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长郡芙蓉中学八年级(下)开学物理试卷(2月份)
一.单项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学了物理,小华同学对于身边物理量的大小非常关注,他进行了下列估测:
①手上大拇指指甲的宽度约为1.2cm;
②从教学楼的第一层爬到第三层,人升高的高度约为15m;
③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7℃。
以上估测中比较合理的是( )
A.①②③ B.①② C.②③ D.①③
2.我们学过的许多成语包含了声现象,如:①隔墙有耳、②掩耳盗铃、③低声细语、④悦耳动听、⑤震耳欲聋。这些成语中描述同一声音特征的是( )
A.①② B.②⑤ C.③④ D.③⑤
3.2018年俄罗斯足球世界杯中将会使用固体泡沫喷雾剂来辅助任意球的判罚,这种特制的速褪固体泡沫喷雾剂喷出一条白色直线,防守队员不可以越界,如图所示,这样的话,无论是主罚任意球的一方还是防守一方都不会产生纠纷。而这条白色的直线也会在几分钟后“神奇”地自动消失,也不会在草地上留下任何液体污渍,从而不影响之后的比赛。那么这条白色的直线消失的过程中属于下列哪种物态变化( )
A.熔化 B.汽化 C.升华 D.液化
4.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对0℃的冰缓慢持续加热到全部变成100℃的水蒸气,下列所示四个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5.小明同学的家附近有一公共自行车站点(如图),他经常骑公共自行车去上学,某一次从家到学校运动( )
A.小明在前50m一定用了625s
B.小明每秒钟通过的路程都是8m
C.小明的平均速度是9m/s
D.小明的平均速度是9km/h
6.在新型飞机的研制中,将飞机模型放在风洞中固定不动,让风(高速流动的空气)迎面吹来,可以模拟飞机在空中的飞行情况。在此情境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飞机模型相对于地面是运动的
B.飞机模型相对于空气是运动的
C.空气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
D.空气相对于飞机模型是静止的
7.下列光现象中,由于光的折射而形成的是( )
A. 立竿见影 B. 倒映在小河中的桥
C. 水面“折”枝 D. 日全食
8.如图所示,入射光线与平面镜成30°角,则( )
A.入射角是30°
B.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是60°
C.反射角是60°
D.入射角增大5°,反射角增大10°
9.人站在竖直放置的穿衣镜前4m处,若人向镜移动1m,则此过程中像的大小变化及移动后人离像的距离( )
A.变大;6m B.变大;5m C.不变;6m D.不变
10.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小明在凸透镜前放一燃着的蜡烛,移动光屏并在光屏上找到清晰的像。然后将蜡烛远离透镜,调节光屏再次找到一个清晰的像,比较两像。( )
A.像距增大,像增大 B.像距减小,像增大
C.像距减小,像减小 D.像距增大,像减小
11.下列关于密度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是不同的
B.kg/m3和g/cm3都是密度的单位
C.从公式ρ=不能得出物质的密度跟质量成正比,跟体积成反比的结论
D.一支正在燃烧的蜡烛,它的质量不断减小,密度也减小
12.两只相同的试管甲和乙中都装入相同的液体,以如图所的示方式放置时液面齐平,那么甲、乙两试管中液体质量的大小情况是( )
A.甲的质量大
B.乙的质量大
C.甲、乙质量相同
D.无法比较甲、乙的质量大小
13.通过实验,得到了a、b、c三种物质的m﹣V图象如图所示,分析图象可知( )
A.a物质的密度最小
B.a物质的密度是c的两倍
C.b物质的密度是1.0×103kg/m3
D.物质的密度与质量,体积有关
14.已知铜密度为8.9×103kg/m3,酒精密度为0.8×103kg/m3,把一金属铜块放入盛满水的杯子中,从杯中溢出水20g,若把该铜块放入另一盛满酒精的杯子中,则从杯中溢出酒精的质量是( )
A.20g B.10g C.16g D.8g
15.甲、乙两种金属密度之比为 4:1,可以将它们按照不同比例均匀混合成不同型号的合金。I 型合金的混合比例未知,II 型合金是按照甲、乙的质量之比 3:2 均匀混合而成,III 型合金是按照甲、乙的体积之比2:5均匀混合而成。用 I 型合金来制造某航空零件,能在零件体积不变的情况下比仅用金属甲时质量减少 4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I 型合金是按照甲、乙的质量之比 9:5 均匀混合而成
B.I 型合金是按照甲、乙的体积之比 7:8 均匀混合而成
