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教学设计
课题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单元
2
学科
科学
年级
七下
学习目标
1.了解声音发生的条件。2.知道声音传播的条件。3.了解声速与哪些因素有关,记住常温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重点
声音的发生和传播。
难点
声音的传播要依赖于物质;影响声速的因素。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出示图片:鸟鸣
琴声
流水在生活中我们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鸟鸣啾啾、琴声瑟瑟、流水潺潺等天籁之声给人以享受。
那么,声音是怎样发生的?它是怎么传到我们耳朵?要回答这个问题,你首先必须要了解声音的相关知识。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声音的知识。
观察图片
通过观察图片引发学生思考声音是如何产生和传播的。
讲授新课
一、声音的产生活动1:你观察过生活中的这些发声现象吗?(1)给你一根橡皮筋,一个笔套,一把钢尺,试着使它们发出声音。出示图片:橡皮筋、笔套、钢尺①你能让它们发声吗 这声音是由什么引起的?参考答案:能够让它们发声,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引起的。②当橡皮筋、笔套和钢尺停止振动时,它们还能发出声音吗?参考答案:振动停止,发声也随之停止。(2)用两只手指轻轻地放在自己的喉部,然后发出声音(发出“啊——”的声音)出示图片:手指轻轻放在喉咙发声处你感觉到喉部在振动吗?你知道是什么在振动 参考答案:喉部在振动;是声带在振动1、物体发声时的共同特征:发声时物体都在振动。2.声音的发生: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3.声源: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4.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振动发声,都可以作为声源。5.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停止。思考与讨论蝉又名知了。自古以来,人们对蝉最感兴趣的莫过于它的鸣声。你知道蝉是怎样发声的吗?出示图片:蝉参考答案:蝉是通过腹部的发声器官来发生的。小知识出示图片:蝉的腹部会鸣的蝉是雄蝉,它的发音器就在腹部,像蒙上了一层鼓膜的大鼓,鼓膜受到振动而发出声音,由于鸣肌每秒能伸缩约一万次,盖板和鼓膜之间是空的,能起共鸣的作用。所以其鸣声特别响亮。并且能轮流利用各种不同的声调激昂高歌。二、声音的传播固体、液体和气体都能发声,那么,声音是怎样传到人耳的呢?活动2:(1)①把两张课桌紧紧地挨在一起。一个同学轻敲桌面,另一个同学把耳紧贴在另一张桌面上倾听,能听到敲击声吗?此声音是由什么物体传播的?参考答案:能听到敲击声,此声音是由课桌传播的②将两张桌子离开一个小缝,重复以上实验,这时也能听到敲击声吗?参考答案:这时也能听到敲击声,但声音比较微弱。(2)将两块铁块放在玻璃缸的水中互相撞击,你能听到撞击声吗?此声音是由什么物体传播的?出示图片:在水中敲击铁块参考答案:能听到撞击声,此声音是由水传播的。通过实验,我们知道了声音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那么,声音在空气中可以传播吗?活动3:(1)将一只小电铃放在密封的玻璃罩内,接通电源使电铃发声,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听听声音有什么变化。(2)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内,声音又有什么变化?出示动画:声音在空气中传播参考答案:当空气被逐渐抽去时,电铃声会逐渐减弱,当空气几乎被抽尽时,不能听到声音;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内,听到的声音会逐渐增强。结论:空气能传播声音(真空不能传声)1.介质——能传播声音的物质叫介质2.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介质传播声音。3、空气是传播声音的介质。我们周围充满着空气,它使人们能够听到各种奇妙的声音。4、真空不能传播声音。月球上没有空气,宇航员们面对面大喊也听不见声音,他们只能通过无线电设施进行交流。思考与讨论我们在观看科幻电影时,经常会看到这样的场景:太空中有飞行器发生了爆炸,附近飞行器里的人立即看到并听到了爆炸。你认为这个场景合理吗?参考答案:答:这个场景不合理。在太空中不能听到爆炸的声音,因为太空中没有空气,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活动4:做个土电话(1)在两个纸杯底各钻一个小孔,将一根长棉绳的两端分别穿过两个杯底的小孔,再将绳端绕在一根火柴上,并用胶带纸将火柴粘在杯底上,这样,一个“土电话”就制成了。出示图片:土电话(2)两个同学各拿一个纸杯,相隔一定距离站立,使棉绳刚好拉紧。当一个同学对着纸杯讲话时,另一个同学将纸杯罩在耳朵上,这时能听到同学的说话声音吗?出示图片:两个同学打土电话参考答案:能听到同学的说话,因为固体可以传播声音。三、声波声音能够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你知道声音是以什么形式在介质中传播的吗?活动5:(1)在水槽中加入水,放上一个软木塞。然后用铅笔不断轻触水面,水面上就会形成一圈一圈的水波,向外传播。水槽中的软木塞会怎样运动?出示动画:水面波参考答案:用笔点击水面后,由于笔的上下振动,引起水面的振动,水面出现波纹,而且波纹从中心向四周传播出去,引起远处的木塞浮动。但木塞只在原地附近浮动,并不向远处移动开去。(2)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喇叭的前方,当喇叭中发出较强的声音时,观察烛焰的摇晃情况,并说一说烛焰为什么会摇晃偏转?出示图片:声音传播的形式出示动画:会跳舞的火焰参考答案:扬声器的振动—压缩周围空气振动—空气发生疏密变化—引起波动—向远处传播—使火焰晃动。思考与讨论:分析以上两个实验,有何相同之处?
