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东阳市南马高中201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江省东阳市南马高中201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334.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09-11-09 18:56: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浙江省东阳市南马高中201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
一、选择题(有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各题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前代选用,皆州郡察举……至于齐隋,不胜其弊……是以置州府之权而归于吏部。自隋罢外选,招天下之人,聚于京师春还秋住,乌聚云合。”这是唐玄宗时礼部尚书沈既济对下列哪一制度的评价
A.推恩令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2.“新皇帝……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摘自《全球通史》),这些官员可以①指挥所辖区域的军队②征收辖区内的赋税 ③管理辖区行政事务④世袭相应的特殊地位
A.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3.一位古董商要出售以下文物:有铭文的青铜器、楷书书写的《道德经》、行书书写的关汉卿《窦娥冤》、隶书刻写的竹简。他最可能是下列何时何地的商人
A.东汉的洛阳   B.唐末的长安    C.北宋的开封   D.明初的南京
4.唐朝前期长安城实行严格的坊市管理。可以作为其直接证据的是
A.“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B.“勒坊内开门,向街门户,悉令闭塞”
C.“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 D.“坊巷桥门及隐蔽去处,俱是铺席买卖”
5.关于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思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继承和发展了战国时期的“民本”思想 B.深入地批判了封建制度
C.提出了“经世致用”的主张 D.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6.你是中国秦朝丞相,当你与同时期的罗马元老院成员相遇时,在治国原则上的最大分歧是
A.“秦法”与《十二铜表法》 B.“郡县制”与“元首制”
C.“皇权至上”与“政事共商” D.“三公九卿”与“公民大会”
7.从公元前490年到公元前322年,雅典大约有一半左右的政治家(包括伯里克利)都不同程度地受到群众的惩罚,大部分控告的起因只是因为作战失利。为此,柏拉图提出了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如果你病了,你是召集民众为你治病呢?还是去找医术精湛的大夫呢?”材料表明
A.伯里克利、柏拉图等代表精英贵族,仇视群众
B.公元前4世纪后雅典政治腐败,阶级矛盾激化
C.群体决策的感情用事可能影响民主政治的质量
D.雅典民主既体现了人民主权也保护了城邦利益
8.假如你是古罗马的一位执政法官,当你遇到以下的案子时,你判为为合法的是 ①一个奴隶为他的主人工作了20年后,要求主人给予他自由,他的主人却不答应②某自由民要求他女儿在家从父、出嫁从夫、老来从子③某平民擅自将他富裕的大儿子财产的一部分,分给了他的小儿子④一个拥有100个奴隶的罗马贵族,在急需劳动力的收割季节,到市场上去卖了20个奴隶,赚取了一大笔钱
A.①②④ B.①② C.①④ D.②④
9.“正是这个设计……使这个稚嫩的国家在草莽中崛起,迅速成为也许你不喜欢但却不能轻视的超级大国。这样一个精巧的设计,在二百年前由一群蛮荒大陆上的‘乡巴佬’创造出来,实在是令人惊叹不已。”(选自易中天《我们的反思》)材料中的“精巧的设计”是指
A.英国《权利法案》 B.德国《德意志帝国宪法》
C.美国1787年宪法 D.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10.假设英国议会因为英国政府在伊拉克问题上的处理不当,而对政府提出了不信任案,内阁的选择是
A.要么下台,要么宣布解除首相的职务 B.要么下台,要么宣布解散议会
C.要么宣布解散议会,要么宣布解除首相的职务
D.要么下台,要么宣布由国王裁决
11.手机是人们普遍使用的通讯工具。从科技的角度而言,这一工具的科学基础主要源于
A.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B.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C.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 D.世界现代通讯技术的进步
