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科学入门 单元检测试卷(试题和答案没有分开)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章 科学入门 单元检测试卷(试题和答案没有分开)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15.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9-03-11 21:53: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信达七年级第一章单元检测试卷
(本卷满分12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分,每小题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你觉得要研究科学问题,首先要做的是( )
【A】收集资料,发现规律
【B】观察现象,提出问题
【C】写论文报告,资源共享
【D】记录结果,分析论证
【答案】:B.
2.太阳中心到银河系的中心约3万光年,那么光年是指( )
【A】长度单位
【B】时间单位
【C】质量单位
【D】面积单位
【答案】:A.
3.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前提。以下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蒸发操作时,蒸发皿必须放在石棉网上,用酒精灯外焰加热
【B】取少量液体试剂时,滴管伸入试剂瓶内液体中,挤压胶头吸液
【C】点燃甲烷气体前,应先检查气体的纯度
【D】实验结束后,剩余的试剂都应放回原试剂瓶
【答案】:C.
4.下列单位的换算,正确的是( )
【A】12分米3=12分米3×1000=12000厘米3
【B】1.8米=1.8×1000=1800毫米
【C】0.5cm=0.5cm×10mm=50mm
【D】0.556升=0.556×1000毫升=556毫升
【答案】:D.
5.某同学用同一把刻度尺对同一物体的长度进行了4次测量,结果如下:12.34cm、12.37cm、12.35cm、12.75cm,则该物体的长度应记为( )
【A】12.45cm
【B】12.353cm
【C】12.35cm
【D】12.36cm
【答案】:C
6.下列说法中,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
【A】正常人的体温约为39.2℃
【B】小明的课桌高约为80dm
【C】一个教室内空气体积约为200m3
【D】正常人每分钟呼吸75次
【答案】:C.
7.身高160cm的小明,利用自己的身高特征进行了以下估测,接近真实值的是( )
【A】课桌长4拃,约2.8(拃:张开手,拇指尖到中指尖之间的距离)
【B】教室宽5臂展,约8m(臂展:两臂左右平伸时,两手中指尖之间的距离)
【C】教室长10步幅,约10m(步幅:走路时,两脚尖之间的距离)
【D】物理课本厚1指宽,约10m
【答案】:B.
8.用量筒和水测小石块体积时,先在量筒内注入适量的水,“适量”的标准是( )
【A】看上去不多也不少
【B】能淹没石块,且石块放入水中后水面不会溢出
【C】水面约在量筒中间
【D】能淹没石块,且石块放入水中后水面不超过量程
【答案】:D.
9.小明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测量某圆柱体的直径,正确的测量方法( )
【A】/
【B】/
【C】/
【D】/
【答案】B.
11.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
【A】倾倒液体
/
【B】读取体积
/
【C】点燃酒精灯
/
【D】滴加液体
【答案】D.
11.表内是探究蚂蚁食性的过程.属于科学探究过程中作出假设步骤的是( )
步骤1
发现一群蚂蚁正在往洞里搬食物,心想蚂蚁爱吃哪些食物
步骤2
根据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推测蚂蚁喜欢吃甜食
步骤3
在一个培养皿的两端分别放上少许盐和少许糖,放进蚂蚁进行探究
步骤4
通过几次反复实验,得出蚂蚁爱吃甜的食物
【A】步骤1
【B】步骤2
【C】步骤3
【D】步骤4
【答案】B.
12.用量筒测量液体的体积时,小明先采用俯视读数,读出液体的体积为35ml,然后倒出部分液体后,采用仰视读数,读出液体的体积为20ml。则他倒出的液体体积( )
【A】大于15ml
【B】小于15ml
【C】等于15ml
【D】都有可能
【答案】B.
13.以下导致的结果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在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若视线是斜视的,测得的长度比物体的真实长度要大
【B】一把刻度尺的刻度比标准刻度间隔小些,则用这把刻度尺测得数值比真实值要大
【C】用累积法测细金属丝的直径时,若绕线时没有紧密,则测量值比真实值要大
【D】用钢直尺在冬天和夏天分别测同一物体的长度时,则夏天的测量值比冬天要小
【答案】:B.