声音在空气中疏密相间的波动与水波的传播相似,声音在空气中也是以波的方式向远处传播的。你能解释图中喇叭的声音是如何传播的吗?当喇叭的振动面向外侧运动时,压缩邻近的空气,使这部分空气变密;当喇叭的振动面向内侧运动时,这部分空气变疏。振动面的不断振动,空气中就形成疏密相间的波,向远处传播。1、声波声音以波的形式通过介质将声源的振动向外传播,这个波叫声波。2、声波是疏密相间的纵波,水面波是横波。出示动画:音叉振乒乓球3、声波能使物体振动,表明声具有能量,我们把这种能量叫做声能.4、声波的用途声波有广泛的用途,如超声波清洗机。B超:平常说的“B超”就是根据内脏反射的超声波进行造影。出示图片:超声波清洗机;
B超。科学家用声呐来探测海水深度出示图片:声纳声呐是利用水中声波对水下目标进行探测、定位和通信的电子设备,是水声学中应用最广泛、最重要的一种装置。四、声音传播的快慢1、声速:声音的传播需要一定的时间,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声音在某些物质中的速度物质温度(℃速度(米/秒)物质温度(℃)速度(米/秒)空气0331水0145015340铁0490030349松木03320思考:在不同的介质和温度下,声音传播的快慢如何呢?1、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快慢不同,一般是:固体
>
液体
>
气体2、声音传播的快慢与温度有关,一般同种物质中温度越高,传播越快。例如在空气中,温度越高,声音传播的越快。3、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米/秒,温度升高1℃,声速增加约0.6米/秒。思考与讨论1.
对着山崖高声喊叫,我们会听到什么?查阅资料,尝试解释原因。参考答案:对着山崖高声喊叫,我们会听到回声.回声是声音在传播中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的现象。利用回声可以加强原声、测量距离。回声到达耳朵比原声晚0.1秒以上,人耳才能把两者分开。人离障碍物的距离至少要
17
米。2.
如何估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可以在操场上测量,利用看到发令枪产生的烟雾和听到枪声之间的时间差,来测量声速。例如:发令人在百米外(适当加大更好)开枪,计时人手持两块跑表:看见发令枪的烟雾启动一块,听到枪声再启动一块.然后同时停止两块表,观察时间差t,若光速忽略则V声=100/t。课堂练习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要物体振动,就一定能听到声音B.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播声音C.宇航员们在月球上也可以直接用口语交谈D.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慢些答案:B2.下列各项中,能说明液体可以传播声音的事例是( )A.雨滴打在窗户上的“嗒嗒”声B.听到树枝上小鸟的“唧唧”声C.将要上钩的鱼被岸上的说话声吓跑D.人在小溪边听到“哗哗”的流水声答案:C3.(成都中考)下列实验与实例,能说明声音产生的条件是( )A.往鼓面上撒一些泡沫屑,敲鼓时发现泡沫屑不停地跳动B.美妙的歌声使人心情愉快,发动机的噪声使人心烦C.邮局电话亭用玻璃制成,隔音效果比较好D.两个宇航员在国际空间站外进行太空行走,即使相距很近也要通过电话进行交谈答案:A4.如图所示是探究声现象时常用的装置。请回答:
(1)图中所示的实验现象说明
。(2)乒乓球在实验中起什么作用?