C.II 型合金的密度与金属甲的密度之比为 1:2
D.III 型合金的密度与金属乙的密度之比为 2:1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6.(4分)如图,在试管中加入少量水,用嘴对着试管口部吹气,则管内空气柱就会因为 而发声,增加试管中的水量,用相同的力吹气时,声音的 会发生变化。
17.(4分)元旦期间,我市遭遇了数年来不多见的降雪天气。大地上银装素裹,分外美丽。装点大地的雪花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 (填物态变化)形成的;俗话说:“下雪不冷化雪冷”,这是因为雪在熔化时要 热量,导致周围气温降低。
18.(2分)我国浙江大学研制出了目前世界上最“轻“的固体材料﹣﹣全碳气凝胶。这种材料密度仅为0.16mg/cm3;如图为一块100cm3的“全碳气凝胶”放在一朵花上,该“气凝胶”的质量为 g。
19.(4分)带滴墨水装置的小车每隔相等时间滴一滴墨水,把小车放在铺有纸带的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会在纸带上留下一系列墨水“滴痕”。小车先后两次向左做直线运动,得到两条带有“滴痕”的纸带,各截取一段如图纸带甲的“滴痕”表明,小车在这段时间做 运动,纸带乙的“滴痕”表明,小车这段时间的速度逐渐 (“减小”“增大”)。
20.(4分)如图是小明自制的游戏打桩机的示意图,它利用光学元件改变太阳光的传播方向,从而烧断细线,使重锤下落打在桩上。图中元件a为 镜,元件b为 镜。
21.(2分)有质量相等的两个球它们的体积比是V1:V2=1:5,材料的密度比ρ1:ρ2:=1:5,其中有一个是空心的,已知实心球的体积是V,则空心球空心部分的体积是 。
三、解答题(共3小题,满分22分)
22.(6分)如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下面表格中的数据是一位同学测量的四组像和物体到玻璃板的距离,实验中刻度尺的使用以及读数均正确,但是分析数据时发现第二组的数据出现了偏差,你认为造成这个偏差的原因可能是
A.选用的玻璃板太厚
B选用的玻璃板太薄
C在判断蜡烛B与蜡烛A的像是否完全重合时出现了较大偏差
实验序号
物到玻璃板的距离/cm 15.30 23.02 25.60 28.50
像到玻璃板的距离/cm 15.30 23.15 25.60 28.50
(2)实验中,在确定蜡烛B和蜡烛A的像是否完全重合时,人眼的观察位置应该是 ,在判断平面镜中成的是实像还是虚像时,移走蜡烛B,在像所在位置放一光屏后,人眼的观察位置应该是 (以上两空均从以下三个选项中选择一个)
甲:“直接观察玻璃板后蜡烛B”
乙:“在玻璃板前蜡烛A这一侧不同的位置”
丙:“直接观察光屏”
23.(8分)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小捷用红色的发光二极管按“F“字样镶嵌排列在白色的板上代替蜡烛作光源,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为了确定凸透镜的焦距,小捷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再把光屏放在另一侧,改变凸透镜与光屏的距离,直到光屏上出现一个 (选填亮点或“亮环)为止,测得它与凸透镜中心的距离为10cm确定出焦距f= cm。
(2)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的零刻度线上,小捷将光源移至光具座30cm处后,再移动光屏,至到如图所位置,光屏上会出现清晰 (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如果她将光源向左再远离凸透镜一些,为了在光屏上获得清晰的实像,这时光屏应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
24.(8分)某实验小组用天平和量筒测量一小石块的密度,具体操作如下;
(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至称量标尺左端的“0刻度线上,发现天平指针如图甲所示,应将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使天平横梁水平平衡。
(2)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小石块的质量,天平平衡时,砝码质量及游码在称标尺上的示数值知图乙所示,则小石块的质量为 g;用量筒测得小石块的体积如图丙所示,则小石块的密度为 g/cm3。
(3)如果他们在操作(1)过程中,只将游码移至称量标尺左端的“0”刻度线后,便直接测量质量,由此测得小石块的密度会比真实值 。
四、综合题(共2小题,13分)
25.(6分)科学家经过测算,太阳到地球的距离约为1.5×108km,太阳发出的光,
(1)要经过多少秒才能到达地球?
(2)在这个时间内,如果有一辆赛车以504km/h的速度不停地奔跑,它跑过的路程是多少千米?
