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化学反应的表示
学习目标
中考考点关注
1、学会书写化学方程式(重点)
2、能够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常见的化学反应(重点)
3、知道化学方程式的意义(重点)
4、会利用化学方程式了解相关物质的的质量关系、微粒个数比。(重点)
1、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必考点)
2、利用化学方程式确定某物质的化学式或化学计量数(常考点)
3、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物质的质量。(必考点)
教材知识精析
知识点1、化学方程式的书写(重点)
1、定义: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2、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⑴书写化学方程式遵循的原则
①以客观事实为依据 ,不能凭空臆造不存在的化学式或化学反应。
②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即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与数目必须相同。
⑵书写步骤(以电解水为例)
①写 :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反应物写在左边,生成物写在右边,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用短线相连;
如: H2 + O2 — H2O
②配 :在相应的化学式前边配上适当的数字(化学计量数),使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原子个数相等;
2H2 + O2 — 2H2O
●注意:不要改变化学式,化学计量数应是最简整数比。
③注:注明反应条件,写在短线的上方(点燃、高温、通电、催化剂、“ △ ”表示加热);注明生成物的状态(“↑”表示气体“↓”表示沉淀);
●注意: 如果反应物中有气体,生成的气体后不加“↑”。同样,对于在溶液中进行的反应,当反应物中没有沉淀时,生成的沉淀后要加“↓”
2H2 + O2 — 2H2O
④等:短线变为“=”。2H2 + O2 ===== 2H2O
⑤查:检查“=”两边化学式书写是否正确,同种原子的个数、原子的总数是否相等。
☆尖子生笔记☆
【规律方法】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左写反应物,右写生成物;
写准化学式,系数要配平;
中间连等号,条件要注明;生成沉淀气,箭头来标明;
【易错点津】
【化学小常识】
【拓展延伸】
(编写要求:根据左栏的讲解内容合理设置,四个小栏目可以分开设置,也可以都设置,注意左右栏的页面要合适,以便后期排版制作)
知识点2、化学方程式的读法和意义(重点)
1、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以为例
⑴、标明了反应物、生成物、反应的条件
表示碳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参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⑵、(微观)可以反应出各物质的微粒数量比
表示每1个碳原子与1个氧分子恰好完全反应生成1个二氧化碳分子。
⑶、可以反应出各物质的质量比
③表示每12份质量的碳与32份质量的氧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
2、读法
⑴注意事项
①、“+”不能读成“加”,应读“和”、“与”、“跟”。
②、“=”不能读成“等于”,应读“生成”。
③、化学式应读成物质的名称。
④、反应条件也应读出
⑵读法
以为例。
①质的角度: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②粒子的角度:每1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分子反应,生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
③物质的量关系:每12份质量的碳和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
☆尖子生笔记☆
【规律方法】
1、物质的质量比:化学计量数和相对分子质量的乘积的比
2、化学计量数之比就是微粒个数比
【易错点津】
【化学小常识】
【拓展延伸】
知识点3、化学方程式的配平(重点、难点)
1、观察法:
从化学式比较复杂的一种生成物或反应物入手,常用于配平化合反应或分解反应。首先,在反应物或生成物中找出一种比较复杂的物质,将它的化学数 定为1,如Cu2(OH)2CO3→CuO + H2O + CO2,Cu2(OH)2CO3的化学计量数定为1;其次,以此化学式为准,来确定其他有关化学式的化学计量数,当Cu2(OH)2CO3的化学计量数为1时,反应物中有2个铜原子和2个氢原子,则生成物中也应有2个2个氢原子,因此Cu,O的化学计量数为2, H2O的化学计量为1,注明“反应条件”“↑”或“↓”等,即得Cu2(OH)2CO3 ===== 2CuO + 2H2O + CO2↑;最后,检查左、右两边的原子种类和数目是否相同。
2、奇数配偶法:
