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音乐《你唱我来和》教案
教学目标:
1.欣赏《卡农歌》和《救国军歌》,了解可弄这一艺术形式,学习卡农的形式做练习。
2.能用适合的速度、稳定的节拍和欢快的情绪演唱《欢乐歌》。
3.欣赏,体验卡农的运用在表现作品磅礴的气势以及所蕴含的爱国情感上所起的作用。
4.复习音名“C、D、E、F、G”,学习新的音名“A”和“B”,尝试听辨这些音。结合“玩乐器(三)”,能在G调上模拟弹奏《我有一只小羊羔》。
教学内容:欣赏《卡农歌》《救国军歌》和《保卫黄河》;学唱歌曲《欢乐歌》
教学重难点:学唱歌曲《欢乐歌》;感受卡农这一艺术形式。
课时安排:4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卡农歌》;学唱《欢乐歌》
教学过程:
一、听赏二部轮唱曲《卡农歌》
1.听一听:播放二部轮唱曲《卡农歌》,让学生仔细聆听。
2.说一说:请学生说说这首歌曲有什么特点?
3.看一看:出示彩色卡片,让学生观察并说也他们有什么相同与不同?
二、教师归纳:卡农原意是规律,歌词本身就已揭示出卡农
曲式的特点:虽然我先你后,各唱各的调子,其实只有一个旋律。
三、学唱歌曲《欢乐歌》
1.学生聆听歌曲《欢乐歌》第一部分音乐,学生跟随音乐拍节奏;第二部分卡农部分师生合作跟随音乐拍节奏。
2.学生聆听歌曲第一部分,听辨乐句,并用相同的动作表现相似的乐句,用不同的动作表现不同的乐句。
3.学生聆听歌曲第二部分卡农部分,听辨卡农部分与第一部分有何异同,并用律动表现卡农部分。
4.学生跟随钢琴伴奏用“Lu”哼唱第一部分旋律,熟悉旋律后用模唱法填唱第一部分歌词。歌曲有大量的附点节奏,引导学生唱准附点节奏型。
5.熟悉第一部分歌曲后,分声部学习第二部分卡农部分,先随音乐打节奏的方法熟悉第二声部,然后再进行分组演唱。
6.歌曲处理:结合课后练习,从慢、中速、稍快3种速度中,选择一种最适合《欢乐歌》的速度并演唱出来,注意引导学生唱出歌曲轻松愉快的情绪。
四、小结本课。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卡农歌曲《救国军歌》
教学过程:
一、学军人
1.生按顺序进教室,师组织学生用军人的坐姿来要求自己。
2.学军人走步,设问:军人行进时,身体的姿式是怎样的?
请生示范,师总结,并全班模仿。
二、听军歌
1.初听《救国军歌》,设问:为什么要“枪口对外”,表达了怎样的一种情绪?
2.再听《救国军歌》,设问:在聆听时,你感受到军人们正在做什么?我们随着歌曲一起来走军步!(引导学生边听歌曲边整齐的走步,并按老师指示行动。)
3.小结:抗日歌曲多为音调高昂激越,节奏非常有力,就像我们的《国歌》,一听就可感受到满腔的激情,并鼓舞人们一直朝前进!同时,我们也要记住这首曲子的作曲家洗星海先生,他是抗战时期投身于革命歌曲创作的音乐家。
三、唱军歌
1.引出:洗星海先生不仅为在前线作战的战士们写了很多歌曲,还给孩子们,也就是儿童兵写下了一些歌,其中流传最广的,就是《只怕不抵抗》。
2.初听,设问:谁能说说歌曲的情绪?歌曲里都讲述了什么内容?
3.出示哥页,生看歌页再次聆听。
4.生随师完整跟唱。
5.学唱1——10小节歌谱(小英雄解决难题)学唱11——17小节
学唱第二乐段歌谱并提出第5、8乐句歌词相同但唱法不同。师示范,生感受后单独演唱。完整连唱歌谱
6.加入歌词轻轻演唱,并在之后提出最难唱的乐句,一一给了解决。
7.同桌音、小组间抽查歌曲掌握情况。
8.表演歌曲
(1)设问:在歌曲演唱时,我们可以添些什么动作?谁来设计?我位一起来学一学!
(2)表演:以走步为基础,学生边唱边适当加入动作表演。之后也可请各小组分别展示,并说一说难表演的最好。
四、立志
1.通过本堂课学习,你们从军人和小哨兵身上学到了什么?
