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8 时间的脚印 课件+教案+导学案+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公开课)8 时间的脚印 课件+教案+导学案+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3-11 15:37:22

文档简介

《时间的脚印》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学会解读文本,筛选信息的方法。
2、体会本文生动有趣的语言。
3、学会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认识岩石记录时间的功能,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科学精神。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圭表:“圭表”是人类最早使用的计时仪器,仅靠计算日影长度来计时,由“圭”和“表”两部件组成,在地表面测日影的标杆或石柱叫做“表”南北放置测量表影的都刻板叫做“圭”圭表是测量正午的日影长度,以定节令,定回归年或阳历年。
日晷:在“圭表”的基础上,人们又发明了“日晷”还是以光的投影来判断时刻,日晷有一根晷针和一个刻有刻线的晷盘组成。当太阳的方位变动时,晷针在晷盘的投影所指的方向也不一样。
二、一探岩石,问出处
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的8—18自然段,筛选信息,找准关键词,完成下面的填空,并试着说说它是如何形成的?
示例:
山崖出现裂缝—( )—( )—( )—( )—( )
—重新形成新的岩石
三、二探岩石,问前生。
小组合作:请同学们锁定19—29自然段,找出岩石记录时间的方法。
小组合作指南:
先自主按文章说明的顺序一段段来筛选信息
小组交流,将信息整合汇总在一起
小组中评选出一人在全班进行汇报
四、三探岩石,评语言
说明文语言的特点是什么?请在文中找出一两句喜喜欢的句子加以分析。
五、结束语
小结:除了岩石,大自然还有许多记录时间的方式,如日出日落、四季更替等等。希望同学们走进大自然,现察大自然,努力读懂大自然这本无字之书,更好地造福人类!
六、课后练习:






请同学们课后后,观察一种事物,试着用我们今天学到的语言技巧来写一写,写一篇简短的说明文。
《时间的脚印》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上课之前,请先听我朗诵一段优美地文字。
(《匆匆》配乐朗读)
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师:这段文字选自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匆匆》的一段文字,他将无声无息的时间拟人化,讲述了时间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留下的踪迹,时间这个神秘的概念被朱先生捕捉到了,那么大自然中还有时间走过而留下的脚印吗?这节课,我们就跟随作家陶世龙再次走近时间,探索时间的脚印。
(板书课题:8、时间的脚印 )
师:在开始正式的学习之旅之前,先让我们跟随李超越一起明确要完成的学习目标。
(出示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1、学会解读文本,掌握筛选信息的方法。
2、体会本文生动有趣的语言。
3、学会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认识岩石记录时间的功能,培养自身的探索意识和科学精神。
(全班齐读学习目标)
师:声音响亮,吐字清晰,相信我们一定能高效的完成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根据这些学习目标,我列出了具体的学习任务,请相关小组认领任务,先自主学习,再小组合作,精准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开始吧!
学习任务:
任务一
一探岩石,寻前世
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筛选信息,并试着说说岩石是如何由“石裂”到“新生”?(1-3组)
任务二
二探岩石,看今生
小组合作:请同学们跳读课文,找出岩石记录时间的方法。(4-6组)
提示:
1、先找到说明相应内容的自然段;
2、小组交流,将信息整合汇总在一起;
3、小组中评选出一人在全班进行汇报。
(10分钟探究)
师:看来刚刚的小组讨论达到了很棒的效果,同学们都在合作中找到了答案,完成了任务,下面我要看看大家完成的质量怎么样,请探究任务一的小组先来汇报,其他小组要认真倾听,说的不完整的要注意补充,说得好的要给予评价!
(小组展示表现)任务一探究
预设:
山崖出现裂缝——崩落碎石——各种“攻击”——破碎分裂成小石子、沙砾、泥土——旅行——沉淀——重压胶结形成新的岩石
过渡:通过刚刚
师:刚刚同学们激烈的讨论让我都不禁参与其中,同学们相互讨论,相互质疑,小组合作解决问题,而且有的小组分工也非常明确。下面就是我们的智慧分享时间,哪个小组先来跟我们分享?
任务一答案预设:
山崖出现裂缝——崩落碎石——各种“攻击”——破碎分裂成小石子、沙砾、泥土——旅行——沉淀——重压胶结形成新的岩石
(尝试在找出关键词后连词成句:山崖出现裂缝,崩落下碎石块,经受着从各方面来的“攻击”,破碎成小块的石子,再分裂成细微的沙砾、泥土,接着被洪水、狂风、冰河带着开始了漫长的旅行,在低洼的地方,泥沙等被留下来,沉淀,越积越厚,遭到长期的重压和胶结,又重新形成了岩石。)
师评价语:
任务二答案预设:1、岩石的厚度 2、岩石的排列顺序
师小结:在我们各个小组的努力下,我们高效的完成了任务二,不管是从岩石的厚度和生成顺序,还是它所记录的历史痕迹,都让我们鲜明地看出了时间所留下的脚印。普普通通的岩石上竟然有如此丰富的历史记录,可以说岩石就是一本无字的史书,无言地告诉着我们时间的足迹,我们也要学着去发现,去探索。其实时间不仅仅在岩石上留下了脚印,在其他地方同样也留下了他的足迹,我们一起通过一个微课视频来看看吧!
(插入微课视频)
师:看完这个视频,你有什么想跟大家说的?
(引导学生说)在这篇文章的结尾部分,作者也暗示我们,大自然给我们保留了很多的记录,地球上的记录远比这篇文章所介绍的还要丰富得多,这里不过拉开了帷幕的一角,而我不过为大家探索世界打开了一扇窗户,而窗外那丰富的自然世界还等待着大家去探索发现,希望大家都能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去发现潜藏在自然中的秘密世界!
过渡:回归单元导学,这一单元都是说明文,说明文要求语言要准确,精炼,你能在文中找出一两个句子加以分析吗?下面我们
四、三探岩石,评语言
请同学们跳读课文,在文中找出能表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精炼特点的句子,并加以分析。
(学生找句子分析)
过渡:同学们,说明文的语言固然是准确,精炼的,但在我们这篇文章,甚至是这一个单元的科普文章中,语言都有着另外一个特点,那就是——生动形象
再读课文,在文中找出表现语言生动形象的句子,并加以分析!
五、课堂小结:
师:大家找到的这些句子都非常的号,而同学们的分析更是锦上添花,其实任何的写作方法,写作技巧都要结合我们自身的实际需要,老师也相信聪明的你们总会将学到的方法运用到日常的写作中。下面我们就来学以致用,思考两分钟,用一种修辞手法来说明某种事物的一个特点。
六、板书设计:
8、时间的脚印
岩石记录时间的方式
课件10张PPT。8、时间的脚印
枣阳市新市镇火青中学时间的思考 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
中间,又怎样的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
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阳光。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边垮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时间都去哪了?学习目标 1、学会解读文本,掌握筛选信息
的方法; 2、体会本文生动有趣的语言; 3、学会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认
识岩石记录时间的功能,培养自
身的探索意识和科学精神。 学习任务12一探岩石,寻前世
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筛选信息,并试着说说岩石是如何由“石裂”到“新生”?二探岩石,看今生
小组合作:请同学们跳读课文,找出岩石记录时间的方法。1-3组4-6组提示:
1、先找到说明相应内容的自然段;
2、小组交流,将信息整合汇总在一起;
3、小组中评选出一人在全班进行汇报。加油,奖杯就是你的了!完成填空山崖出现裂缝崩落碎石各种“攻击”破碎分裂成小石子、沙砾、泥土旅行沉淀重压胶结形成新的岩石同学们,你们填对了吗?岩石保存时间的方式岩石的厚度以及排列的顺序岩石保存的历史痕迹岩石更多时间的脚印,同学们课后可以自己去找下呀!时间的踪迹我们来看个小视频吧再探岩石,品语言
生动、形象准确、严谨
习作大练兵 请同学们当堂,选择观察你身边的一种事物,试着用一种修辞手法来说出这个事物的一个突出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