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2张PPT)
一位美国记者对一位美国总统的评价:“他推翻的先例比任何人都多。他打碎的古老结构比任何人都多。他对美国整个面貌的改变比任何人都要迅猛而激烈。”
他是唯一一位坐在轮椅上的美国总统;
他是唯一一位连任四届的美国总统(1933-1945);
他是继华盛顿、林肯后最受美国和世界公众欢迎的美国总统。
富兰克林 罗斯福
(1882--1945)
第6课
什么是经济危机?
经济危机通常指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周期性爆发的社会经济的大混乱。
经济危机的表现是:大量商品卖不出去,大量生产资料被闲置,大批生产企业、商店、银行破产,大批工人失业,生产迅速下降,信用关系破坏,整个社会生活陷入混乱和瘫痪。1825年,经济危机第一次在英国爆发,以后,每隔8-10年重演一次。
一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召开了哪些会议?有何影响?
在法国:
在美国:
会议:
巴黎和会
华盛顿会议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影响:
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使世界处于相对稳定时期。
20世纪2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繁荣”一时。
温故知新
战后美国的繁荣
柯立芝繁荣
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代”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到1924年,美国掌握的黄金总额已达世界黄金储存量的1/2,控制了国际金融市场,世界金融中心由伦敦移到纽约。当时的美国被称为世界金元帝国。
相对稳定时期:
1924年-1929年
1929年,美国的汽车产量为将近540万辆,平均每6人一辆汽车。
美国工业在资本主义世界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在1913年为38%,1929年为48.5%
1929年,美国的黄金储备占世界黄金储备的一半以上。
Roaring
Twenties
“咆哮的二十年代”
经济繁荣,文化兴盛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美国
繁荣背后的危机
材料一
20年代美国国民收入的1/3为占人口的5%的最富有者攫取;另一方面,1929年约60%的美国家庭生活在仅够维持生活的水平上(一年2000美元)或在这一水平之下。他们的总收入在全国总收入中尚不足24%。更为严重的是21%的家庭年收入不到1000美元,他们的收入在国民总收入中不足4%。
材料二
1920—1929年,美国工人的工资增长2%,而工厂中生产率却增长55%。农业工人的工资还达不到非农业工人的40%。
贫富差距增大,购买力低下。
在1929年夏季的三个月中,威斯汀豪斯公司的股票从151上升到286,通用电气公司的股票从268上升到391,美国钢铁公司的股票从165上升到258。实业家、学究式的经济学家和政府领导人都表示对未来充满信心。1929年秋,耶鲁大学教授欧文·费希尔宣布:“股票价格所已达到的高度看起来象是持久的。”财政部长梅隆也于1929年9月向公众保证:“现在没有担心的理由。这一繁荣的高潮将继续下去。”
人们无限制的股票投机活动。
整个社会对新技术和新生活方式趋之若骛,“炫耀性消费”成为时代潮流。当时人们追求的消费包括收音机、电影、新型电器(吸尘器,冰箱和洗衣机等)、汽车等等。对新汽车的追求永无止境,当福特在1928年宣布他将推出新的A型车时,数以百万计的美国人对这种尚未谋面的汽车下了订单。“新时代”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而且还深刻地改变了美国的社会结构。
市场虚假繁荣,资本家盲目扩大生产。
繁荣背后
危机四伏
1920-1929年美国经济增长
及财富分配数据
1920—1929年,美国工人工资增长2%,而工厂生产率却增长55%。农业工人的工资还不到非农业工人的40%。到1929年,美国国家财富的三分之一由只占人口总数的2%的人拥有。
------[美]斯塔夫理阿诺斯《全球通史》
在1928年当选为美国总统的胡佛是一位自由市场经济的坚定支持者,他在竞选时的口号十分鼓舞人心。他说:“如果我当选,将使美国人家家锅里有一只鸡,家家有一辆汽车”。
——《大国崛起·美国》
我对国家的未来毫不忧虑,它光辉灿烂充满希望。
——胡佛
潜藏的危机
1、生产的盲目扩张与市场需求之间严重脱节。
2、过度的股市投机行为。
经济大危机
在自有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处于无政府状态,垄断资本家盲目的扩大生产,国民生产总值创历史性新高,许多工业部门出现了高涨的局面,工厂的电气化程度大大增强,一批新的电器开始进入家庭。
经济大危机
1、时间
:
1929年10月24日
2、首发国家及部门:
美国的股票行业
(金融业)
“黑色星期四”
股票是社会经济的晴雨表
3、发生的原因:
下面是一个严寒的冬天,衣着单薄的美国采煤工人的女儿和她母亲的一段对话:
女儿:妈妈,这么冷的天,为什么我们家不生火取暖?
母亲:因为没有煤炭。
女儿:为什么没有煤炭呢?
母亲:没有钱买。
女儿:为什么没有钱呢?
母亲:你爸爸失业了。
女儿:那为什么失业呢?