从化学式中找出两边同时出现多次入手,且两边各自的总数是一奇一偶的元素,作为配平的起点,若有几种元素在反应式两边同时出现奇偶数时,从出现次数最多的那种元素开始,将奇数配成偶数。然后以该化学式和所配化学计量数为依据,找出其他化学式的化学计量数,配平化学方程式。如KClO3 → KCl+O2?中,配平时应从氧元素开始,在KClO3?前配以2,然后根据已有的化学计量数2,确定KCl?的化学计量数也为2, O2?的化学计量数为3,注明“反应条件”*↑”或“↓”等,即可得出配平的化学方程式:最后,检查左、右两边的原子种类和数目是否相同。
3、最小公倍数法:
先找出其中左右两边都只出现一次且原子个数不相等原子,作为配平的起点,先求出它们的最小公信数,再由最小公倍数确定相关化学式的化学计量数,配平化学方程式。如P+O2一P2O5;?中O2和P2O5中O的最小公倍数为2ⅹ5=10,用最小公倍数分別除以含有该元素的化学式中的该原子个数,其商就是该化学式的化学计量数。如P2O5中含有5个0原于, P2O5的化学计量数为号10÷5=2; O2中有2个O原子, O2?的化学计量数为10÷2=5,从而知P的化学计量数为4.注明“反应条件”“↑”或“↓”等,然后得出配平的化学方程式为4P+5O2======2P2O5,最后,检查左、右两边的原子种类和数目是否相同。
4、万能配平法:
适用于较为复杂的反应方程式,令最复杂的一项为“1”
☆尖子生笔记☆
【规律方法】
1、奇数配偶法:
出现最多寻奇数,
再将奇数变为偶,
观察配平道理简,
二四不行再求六。
2、万能配平法
英文字母表示数,
原子守恒方程组,
某项为一解方程,
若有分数去分母。
3、配平时不要执着于用哪种方法,通常可能时多种方法的综合利用,对教材中的涉及到的化学方程式,一般观察法就能解决。
解题能力突破
题型1、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例1】(2016·济宁)根据下面实验内容书写的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在空气中点燃镁条
Mg+O2 MgO
B.铝片放入稀硫酸中
Al+H2SO4 AlSO4+H2↑
C.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氯化钡
2NaOH+BaCl2 Ba(OH)2↓+2NaCl
D.碳酸钠溶液中滴加硝酸银
Na2CO3+2AgNO3 Ag2CO3↓+2NaNO3
【答案】:D
【解析】:在空气中点燃镁条:2Mg+O2 2MgO ;铝片放入稀硫酸中:2Al+3H2SO4 Al2(SO4)3+3H2↑
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氯化钡不发生反应
【解法归纳】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一般有四步:1.根据实验事实,在式子的左、右两边分别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并在式子的左、右两边之间画一条短线;当反应物或生成物有多种时,中间用加号(即“+”)连接起来.2.配平化学方程式,并检查后,将刚才画的短线改写成等号(表示式子左、右两边每一种元素原子的总数相等).3.标明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因为化学反应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发生);如点燃、加热(常用“△”号表示)、催化剂、通电等.并且,一般都写在等号的上面,若有两个条件,等号上面写一个下面写一个.4.注明生成物中气体或固体的状态符号(即“↑”、“↓”);一般标注在气体或固体生成物的化学式的右边.但是,如果反应物和生成物中都有气体或固体时,其状态符号就不用标注了.
【题组训练1】学完化学方程式后,张强同学写出了以下几个化学方程式,用编号回答:
①C+O2CO2↑
②KMnO4K2MnO4+MnO2+O2↑
③S+O2↑SO2
④P2+O2P2O5
⑤HgOHg+O2↑
⑥H2+O2H2O
(1)化学式书写有错误的有______;
(2)未注明或注错反应条件的有_________;
(3)没有配平的有___________;
(4)“↑”或“↓”符号使用不当的有__________。
【题组训练2】(2017?眉山)下列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SO2 +H2O=H2SO4 B.2Ag+H2SO4 =Ag2SO4+H2↑
C.NaHCO3+HCl=NaCl+CO2↑+H2O D.Ca(OH)2 +2NaNO3 =Ca(NO3)2+2NaOH
【题组训练3】.(2017?齐齐哈尔)下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图,请根据下图冋答问题:
(1)该反应进程中的最小粒子是________,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__________(填“改变”或“不改变”)
(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题型2 、化学方程式的应用
【例2】(2016?衡阳)FeS2常用于在接触法制硫酸过程中产生CO2,其化学方程式为:4FeS2+11O22X+8SO2,则X的化学式为( )
A.FeO B.Fe2O3 C.Fe3O4 D.FeSO4
【答案】B
【解答】解: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FeS2+11O22X+8SO2,反应前铁、硫、氧原子个数分别为4、8、22,反应后的生成物中铁、硫、氧原子个数分别为0、8、16,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2X分子中含有4个铁原子和6个氧原子,则每个X分子由2个铁原子和3个氧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Fe2O3.
