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音乐下册《到达乡村时的愉快感受》教案
1、 内容介绍
该曲选自贝多芬第六交响曲《田园》
贝多芬酷爱大自然,他在1803年的笔记本上曾用音符记录了潺潺的流水声。据贝多芬的同时代人的叙述,贝多芬居住在海利根什塔特村时,经常听赏农村乐师的演奏。收集奥地利人民生活中的歌曲与舞蹈。像这样对大自然和乡村生活的浪漫主义的热爱,使得贝多芬起意用“田园”这一特定标题而描绘出一幅幅栩栩如生的风景画来。
2、 教学建议
(1) 该曲是一首描绘性与情感性兼备的乐曲。通过听赏,要让学生体验乐曲中所具有的和谐、明朗、纯朴、愉快的基调情绪,也要想象出乐曲所描绘的田园的恬静、美丽的风光。因为这是一首描绘性较强的音乐,因此教师可寻找一些画面让学生进行视觉欣赏加以辅助,也可播放迪斯尼动画《田园》等助学生加强理解。
(2) 听赏中注意音乐主体的变化,如乐曲中运用乐器音色,旋律、调性、和声等要素的运用等。
二、音乐知识
(一) 曲式、乐段与乐句
曲式:乐曲的结构形式。曲调在发展过程中按一定的规律形成各种段落,并具有不同的类型、特点及关系,便形成各种不同的曲式结构。曲式有复调曲式、主调曲式、套曲曲式。
乐段是乐曲中最基本的具有独立性的完整单位,能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乐思。最常见的乐段由两个乐句或四个乐句组成,亦有整乐段一气呵成而不能划分乐句,或有许多乐句组合而成。乐段可以是一首歌曲,但多数是一首大型乐曲的一个组成部分。
乐句:乐段的基本组成部分是乐句。乐句长短不一,可以是由2、4、8小节组成的方整结构,也可以是由3、5、6、7、9……小节组成的非方整性乐句。它可以从任何一个和弦开始,结束于任何一个和弦。由于它乐思不完整,通常一个乐句不能独立成为一首乐曲。
学生首次接触曲式概念,教师不必讲很多的理论知识,而是可以通过生动的比喻让学生理解什么叫曲式,如借助文学作品、房屋的建筑等结构,让学生知道音乐也有结构。
对句与段的分析可让学生通过具体的音乐作品来区分,可选一些短小作品或已学的熟悉的作品让学生进行操练。
(二) 单段体
由一个乐段构成的乐曲曲式,也称“一段体”、“一部曲式”。一般较短小,精练,但完整而独立,能表达完整的思想内容。它的结构形式灵活多样,乐句从两句到许多句不等,也可能有扩充、补充。
以感性听辨让学生认识单段体。老师弹奏一些曲例让学生感受单乐段,并分出几句。如二乐句——牧歌;四乐句——孟姜女、二月里来;多乐句——《国歌》、《朝霞》、《蜗牛与黄鹂鸟》。
三、听赏思考
1、 活动要求
能让学生熟悉作品旋律,了解感受其风格,并能以各种手法表达内心的感受。
2、 活动建议
(1) 练习1参考答案如下:乐曲运用了苗族飞歌的音调。乐曲分三大部分。可幻想成山恋与树林在悄悄对话,想象其对话内容与茫茫林海、高山连绵的壮丽景观。
(2) 练习2的答案可在老师启示下让学生自由想象。可以音乐为背景作配乐朗诵,或诗配画等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