母亲:煤炭多了,卖不出去。
直接原因:
根本原因:
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资本主义制度(私有制)的基本矛盾)
生产的盲目扩大与社会购买力低下之间的矛盾。
4.危机的特点:
波及范围特别广
持续时间特别长
1929—1933年
破坏性特别大
资本主义各国工业生产剧烈下降,各国企业大批破产,失业人数激增,失业率高达30%以上。资本主义农业危机与工业危机相互交织激荡,农副产品价格大幅度下跌,农业生产严重衰退。同时国际贸易严重萎缩,各国相继发生了深刻的货币信用危机,货币纷纷贬值,相继废止了金本位制,资本主义国际金融陷入混乱之中。由于商品严重滞销,市场问题变得异常尖锐,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争夺市场的斗争日益激烈。
等候领救济面包的长队
纽约大街流行这样一首儿歌:
梅隆拉响汽笛,
胡佛敲起钟。
华尔街发出信号,
美国往地狱里冲!
宾夕法尼亚州的乡下人吃野草根、蒲公英;肯塔基州的人吃紫罗兰叶、野葱、勿忘我草、野莴苣以及一向专给牲口吃的野草。城里的孩子的妈妈在码头上徘徊的等待,一有腐烂的水果扔出来,就上去同野狗争夺。...
...人们还看到,有人全家走进垃圾堆里捡垃圾和西瓜皮啃,因为蛆虫太多,芝加哥有一个寡妇在捡东西吃时,总是先把眼镜摘掉,眼不见为净。
—美国威廉.曼彻斯特《光荣与梦想》
受害最深的是哪一个阶层:
广大的劳动人民
一位牧场主,将牛羊全部射杀后扔进山沟,因为运往市场的运费超过了卖掉它们的价钱。地里的棉花没有采摘,果园里挂满正在溃烂的葡萄和橄榄,用玉米棒子当燃料比卖玉米买煤还合算。
而千百万的城市人却买不起那贱到使农民破产的农产品。没有失业的工人拿的则是名曰“饿不死人的工资”。
——《罗斯福传》
农场主销毁
“过剩”的牛奶
美国梦
破碎了
5.危机的影响:
(1)、激化资本主义制度固有的矛盾。
(2)、引起了资本主义各国的政局动荡。
(3)、使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引出一连串的关税战、倾销战和货币战。
PK
如果竞选成功,我保证将为美国人民实行新政!
胡佛
罗斯福
最好的经济是完全自由的市场经济,最好的政府是不干预经济的政府。
1575万票—2280万票
二、罗斯福新政
罗斯福(1882--1945年)美国第32届总统,任期12年零39天(1933--1945年)。他是美国历史上任职时间最长的总统。
美国历史上第一位残疾总统;
美国历史上任职时间最长的总统;
美国历史上唯一蝉联四届的总统;
继华盛顿、林肯之后最受美国人民爱戴的总统。
1933年3月4日,罗斯福总统在就职演说中说:“……叹交换手段难逃贸易长流冰封;看工业企业尽成枯枝残叶;农场主的产品找不到市场,千万个家庭的多年积蓄毁于一旦。”
他也鼓励美国人民:The
only
thing
we
have
to
fear
is
fear
Itself--真正让我们感到恐惧的,只是恐惧本身。
罗斯福新政
1、时间:
2、目的:
1933年
直接目的:
救治经济危机
根本目的:
巩固资本主义制度
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罗
斯
福
3、主要措施:
措施
金融
工业
农业
社会福利
公共工程
1933年3月5日,罗斯福就职后的第二天就下令全国银行一律休假四天,随后国会通过《紧急银行法案》:授权总统对银行进行审理,凡有偿付能力的银行才允许开业,同时,由国家拨款30亿美元贷款给大银行,支持其开业,并成立“联邦储蓄保险公司”,对存款实行政府保险。
3月13日人们开始排起长龙到银行存钱,4月银行存款额超过了提取额。大约13500多家银行复业。纽约股票交易所也重新响起了电锣声,道琼斯股票行情发报机传出了这样的一句话:“幸福的日子又来到了!”