26.(7分)武汉东湖绿道二期开放后,绿道总长度达到101.98公里。元旦假期小红同学全家一起开车到东湖绿道游玩,车上还带着折叠自行车,以便下车骑行,如图所示,小红对这辆折叠自行车进行了研究:先查看了这辆折叠自行车其部分技术指标如表所示,由此还知道该自行车车架用铝材制成,已知ρ铝=2.7×103kg/m3,ρ铁=7.8×103kg/m3,小红提出了两个问题,请你解答:
(1)这辆折叠自行车车架所用铝材的体积是多少m3?
(2)如果该车车架用铁材制成,则整车的质量变为多少kg?
产品型号 XXYRA00
折叠后尺寸 81×31×56cm
车架材质 铝
车架质量 10.8kg
整车质量 12.8kg
2018-2019学年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长郡芙蓉中学八年级(下)开学物理试卷(2月份)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解答】解:
①中学生大拇指指甲的宽度约为1.2cm;
②一层楼的高度在3m左右,从教学楼的第一层爬到第三层,人升高的高度约为6m;
③正常情况下人体体温在37℃左右,变化幅度很小。
故选:D。
2.【解答】解:
①隔墙有耳说明固体可以传播声音;
②掩耳盗铃指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③低声细语指声音的响度小;
④悦耳动听指声音的音色好;
⑤震耳欲聋指声音的响度大。
故选:D。
3.【解答】解:固体泡沫喷雾剂喷出一条白色直线,而这条白色的固体直线也会在几分钟后“神奇”地自动消失,不会在草地上留下任何液体污渍,物质是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是升华现象。
故选:C。
4.【解答】解:冰是晶体。1标准大气压下,冰的熔点是0℃,所以对0℃的冰持续加热,此时冰开始熔化,但温度不变。所以从图象上看,开始一段时间温度温度保持0℃不变。
当冰完全熔化成水后,吸热升温,当温度达到100℃时,水开始沸腾,此时温度又会保持不变。
故选:A。
5.【解答】解:
A、由图象可知,小明在前300m用时3min=180s,所以小明在前50m用时一定小于180s,不会是625s,故A错误;
B、由图象可知,第3分钟至5分钟,小明的速度是0,说明此时小明是静止的,故B错误;
CD、由图象可知,小明从家到学校的总路程s=1350m,总时间t=9min=540s,
则整个过程的平均速度:v===2.5m/s=2.5×3.6km/h=9km/h,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6.【解答】解:A、将飞机模型放在风洞中固定不动,飞机模型相对于地面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飞机模型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故A错误。
B、D、机模型放在风洞中固定不动,让风(高速流动的空气)迎面吹来,飞机模型和空气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故飞机模型相对于空气是运动的,空气相对于飞机模型是运动的。故B正确,D错误。
C、风迎面吹来,风和地面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风相对于地面是运动的。故C错误。
故选:B。
7.【解答】解:A、立竿见影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B、水中倒影属于光的反射现象;
C、水面“折”枝属于光的折射现象;
D、日全食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故选:C。
8.【解答】解:A、因为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是30°,所以入射角为90°﹣30°=60°故本选项错误。
B、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角也为60°,所以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也是30°,故本选项错误。
C、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角也为60°,故本选项正确。
D、当入射角增大5°,变为60°+5°=65°,所以反射角也变为65°,则反射角也增大5°,故本选项错误。
故选:C。
9.【解答】解:
(1)人站在穿衣镜前4m处,镜子里的像距镜面也是4m,若人向镜子靠近1米,此时人到镜面的距离是4m﹣1m=3m,物像等距,此时像到镜面的距离也是3m,人与镜中的像距离为3m+3m=6m。
(2)镜中的像始终与物体等大,因此不管靠近镜面还是远离镜面,镜中的像不变。
故选:C。
10.【解答】解: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越大所成的像就越小,像距也就越小,根据题意可知两次凸透镜都成实像,当蜡烛远离凸透镜时,物距增大,所以像距就会变小,像也减小。
故选:C。
11.【解答】解:A、因为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同,所以可以用密度来鉴别物质,此选项正确;
B、“kg/m3”和“g/cm3都是密度的单位。此选项正确;
C、从公式ρ=不能得出物质的密度跟质量成正比,跟体积成反比的结论,因为密度与质量、体积无关,此选项正确;
D、一支正在燃烧的蜡烛,它的质量不断减小,密度不变,故D错误。
故选:D。
12.【解答】解:
由示意图知,甲试管中液体的体积较大,已知两种液体密度相等,由公式ρ=知:m=ρV,甲试管的质量较大。
故选:A。
13.【解答】解:
(1)由图象可知,当Va=2.5cm3,ma=4.5g,则ρa===1.8g/cm3;
当Vb=4.5cm3,mb=4.5g,则ρb===1g/cm3;
当Vc=5cm3,mc=2.5g,则ρc===0.5g/cm3;
可见:
c物质的密度最小,故A错误;
ρa:ρc=1.8g/cm3:0.5g/cm3=3.6:1,即a物质的密度是c的3.6倍,故B错误;
b物质的密度是1g/cm3=1.0×103kg/m3,故C正确;
(2)同种物质密度一定,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当质量增大时,体积也跟着增大,但它们的比值是不变的,所以密度与物体的质量、体积都无关,故D错误。
故选:C。
14.【解答】解:
由题知,ρ铜>ρ水>ρ酒精,
所以铜块在水和酒精中都是下沉的,排开水的体积和排开酒精的体积是相同的,
即:
V排水=V排酒精,
而容器原来都是装满液体,
所以V溢水=V溢酒精,
由ρ=得V=,
所以:=,
即:=,
解得:m溢酒精=16g
故选:C。
15.【解答】解:甲、乙两种金属密度之比为 4:1,即=﹣﹣﹣﹣①
(1)设I 型合金是按照甲、乙的质量之比k均匀混合而成,即=k﹣﹣﹣﹣﹣﹣②,
则I 型合金的密度:
ρ1==,
将①②中关于乙的表达式:ρ乙=和m1乙=代入上式得:
ρ1=×﹣﹣﹣﹣﹣﹣③
用 I 型合金来制造某航空零件,能在零件体积不变的情况下比仅用金属甲时质量减少 40%,
即:m1=ρ1V=(1﹣40%)ρ甲V,
将③代入上式得:
=0.6,
解得k=,
即=,故A错误;
(2)设I型合金是按照甲、乙的体积之比 k′均匀混合而成,即=k′,
则此时I 型合金的密度:
ρ1′===
将即=和=k′,代入上式得:
ρ1′=,
因用 I 型合金来制造某航空零件,能在零件体积不变的情况下比仅用金属甲时质量减少 40%,
即m1′=ρ1′V=(1﹣40%)ρ甲V,
将ρ1′=代入上式有:
=0.6,
解得k′=,
即I 型合金是按照甲、乙的体积之比 7:8 均匀混合而成,故B正确;
(3)已知II 型合金是按照甲、乙的质量之比 3:2 均匀混合而成,=﹣﹣﹣﹣﹣﹣﹣④
II 型合金甲乙两种物质体积之比为:=﹣﹣﹣﹣﹣﹣⑤,
将①④代入⑤得:
=﹣﹣﹣﹣﹣﹣﹣﹣⑥,
II 型合金的密度:
ρ2==﹣﹣﹣﹣﹣﹣⑦,
将④和⑥中关于乙的表达式代入⑦有:
ρ2=ρ甲,=,故C错误;
(4)已知III 型合金是按照甲、乙的体积之比2:5均匀混合而成,=﹣﹣﹣﹣⑧,
III 型合金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之比:=,
将①⑧代入上式得:
=﹣﹣﹣﹣﹣﹣⑨
III 型合金的密度:ρ3=﹣,
将⑧⑨中关于甲的表达式代入⑨得:
ρ3=ρ乙,即=,
故D错误;
故选:B。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6.【解答】解:用嘴贴着试管口吹气,振动发声的是由于试管口内空气柱的振动发出的,当水量增加时,空气柱长度越短,音调越高。
故答案为;振动;音调。
17.【解答】解:
(1)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态的冰晶,此过程中放热;
(2)化雪是熔化过程,熔化是吸热过程,从周围的空气吸热,导致空气温度降低,人们感到寒冷。
故答案为:凝华;吸收。
18.【解答】解:
由ρ=得气凝胶的质量:
m=ρV=0.16mg/cm3×100cm3=16mg=0.016g。