12.中国近代机器工业所走的独特发展道路是先军工,后民用,这种发展模式是
A.在内忧外患的形势下,地主阶级为维护封建统治而实行的
B.在民族危急关头,地主阶级为挽救民族危亡而实行的
C.在内忧外患的形势下,资产阶级为挽救民族危亡而实行的
D.封建统治者为镇压人民起义而实行的
13.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对某事件这样评价:“在其开始,是共产主义的知识分子、革命的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他们是当时运动中的右翼)三部分人的统一战线的革命运动。它的弱点,就在只限于知识分子,没有工人农民参加。但发展到六三运动时,就不但是知识分子,而且有广大的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参加,成了全国范围的革命了。”这一事件指
A.新文化运动 B.五四运动 C.国民大革命 D .一二九运动
14.某学校历史探究小组在图书馆搜寻资料中找到了以下一组图片,该小组成员为它们确定的主题中,最恰当的是
A.民族工业的曲折历程和新的春天 B.“实业救国”道路在近代中国行不通
C.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历程 D.民族工业在近代中国的地位和作用
15.五四时期的许多新文学作品反映了当时中国城市青年婚姻的如下变化:从遵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到追求恋爱自由和婚姻自主。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有①以工业文明、科学教育平民化、近代生活方式为内容的新文明的引入②以辛亥革命为代表的政治变革的影响③随着新文化运动开展,自由、平等意识渐入人心④北洋军阀派系林立,各自为政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
16.下图为一幅漫画,这幅漫画约绘于
A.经济恢复时期 B.三大改造时期 C.全面建设时期 D.十年文革期间
17.围绕以下《外交大事记》的一块展板,四位同学展开讨论,其中观点正确的是
外交大事记
1981年底,中国明确表示肯定和原则支持符合联合国宪章精神的维和行动,并开始缴纳有关摊款。
1986年,中国政府应邀派人前往中东实地考察了“停战监督组织”。
1988年,中国成为联合国维和特委会成员
1990年,中国首次向联合国维和行动派遣观察员,积极参加在联合国放入维和行动
甲:中国发展结伴而不结盟的新型国家关系 乙:中国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活动
丙:中国对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丁:为中国经济建设创造和平的国际环境
A.甲、丙、丁 B.乙、丙 C.甲、乙、丁 D.丙、丁
18.2008年,“奇迹天工——中国古代发明创造文物展”在中国科技新馆展出,把“丝绸、青铜、造纸印刷、瓷器”定义为我国古代的新四大发明(2008年8月《扬子晚报》)。下列表述不能说明上述观点的理由是
A.原四大发明不能完全代表中国古代科技的最高水平
B.丝绸在古代发明中出现最早、应用最广、传播范围最远
C.造纸印刷对人类文明的传播贡献巨大
D.与火药和指南针相比,青铜和瓷器技术更深刻地改变了近代人类文明的进程
19.1933年年底,一位国会议员在纪念林肯诞辰124周年的演说中说:“我已经看到一位独裁者正在成长,它已使希特勒、墨索里尼十分嫉妒,私营企业的独立性已成为往事,个人自由不过是记忆而已。”这位议员是在
A.批判希特勒、墨索里尼的独裁统治 B.肯定了罗斯福新政挽救美国经济
C.称赞林肯做出伟大贡献 D.批评罗斯福扩大了政府权力
20.世界上第一个由民族国家走向超国家共同体的是
A.欧盟 B.石油输出国组织 C.东盟 D.北美自由贸易区
21.1958年,如果中国的官员去苏联参观访问,双方就当年的农业建设交流经验教训,中苏双方谈论的主要话题,可能是①中国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运动②苏联的大规模种植玉米运动③中国的人民公社化运动④苏联的农业集体化运动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2.美国独立后,经过两百多年的扩展,形成了从大西洋到太平洋的广阔版图。在扩展有形边疆的同时,美国还在全世界进行着政治、经济、军事等无形边疆的扩展。从二战结束到50年代美国进行“无形边疆扩展”的经济行为是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③④ D.④
23.它“利用‘冷战’的阴影,把‘遏制’共产主义的计划与制造商、出口商的热情融为一体”。这里的“它”是指
