精神在不同时刻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表达方式,革命战争年代,为保家卫国,需要抛头颅洒热血。现在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那我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又该如何体现呢?国家兴亡,我有责!选择题:1.清政府允许民间办厂是在:
A 鸦片战争之后 B 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
C 甲午战争之后 D 中法战争之后
2.题诗“我自横刀向天笑”,为变法而牺牲的是:
A 康有为 B 梁启超 C 谭嗣同 D 袁世凯
3. 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事件是:
A 洋务运动 B 公车上书
C《定国是绍》的颁布 D 保国会的成立
4. 维新派政治团体形成的标志是:
A 创办《时务报》 B 强学会的成立
C 保国会的成立 D 创办《万国公报》
5. 拥护和支持戊戍变法的有:
① 民族资产阶级 ② 开明地主
③ 洋务派 ④ 爱国知识分子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②③ D ①②④
6. 戊戍变法法令内容中,属于政治方面的是:
A 兴办商会农会等民间团体 B 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C 奖励科学著作 D 精练陆军,改习洋操
7.“百日维新”持续了:
A 100天 B 103天 C 130天 D 15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