。(3)如果将这个实验拿到月球表面上去做,你会观察到的现象是
,说明
。答案: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将微小的振动放大 (3)小球多次被弹开,但听不到声音 真空不能传声5.在扬声器纸盒边放些碎泡沫,当扬声器发声时泡沫在“跳舞”,这一现象说明了声音是由于物体的________产生的。“隔墙有耳”这个成语说明了声音可以在________中传播。答案:振动 固体拓展提高1.15℃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米/秒,而人耳能分清先后两个声音的时间间隔大于0.1秒,据此,要听到回声,人离障碍物的距离应( )A.大于34米
B.小于34米
C.大于17米
D.小于17米答案:C2.如图,甲、乙两个装置完全一样,烧瓶里密封着一个小铃铛,其中乙烧瓶中被抽成真空。当摇动甲烧瓶(铃不碰瓶壁)时,将会
。当摇动乙烧瓶(铃不碰瓶壁)时,将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此实验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看到小铃铛摇动且听到声音(2)看到小铃铛摇动但听不到声音(3)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
学生动手做实验并回答问题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用两只手指轻轻地放在自己的喉部,然后发出声音观察图片思考讨论蝉是怎样发声的学生动手做一做了解声音的传播并回答问题观察图片并动手做一做学生观看教师的演示实验并回答问题学生思考讨论并回答问题学生按照图片制作土电话学生用“土电话”打电话,能否听到同学的说话声音学生动手实验并观察动画并回答问题观察图片和动画并说一说烛焰为什么会摇晃偏转学生思考讨论两个实验,有何相同之处学生阅读课文说一说喇叭的声音是如何传播的学生观察动画观察图片超声波清洗机和声纳仔细阅读表格中,声音在某些物质中的速度,并思考在不同的介质和温度下,声音传播的快慢如何学生思考讨论问题1.2学生练习
让学生对声音是如何产生的有一个体验,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切身体会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通过观察并阅读小知识了解蝉的发生器锻炼学生的动手观察以及总结能力让学生知道液体可以传播声音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理解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了解固体可以传声了解波传播的是波形,物质并不随波迁移。了解声音的传播,感觉声音具有能量用类比的方法了解声音以波的方式传播锻炼学生的自学和理解能力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声具有能量了解声波的用途锻炼学生的观察总结能力理解回声以及声速的测量巩固本节知识
课堂小结
1、产生:声源的振动(声源有:固体、液体、气体)声音传播的快慢跟介质和温度有关,一般情况下,固体>液体>气体跟温度有关温度越高,传播越快。
梳理自己本节所学知识进行交流
根据学生表述,查漏补缺,并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补充。
板书
一、声音的产生1、声音的发生: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2、声源: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声源有(固体、液体、气体)3、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二、声音的传播1、介质——能传播声音的物质叫介质。2、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介质传播声音。3、真空不能传播声音三、声波1、声音以波的形式通过介质将声源的振动向外传播,这个波叫声波。2、声波是疏密相间的纵波,水面波是横波。四、声音传播的快慢1、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快慢不同,一般是:固体
>
液体
>
气体2、声音传播的快慢与温度有关,一般同种物质中温度越高,传播越快。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练习
1、选择题
1、如图所示,将悬挂的乒乓球轻轻接触正在发音的音叉,观察到乒乓球被音叉多次弹开;声音消失,乒乓球便会停止运动,此现象表明声音(
)
A.
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
可以通过固体传播
C.
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D.
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
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B.
在真空中也可以传播声音
C.
振动的物体一定会发出声音
D.
一切发声物体都在振动
3、关于声速,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回声的传播速度小于原声的传播速度
B.
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大
C.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最大
D.
声音在同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可能不同
4、一辆停在山崖前某处的汽车某时刻鸣笛后,经过1.2 s听到了回声,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 m/s,则汽车中的人距山崖的距离约为( )
A.
170 m B.
408 m C.
204 m D.
340 m
5、如图所示,在鼓面上放一些碎纸屑,击鼓时,会看到碎纸屑在鼓面上不断地跳动,在此实验中,小纸片的作用是(
)
A.
使鼓的振动尽快停下来
B.