故选:B.
【解法归纳】解决此类问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理解化学式的意义,会根据化学式判断原子的个数;2、知道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不变。
【题组训练4】(2017?六盘水)目前人类可以从多方面获取能源,我国在能源获取方面取得较大突破。
(l)氢氧燃料电池是一种新型电池。氧气可从空气中获取,氢气可通过以下反应获取:2NaCl+2H2O2X+Cl2↑+H2↑ 。其中X的化学式是_______。
(2)截止2017年6月2日,我国在南海神狐海域连续开采可燃冰超过22天。可燃冰(化学式CH4·8H2O)能释放出甲烷气体,是未来洁净的新能源。请写出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
【题组训练5】(2017?连云港)我国古代典籍中有”银针验毒”的记载,“银针验毒”的反应原理之一是4Ag+2H2S +O2=2X+2H2O。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B.X的化学式是Ag2S
C.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D.反应前后所有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了变化
【题组训练6】(2017·兰州)“84消毒剂”是以次氯酸钠为主要有效成分的消毒液,制备次氯酸钠的原理可表示为:2NaOH+Cl2═NaC1O+X+H2O,则 X 的化学式是( )
A.Na2O B.NaCl C.NaH D.NaClO3
题型3、化学方程式的意义或读法
【例3】(2016?南宁)下列关于化学方程式4P+5O22P2O5的读法,错误的是( )
A.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
B.在点燃的条件下,每4体积的磷和5体积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
C.在点燃的条件下,每4个磷原子和5个氧气分子结合生成2个五氧化二磷分子
D.在点燃的条件下,每124份质量的磷和160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284份质量的五氧化二磷
【答案】B
【解析】:A、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正确;B、化学式前的系数表示参加反应的微粒个数比,错误;C、在点燃的条件下,每4个磷原子和5个氧气分子结合生成2个五氧化二磷分子,正确;D、在点燃的条件下,每124份质量的磷和160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284份质量的五氧化二磷,正确;故选B.
【解法归纳】1、知道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⑴、标明了反应物、生成物、反应的条件
⑵、(微观)可以反应出各物质的微粒数量比
⑶、可以反应出各物质的质量比;2、明确化学式读法:①、“+”不能读成“加”,应读“和”、“与”、“跟”。 ②、“=”不能读成“等于”,应读“生成”。 ③、化学式应读成物质的名称。 ④、反应条件也应读出;3、知道化学计量数之比就是物质的微粒个数比。4、会计算相关物质的质量比
【题组训练7】(2017?来宾)关于2H2+O22H2O的读法不正确的是( )
A.氢气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
B.每2个氢分子与1个氧分子完全反应,生成2个水分子
C.常温下,每2体积的氧气与l体积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2体积的水
D.每4份质量的氧气与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36份质量的水
【题组训练8】(2017?上海市)根据化学方程式:,无法获取的信息是( )
A.反应所需条件
B.生成物的状态
C.生成物的物质的量之比
D.氧气可助燃
【题组训练9】下图表示了某反应前后反应物与生成物分子及其数目变化,其中“”、“”、“”分别表示A、B、C三种不同的分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A、B、C前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 )
A.2:2:3 B.1:1:1
C.2:1:2 D.2:1:3
题型4、物质质量关系的计算与应用(重点或难点)
1、(2017?天津)己知A+3B=2C+3D中,已知2.3gA
跟4.8g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4.4gC。又知D的相
对分子质量为18,则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A.23 B.46 C.92 D.96
【答案】B
【解析】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所以D的质量为:2.3g+4.8g-4.4g=2.7g;设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x,
A + 3B = 2C + 3D
x 3×18
2.3g 2.7g
x/2.3g =3×18/2.7g x=46
【题组训练10】(2017?眉山)10gA和足量B混合加热,充分反应后生成8gC和4gD,则参加反应的A和B的质量比为
A.1:1 B.2:1 C.4:1 D.5:1
【题组训练11】在2A+B═2C反应中,已知A的相对分子质量是28,C的相对分子质量是44,则B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
A.16g B.16 C.32g D.32
【题组训练12】碳在氧气中燃烧,下列说法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
A.8g碳与3g氧气完全化合,可生成11g二氧化碳
B.6g碳与16g氧气完全化合,可生成22g二氧化碳
C.10g碳与12g氧气完全化合,可生成22g二氧化碳
D.32g碳与12g氧气完全化合,可生成44g二氧化碳
由化学方程式C+O2?
