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土地改革 优质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课 土地改革 优质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86.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3-11 13:01: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材版本
课题
预计课时
实际完成
2019年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
第3课 土地改革
1课时
教学分析
课标要求:
了解土地改革运动。
教材分析:
《土地改革》是人教版2018年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3课的内容。其承接上一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以及《抗美援朝》的史实,主要讲述中央人民政府于1950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没收了地主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建立了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到1952年底,全国大部分地区改革都已完成,农民成了土地的主人,真正获得了解放。土地改革的完成有着重大的意义,是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的重要措施之一。
学情分析:
学生对土地改革并不熟悉,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有关土地改革的小说和影视作品,如《暴风骤雨》、(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入、《创业史》等,进一步拓宽、拓深学生的知识,并通过对比中共在不同时期采取的土地政策,加深学生对土地改革的认识。
教学目标
1. 了解土地改革的必要性(原因)、土地改革的概况; 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及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
2. 注意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概括、归纳的能力;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认识中国农民在2 000多年来所憧憬的“耕者有其田”的理想,终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了,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祖国是值得我们热爱的。
学习重点:土地改革的必要性(原因);《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
学习难点: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利用当前流行的游戏斗地主导入新课。
通过新颖的导入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预习检测
1.土地改革的地区:
新解放区。
2.土改的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1950年颁布) 3.土3.地改革的原因:
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根本),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获得土地(直接)。
4.土地改革的具体内容:
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学生自主学习,阅读课本,独立完成问题,并初步记忆。
通过该环节让学生了解课本的大致内容。
教授新课
目标导学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实施
(一)土改的背景
1.图表展示:
地主、富农
贫农、雇农
占农户总数
不到7%
57%以上
占有总耕地
50%以上
仅占14%
2.教师提问:通过上表可以看出当时土地大多掌握在哪类人的手中?
提示:土地大多掌握在地主手里。
3.引导学生回答问题:结合材料和课本,介绍土地改革的背景。
提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占全国3亿多人口的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地主人均占有耕地为贫雇农的二三十倍,农村存在着大量无地和少地的农民。这种状况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
(二)土改的进行和结果
1.图片展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2.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了解土地改革的主要内容和开展情况。
提示: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同时也分给地主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在劳动中改造自己。
3.教师讲述: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约3亿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约7亿亩土地和大量的农具、牲畜和房屋等;每年需向地主缴纳的300多亿千克粮食的地租也被免除。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
目标导学二:土地改革的意义
1.引导学生思考:土地改革后,带来了哪些变化?这些变化有什么意义?(展示相关历史资料并加以适当的讲解来达到这一目的,让学生明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土改的意义是十分重要而又深远的)
土地改革前
土地改革后
(1)在农村占总数不到7%的地主、富农,占有总耕地的50%以上
(1)全国3亿多无地或少地的农民无偿分得土地约7亿亩
(2)农民每年要向地主缴纳300多亿千克粮食的地租
(2)地租被免除
(3)存在着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对立
(3)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地主被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人
(4)1949年,全国粮食总产量1103亿公斤,工业总产值为245亿元
(4)1952年,全国粮食供应总产量1639亿公斤,工业总产值为349亿元
2.史料展示: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3.问题思考:结合材料和教材分析归纳土地改革的意义?
提示: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4.教师展示图表:
5.教师提问:分组讨论地主阶级的去向。
提示:地主阶级被消灭了;他们中除了恶霸外,其他人都变成了农民。
6.教师强调:仔细观察表格,土改主要是将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注意区分二者的异同点,土地虽然从地主阶级手中转移到了农民阶级手中,但仍然属于土地私有制。
认真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并认真阅读教材,和同学进行讨论,积极回答问题。
通过问题让学生更加的专注,通过问题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课堂小结
土地改革实现了中国农民两千多年来梦寐以求的“耕者有其田”的梦想。2005年以来,中共中央采取了减免农业税、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等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体现了中共中央对农民殷殷的关怀。在中共中央新的农村工作方向指导下,农民的梦想一定会飞扬得更高、更远。我们有理由相信,农村城市化、农业机械化、农民生活小康化的“三农”艳阳天,离我们不再遥远。
思考、归纳、总结
通过课堂小结,培养学生的归纳、表达能力,巩固本节课的内容。
板书设计
学生将板书记在课本的空白处
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整体理解,便于记忆。
当堂检测
1. 下列对解放前我国土地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全国的农民都处于无地可种的境地
B.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只拥有全国一半的土地
C.土地成为地主、富农盘剥农民的主要工具
D.在全国范围内,依然维持着封建土地制度
2. 下列有关土地改革原因的叙述,错误的是( B )
A.广大农民迫切要求土地改革,获得土地
B.新中国成立后,全国所有地区还都没有进行土地改革
C.土地改革以前,广大农民辛勤劳动,受尽剥削,生活不得温饱
D.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3. 假如你是新中国的一位农民,而你的家乡正在进行土地改革,你觉得哪些生产资料是你可以在土地改革中分得的( D )
①土地 ②农具 ③牲畜  ④房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4. 1952年全国的粮食产量比1949年增加49%,比历史最高水平增加9.3%,最主要的原因是( D )
A.人民民主政权的建立
B.大规模农田水利建设
C.农业合作化运动开展
D.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
5. 对土地改革的意义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
A.建立了土地公有制
B.巩固了人民政权
C.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D.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6. 近几年我国进行“退耕还林”、“退耕还草”行动,而在建国初期却不是这样的,你的依据是(A )
A.《土地改革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中共八大
D.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认真完成老师所给出的题目。
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巩固学习成果。
教学反思
学习《土地改革》,首先要分析土地改革的背景,让学生明确土地改革的必要性。通过制作人口比例和土地占有比例图表,以此表现土地占有不均衡的强烈反差,进而分析出这种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实施是本课重点,在教学时结合图片、材料,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土地改革的时间、目的、方法、结果,加深记忆。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是难点。由于理论较抽象,学生不容易把握,需要进一步细化讲解,让学生易于接受这个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