14.某同学用毫米刻度尺测量某一物体的长度时,测得的四次数据是2.12厘米,2.13厘米,2.13厘米,2.24厘米,则正确的测量结果应该是( )
【A】2.12厘米
【B】2.127厘米
【C】2.13厘米
【D】2.15厘米
【答案】:C.
15.市场上的防晒霜都宣称可以防晒。暑假期间,我市某学校学生外出徒步旅游,准备借此机会一个关于某品牌防晒霜的实验,看它是否有效。其中四位同学的实验方案如下表:
实验人
实验方案
小敏
一只手背上涂上防晒霜,另一只手不涂。一天后,比较两只手背的灼烧程度。
小英
第一天手背涂上防晒霜,第二天不涂。比较这二天被灼烧的程度。
小玲
在同学的手背上涂上防晒霜,自己不涂。一天后,比较自己手背与同穴手背被灼烧的程度。
小红
手心上涂上防晒霜,手背上不涂。一天后,比较手心与手背被灼烧的程度。
你认为最为合理的实验方案是( )
【A】小敏
【B】小英
【C】小玲
【D】小红
【答案】:A.
16.为了探究运动与静止的鸡蛋撞击时谁更容易破,小明让鸡蛋分别从斜面上的A. B.C三处由静止释放,撞击静止在水平面上的另一只相同的鸡蛋。实验结果是,第一次两只蛋都破;第二次甲蛋完好乙蛋破;第三次两蛋都不破。接下来的步骤是( )
/
【A】得出“与鸡蛋动静无关的”结论
【B】得出“静止的鸡蛋更易破”的结论
【C】在B处释放再重复做几次实验
【D】分别在A.B.C处释放再重复做几次实验
【答案】:C.
17.1纳米=10?9米。那么2×106纳米可能是下列哪个物体的长度( )
【A】篮球的半径
【B】一元硬币的厚度
【C】一支铅笔的长度
【D】地球的半径
【答案】:B.
18.科学以实验为基础,了解常见物理量的单位并能准确地记录数据非常重要,下面是几位同学的课堂记录,其中有一位同学记录错误的是( )
【A】小明:用皮尺测试球场的宽度,记录数量是25.35米,这个皮尺的最小刻度值是1分米
【B】小红:用刻度尺测得科学书的宽是16.80厘米,准确值是0.168米
【C】小波:下列是几个物理量的国际制主单位:长度:米;质量:千克;时间:秒;温度:摄氏度
【D】小王:宁波市海区2014年冬天最低气温是3℃,读作零下三摄氏度或负三摄氏度
【答案】:D.
19.有一支刻度均匀、但读数不准的温度计,在冰水混合物中读数为4℃,在标准大气压下沸水中读数为94℃。用此温度计测得某杯液体的温度是22℃,则该液体的实际温度是( )
【A】16℃
【B】18℃
【C】20℃
【D】24℃
【答案】:C.
20.科研人员按如下步骤进行实验:①将香菇菌种经无菌操作后等量接种到两份相同的培养基中;②把接种后的培养基分别放在两个箱子中,在其中的一个箱子中央放入磁铁,另一个不放磁铁作为对照组;③每天观察测量并记录菌丝的长度。该实验要研究的问题是( )
【A】水分对香菇生长是否有影响
【B】培养基对香菇生长是否有影响
【C】磁场对香菇生长是否有影响
【D】光照对香菇生长是否有影响
【答案】:C.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41分)
21.(6分)小明在科学上有一个毛病,测量值总是忘单位。请帮小明在下列数值后填上适当的单位(请用有关符号表示)。
(1)珠穆朗玛峰的海拔是8844.43 ;(2)一元硬币的直径约为0.2 ;
(3)一盒优酸乳饮料的体积是245 ;(4)一瓶色拉油的体积为4.5 ;
(5)篮球中锋姚明身高是226 ;(6)大拇指指甲的宽度为1 。
【答案】m;dm;mL;L;cm;cm.
22.(4分)取用固体块状药品常用 ,液体药品通常盛放在 里。在实验室中应注意节约药品,如果没有说明用量,液体通常取 mL,取用50毫升盐水需用的仪器为 .