得分高手体验(可或缺)
【例题】(学科综合题)(2016?雅安)建立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的相互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1)图1表示水、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循环图。
①从宏观角度看,图1中三种物质的组成中都含有 。
从微观角度看,图1中三种物质都是由 构成的。
②试写出图1中实现b转化的化学方程式 。
(2)图2表示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试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
(3)图3表示氯和溴元素(Br)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由图可知,氯和溴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是 ,写出溴单质(Br2)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答案】⑴①氧元素 ;分子 ②2H2O 通电 2H2↑+ O2↑⑵Cl2+H2O=HCl+HClO
⑶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解析】由题中信息可知,图1 中三种物质的组成中都含有氧元素,从微观看,图1的三种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图1 中实现b转化的反应为电解水,化学方程式:2H2O 通电 2H2↑+ O2↑;图2 表示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相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l2+H2O=HCl+HclO;图3 表示氯元素和溴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决定原子化学性质的最主要因素是最外层电子数,由图可知,氯和溴的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是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解法归纳】理解微观示意图的含义,能根据微观示意图判断反应物、生成物的构成微粒及分子的构成,写出相应的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
综合培优训练
能力通关
1、(2017·来宾)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2KClO3=2KCl+3O2
B.H2SO4+Ca(OH)2=CaSO4+H2O
C.2Fe+6HCl=2FeCl3+3H2↑
D.Cu(NO3)2+2NaOH=Cu(OH)2↓+2NaNO3
2、(2017·潍坊)如图是悬浮在大气中有毒气体之间转化的微观示意图,图中不同的圆球代表不同的原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反应后产生了新的分子和原子
B.反应后生成两种新物质,两种新物质中共存在三种原子
C.参加反应的两种气体的分子数之比为2:1
D.若用微观示意图表示物质分子,该反应过程可表示为:
3、在反应X+2Y=R+2M中,已知R和M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22:9,当1.6gX与Y完全反应后,生成4.4gR,则在此反应中Y和M的质量比是( )
A.16:9 B.23:9 C.32:9 D.46:9
4、(2017?营口)科学家们正在努力尝试通过多种途径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用的物质,如采用“组合转化”技术,将二氧化碳转化为化工原料乙烯(化学式为C2H4),其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所示:
请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5、(2017?苏州)根据下列反应事实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1)双氧水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_______________。
(2)在尘埃的作用下,二氧化硫和氧气反应生成三氧化硫(SO3):_______________。
(3)Cu和AgNO3溶液反应,生成Cu(NO3)2溶液和Ag:_______________。
(4)少量CuSO4溶液滴人NaOH稀溶液中生成Cu(OH)2沉淀和Na2SO4溶液:_______________。
(5)一氧化碳和四氧化三铁(Fe3O4)杠高温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_______________。
6、(2016?衡阳)西沙群岛及附近海域是我国神圣不可侵犯的领域,海底蕴含着大量的可燃冰,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水合物.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2)甲烷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一定条件下与CO2反应生成CO和H2,CO和H2又可化合成液体燃料CH3OH,则参加反应的CO和H2的分子数之比为 .
2、巅峰训练
(2017·威海)用化学方法改造物质——“二氧化碳变汽油”二氧化碳是化石燃料燃烧的产物,汽油(主要成分为含有5个-11个碳原子的碳氢化合物)是全球用量晟大的液体燃料。如果有人告诉你“二氧化碳能变成汽油”,你相信吗?
