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海洋利用与保护》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
1.运用图表等有关资料说明我国海洋资源类型、分布和资源的开发。
2.运用有关资料分析说明我国海洋环境受到的危害及其保护措施。
教学目标:
1.能够运用地图说出我国主要海洋资源的分布和其开发利用情况。
2.了解我国海洋环境受到的危害及其保护。
教学重点:
1.知道我国主要渔场、盐场的名称和地理位置。
2. 知道我国海洋油气主要分布区域。
3.认识合理利用海洋资源,保护海洋环境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1. 说明我国海洋环境受到的危害及其保护措施。
2.认识合理利用海洋资源,保护海洋环境的重要性,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海洋观。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二、明确学习目标。
三、播放《祖国的海洋》MTV,思考:歌词中唱道“祖国的海洋就像父母一样,给我们带来欢乐带来希望”,为什么这样说?海洋带给我们的“欢乐”和“希望”在哪?请学生自由回答。
四、明确“海洋资源类型”:
1.学生阅读文本,指出海洋资源类型有哪些。
海洋生物资源
海水化学资源
海洋能资源
海底油气资源
航运资源
空间资源
景观资源
2、逐一明确各类型含义。
海洋生物资源:人类食物的重要来源,提供了重要的医药原料和工业原料。海龙、海马、石决明、珍珠粉、龙延香、鹧鸪菜、羊栖菜、昆布等,很早便是中国的名贵药材。以贝壳制造工艺品已在中国成为一种行业,一些珊瑚是很受欢迎的艺术品。
海水化学资源:目前,从海水提取的化学资源主要有食盐、镁、溴等。海盐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也是人们 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调料。
海洋能资源:海洋能主要包括潮汐能、潮流能、海流能、波浪能、温差和盐差能等,是一种可再生的巨大能源。这些能量是蕴藏于海上、海中、海底的可再生能源,属新能源范畴。从各国的情况看,潮汐发电技术比较成熟。利用波能、盐度差能、温度差能等海洋能进行发电还不成熟。
海底油气资源:海底油气资源是指埋藏在海底的石油和天然气。近40多年来海上石油勘探工作查明,海底蕴藏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
海洋航运资源:发展海上交通运输。
海洋空间资源:海洋空间资源是指与海洋开发利用有关的海岸、海上、海中和海底的地理区域的总称。将海面、海中和海底空间用作交通、生产、储藏、军事、居住和娱乐场所的资源。包括海运、海岸工程、海洋工程、临海工业场地、海上机场、海流仓库、重要基地、海上运动、旅游、休闲娱乐等 。
海洋景观资源:海洋景观是与海洋有关的景观,主要包括海洋自然景观和海洋人文景观。
海洋自然景观,是处在海洋或者海洋有关的景观,如海水,沙滩,海岛,礁石,海浪,海潮等。海洋人文景观,使人们有海洋长期共同生活而产生的景观,如海滨城市,海滨建筑,海洋风俗,海洋遗址和遗迹等等。
五、海洋资源分布
1. 四大盐场:在图上找出长芦盐场、淮北盐场、布袋盐场、莺歌海盐场,记住它们的名称和地理位置。
2.渔场:在图上找出烟威渔场、石岛东南渔场、苏北渔场、舟山渔场、钓鱼岛渔场、闽东渔场、台湾浅滩渔场、粤西渔场、北部湾渔场、西沙和中沙渔场、南沙群岛西南部和南部陆架渔场,记住它们的名称和地理位置。
3.海洋油气资源分布:
海洋石油分布:渤海湾、南海近海。
海洋天然气分布:东海大陆架、南海近海。
六、海洋资源开发
学生读《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示意图》,记住三个经济集聚区名称和主要工业城市。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海洋产业集聚区:东营、滨州。
2、胶东半岛高端海洋产业集聚区:烟台、威海。
3、鲁南临港产业集聚区:青岛、潍坊、日照。
七、海洋环境的保护
学生阅读文本,找出三个问题答案:
1、对海洋环境的破坏的表现:掠夺式开发和过度利用、海洋工程建设和管理不当、陆源污染物排放、船舶及海上机械溢油、人工废弃物倾倒。
2、海洋环境恶化的表现:海水污染、生态系统退化、生物资源枯竭、赤潮、海岸侵蚀。
3、海洋环境保护措施:综合整治陆源污染物对海洋环境的污染损害;强化海洋环境保护行政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2017年11月4日通过;禁止过度捕捞海洋生物资源,注重海洋生态体系建设;建立健全海洋环境监测体系。
八、课堂小结。
九、巩固练习:
1.读某海域示意图,图中海域油污严重的主要原因是 ( )
A.油轮排放和油轮泄漏 B.海底石油开采排放原油
C.海风从产油区将油污吹来 D.洋流从产油区将油污带来
2.若某油轮发生泄油事故,在泄油区鱼类迅速死亡,其死亡原因有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①油膜覆盖海面,水中异常黑暗,鱼类缺少必要的光照
②油膜覆盖水面,海水中缺氧,鱼类窒息
③海水严重污染,鱼类中毒
④石油比较黏稠,鱼类难以游动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①②③④
十、作业:
1.完成填充图册本节作业。
2.完成《基础训练》本节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