把鼓面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C.
使鼓的振动时间延长
D.
使声波多次反射形成回声
6、下图是宇航员在飞船舱外工作时的照片,他们之间的对话必须借助电子通讯设备才能进行,而在飞船舱内却可以直接对话,其原因是(
)
A.
太空中噪声太大
B.
太空是真空,不能传声
C.
用通讯设备对话更方便
D.
声音只能在地面附近传播
7、如图所示,将一只小闹钟放在密闭的玻璃罩内,接通电路,可清楚地听到铃声.若用抽气机逐渐抽去玻璃罩内的空气,将会发生的现象是(
)
A.
电铃逐渐停止振动
B.
听到的铃声越来越响
C.
听到的铃声越来越弱
D.
听到的铃声保持不变
8、列关于声现象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B.
声音的传播速度是340
m/s
C.
声音是一种波,它具有能量
D.
“禁鸣喇叭”,是在声音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9、“东方之星”客轮在长江水域监利段发生翻沉,客轮倒扣在江面上。为了尽快救出被困者,搜救队员用铁锤敲击露出水面的船体并将耳朵贴在船体上听。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
敲击船体是为了使铁锤振动发声
B.
敲击船体是利用声向被困者传递能量
C.
贴在船体上听是为了听到求救的超声波信号
D.
贴在船体上听是利用固体传声效果比气体好
二、填空题
10、哈尔滨的端午节赛龙舟时,龙舟上发出的阵阵鼓声是由于鼓面的 产生的;鼓声通过 传到观众处。
11、我们生活在声音的世界里,声音由物体的 产生,以 的形式在介质中传播。
12、声音是由于物体 而产生的。当人在雪山中大声说话时,因为声音能传递 ,所以就有可能诱发雪崩。
13、
利用超声波清洗眼睛说明声波能够传递____________________。利用声呐系统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经2s后收到回波。已知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31m/s,则此处海水的深度为__________m;利用此种方法不能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解答题
14、下表中列出了声音在各物质中的传播速度,写出两条不同的信息.
空气(
)
340
蒸馏水(
)
1 497
气(
)
346
铜棒
3 750
软木
500
大理石
3 810
煤油(
)
1 324
铝棒
5 000
蒸馏水(
)
1 494
铁棒
5 200
信息一:_____
.
信息二:_____
.
15、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几个实验:小明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小华把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可以激起水花,如图甲所示。
(1)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 。
(2)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发出很大的响声,但是她看到桌子几乎没有振动,为了使看到的实验现象更明显,你的改进方法是: 。
(3)小明、小华又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声音是怎样传播到远处的 针对这一问题,他们经过认真的思考,提出了两种猜想:
①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②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究竟哪一种猜想是正确的呢 小明他们进行了如下的实验:如图乙所示,随着向外不断抽气,结果发现手机铃声越来越 (填“大”或“小”),由此现象可以推理:猜想 是正确的。
参考答案
1.
【答案】A
【解析】正在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多次弹开,说明音叉在振动,从而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A正确.
2.
【答案】D
【解析】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快,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最慢,A错误.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B错误.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但在真空中,振动的物体也不一定会发出声音,C错误.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故发声的物体一定在振动,D正确,故选D.
3.
【答案】D
【解析】声音在同种均匀介质中且温度保持不变时,其传播速度不变,即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种类和温度有关,故A项错,D项对.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要大于液体和气体中的传播速度,故B、C两项均错.
4.
【答案】C
【解析】笛声向四周传播,遇到山崖后反射回来,形成回声,所以1.2 s是声音从发出到反射回来的总时间,声音从汽车处传播到山崖的时间应是1.2 s/2=0.6 s,则汽车到山崖的距离是s=vt=340 m/s×0.6 s=204 m.
5.
【答案】B
【解析】击鼓时,鼓面振动很快,幅度又小,凭我们的肉眼不易观察.放上碎纸屑,鼓面振动时会引起碎纸屑大幅度地振动,从而放大了振动,便于观察鼓面的振动情况.
6.
【答案】B
【解析】由于真空不能传声,所以宇航员在飞船舱外工作时,他们之间的对话要借助电子通讯设备才能进行,而在飞船舱内有人造空气环境,所以可以直接对话.
7.