近日,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制出一种新型多功能复合催化剂,通过图2示意的I、II、III三个环节,将二氧化碳成功转化为汽油。(图中a、b是两种起始反应物的分子结构模型,c、d是最终制得的汽油中所含物质的分子结构模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要实现物质间的转化,往往需要有高效的催化剂。下列有关催化剂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填字母编号)。
A.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B.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不变
C.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化学性质发生改变
(2)在一定温度、一定压强和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环节I除生成CO外,还生成了一种化合韧,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该反应中,二氧化碳中的部分氧元素被氢气夺去,二氧化碳发生了____反应。 (3)从物质类别的角度看,环节II实现了____的转化。
(4)认真观察c和d两种物质的分子结构模型,试写出c物质的分子式____,c和d的分子式是否相同?____,二者是否为相同物质?______,d物质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
(5)“二氧化碳变汽油”的研究成果,使我国成为此领域的世界领跑者。你认为该成果的现实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条即可)。
参考答案
【题组训练】
1、【答案】(1) ④;(2) ⑤⑥;
(3) ②⑤⑥;(4) ①③
【解析】⑴磷的化学式:P;⑵氧化汞是在加热条件下分解;氢气燃烧条件应是点燃;⑶②2KMnO4K2MnO4+MnO2+O2↑
⑤2HgO2Hg+O2↑
⑥2H2+O22H2O
⑷①反应物中有气体:氧气,所以生成的气体后不加箭头;③箭头是用于表示生成物的状态,只加在生成物的后边。
2、
【答案】C
【解析】:A.SO2 +H2O=H2SO3;B.银是不活泼金属,2Ag和H2SO4 不反应;C.NaHCO3+HCl=NaCl+CO2↑+H2O;D.Ca(OH)2 和2NaNO3 交换成分后没有气体或沉淀或水,不反应。选C
3、【答案】(1)碳原子和氧原子(或C和O或原子); 不改变(2)2CO+O22CO2
【解析】(1)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该反应中的最小粒子是碳原子和氧原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2)化学变化是生成新分子的变化,故要把反应前后相同的分子去掉,故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表示为2CO+O22CO2。
4、【答案】(1)NaOH;(2)CH4+2O2CO2+2H2O
【解析】(l)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氢气可通过以下反应获取:2NaCl+2H2O2X+Cl2↑+H2↑ 。其中X的化学式是NaOH;(2)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O2CO2+2H2O。
5、【答案】D
【解析】A.反应属于氧化反应。故A正确。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知,B.X的化学式是Ag2S。故B正确。C.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故C正确。D.反应前后只有银,硫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故D错误。
6、【答案】B
【解答】解: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反应前钠、氢、氧、氯原子个数分别为2、2、2、2,反应后的生成物中钠、氢、氧、氯原子个数分别为1、2、2、1,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NaCl.
故选B.
7、【答案】D
【解答】解:A、由2H2+O2 2H2O可知,氢气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水,正确;B、由2H2+O2 2H2O可知,每2个氢分子和1个氧分子在点燃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2个水分子.正确; C、由2H2+O2 2H2O可知,每1体积的氧气与2体积的氧气完全反应,但是由于水常温下问液体,所以没法谈体积,错误;D、由2H2+O2 2H2O可知:每4份质量的氢气跟32份质量的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完全反应生成36份质量的水.故选项正确.故选C.
8、【答案】D
【解析】化学方程式的意义:⑴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⑵表示反应物、生成物的分子、原子个数比;⑶反应物、生成物的质量关系,即有关物质的质量比。选D
9、【答案】C
【解析】化学计量数之比等于微粒个数比。由题中信息可知,该反应每2个A分子与1个B分子发生反应,生成2个C分子,因此反应中A、B、C前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2:1:2;选C
10、【答案】D
【解析】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所以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为:8g+4g-10g=2g; 参加反应的A和B的质量比为:5:1。选D
11、【答案】C
【解答】解:解:设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x,则根据反应前后质量总和相等可知:
2×28+x=2×44
解得:x=32
分析所给选项可以知道选项C是正确的,
故选C.
