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5课三大改造 课件(共3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5课三大改造 课件(共32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3-11 11:36: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2张PPT。第5课
三大改造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基本任务:
(生产资料私有制 公有制)阅读全文,回答问题:1、三大改造指?起止时间?
2、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因?方式?原则?阶段?结果?
3、对手工业改造的方式?
4、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式?改造的创举(政策)是?
5、三大改造的意义及局限性?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小农经济,阻碍农业生产的发展,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一、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原因:
2、时间:
3、形式:
4、结果:
1953年-1956年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团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1955年 农业合作化的高潮;
1956年 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阅读材料和图片,回答问题:1.图片材料是哪一事件的反映?
2.建国后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经历了哪些变革?目的是什么?
3.说明什么道理?1956年,农民向毛主席报喜方式参加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结果变化生产资料私有制 公有制 1956年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二、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背景 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财产被没收,但民族资产阶级在革命的过程中作出了很大的贡献,财产没收显然有失公允。可不没收,他们又存在剥削,显然与社会主义的生产资料的公有制不相吻合。怎样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公私合营1954年起,逐步发展企业的公私合营;
1956年初,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赎买政策(创举)变化生产资料私有制 公有制方式过程政策三、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公私合营”中的“公”指什么?“私”指什么?怎样实行“公私合营”?
国家、资本主义工商业中的资本家
初期:“四马分肥”就是把企业盈余分成四份:国家所得税、企业公积金、企业职工福利奖金和资本家的股息红利四个方面。
在全行业公私合营以后,采取定息制度:国家按照公私合营企业中资本家所占的资本发给股息,年息为5%,连续发给十年,十年后资本家企业收归国有。
2、合营以后他的利益怎样得到保证的?这样有什么好处?
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这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这一方式减少了资产阶级对社会主义改造的阻力,便于使资本家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有利于资产阶级的生产资料收归国有。工商业实现全行业公私合营后工商界代表向党中央和毛泽东报喜乐松生 同仁堂经理 率先实行公私合营 后任北京市副市长 同仁堂的新貌同仁堂的商标荣氏第二代
荣毅仁荣氏企业--一个家族的神话荣氏第一代
荣德生荣氏第三代荣智健(1)这幅“庆祝公私合营”的照片反应了哪一历史事件?
?
(2)公私合营开始于何时?
何时达到高潮?
?
(3)国家在公私合营中实行什么政策?如何看待这个政策?
?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4年开始,1956年初达到高潮赎买政策
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的改造的创举。1956年各种经济成分公有制经济资本主义工商业个体农业
个体手工业1952年底各种经济成分1、三大改造的实质是什么?2、三大改造的意义是什么?后期的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意义:缺点:四、对三大改造的评价1、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到公有制
2、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
3、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4、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三大改造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农业合作社手工业合作社公私合营
赎买政策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课堂小结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主义新民主主义拓展延伸:近代以来,社会性质的三次变化: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
工商业农业生产合作社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公私合营赎买政策把生产资料
私有制转变
为社会主义
公有制标志着我国
建立社会主
义基本制度
进入社会主
义初级阶段1956年要求过急、工作 过粗、改变过快
课堂巩固1.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时间是:
A.1949 B.1956 C.1978 D.1980
2.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
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BC3.1956年底,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 )
A.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B.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C.新中国的成立
D.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D4. 20世纪以来,中国社会经历了三次历史性巨变。第二次历史巨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这两件大事相关的年代分别是
A、1949年、1951年
B、1949年、1952年
C、1949年、1954年
D、1949年、1956年D5.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对农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的根本原因是( )
A.个体生产拉大了农民之间的差距
B.广大农民强烈要求实现农业合作化
C.分散落后的个体经济很难满足国家的工业化建设
D.人民渴望建成社会主义C6.1954年北京著名的中药老店同仁堂的经理带头响应政府号召,主动接受社会主义改造,政府对同仁堂的改造方式是( )
A.建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B.建立公分有限公司
C.转变为公私合营企业
D.转变为国营企业C1.土地改革后,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土改后农民还面临哪些困难?
合作探究①农民缺乏生产工具和资金;②一家一户难以解决水利问题;③难以抵御自然灾害,;④不能合理的使用耕地⑤不能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农具 这道数学题里出现的数字都是当时真实的数据,来算算吧! 已知3亿人,要分7亿亩土地和 297万头耕畜,求人均可分得耕地多少亩?多少人可分得一头耕畜?7÷3≈2.3(亩)
297 0000 ÷3 0000 0000 ≈ 0.001(头/人)太分散很脆弱要集中土地交公国家投资集体经营农业生产合作社牲畜农具折价入社统一分配3.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资本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财产被没收,但民族资产阶级在革命的过程中作出了很大的贡献,财产没收显然有失公允,可不没收,他们又存在剥削,显然与社会主义的生产资料的公有制不相吻合。怎么办? 初期:“四马分肥”就是把企业盈余分成四份:国家所得税、企业公积金、企业职工福利奖金和资本家的股息红利四个方面。
在全行业公私合营以后,采取定息制度:国家按照公私合营企业中资本家所占的资本发给股息,年息为5%,连续发给十年,十年后资本家企业收归国有。
赎买政策减少了资产阶级对社会主义改造的阻力,便于使资本家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有利于资产阶级的生产资料收归国有。1956年国民经济中公私经济成分的比较项目国民收入工业总产值商品零售额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92.9%私有制经济7.1%%100%—95.8%4.2%材料一:当时3亿农民,要分7亿亩土地和 297万头耕畜,人均可分得耕地2.3亩,约100人可分得一头耕畜。
材料二:土改后,部分农民天灾人祸或无力耕种等原因开始出卖自己的土地。如到1952年山西省就有718公顷的土地被卖掉。其次,不愿意卖掉土地而又无钱耕种的农民开始向中农和富农借高利贷。农民遇到了什么难题?2、怎样实行“公私合营”?1、“公私合营”中的“公”指什么?“私”指什么?(国家)、(资本主义工商业中的资本家)
通过和平赎买的政策实行公私合营。
一个资本家的梦想:以北京老字号同仁堂为背景的电视剧《大宅门》中,陈宝国扮演的白景琦个性鲜明,而白景琦的原型———同仁堂的少东家乐镜宇的传奇色彩丝毫不输白景琦。剧中白景琦在济南创办的白草厅正是乐镜宇在济南创办的宏济堂。土地入股牲畜农具折价入社统一经营统一分配农业生产合作社}改造方式相关链接上海水泥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