故答案为:0.016。
19.【解答】解:(1)由纸带甲的“滴痕”知:小车沿直线在相邻相等时间间隔内的路程相等,则小车在这段时间内做匀速直线运动;
(2)由纸带乙的“滴痕”知:小车在相邻相等时间间隔内的路程越来越小,则小车运动的速度逐渐减小。
故答案为:匀速直线;减小。
20.【解答】解:根据图示可知,a对光线起反射作用,因此a为平面镜;b对光线起会聚作用,故b为凸透镜;
故答案为:平面;凸透。
21.【解答】解:
已知两个球的质量相等,材料的密度比ρ1:ρ2:=1:5,其中有一个是空心的,
由ρ=可得,两球的实心部分的体积之比:
===,﹣﹣﹣﹣﹣﹣①
而已知两球的体积之比V1:V2=1:5=5:25,且只有一个球是空心的,
所以比较可知,球2是空心的,球1是实心的,
因球1是实心的,则由题意可知,球1的体积为V1=V1实=V﹣﹣﹣﹣﹣﹣②
由①②可得V2实=V,
已知=﹣﹣﹣﹣﹣﹣﹣﹣﹣﹣﹣③,
由②③可得,球2的体积为V2=5V,
所以,球2空心部分的体积:V2空=V2﹣V2实=5V﹣V=4.8V。
故答案为:4.8V。
三、解答题(共3小题,满分22分)
22.【解答】解:(1)实验时的各组数据都是用同一块玻璃板进行的,其它数据没有问题,所以不是因为玻璃板太厚或太薄,而是第二次实验时,判断蜡烛B与蜡烛A的像是否完全重合时出现了较大偏差。故应选C;
(2)因为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在玻璃板前蜡烛A这一侧不同的位置观察才能看到蜡烛的像,故选乙;
在判断平面镜中成的是实像还是虚像时,因在其像所在位置放一光屏,所以在观察像时,人眼的观察位置应该是直接观察光屏,故选丙。
故答案为:(1)C;(2)乙;丙。
23.【解答】解:(1)为了确定凸透镜的焦距,首先要找到凸透镜的焦距,所以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再把光屏放在另一侧,改变凸透镜与光屏的距离,直到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点,便为焦点。焦点到凸透镜中心的距离为10cm,所以此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
(2)将光源移至光具座30cm处,物距u=30cm>2f,则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如果将光源再远离凸透镜一些,则物距变大,像距应变小,将光屏向凸透镜靠近,即向左移动,直到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实像,向左移动以后,光源离凸透镜变远,光线在传播过程中,光的能量损耗,此时像的亮度比原来会更暗。
故答案为:(1)亮点;10;(2)缩小;左。
24.【解答】解:
(1)在调节天平时,由图甲可知,指针偏右,说明右盘质量稍大,因此,应将平衡螺母向左侧移动;
(2)由图乙可知,石块的质量为:20g+5g+4g=29g,
由图丙可知,石块的体积为:40ml﹣30ml=10ml=10cm3,
石块的密度:ρ===2.9g/cm3。
(3)在调节天平时,若横梁平衡,指针应指在分度盘的中央,如果指针偏右,说明右盘的质量是偏大的,因此,在称量物体的质量时,就会少添加砝码或少移动游码,会使测得的质量偏小,由ρ=可知,由此测得小石块的密度比真实值偏小。
故答案为:(1)左;(2)29;2.9;(3)偏小。
四、综合题(共2小题,13分)
25.【解答】解:(1)已知s=1.5×108km,光速v=3×108m/s=3×105km/s,
由v=可得,太阳发出的光到达地球需要的时间:
t===500s;
(2)由题意可知,赛车行驶的时间t=500s,
由v=得,赛车跑过的路程:
s′=v′t=504km/h×500×h=70km。
答:(1)太阳发出的光,要经过500秒才能到达地球;
(2)赛车跑过的路程70km。
26.【解答】解:
(1)由表格数据可知,铝制车架的质量m铝=10.8kg,
由ρ=可得,车架所用铝材的体积:
V铝===4×10﹣3m3;
(2)因同一自行车车架的体积不变,
所以,该车车架用铁材制成时,铁材的体积:
V铁=V铝=4×10﹣3m3,
需要铁材的质量:
m铁=ρ铁V铁=7.8×103kg/m3×4×10﹣3m3=31.2kg,
车架换为铁材增加的质量:△m=m铁﹣m铝=31.2kg﹣10.8kg=20.4kg,
此时整车的质量变为:m总′=12.8kg+△m=12.8kg+20.4kg=33.2kg。
答:①车架所用铝材的体积为4×10﹣3m3;
②如果该车车架用铁材制成,整车质量为33.2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