12、【答案】B
【解析】CO2能够可知:每有12份质量的碳和32份质量的氧在点燃的条件下完全化合生成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即参加反应的碳、氧气和生成的二氧化碳质量之比=3:8:11.A、不符合各比例关系,碳有剩余,氧气不足,故错误;B、符合质量守恒定律,故正确;C、不符合各比例关系,碳有剩余,氧气不足,故错误;D、不符合各比例关系,碳有剩余,氧气不足,故错误.故选:B.
得分高手体验(可或缺)
【例题】
【答案】⑴①氧元素 ;分子 ②2H2O 通电 2H2↑+ O2↑⑵Cl2+H2O=HCl+HClO
⑶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解析】由题中信息可知,图1 中三种物质的组成中都含有氧元素,从微观看,图1的三种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图1 中实现b转化的反应为电解水,化学方程式:2H2O 通电 2H2↑+ O2↑;图2 表示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相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l2+H2O=HCl+HclO;图3 表示氯元素和溴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决定原子化学性质的最主要因素是最外层电子数,由图可知,氯和溴的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是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解法归纳】理解微观示意图的含义,能根据微观示意图判断反应物、生成物的构成微粒及分子的构成,写出相应的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
综合培优训练
能力通关
1、
【答案】D
【解答】解:A.氯酸钾在以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加热的条件下分解为氯化钾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ClO32KCl+3O2↑,故错误;B.该化学方程式没有配平,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H2SO4+Ca(OH)2=CaSO4+2H2O,故错误; C.单质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Fe+2HCl=FeCl2+H2↑,故错误;D.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故正确.故选D.
2、
【答案】C
【解析】A由题中信息可知反应后生成的了新的分子,但原子种类不变;B当物质由分子构成时,同种物质的分子种类相同所以反应后生成一种新的物质;C、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不变,所以参加反应的的分子个数比为2:1;D由题中信息可知,若用微观示意图表示物质分子,该反应过程可表示为:;选C。
3、
【答案】A
【解析】①应为根据已知条件“R和M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22:9”,则R:2M=22:2×9=22:18,设生成的M的质量为a,∴22:18=4.4g:a,解之得:a=3.6g;②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得Y的质量=4.4g+3.6g-1.6g=6.4g;∴此反应中Y和M的质量比是6.4g:3.6g=16:9.故选A.
4、
【答案】2CO2+6H2C2H4+4H2O
【解析】信息类型的题书写化学方程式要找准反应物和生成物,找全反应条件,据微观示意图可知:CO2和H2在条件下转化为化工原料乙烯(C2H4)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O2+6H2C2H4+4H2O.
5、
【答案】(1) 2H2O22H2O+O2↑ (2)2SO2+O22SO3
(3) Cu+2AgNO3=Cu(NO3)2 +2Ag
(4) 2NaOH+CuSO4=Cu(OH)2↓+Na2SO4 (5) Fe3O4+4CO3Fe+4CO2↑
6、
【答案】(1)CH4+2O2CO2+2H2O;(2)1:2;
【解析】:(1)甲烷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方程式是:CH4+2O2CO2+2H2O;
(2)CH3OH中碳原子和氢原子的个数比为1:4,所以CO和H2可合成液体燃料CH3OH,反应中CO和H2的分子数之比为1:2.
2、巅峰训练
【答案】(1) AB
(2) CO2+H2CO+H2O 还原
(3)无机物向有机物(或氧化物向碳氢化合物)
(4) C8H10 相同 不是(或不相同) 48:5(或96:10)
(5)有效降低CO2造成的温室效应 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
【解析】(1)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不变的物质叫催化剂。(2) 在一定温度、一定压强和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环节I除生成CO外,还生成了一种化合韧,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H2 CO+H2O ; 失氧的反应是还原反应,本身是氧化剂;二氧化碳中的部分氧元素被氢气夺去,二氧化碳发生了还原反应。(3) 除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碳酸盐以外的含碳化合物称为有机物。其余化合物称为无机物。环节II实现了无机物向有机物的转化; (4) 化学式是用元素符号和数字表示物质的式子。c和d的组成元素都是碳、氢,一个分子中都有8个碳原子和10个氢原子,所以化学式相同,都是C8H10 ;但是二者的结构不同,是两种不同的物质; 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8:10= 48:5(或96:10)(5) “二氧化碳变汽油”有效降低CO2造成的温室效应 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