【答案】药匙;细口瓶;1~2;量筒和胶头滴管.
23.(9分)(1)如图所示,现有A、B两把不同规格的尺子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用B尺测得长度是 ,B尺最小刻度是 ,用A尺测得长度是 .
(2)测量温度用温度计,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 原理制作的,体温计的构造特点是:
① 且 ,使温度的微小变化就能导致水银柱长度显著变化;②玻璃泡与玻璃管之间有一段 ,当体温计离开人体时,温度突然下降,水银快速收缩,水银柱在这里断开,上面的玻璃管内的水银就退不回来了,所以体温计能离开人体读数.
(3)如图甲体温计的示数记为 ,图乙温度计的示数读作 .
//
【答案】
4.55cm;0.1cm;4.8cm.
(2)热胀冷缩;玻璃泡容积很大;玻璃管内径很小,很细的弯曲。
(3)37.5℃;75℃.
24.(6分)为了较准确地测出金属丝的直径,可采用如图所示的方法进行测量。由图可知,金属丝匝的总长度是 ,直径是 。若在数匝数时少数了1匝,则测量值将偏 ;若在绕线时匝与匝之间留有空隙,则测量值比真实值要偏 。
/
【答案】4.50cm;0.13cm;大;大.
25.(2分)酒精灯内添加酒精量,不能超过其容积的 。加热时使用酒精灯 焰。
【答案】:三分之二;外。
26.(6分)甲、乙两同学分别用量筒测量小石块的体积,甲同学的做法是:在量筒里注入适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V1,然后轻轻放入石块,使量筒里的水完全浸没石块,记下此时水及石块的体积V2;计算石块的体积为V2—V1,乙同学是:先将石块置于量筒中,同时往量筒中注入水,使水全部浸没石块后记下水的体积V1,然后取出石块,记下取出石块后水的体积V2,计算石块的体积为V1—V2,请分析上述两种方法,回答下列问题:
(1)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读数时视线应与 相平。
(2)如果两位同学读数都正确,测出石块的体积,较接近真实值的是 (填“甲”或“乙”)。
(3)甲同学下列操作,可导致测量结果偏小的是 。
A.石块浸入水中深度过大
B.放入石块后,仰视读数
C.投入石块,有水滴溅出来
D.改用粗线拴住石块
(4)若甲同学实验读数,如右图所示,则小石块的体积是 。
(5)另有一个较大矿石,放不进量筒,因此丙同学利用一只烧杯按图所示方法来测量矿石的体积,图中量筒的量程是 。此测量方法测得矿石的体积,与它的真实值相比 (偏大、偏小或一样大)。
/
/
【答案】:(1)液面最凹处;(2)甲;(3)BC;(4)20mL;(5)0-200mL;偏大。
27.(5分)小科为了研究水的一些特性,做了如下的实验:将100克水倒入一只烧杯中,然后让它们自然冷却并利用温度计和计时器测量水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1)如图是小科同学测量水温时的情况,请指出他操作上的两个错误: ; .
(2)改正错误后,他记录的水温随时间的变化数据如下表。
时间/分
0
2
4
6
8
10
12
14
16
温度/℃
36
35
34
33
32
31
30
30
30
由表格中的数据分析可知,当时室温大约为 ℃,这些水冷却到室温总共用了 分钟。
(3)如图2是小科根据表中的数据绘制一张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你认为下列哪个图能正确反映实验过程 .
/
【答案】:(1)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读数时视线与液柱的上液面相平;(2)30;12;(3)D.