【答案】C
【解析】在抽去玻璃罩内的空气之前能够听到铃声,是因为玻璃罩内的声音通过空气传出来,空气在这个过程中充当了传播铃声的介质.当玻璃罩内的空气被抽出后,就失去了介质,使得声音不能被传出来,听到的铃声会越来越弱,所以本题正确答案选C.
8.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声音的产生、速度、能量和噪声的减弱方法.物体振动产生声音,还要通过介质传播才能人耳听到,A说法错误;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40
m/s,B说法错误;声音是一种波,也具有能量,C说法正确;“禁鸣喇叭”是从声源处减弱噪声的,D说法错误,符合题意的是C.
9.
【答案】D
【解析】用铁锤敲击船体是为了使船体振动发出声音,A说法错误;敲击船体是利用声向被困者传递信息,B说法错误;贴在船体上听是为了听到求救者发出的微弱声音,人耳听不到超声波信号,C说法错误;贴在船体上听是利用固体的传声效果比气体的好,D说法正确。
11.
【答案】振动 声波
【解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并以声波的形式进行传播
12.
【答案】振动 能量
【解析】一切声音都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声音能传递能量,所以当人在雪山中大声说话时可能诱发雪崩。
13.
【答案】能量;153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解析】利用超声波清洗眼镜,说明声波能够传递能量;声音到达海底的时间为,由可得,此处海水的深度为s=vt=1531m/s×1s=1531m;超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因为地球到月亮之间是真空,所以超声波不能传播,不能用超声波测量地月距离。
14.
【答案】(1)同种物质,温度越高传声越快
(2)同样的温度,气体传声速度最慢,固体传声速度最快
(3)不同物质,相同温度时传声速度一般也不同
【解析】本题是通过比较:(1)同种物质在不同的温度时传声速度的关系,空气和蒸馏水在和时传播声音的速度不同,温度越高,传声越快.(2)在温度相同时不同状态的物质传声速度不同,且气体传声速度最慢,固体传声速度最快.(3)相同温度时不同种物质在同种状态下传声速度也不相同,有快慢之分.
15.
(1)【答案】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答案】在桌子上放一些碎纸屑
(3)【答案】小;①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43张PPT)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科学浙教版
七年级下
新知导入
鸟鸣
琴声
流水
在生活中我们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鸟鸣啾啾、琴声瑟瑟、流水潺潺等天籁之声给人以享受。
那么,声音是怎样发生的?它是怎么传到我们耳朵?要回答这个问题,你首先必须要了解声音的相关知识。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声音的知识。
新知导入
新知讲解
一、声音的产生
你观察过生活中的这些发声现象吗?
活动1:
(1)给你一根橡皮筋,一个笔套,一把钢尺,试着使它们发出声音。
新知讲解
①你能让它们发声吗 这声音是由什么引起的?
②当橡皮筋、笔套和钢尺停止振动时,它们还能发出声音吗?
能够让它们发声,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引起的。
振动停止,发声也随之停止。
新知讲解
(2)用两只手指轻轻地放在自己的喉部,然后发出声音(发出“啊——”的声音)。
你感觉到喉部在振动吗?你知道是什么在振动
喉部在振动;是声带在振动
手指轻轻放在喉咙发声处
2.声音的发生: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
3.声源: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
4.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振动发声,都可以作为声源。
5.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新知讲解
1、物体发声时的共同特征:发声时物体都在振动。
新知讲解
思考与讨论
蝉又名知了。自古以来,人们对蝉最感兴趣的莫过于它的鸣声。你知道蝉是怎样发声的吗?
蝉是通过腹部的发声器官来发生的。
新知讲解
小知识
会鸣的蝉是雄蝉,它的发音器就在腹部,像蒙上了一层鼓膜的大鼓,鼓膜受到振动而发出声音,由于鸣肌每秒能伸缩约一万次,
盖板和鼓膜之间是空的,能起共鸣的作用。所以其鸣声特别响亮。并且能轮流利用各种不同的声调激昂高歌。
新知讲解
二、声音的传播
活动2:
(1)①把两张课桌紧紧地挨在一起。一个同学轻敲桌面,另一个同学把耳紧贴在另一张桌面上倾听,能听到敲击声吗?
固体、液体和气体都能发声,那么,声音是怎样传到人耳的呢?
此声音是由什么物体传播的?
新知讲解
②将两张桌子离开一个小缝,重复以上实验,这时也能听到敲
击声吗?