整顿金融体系
据统计,到1933年初,美国银行倒闭事件已经上升到五千五百家,有九百万储户失去了自己的存款。1933年3月3日,就是新任总统罗斯福宣誓就职的前一天,全国已有32个州的银行全部关闭,整个金融系统瘫痪,人们手拿支票,却无法兑现。
纳斯达克指数攀升引起投资者欢呼
突破口:
1933年《全国工业复兴法》:由政府调节工业生产中的问题,各个工业企业制订本行业的公平经营规章,规章确定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产品价格、销售市场的分配……凡是接受法规的企业,一律发给印有“我们尽我们的职责”的蓝鹰标志。
1935年《全国劳工关系法》:重申工人的权利,规定雇主不得干预和图谋控制劳工组织;雇主不得拒绝与工人进行集体谈判,并根据该法成立了劳工关系委员会。
1938年《公平劳动标准法》:规定了企业工人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规定每周工作40小时,每小时40美分最低工资,后调整为每小时1美元。还禁止雇用16岁以下的童工。
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调整工业生产
蓝鹰运动
中心措施:
1933年,制定《农业调整法》并据此成立农业调整署,其措施为:减少耕地,缩小现有的耕地面积,屠宰大批牲畜,由政府来补贴农民的经济损失。农民的现金收入从1932年的40亿美元增加到1935年的近70亿美元。
调整农业生产
大危机中境况最惨的还是农业,农产品大量滞销,农民负债累累,农产品价格已跌到历史最低点,猪肉三分一磅,牛肉五分一磅,一只肥羊卖不到一元钱。
1935的《社会保障法》:政府实行养老金和失业保险制度,对儿童、残疾人、无谋生能力者提供救济。
推广福利救济
“一个政府如果对老者和病人不能照顾,不能为壮者提供工作,不能把年轻人注入工业体系之中,听任无保障的阴影笼罩每个家庭,那就不是一个能够存在下去,或是应该存在下去的政府。”
——罗斯福
政府成立公共事业振兴署(WPA),大力兴建公共工程,提供就业岗位。1935-1943年,WPA先后为大约八百万人提供了工作机会。到1940年为止,新建大约4383座学校建筑,改进了另外3万多座;新建130家医院,改进了另外1670家医院。
推行“以工代赈”
1932年,美国的失业人数达到1100万。据《幸福》杂志估计,美国有3400万成年男女没有任何收入,许多人活活饿死,活着的人也处境困难。
行业
具体措施
工业
农业
金融业
社会福利
公共工程
核心措施:
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
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强化国家对工业的调节和控制。设置全国复兴总署。“蓝鹰运动”
颁布《农业调整法》,压缩产量,稳定价格,维护农业生产。
整顿金融业,恢复银行信用,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
成立联邦紧急救济署,进行社会救济,稳定社会秩序。
兴办公共工程,推行“以工代赈”,减少失业,扩大内需。
这些新政措施都是由谁实施的?
国家
4、特点:
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1、积极影响:
使资本主义制度得到了调整与巩固,政府的权力得到加强,国家干预经济的能力得到提升。
开创了资产阶级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生活的先河
缓解了经济大危机,在美国和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不足:
没有从根本上变革资本主义制度,不可能消除资本主义的固有矛盾,也就不能根除经济大危机。
罗斯福新政的启示
1、生产关系的调整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2、发展经济一定要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3、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
4、关注农业、关注民生。
知识拓展
比较罗斯福新政、邓小平改革开放、列宁的新经济政策的异同点:
相同点:
1、都是在国家危难时期采取的措施,都是为了巩固政权。
2、都是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相结合。
3、都使本国的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不同点:
1、邓小平改革开放与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是为了巩固社会主义政权。
2、罗斯福新政是为了巩固资本主义政权。
分析列宁、邓小平与罗斯福三位伟人身上具有的共同精神:
实事求是
勇于创新
开拓进取
巩固训练
1、1929—1933年,当资本主义世界陷入严重的经济危机时,苏联的经济状况是
(
)。
A.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化全面加速
B.工业总产值已经跃居世界第二位
C.社会主义的经济成分已经取得了完全的胜利
D.新经济政策继续推行,经济恢复迅速
2、在以下年代中,被称为“资本主义短暂繁荣”的时期是(
)。
A.1918—1923年
B.1924—1929年
C.1929—1933年
D.1933—1939年
3、1929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首先开始于美国的(
)。
A.工业部门
B.商业部门
C.金融部门
D.农业部门
4、1929年经济大危机对资本主义的影响不包括(
)。
A.结束了一战资本主义世界的相对稳定时期
B.激化了资本主义制度固有的矛盾,引起了资本主义各国的政局动荡
C.根本上动摇了资本主义经济基础
D.各资本主义国家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造成战争危险
5、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是(
)。
A.在农业方面
B.国家对工业的调整
C.整顿银行
D.兴建公共工程
6、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是( )
A、保存资本主义制度 B、打击法西斯
C、波及范围比较广
D、加强对国家经济的干预
7、罗斯福新政不能从根本上遏制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是因为 (
)
A.新政没有顾及劳动人民的利益
B.新政没有建立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C.新政削弱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
D.新政没有根除资本主义制度的固有矛盾
8、在罗斯福新政中,既直接提高就业率,又为经济发展开拓空间的措施是(
)
A .恢复银行信用 B .调整农业经济
C .规范企业行为
D.举办公共工程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以下这段话摘自1933年3月4日美国总统罗斯福的首次就职演说:
“价值萎缩到难以想象的程度;赋税增加了;我们纳税的能力已降低,各级政府的财政收入锐减;交换手段难逃贸易的长河冰封,工业企业尽成枯枝败叶,农产品找不到市场;千万个家庭的多年积蓄毁于一旦。更重要的是,大批失业公民面临严峻的生存问题。”
(1)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时期的什么情况?
(2)罗斯福针对“工业企业尽成枯枝残叶”采取了什么措施?
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期间
美国面临的严重问题
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发起“蓝鹰运动”
规范企业生产
(3)罗斯福针对“农产品找不到市场”采取了什么措施?
(4)罗斯福针对“大批失业公民面临严峻的生存问题”采取了什么措施?
调整农业,压缩农产品产量,稳定农产品价格
兴办公共工程、以工代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