28.(6分)将下列各仪器名称前的字母序号与其用途相对应的选项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
/
(1)用来夹试管的工具是 ;
贮存固体药品的仪器是 ;
常作为反应用的玻璃容器是 ;
用于洗涤仪器内壁的工具是 ;
用于夹持燃烧镁条的工具是 ;
检验物质可燃性,进行固体燃烧实验的仪器是 ;
用于加热浓缩溶液、析出晶体的瓷器是 ;
加热时常垫在玻璃容器与热源之间的用品是 。
【答案】:(1)A;(2)E;(3)C;(4)F;(5)G;(6)D;(7)B;(8)H。
三.实验探究题(共33分)
29.(8分)为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杨明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在甲、乙、丙、丁四个培养皿内分别放等量的棉花,在棉花的上面都放入25粒豌豆种子,然后将它们放在不同条件下进行培养,数日后记录种子萌发的情况如下表,请回答:
装置




场所
日光下
日光下
黑暗中
黑暗中
温度
23℃
23℃
23℃
23℃
棉花干湿状态
潮湿(含一定水分)
干燥
潮湿(含一定水分)
干燥
种子萌发数量
23
0
24
0
根据杨明同学的实验设计,可以推测,本实验探究了 和光照是否种子萌发所需要的环境条件
(2)实验甲和乙对照,变量是 ,通过这组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根据实验甲和 的实验结果判断,光照不是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实验设计中,实验甲和 不能形成对照,原因是有 个变量。
(5)如空气充足,甲实验中有2粒种子没有萌发,其可能的原因是: 。
【答案】:(1)水分;
水分;种子萌发需要一定的水分;
丙;
丁;2;
(5)胚不完整、胚已死亡或没有度过休眠期。
30.(7分)科学探究的方式和过程是多种多样的,没有一成不变的模式,但具有一些基本要素,如:提出问题、提出假设、设计研究方案、实施方案(收集证据)、检验假设、报告与交流等.请回答下列有关科学探究的问题。
/
(1)提出问题:当你搬开花盆看到鼠妇(如图1)时,鼠妇很快就爬走了.以下据此情景提出的几个问题,哪一个不够具体、明确? 。
A.鼠妇爬走是因为环境变明亮了吗?
鼠妇为什么会爬走呢?
C.鼠妇爬走是因为搬动花盆对它产生了刺激吗?
(2)提出假设:小明准备骑自行车外出时发现车胎瘪了.他感到很奇怪,昨天还是好好的,是什么地方出了问题呢?他运用自己对自行车了解的常识和经验想到,也许是车胎破了,也许是 (写出一条即可)
(3)设计研究方案:为证明细菌对植物遗体的分解作用,某小组的同学分别提出了三种实验方案,请判断哪个实验方案更能说明问题? 。
A.将甲、乙两组都进行灭菌,甲组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接种细菌后放在无菌条件下
B.将甲组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暴露在空气中
C.将甲组灭菌后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暴露在空气中
(4)实施方案:在进行“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时,某同学用量筒先量取2毫升唾液倒入试管中,马上再用同一个量筒量取2毫升清水倒入另一只试管中,以形成对照.这种操作方式不够严谨,请加以改正 。
(5)报告与交流:为探究微量元素铁、锌对白玉蜗牛(如图2)生长的影响,某兴趣小组选取体重相近的白玉蜗牛并分成三组,在相同的环境中进行喂养实验,记录结果如下表。
组别
数量(只)
实验开始时平均体重(克/只)
一段时间后平均体重(克/只)
增重(%)
普通饲料
10
25
31.4
25.6%
普通饲料+铁
10
25
32.4
29.6%
普通饲料+锌
10
25
36.5
46.0%
根据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如果选取各一只白玉蜗牛做实验是否可以得出准确的结论? 为什么? 。
【答案】:(1)B;
(2)气嘴的螺丝松了或气嘴里的小橡皮管坏了(写出一条即可);
(3)A;
(4)量取清水要另取一个量筒(或把量筒洗净后再量取清水、或先量取清水再取唾液);
(5)微量元素锌对白玉蜗牛的生长有显著影响或微量元素铁对白玉蜗牛生长的影响不大(合理即可);不能;因为样本数量太少,会有偶然性。
31.(4分)某兴趣小组对温度计进行专题研究。在图书馆查阅资料得知十七世纪的伽利略曾?经设计过一种温度计:一根粗细均匀的玻璃管,一端与一鸡蛋大小的玻璃泡相连,另一端插入水中,并使玻璃管内吸入一段水柱,根据管内水柱高度的变化可测出环境温度的变化。为了研究伽利略温度计,兴趣小组的同学按照资料中的描述自制了如图所示的测温装置。图中A为一小塑料瓶,B为一透明玻璃管并通过橡皮塞与A相连,管的下端竖直插在大水槽中,使管内外水面有一高度差h,然后进行实验探究:
/
改变装置所处的环境温度,分别测出不同温度下所对应的水柱高度h,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测量次序
1
2
3
4
5
6
温度t(℃)
17
19
21
23
25
27
水柱高度h(厘米)
30.2
25.0
19.8
14.6
9.4
4.2
(1)根据表中的数据可推得:当温度升高时,管内水柱高度h将 。
(2)伽利略温度计的刻度值是 。
A.上大下小 B.上小下大 C.A、B都有可能
(3)根据上述实验可知,兴趣小组制作的“测温装置”是利用 原理工作的。
(4)你觉得要提高“伽利略温度计”的精确度,对该装置有何要求 .