能听到敲击声,此声音是由课桌传播的
这时也能听到敲击声,但声音比较微弱。
新知讲解
(2)将两块铁块放在玻璃缸的水中互相撞击,你能听到撞击声吗?此声音是由什么物体传播的?
能听到撞击声,此声音是由水传播的
通过实验,我们知道了声音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那么,声音在空气中可以传播吗?
新知讲解
(1)将一只小电铃放在密封的玻璃罩内,接通电源使电铃发声,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听听声音有什么变化。
(2)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内,声音又有什么变化?
活动3:
新知讲解
当空气被逐渐抽去时,电铃声会逐渐减弱,当空气几乎被抽尽时,不能听到声音;
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内,听到的声音会逐渐增强。
结论:空气能传播声音(真空不能传声)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
新知讲解
1.介质——能传播声音的物质叫介质。
2.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介质传播声音。
3、空气是传播声音的介质。我们周围充满着空气,它使人们能够听到各种奇妙的声音。
4、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月球上没有空气,宇航员们面对面大喊也听不见声音,他们只能通过无线电设施进行交流。
新知讲解
我们在观看科幻电影时,经常会看到这样的场景:太空中有飞行器发生了爆炸,附近飞行器里的人立即看到并听到了爆炸。你认为这个场景合理吗?
答:这个场景不合理。
在太空中不能听到爆炸的声音,因为太空中没有空气,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思考与讨论
新知讲解
(1)在两个纸杯底各钻一个小孔,将一根长棉绳的两端分别穿过两个杯底的小孔,再将绳端绕在一根火柴上,并用胶带纸将火柴粘在杯底上,这样,一个“土电话”就制成了。
活动4:
做个土电话
新知讲解
(2)两个同学各拿一个纸杯,相隔一定距离站立,使棉绳刚好拉紧。当一个同学对着纸杯讲话时,另一个同学将纸杯罩在耳朵上,这时能听到同学的说话声音吗?
能听到同学的说话,因为固体可以传播声音。
新知讲解
三、声波
声音能够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你知道声音是以什么形式在介质中传播的吗?
活动5:
(1)在水槽中加入水,放上一个软木塞。然后用铅笔不断轻触水面,水面上就会形成一圈一圈的水波,向外传播。水槽中的软木塞会怎样运动?
新知讲解
用笔点击水面后,由于笔的上下振动,引起水面的振动,水面出现波纹,而且波纹从中心向四周传播出去,引起远处的木塞浮动。但木塞只在原地附近浮动,并不向远处移动开去。
水面波
新知讲解
(2)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喇叭的前方,当喇叭中发出较强的声音时,观察烛焰的摇晃情况,并说一说烛焰为什么会摇晃偏转?
声音传播的形式
会跳舞的火焰
扬声器的振动—压缩周围空气振动—空气发生疏密变化—引起波动—向远处传播—使火焰晃动。
新知讲解
分析以上两个实验,有何相同之处?
思考与讨论
音响喇叭发声
烛焰晃动
水面波动
铅笔点击水面
空气波动
软木塞浮动
新知讲解
声音在空气中疏密相间的波动
喇叭
疏部
密部
空气
与水波的传播相似,声音在空气中也是以波的方式向远处传播的。
你能解释图中喇叭的声音是如何传播的吗?
新知讲解
1、声波
声音以波的形式通过介质将声源的振动向外传播,这个波叫声波。
3、声波能使物体振动,表明声具有能量,我们把这种能量叫做声能.
音叉振乒乓球
2、声波是疏密相间的纵波,水面波是横波。
新知讲解
4、声波的用途
声波有广泛的用途,如超声波清洗机。
B超:平常说的“B超”就是根据内脏反射的超声波进行造影。
B超
超声波清洗机
新知讲解
声纳
声呐是利用水中声波对水下目标进行探测、定位和通信的电子设备,是水声学中应用最广泛、最重要的一种装置。
科学家用声呐来探测海水深度
新知讲解
四、声音传播的快慢
1、声速:声音的传播需要一定的时间,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
声音在某些物质中的速度
物质
温度(℃)
速度(米/秒)
物质
温度(℃)
速度(米/秒)
空气
0
331
水
0
1450
15
340
铁
0
4900
30
349
松木
0
3320
思考:在不同的介质和温度下,声音传播的快慢如何呢?