2.长大后,你们会向谁学习?怎么学习?(生个别回答,师最后小结)
五、结束课堂
生踏着队步表情认真地离开教室。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保卫黄河》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播放课件《黄河船夫曲》
师: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你想到的又是什么?
生:黄河;保卫黄河;奔腾的黄河、瑰丽多姿的黄河,母亲河……
师:黄河是我国的第二大河,全长5464公里,流经9个省区,千折百弯的黄河,象一条巨龙,成为古老中国的象征。因此,人们往往把黄河比喻为中华文明的摇篮,亲切的称它为——母亲河。但在1937年,我们的母亲河也曾经受到过让千万代子孙铭记的屈辱。
2.播放课件《南京大屠杀》
师结:哪里有侵略,哪里就有反抗,哪里就有斗争。在这硝烟弥漫的抗日战场上,有人拿起了刀枪,与敌人展开顽强的斗争。而诗人光未然则用自己手中的笔,创作了一段催人奋进的诗词,鼓舞着全国人民奋起抗日,保家卫国。作曲家冼星海看到这部诗词,也像我们一样心潮澎湃,思绪万千,他激动的对光未然说:“交给我吧,我有把握把它写好”。星海拿到歌词后,在延安一座简陋的土窑里,拖着生病的身体,创作了这首经典歌曲《保卫黄河》,这也是他所创作的大型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中的第七乐章。
3.引入课题:保卫黄河
二、初听歌曲
师:让我们来完整的欣赏这首歌曲《保卫黄河》,感受歌曲作者冼星海将这段诗词赋予了怎样的音乐,来表达他的爱国热情?
1.播放课件《保卫黄河》
师:这段视频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你有什么感受?
(非常壮观的流水; 中华儿女的宽广胸怀。)(教师从音乐的速度快慢、力度强弱、节奏紧密、演唱形式引导)
师:这首歌曲从头到尾只有一段歌词,但却给我们带来这么强烈的感受!作者到底运用了哪些音乐的表现形式,使大家具有如此的感受呢?就让我们一起来分段欣赏。
2.复听第一部分:师:这首歌曲的第一部分采用了什么演唱形式?(播放课件《保卫黄河》) (齐唱)
师:齐唱的演唱特点是许多人一起演唱同一段旋律,作者冼星海运用这种演唱形式,想表达一种怎样的心情?(希望全国人民齐心协力,共同抗日)
师:人民音乐家冼星海以激昂奋进的音乐旋律,表现了全国人民不屈不挠的顽强斗志。就让我们一起学唱歌曲的第一部分,共同感受当时人民的抗日心声!
三、学唱歌曲
1.学唱歌谱,突破难点,感受歌曲由低到高的旋律特点。
2.随琴哼唱歌词。
3.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声音不一定很大,但是要坚定有力。
第一乐句:突出“吼”字和“叫”字,强调重音。用高亢有力的声音演唱。
第二乐句:做渐强处理。
第三乐句:是学生掌握较模糊的地方,学生可随教师模唱,解决附点与八分音符的连接及空拍的处理。用轻快有力的声音歌唱。
第四、第五乐句:用自豪有力的声音演唱,提醒学生注意“少”字要唱足拍子,并注意换气。
第六乐句:休止符处声音要处理的干净利索,不要拖拍,注意咬字。(讲解这里为什么要用休止符)
第七乐句:用坚定有力的声音,在逐渐加强的歌声中以必胜的信念结束歌曲的演唱。注意最后一个字的演唱要拖足拍子。
师:音乐除了可以用唱的形式表现外,还可以用什么形式表现?(画的,跳的,朗诵……)
师:那么现在咱们就利用我们身上的一个小道具来表现这首歌曲,请同学们取下你脖子上的红领巾,随着音乐的情绪抖动红领巾来表现歌曲。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回到抗日战争时期,我们就是抗日军民中的一员。在我们坚定有力的歌声中,把侵略者赶出我们的家园。(学生边唱,边用红领巾表现音乐情绪)
四、复听歌曲第二部分轮唱
1.欣赏第二部分
师:听一听,在歌词、旋律都一样的情况下,它的演唱形式有什么不同?有几个声部在演唱?她们演唱的顺序是一样的吗?(两个声部在演唱,一个声部先唱一个后唱)
师:轮唱,是合唱中的一种形式,是由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声部,分不同的先后顺序,演唱同一段旋律。我们刚才欣赏的这一部分,是有两个声部进行演唱的,所以称之为?(二部轮唱)
2.师:你们想不想尝试两个声部的轮唱?(将学生分为两组,在教师指挥下,进行二部轮唱。)
师:刚才我们的演唱的声音效果像什么?(此起彼伏的波浪,)
