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1.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3-11 20:43: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材版本
课题
预计课时
实际完成
2017年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
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1课时
教学分析
课标要求:
了解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认识邓小平对改革开放所起的重要作用。
教材分析:
“四人帮”被粉碎后,“文化大革命”遗留的政治、思想、组织 和经济上的混乱还极其严重。如何摆脱这种困境,打开新局面,是摆在全党面前的历史性课题。1978年低,在北京召开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全会决定进行改革开放并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学情分析:
对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学生不太了解,并且不能对会议有清晰的理解,所以在学习中要教会学生总结知识点,简单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会会的历史史实及其历史意义。
教学目标
1. 掌握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及其历史意义。
2. 深刻理解伟大的历史转折,提高历史感悟能力;理解其伟大的历史意义,培养历史综合的思维能力。
3. 认同中国共产党完全有能力领导中国人民取得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成功;认识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强国之路。
学习重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学习难点: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与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内在联系。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用春天的故事导入新课。
通过新颖的导入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预习检测
1.1978年,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的结果: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是:
①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②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③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领导集体。
3.拨乱反正表现在哪些方面:
(1)1980年“刘少奇案”平反。
(2)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召开,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
学生自主学习,阅读课本,独立完成问题,并初步记忆。
通过该环节让学生了解课本的大致内容。
教授新课
目标导学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
1.教师提问: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概括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历史背景。
提示:(1)人们要求对“文化大革命”中的冤假错案进行平反,要求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2)“两个凡是”的方针引起了人们的不满。(3)理论界展开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教师小结:纠正“文化大革命”错误→人心所向
3.教师讲述:1978年3月1日,是个星期天。第二天,是“文化大革命”后恢复高考的第一届新生入学的日子。披着三月的春风,全国各地有27万新生步入了大学校园。由于“文化大革命”,他们当中许多人迈入大学的脚步被阻隔了整整十年。在他们中间,有十几年前就告别学校的老三届,也有刚刚毕业的高中生;年龄小的只有十六七岁,年龄大的已是人到中年;有的夫妻同进校门,有的师生一起上学。人们说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史上的一个特殊现象。几天前,他们还在农村的田野、工厂的车间、部队的军营。一夜之间,他们的命运发生了根本的改变。同学们,你们知道给这些学子们带来人生春天的人是谁吗?
提示:1977年7月,邓小平第三次复出,这一年他73岁。
4.材料展示:
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拥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这是1977年2月7日,《人民日报》发表“两报一刊”社论《学好文件抓住纲》里提出的。
5.教师提问:那么,“两个凡是”的提法对不对呢?
提示:我们可以来听一听邓小平是怎样说的:“‘两个凡是’,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没有‘两个凡是’啊,毛主席也没有‘两个凡是’啊,毛主席在这个时间,在这个地点,在这个问题上讲的事,在另外一个时间,另外一个地点就不能同样照搬了嘛,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决定嘛。”
6.教师小结:针对“两个凡是”的方针,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目的就是要反对“两个凡是”的方针。
7.教师过渡: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1.视频链接:播放纪录片《伟大转折》的片段
2.教师引导: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概括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基本情况。
3.引导学生思考:请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三个方面找出会议的主要内容。
提示:(1)思想上:确立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2)政治上: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3)组织上: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4.教师总结:
从核心内容来说:
从会议前后的转变来说:
5.引导学生思考:这次会议的召开有何意义?
提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6.分组讨论:为什么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和遵义会议都是中共党史上的伟大转折?
提示:可从会议的背景、内容、领导核心的形成及影响等方面进行对比,进而说明两者都是中共党史上具有重要转折意义的会议。这样,既可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又能够使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
目标导学二:拨乱反正
1.教师引导: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拨乱反正的背景。
2.教师引导: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归纳拨乱反正工作的主要内容。
提示:“文化大革命”中受到迫害的各级党、政、军机关干部陆续得到平反,受到打击、诬陷或迫害的民主人士和知识分子等也恢复了名誉。
3.教师总结:这是深得人心的举措,彻底消除了“文化大革命”强加给广大干部、群众的枷锁,使他们心情舒畅、精神振奋地投身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去。
认真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并认真阅读教材,和同学进行讨论,积极回答问题。
通过问题让学生更加的专注,通过问题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课堂小结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个光辉的标志,它表明中国从此进入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日益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所以说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的祖国一定会蒸蒸日上,繁荣昌盛。
思考、归纳、总结
通过课堂小结,培养学生的归纳、表达能力,巩固本节课的内容。
板书设计
学生将板书记在课本的空白处
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整体理解,便于记忆。
当堂检测
1.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标志是( D )
A. 新中国的建立 B. “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C.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 D.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2.倘若要你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发言的邓小平拟定一份发言提纲,这份提纲的主题思想应是(D  )
A. 继续两个“凡是” B. 阶级斗争要常抓不懈
C. 拨乱反正 D.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3.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对中国人来说,绝不是一个普通概念,它不仅意味着历史性的关键抉择,也开启了一场波澜壮阔的伟大改革。”这里的“关键抉择”指的是( C )
A. 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
B.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 实行对外开放,建立经济特区
D. 顺应经济全球化,加人世界贸易组织
4.“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于某次会议上提出的战略决策,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第一个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这个决策的成效之一是改变了中国长期以来对外封闭的情况,令中国大陆向世界开放,同时大幅度提高了国内人民的生活水平,改善了国际上的形象,使中国大陆进入了经济高速发展时期。此会议是( A )
A.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 中共一大
C.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 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
5.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使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此“新”字的含义是( D )
①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②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入城市,开始城市领导乡村的时期
③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④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6.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思想路线是( A )
A.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B. 以阶级斗争为纲
C. 坚持“左”的指导思想 D.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认真完成老师所给出的题目。
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巩固学习成果。
教学反思
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教师要分析、掌握技巧:a.中国共产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领域的拨乱反正,是从这次大会开始的;b.伟大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是由这次全会拉开序幕的;c.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是以这次全会为起点开辟的;d.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是在这次全会前后开始发展起来和逐步形成的。在教学中,教师不但要授“鱼”,还要授之以“渔”;教师不但要让学生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教师要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将历史知识生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