【答案】(1)变小(2)B(3)气体的热胀冷缩(4)让玻璃管的内径更小
32.(4分)草莓成熟时节,气温逐渐升高,买回来的鲜草莓很容易腐烂变质.为了探究鲜草莓在低温下能否延长保鲜时间,某学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在一个草莓园里采摘了同一品种、大小相近的新鲜成熟草莓,并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
/
请分析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选取甲、乙两组新鲜草莓的品种、大小、成熟状况、个数及其他环境条件均相同,其目的是 。
(2)设置乙组的作用是 。
(3)你认为草莓变质的根本原因是 。
(4)通过该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答案】(1)保证变量唯一(2)设置对照组(3)微生物的大量繁殖
(4)低温能抑制微生物的繁殖,保鲜瓜果蔬菜
33.(6分)小敏想探究小球滚上斜面的最大高度与斜面倾角和小球质量的关系,将两个斜面AO与OB对接成如图装置,进行实验。
①让质量为5克的小球,在斜面A0上高H处静止释放,沿斜面滚下,经O点滚上斜面OB,测量小球达到的最大高度h,将数据记录在表中;改变斜面OB的倾角θ,重复实验;
/
②用质量为7克的小球重复上述实验,将数据记录在表中。
?实验?序号
小球质?量m/克
小球在斜面AO上?释放高度H/厘米
斜面OB的倾角θ
小球在斜面OB上?的最大高度h/厘米
1
5
10
40
9.0
2
30
8.6
3
20
8.0
4
7
10
40
9.0
5
30
8.6
6
20
8.0
(1)比较实验1、2、3(或4、5、6),说明小球在斜面OB上能达到的最大高度与___________有关。
(2)比较实验____________(选择序号),说明小球在斜面OB上能达到的最大高度与小球质量无关。?
(3)如果斜面没有摩擦,小球在斜面OB能达到的量大高度是__________厘米。
【答案】:(1)斜面OB的倾角θ? (2)1、4(或2、5或3、6)(3)10
34.(4分)小刚买了一种叫“吹泡泡”的玩具,发现有时能吹出泡泡,有时又吹不出泡泡。爱动脑筋的他便有了一个想法“泡泡的产生究竟与哪些因素有关”。他猜想:泡泡的产生可能与吹泡泡用的管子粗细有关,于是他用几根长度一样、粗细不同的塑料管进行实验,并记录如下实验结果:
/
请你根据小刚的实验记录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以上实验结果,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在提出一个影响泡泡产生因素的猜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设个实验验证你的猜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相同条件下,管子直径越大,越难产生泡泡(或相同条件下,管子直径越小,越容易产生泡泡)(或泡泡产生与管子直径有关)
(2)泡泡产生与肥皂液的浓度有关。(能猜想泡泡产生与什么有关的均给分)
(3)取几根管径、长度相同的塑料管分别蘸浓度不同的肥皂液进行实验,观察泡泡产生情况(能针对上述的猜想进行验证的均给分)
四、分析计算题(共6分)
35.(6分)有一支刻度均匀但示数不准确的温度计,测量时温度计的示数(T)与实际准确温度(t)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
/
(1)若用这支温度计测出教室里的温度为23℃,则实际温度是多少?
(2)分析图象信息,写出T与t数学关系式.
【答案】(1)20℃(2)T=0.9t+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