A.马歇尔计划 B.布雷顿森林体系 C.关贸总协定 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24.约瑟夫·奈教授2002年指出,当今国际力量的分布有如一盘三维空间的国际象棋:顶部的军事力量大致是单极的,中部的经济力量是多极的,底部包括众多的国家和非国家行为体(恐怖分子、黑客等),力量非常分散。下列表述与奈教授的看法一致的是
A.同苏联时期相比,俄罗斯的经济实力下降,军事实力并未削弱
B.冷战结束后,美国的军事和经济实力都保持着异常明显的优势
C.从某些维度看,“单极世界”和“多极世界”都是比较准确的说法
D.国际力量分布十分复杂,可以说世界多极化的格局已接近形成
25.有历史学家发出感慨:“为什么工业化浪潮不是在法国之后穿过地中海而席卷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呢?是地中海太宽阔了吗?果真如此,那么为什么又能横渡大西洋而北美生根开花?”这主要说明
A.海洋国家比大陆国家更容易接受新事物
B.地缘是一个国家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因素
C.制度是一个国家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因素
D.要实现工业化就必须发展资本主义制度
二、非选择题(有4小题,第26题14分、第27题12分,第28题15分,第29题9分,共50分)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丞相李斯曰:“今皇帝并有天下,别黑白而定一尊。私学而相与非法教人,闻令下,则各以其学议之;入则非心,出则巷议;夸主以为名,异取以为高,率群下以造谤。如此弗禁,则主势降乎上,党与成乎下。禁之便。臣请史官非秦纪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百家语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      ――引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所知所从矣。古之王者明于此,是故南面而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立大学以教于国,设庠序以化于邑,渐民以仁,摩民以谊,节民以礼,故其刑罚甚轻而禁不犯者,教化行而习俗美也。   ――引自《汉书董仲舒传》
回答:
(1)根据材料一,归纳李斯言论的要点(不得摘抄原文)。(4分)
(2)根据材料二,归纳董仲舒言论的要点(不得摘抄原文)。(4分)
(3)概括指出这两种言论的共同处和不同处。(6分)
27.某研究课题小组在对民族复兴问题的研究中搜集到了以下几组史料,阅读后回答相关问题。(12分)
材料一 1941年中国共产党发表《为抗战四周年纪念宣言》中说:“四年以来,全国军民奋起抗战,不顾牺牲,不怕困难,前赴后继,再接再厉,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度过了许多的难关,卒能使敌寇胆寒,环球心折,奠定了民族复兴的基础,产生了新中国的雏形。” ——王侩林《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若干问题研究》
(1)指出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复兴问题上的认识是什么?(1分)抗日战争是怎样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而使“环球心折”的?(1分)
材料二 1937年,红星照耀西方。该年1月,在美国《生活》杂志上,惊异的出现了毛泽东的头像。在斯诺为他拍摄的一系列照片中,那张头带八角帽,神情沉着,面容清癯的肖像无疑最为著名。 ——《复兴之路》环球时报
(2)结合你的理解,简述“红星”是如何“照耀西方”的(2分)
材料三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从衰败到复兴的转折点。抗战胜利后,民族复兴之路遭遇到艰难的国际政治环境,而(改革开放前长期进行的)经济积累又奠定了后来经济腾飞的基础。
(3)如何理解“民族复兴之路遭遇到艰难的国际政治环境”?改革开放前长期进行的“经济积累”涉及到哪些主要历史事件?(3分)
材料四 “21世纪始于1978年”,这是英国《卫报》专栏作家的断言。因为那一年“是邓小平在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的年份---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始从平均主义向市场经济走出了尝试性的一步,它创造了一个完全不同的历史”。
(4)这个“完全不同的历史”有什么主要表现?(2分)结合上述史料及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民族复兴的梦想会在1946年破灭却在1978年变成现实?(2分)
(5)对中华民族复兴问题的认识, 观点一是“中国不可能复兴,因为它存在太多的麻烦问题。” 观点二是“中华民族必然会崛起和复兴,这是历史的必然。”依据这两种观点,谈谈你自己的看法(1分)