新知讲解
1、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快慢不同,一般是:固体
>
液体
>
气体
2、声音传播的快慢与温度有关,一般同种物质中温度越高,传播越快。例如在空气中,温度越高,声音传播的越快。
15℃
5200米
1500米
340米
空气
水
钢材
25℃
25℃
3、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米/秒,温度升高1℃,声速增加约0.6米/秒。
新知讲解
1.
对着山崖高声喊叫,我们会听到什么?查阅资料,尝试解释原因。
思考与讨论
对着山崖高声喊叫,我们会听到回声.
回声是声音在传播中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的现象。利用回声可以加强原声、测量距离。
新知讲解
回声到达耳朵比原声晚0.1秒以上,人耳才能把两者分开。人离障碍物的距离至少要
17
米。
2.
如何估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可以在操场上测量,利用看到发令枪产生的烟雾和听到枪声之间的时间差,来测量声速。例如:发令人在百米外(适当加大更好)开枪,计时人手持两块跑表:看见发令枪的烟雾启动一块,听到枪声再启动一块.然后同时停止两块表,观察时间差t,若光速忽略则V声=100/t。
课堂练习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要物体振动,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B.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播声音
C.宇航员们在月球上也可以直接用口语交谈
D.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慢些
B
课堂练习
2.下列各项中,能说明液体可以传播声音的事例是( )
A.雨滴打在窗户上的“嗒嗒”声
B.听到树枝上小鸟的“唧唧”声
C.将要上钩的鱼被岸上的说话声吓跑
D.人在小溪边听到“哗哗”的流水声
C
课堂练习
3.下列实验与实例,能说明声音产生的条件是( )
A.往鼓面上撒一些泡沫屑,敲鼓时发现泡沫屑不停地跳动
B.美妙的歌声使人心情愉快,发动机的噪声使人心烦
C.邮局电话亭用玻璃制成,隔音效果比较好
D.两个宇航员在国际空间站外进行太空行走,即使相距很近也要通过电话进行交谈
A
(1)图中所示的实验现象说明
。
(2)乒乓球在实验中起什么作用?————————————。
(3)如果将这个实验拿到月球表面上去做
,你会观察到的现象是
,
说明—————————
课堂练习
4.如图所示是探究声现象时常用的装置。请回答: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将微小的振动放大
小球多次被弹开,但听不到声音
真空不能传声
乒乓球
音叉
5.在扬声器纸盒边放些碎泡沫,当扬声器发声时泡沫在
“跳舞”,这一现象说明了声音是由于物体的________
产生的。“隔墙有耳”这个成语说明了声音可以在________中传播。
课堂练习
固体
振动
拓展提高
1.15℃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米/秒,而人耳能分清先后两个声音的时间间隔大于0.1秒,据此,要听到回声,人离障碍物的距离应( )
A.大于34米
B.小于34米
C.大于17米
D.小于17米
C
拓展提高
2.如图,甲、乙两个装置完全一样,烧瓶里密封着一个小铃铛,其中乙烧瓶中被抽成真空。
(1)当摇动甲烧瓶(铃不碰瓶壁)时,将会
。
(2)当摇动乙烧瓶(铃不碰瓶壁)时,将会
————————————————————
。
(3)此实验说明:
。
甲
乙
看到小铃铛摇动且听到声音
看到小铃铛摇动但听不到声音
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课堂总结
1、产生:声源的振动(声源有:固体、液体、气体)
2、声音传播
(1)条件:需要介质
(2)
形式:以声波的形式传播
(3)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3、声速
声音传播的快慢跟介质和温度有关,一般情况下,固体>液体>气体
跟温度有关温度越高,传播越快。
板书设计
一、声音的产生
1、声音的发生: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
2、声源: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声源有(固体、液体、气体)
3、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二、声音的传播
1、介质——能传播声音的物质叫介质。
2、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介质传播声音。
3、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板书设计
三、声波
1、声音以波的形式通过介质将声源的振动向外传播,这个波叫声波。
2、声波是疏密相间的纵波,水面波是横波。
四、声音传播的快慢
1、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快慢不同,一般是:固体
>
液体
>
气体
2、声音传播的快慢与温度有关,一般同种物质中温度越高,传播越快。
作业布置
作业:1、课后1.2.3题
2、预习下一节内容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