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907—960)(北方)
后梁 后唐 后晋 后汉 后周
北宋
十国(891—979)
前蜀 后蜀 吴 南唐 吴越 闽 楚 南汉 南平 北汉
由藩镇割据演变而来,武力夺权
北方战乱多
南方相对安定
唐
907亡
唐玄宗统治后期,腐败
安史之乱
藩镇割据
黄巢起义
北宋的政治
第6课
1、掌握北宋的建立和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2、理解北宋实行重文轻武是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目
标
导
学
自主
探学
一、北宋建立三要素是什么?
二、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有哪些?
三 、北宋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有何影响?
959年,周世宗柴荣崩,七岁的周恭帝柴宗训即位。殿前都点检、归德军节度使赵匡胤等掌握了军权。
960年正月初一,传闻契丹联合北汉南下攻周,赵匡胤统率诸军北上御敌。周军行至陈桥驿,发动兵变,众将以黄袍加在赵匡胤身上,拥立他为皇帝。随后,周恭帝禅位。?赵匡胤即位后,改国号为“宋”。
北宋建立三要素
时间:
建立者:
都城:
960年
赵匡胤(yìn)
东京(开封)
宋太祖
北宋完成
局部统一
人物:
方针:
结果:
宋太祖和他的后继者
先南后北
陆续消灭了南方割据政权,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一日,(太祖)召赵普问曰:“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炭,其何故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之计,其道何如?” 普曰:“……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续资治通鉴》
1、赵普分析唐末以来政局动乱的原因是什么?
2、北宋吸取五代藩镇的教训,怎样“尽夺藩镇之权”的?
藩镇太重,君弱臣强(地方权力大,中央势弱)
夺其权、制钱谷、收精兵。
三步走策略
1.收精兵
思
①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牢牢地控制了军队
②控制对军队的调动,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
③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割断将领与士兵和地方的联系,使兵不识将,将不识兵。
2.夺其权
三步走策略
皇 帝
三司
(三司使)
枢密院
(枢密使)
中书门下
(参知政事、宰相)
财权
军权
行政权
户部
盐铁
度支
(“二府三司”制)
在中央——分化事权,削弱相权,增设多重机构(中书门下、枢密院、三司)分割宰相权利
在地方——任用文官担任地方长官,三年一换。设通判,牵制知州
3.制钱谷
取消了节度使收税的权力。设转运使,收缴地方财税归中央
目的 措施 影响
军事 1、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
2、控制军队调动,统兵权和调兵权分离
3、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兵不识将,将不专兵”
中央 分割宰相的民政、军政和财政大权
地方 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长官;
设置通判分割知州权力;
设置转运使,收缴地方财权
消除武将专权的积弊
加强了对军队的控制
但是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
削弱宰相的权力
加强了皇权
但造成了机构臃肿
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加强了中央集权
但造成了机构臃肿
影响:通过上述措施,宋朝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但也为“三冗”(冗官、冗兵、冗费)及积贫积弱局面埋下伏笔。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万般皆下品,
唯有读书高!
VS
唐朝武将
宋代文臣
曾因国难披金甲,
不为家贫卖宝刀。
——(宋)曹翰《退将诗》
做人莫做军,
做铁莫做针。
——(宋)谚语
重文轻武
1.宋朝为什么要重文轻武?
2.宋太祖和宋太宗在重用文官方面,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
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
宋太祖
宋太宗
有意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
继续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
措施一 文人统兵,武将受限
文臣统兵代表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天圣八年进士,修《新唐书》。宋英宗时,官至枢密副使(兵权)、参知政事(行政权)。
《劝学诗》
宋真宗(北宋第3位皇帝)
富家不用买良田,
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
书中自有黄金屋。
出门莫恨无人随,
书中车马多如簇。
娶妻莫恨无良媒,
书中自有颜如玉。
男儿若遂平生志,
六经勤向窗前读。
宋太祖:最多一次是31人,诸科最多是96人;
宋太宗:977年,进士109人,诸科200人,又赐进士180多人,总录500多人
宋真宗:(继续增加),如在1000年录取进士409人,诸科更高达1129人。
科举制度的发展,对宋代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也促进整个社会文化素质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措施二
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
重
文
轻
武
的政策会带来怎样的影响?
积极: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定和社会的安定。
官吏冗多办事效率下降,增加了朝廷的财政支出。
消极:文臣掌兵,不熟悉军务
军队战斗力减弱
中 央
地方
地方
地方
行政权
兵 权
财权
如果以树干指中央或皇帝,以树枝指地方。那么根据北宋的统治措施,我们可以把北宋政治的特点概括为:
强干弱枝
加强树干,削弱枝叶。比喻削减地方势力,加强中央权力。
守内虚外
1、(宋太祖)因谓(赵)普曰:“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祸,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纵皆贪浊,亦未及武臣一人也。”宋太祖据此思想所采取的措施是
A.削弱节度使的实权
B.实行更戍法
C.设置转运使
D.派遣文官担任知州
D
2、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中,不包括
A.解除朝中大将的兵权
B.枢密院有调兵之权但不直接统领军队
C.由中央派遣文官担任州的长官
D.在中央设三省六部制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