28.人类进入近代以来,各国的孤立状态逐渐被打破,各国之间的经济贸易来往不断扩大、日益频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 在(公元)1500年以前,阿拉伯和意大利商人在亚欧大陆上从一个地区运货到另一个地区,而货物主要是奢侈品、香料、丝绸、宝石及香水。但是到18世纪后期新世界的种植场生产的大量砂糖、咖啡及棉花等大部分运往欧洲出售;西班牙人也向新世界引进欧洲各种水果,如橄榄以及葡萄。美洲的特产也被流向世界各地,如玉米、马铃薯、西红柿、番薯、花生、各种豆类及南瓜、可可等。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说明18世纪后期世界发生了哪些变化?(2分)简析其原因(2分)
材料二 英国诺丁汉大学教授郑永年指出:所谓的一个国家外部的崛起,实际上是它内部力量的一个外延,在一个国家内部,自己的国家制度还没有健全的情况下,就很难成为一个大国,即使成为一个大国,也是不可能持续的。 …… 环顾当时的世界,法国正处于君主专制的鼎盛时期;……大清王朝268年的江山才刚刚坐了44 年。但是英国,这个地处边缘的小国,却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了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即将一步步稳健地走向世界的中心。在下两个世纪里,它将傲视全球。
-一《 大国崛起 》之“走向现代(英国)”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7~18世纪的英国是如何“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了先机”的?(2分)
材料三 火车、轮船、电报等新式交通工具和电讯器材的出现,把世界各地的生产、流通和消费紧紧联结在一起。1869年苏伊士运河通航,使欧洲到印度的航路缩短了4000英里。1914年竣工的巴拿马运河则使旧金山到利物浦的航程近了5666英里。轮船的不断更新使航速大大提高,欧美航程从42天缩短为5天,从伦敦到加尔各答也由3个月减为18天。此外跨洲铁路的修建,加强了洲际联系。有线电报、电话和无线电报的普及,使世界通讯网络得以形成。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3)根据材料三,简要概括科技进步促进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的主要表现。(2分)
材料四 关于英文称呼中国国名为“CHINA”一词的来历,比较流行的说法是来源于瓷器,因为在英语中,中国和瓷器都是“CHINA"。另外,也有人认为,"CHINA”一词的产生与秦朝有关,因为英文中“秦”的翻译是“CHIN"。还有一种观点则把“CHINA”与丝绸挂上了钩。在法文中,“丝”的拼写则为“CHINE",与英文“CHINA”的发音与拼写已经非常接近,最后再从法文正式“过渡”到了现在的“CHINA”一词。而古代日本在提到笼统的中国概念时,则称中国为“汉土”或“唐土”。
材料五
(4)①根据材料四分析英文“CHINA”一词这三种说法和日本古代称中国为“汉土”或“唐土”的历史文化原因。(4分)
②根据材料五的三图,分析近代西方工业文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3分)
2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9分)
材料一 新疆,最原始的称呼是柱州,新疆大部自汉朝便属中国,汉称西域,意思是中国西部的疆域,这一名称自汉代出现于我国史籍。……不时被北方游牧民族侵占,1757年,清乾隆帝再次收复故土,把这片土地命名为“新疆”,取“故土新归”之意。
(1)据材料1,材料反映的一个历史史实是什么?(1分)
材料二 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政府解决民族问题采取的一项基本政策,……也是我国三大基本政治制度之一。何星亮认为,中国在历史上长期就是一个集中统一的国家,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符合中国的国情和历史传统。长期以来中国的民族分布以大杂居、小聚居为主。从各民族的人口构成来看,汉族一直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长期的经济文化联系,形成了各民族只适宜于合作互助,而不适宜于分离的民族关系。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各民族都面临着反帝反封建、为民族解放而奋斗的共同任务和命运。……这就为建立一个统一的新中国,并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和社会基础。 ——《瞭望》新闻周刊采访何星亮新闻稿
(2)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我国建国初期三大基本政治制度?(3分)材料中何星亮认为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因素有哪一些?(3分) (不得摘抄原文)
