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第9课对外开放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第9课对外开放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3-11 20:45: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材版本
课题
预计课时
实际完成
2017年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
第9课 对外开放
1课时
教学分析
课标要求:
了解深圳特区的发展,认识邓小平对改革开放所起的重要作用。
教材分析:
《对外开放》是人教版2018年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9课的内容。对外开放是改革开放伟大政策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本节课主要涉及了了解深圳特区的发展,认识邓小平对改革开放所起的重要作用。
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大多出生于21世纪初,他们享受到了改革开放的成果,对改革开放前的生活状况只是有所耳闻。他们对对外开放有所了解且有切身体会,但是对于中国为什么要对外开放,以及对外开放的不同设置还不很清楚。但他们对全面对外开放后中国会面临哪些问题,对外开放对中国日后发展的影响常关心。而且学生对中国地理的学习及沿海城市的区位优势的了解有助于其对对外开放格局知识的理解。世界贸易组织的活动及相关知识在政治教材中。这些都为他们学好本节课打下良好基础。
教学目标
1. 了解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 初步学会分析和评价历史,在了解对外开放史实的基础上,理解对外开放对中国的重大意义。
3. 认识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强国之路,我们要毫不动摇的坚持改革开放;认识开放的重要性,培养面向世界的意识。
学习重点:经济特区的建立。
学习难点: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的意义。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用我国新经济雄安新区的视频导入新课。
小组长总结
通过新颖的导入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预习检测
最先开放的经济特区是:
深圳(对外开放的窗口)、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
对外开放的过程:
1984年14个沿海城市→1985 年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南三角地区→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及其他沿海地区的一些市县→1988 年海南岛经济特区→1990 年上海浦东开发区→1992年内地省会和自治区首府。
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
中国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学生自主学习,阅读课本,独立完成问题,并初步记忆。
通过该环节让学生了解课本的大致内容。
教授新课
目标导学一:经济特区的建立
1.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多媒体出示歌词:
歌词:“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
2.提出问题:歌词中“画了一个圈”是指什么?
提示: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
3.引导学生回答:国家对这个“圈”采取了怎样的特殊政策和灵活的措施?
提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允许外国企业或个人以及华侨、港澳同胞进行投资活动,并在进出口、减免税等方面提供优惠条件。
4.史料解读:
“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不加强国际交往,不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先进科学技术和资金是不可能的。”
——邓小平
5.教师提问:结合上述材料,思考对外开放的必要性。
提示:世界经济正在向全球化方向发展,任何国家孤立于世界经济之外,都不可能获得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长期处于停滞和落后状态,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闭关自守。对外开放是时代的潮流,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
6.提出问题:设立经济特区的影响。
提示:设立经济特区,对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国内的进一步改革,扩大对外经济交流,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目标导学二:对外开放领域的扩大
1.图片展示:多媒体展示《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示意图》
2.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概括对外扩大开放的基本情况。
提示:1984年,开放14个沿海城市。1985年,中国又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随后又把经济开放区扩展到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及其他沿海地区的一些市县。
3.教师提问:在此之后,我国对外开放的脚步还没有停歇,后面还有哪些措施?
提示:1988年,海南岛被划为经济特区。1990年,上海浦东开发区建立起来。1992年,对外开放的地域向纵深推进,包括沿江城市、陆地边境城市、内地省会和自治区首府。
4.请学生拟出: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格局。(按时间顺序)
提示: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5.教师总结:中国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6.拓展:伟大成就
一是对外贸易增长迅速。1978年到2007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从206.4亿美元增长到2.17万亿美元,年均增长17.4%。1982年到2007年,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从43.4亿美元增长到2509.1亿美元,年均增长17.6%。
二是利用外资的规模、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吸收外资总量还比较少。2002年中国加入WTO(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截至2007年底,实际吸收外资金额累计超过8000亿美元,现存注册外商投资企业28万家。目前,世界500强中已有480多家来华投资,外商投资设立研发中心约1100家,跨国公司在华设立地区总部已超过40家。
三是“走出去”步伐加快。几十年来,我国累计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净额达1106亿美元。对外承包工程、对外劳务合作和对外设计咨询三项合计年营业额,从1978年的0.3亿美元提高到2007年的463亿美元,增长了1543倍。
目标导学三: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图片展示:
 中国加入WTO纪念邮票 中国加入WTO纪念章
2.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加入WTO的基本情况。
提示:2001年12月,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
3.观看视频,小组讨论:
(1)我国为什么要加入世贸组织?入世后会给我们带来哪些好处?
(2)在视频中世界贸易组织所有成员国的掌声和拥抱说明了什么?
(3)你是怎样认识入世给我们带来的挑战的?
认真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并认真阅读教材,和同学进行讨论,积极回答问题。
通过问题让学生更加的专注,通过问题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课堂小结
通过对外开放,我们吸收了国外的资金、先进的技术和企业管理经验,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我们要牢固坚持这一政策不动摇,加快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思考、归纳、总结
通过课堂小结,培养学生的归纳、表达能力,巩固本节课的内容。
板书设计
/
学生将板书记在课本的空白处
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整体理解,便于记忆。
当堂检测
1.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对外开放的大门毅然决然地打开了。”我国的对外开放开始于( A )
A. 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创办
B. 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
C. 沿海开放城市的设立
D. 内地的开放
2.国际舆论曾高度评价当代中国的开放举措:“开放整个海岸,意味着实际开放了半个中国”,它是35年来中国政府所“采取的最大胆行动”。这是指 ( B )
A. 开发开放上海浦东新区 B. 创办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
C. 开放沿海14个港口城市 D. 确定海南全岛为经济特区
3.下列对联中能反映我国20世纪80年代历史现象的是( C )
A. 万里河山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B. 深翻土地亩产万斤粮,土法上马日产千吨钢
C. 新长征起步春光明媚,现代化开端金鼓欢腾 D. 港澳回归扬眉吐气,申奥成功万众欢呼
4.历经传奇的三起三落,后来成为我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人物是(C  )
A. 毛泽东 B. 周恩来 C. 邓小平 D. 习近平
5.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形式是( D)
A. 农业合作化 B. 人民公社化 C. 建立农民互助组 D.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6.20世纪90年代,有人把中国东部经济发展状态比作“满弓待发之箭”:“弓”比喻为1984年国家开放的十四个沿海港口城市;“弦”比喻为1996年全线通车的南北交通大动脉京九铁路。那么,“箭头”在今天看来最为恰当的比喻是( A )
A. 深圳 B. 重庆 C. 海南 D. 珠海
认真完成老师所给出的题目。
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巩固学习成果。
教学反思
在本课的教学中,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这一新的教学理念。通过各种媒介全方位地展示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情况,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思考本课的重难点问题,通过自主学习解决了学习过程中的大部分问题,值得表扬。但在深入地理解改革与开放之间的关系,以及我国加入WTO对我国经济的深刻影响方面学生还存在简单的记忆背诵问题,教师需要在深入浅出地讲解这部分内容上下一番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