师:这就是轮唱的音乐特点。通过这种演唱形式,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抗日浪潮此起彼伏,波涛汹涌。)
师结:同样的歌词和旋律,由于采用了轮唱形式,让我们感受到此起彼伏的抗日浪潮。
五、复听第三四部分
1.师:第三部分在相同旋律下,又采用了怎样的演唱形式?(三步轮唱)
2.师:作者为何要运用三部轮唱的方式呢?他想要表达一种怎样的心情?(随着人们不断的加入,声音不断的加强,表现抗日的力量从小变大,由弱到强)
师:歌曲的第四部分又采用了什么演唱形式?(又回到了齐唱)
师:和第一部分相比,旋律都一样,演唱形式也一样,都是齐唱,为什么是高潮?音乐哪些方面发生了变化(力度加强,速度加快。音调升高)
师小结:随着速度的加快、力度的加强以及旋律音调的升高等音乐要素的变化,把歌曲推向了新的高潮,歌声更加明快有力,更加激动人心。表现了抗日队伍的发展壮大,势不可挡。终于把侵略者淹没在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
六、完整复听
师:通过刚才的分段欣赏,我们对这首歌曲的每一个部分都有了充分的了解,我们发现,不同的演唱形式,可以表现不同的音乐形象,这首歌曲由一个声部的齐唱到两个声部、三个声部的轮唱,以及后面的移调齐唱使我们感受到了抗日力量的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展现了我们国家抗日力量的不断壮大以及全国人民打败日本鬼子的必胜决心。
——复听全曲,播放视频《保卫黄河》
七、教学小结
师:《保卫黄河》这部音乐作品激活了每一个中华儿女的记忆。我们永远不会忘记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的土地上对中国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黄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他养育了我们中国13亿人民,过去的人们用自己的鲜血保卫着我们的母亲河,现在的我们更应该努力学习,为将来建设我们的祖国而奉献自己的力量,做一名无愧的炎黄子孙!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玩乐器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二、新课教学
1.请几位学键盘乐器的同学到老师的钢琴上演奏,以此激发其他同学学习乐器的兴趣。
2.听听、想想。做认朋友的练习,复习CDEFG五个音在键盘上的位置,请学生思考,比这几个音还高一些的两个音应该是什么音?接着引出A和B另外两个朋友。听老师弹这两个音,请同学们记住这两个音的音高。
3.唱指法歌,先唱歌曲旋律,再唱指法歌。
4.边唱边在琴上弹奏,请个别同学到老师的琴上弹奏。
5.学习歌曲伴奏,为歌曲《我有一只小羊羔》弹伴奏。
6.练习,布置作业,回家继续练习,没有琴的同学在纸板上画键盘练习。
三、课堂小结。
第9课 音乐幽默小品—木桶有个洞
教学目标:
1.能根据人物形象朗诵《木桶有个洞》的台词。
2.学唱歌曲《木桶有个洞》,即兴创编歌词进行歌唱。
3.分角色表演音乐幽默小品《木桶有个洞》,愿意参与表演,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教学内容:《木桶有个洞》
教学重难点:学唱歌曲《木桶有个洞》;分角色表演音乐幽默小品《木桶有个洞》。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把本课幽默小品的内容以讲故事的形式,导入新课学习。
二、新课学习
1.播放背景音乐,手拿布袋木偶风趣幽默的朗读《木桶有个洞》的歌词,并做木偶表演,同学们听完之后请他们也来读读这首歌曲的歌词。
2.播放背景音乐,请一两名学生讲讲刚才教师朗读的幽默小品其内涵是些什么?并鼓励他们把所理解的歌词用自己创造的词句语气表达出来。
3.教师手拍节奏,范唱《木桶有个洞》,当演唱“哎呀呀,哎呀呀”的旋律,语气中充分表达词曲中所蕴含的不同情感。
4.熟悉歌曲后,边唱歌曲,边用各种音源边为歌曲伴奏。
三、小品排练
1.说明要求:小品一定要简单明了,不能太复杂,场景要简单,表演时尽量面对观众,多与观众交流。
2.排练
时间:一个明朗的秋日
地点:乔治大叔家中的院内
人物:乔治大叔(同学丁)
丽莎大婶(同学丙)
学舌的鹦武、巧嘴的小花猫、快嘴的小黑狗、笨嘴的老黄牛等由全体同学模仿这些动物的音色与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