材料三 据初步查证,7月5日发生在乌鲁木齐的暴力事件是以热比娅为首的境外“疆独”组织“世界维吾尔代表大会”指挥煽动的。该组织近日通过互联网等多种渠道煽动闹事“要勇敢一点”,“要出点大事”。去年拉萨发生打砸抢烧事件后,一直希望把自己打造成“另一个达赖”的热比娅便曾呼吁向“藏独”学习,制造大事。值得注意的是,每次策划恐怖袭击后,热比娅和她的“世维会”总将责任推给中国政府。2008年3月,“东突”分子阴谋策划南航炸机事件未遂,“世维会”发言人迪里夏提马上站出来污蔑这是中国政府的阴谋,这与他6日的表态如出一辙。可笑的是,该组织在西方面前总宣称自己是个“非暴力、与恐怖主义毫无牵连的团体”。
——2009年7月7日出版的《环球时报》报道
(3)以热比娅为首的境外“疆独”组织宣称自己是个“非暴力、与恐怖主义毫无牵连的团体”,材料三中哪些材料能证明其欺骗性。(2分)
南马高中高三历史期中考试答题卷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题号
21
22
23
24
25
答案
二、非选择题
26、
27、
28、
29、
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D
C
D
B
B
C
C
C
C
B
B
A
B
A
A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C
D
D
D
A
C
C
A
C
C
26.(14分)(1)要点:私学兴盛,诸子百家评议国政,造谣惑众,不利于中央集权加强;建议实行焚书政策,控制思想,实行文化专制主义。(4分)
(2)要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兴办儒学教育,注重思想教化,以礼治民。(4分)
(3)共同处:为适应君主专制中央集权需要,加强思想控制。(2分)
不同处:李斯强调以法家思想排斥其它思想,董仲舒强调以儒家思想来取代百家争鸣;李斯主张用残暴手段来实现文化专制主义,董仲舒强调教化和灌输;李斯主张以法治国,董仲舒主张以德治国。(4分)
27.(12分)(1)全国军民奋起抗战,抵御日本侵略,摆脱外侮,实现民族的复兴。取得近百年来反帝斗争的第一次胜利。(2分)
(2)工农红军完成长征胜利。初步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2分)
(3)政治环境:冷战局面出现,美国的包围,后来苏联的封锁。历史事件:一五计划建设,计划经济体制形成,全面建设社会主义,两弹一星发射成功。(3分)
(4)实行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加入WTO,综合国力增强。原因:(1)抗战胜利后美国扶蒋反共,蒋介石反共反人民,坚持内战独裁。(2)文革结束后,国际形势趋缓,共产党总结经验,实事求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4分)
(5)尽管在民族复兴的过程中会遇到太多麻烦,但是我们确立起社会主义制度,通过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与融入世界经济大潮,必然能实现和平崛起和民族复兴,这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1分)
28.(15分)(1)世界市场不断扩大(1分);商业交换的品种增多(1分)。原因: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的加剧。(2分)
(2)英国率先完成了政治制度的近代化,君主立宪制得到确立和完善,为工业革命的首先在英国开始创造了政治前提。率先开始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2分)
(3)新式交通工具和电讯器材的出现;运河的修建和轮船的改进;跨洲铁路的修建;世界通讯网络的形成。(2分)
(4)①中国古代丝织业和制瓷业很发达,中国通过“丝绸之路”输往西方的主要是丝绸和瓷器,所以西方称呼中国为“瓷器”之国和“丝绸”之国。古代秦朝是我国第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强唐盛汉的中华文明影响了日本和欧洲,故用“秦”、“汉”、“唐”代指中国。(如考生提到汉代、唐代发达的对外水陆交通和开明积极的对外交往,或者汉代、唐代强盛的国力和先进的科技文化也可给分。) (4分)
②影响:小农经济开始瓦解,经济结构发生变化。中国出现一批近代企业,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3分)
29.(9分)(1)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1分)
(2)三大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3分)
因素:①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1分)②民族分布和人口聚居是有利条件;(1分)③各民族为新中国的建立做出巨大贡献(1分)
(3)参照材料归纳,酌情给分(2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