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第15课辛亥革命
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 第一次是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使反动统治秩序再也无法稳定下来。
——《中共十五大报告》
【课程标准】
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知识梳理】
一、清末民主革命风潮
1、清政府的内忧外患:
(1)义和团运动失败以后,帝国主义加紧对中国的控制和掠夺
(2)清政府内外交困,试图通过新政来挽救统治危机
(3)预备立宪骗局破产
1901年清政府开始实行新政,这是一次整顿图强的自救运动,也可以说是洋务运动的继续。主要内容有派遣留学生,编练新军,奖励实业等,具有客观进步性。但是它没有从根本上触及腐朽的封建制度,吏治腐败依旧,并没有使清政府摆脱内外困境。
2、经济和阶级基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民族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3、组织准备:
1894年在广州孙中山成立中国第一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
1905年在东京成立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
政党是指集中代表一定阶级、阶层或社会集团的利益,并以夺取、行使和参与行使国家权力为目标的政治组织。政党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具有特定的政治纲领,具有自己的组织和纪律。
——选自《思想政治》
4、政治纲领:三民主义
同盟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宗旨,孙中山后将其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合称“三民主义”。
5、思想准备:民主革命思想广泛传播;同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改良派展开论战,主要围绕要不要推翻清政府统治、要不要暴力革命等问题展开。
思考这次论战的实质是什么?产生了什么影响?
6、军事实践:1911年4月黄兴等人在广州发动了黄花岗起义。
二、武昌首义
1、过程:1911年是农历辛亥年,武汉地区革命形式高涨,10月10日,革命党人熊丙坤、金兆龙率先发难。
武昌首义在群龙无首的情况下获得成功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2、结果:起义胜利后成立湖北军政府,推举黎元洪为都督;定国号为“中华民国”,政体为“五族共和”(汉、满、蒙、回、藏五族)。
黎元洪:清朝官僚,武昌起义时任湖北新军的协统,武昌起义后被推举为湖北军政府都督,后出任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副总统。
结合教材吴兆麟的话分析为何推举黎元洪为都督?说明了什么
3、影响:短短一个月,全国十几个省相继宣告独立,清王朝的统治土崩瓦解。
“和平光复”的江苏:1911年11月,江苏巡抚程德全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自任都督,挂起了“中华民国军政府江苏都督府”的旗子,并“用竹竿挑去了抚衙大堂屋上的几片檐瓦,以示革命必须破坏”
请思考:在革命形势一片大好的背后隐藏着什么问题?
三、民国的建立和帝制的终结
1、建立中华民国: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以五色旗旗为国旗。
2、颁布《临时约法》:
这是近代中国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临时宪法性质的国家临时大法。
试结合《临时约法》的相关内容分析其中体现出的原则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主权在民
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人民享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通信、信仰等自由
——自由平等
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法院以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分别任命之法官组织之
——三权分立
3、终结封建帝制:
1912年2月,宣统下诏退位,清王朝260多年的统治宣告结束。
4、袁世凯夺权:
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正式就任临时大总统。
结合教材65页正文第2、3段和小字部分分析袁世凯能够篡夺革命果实的原因?
5、辛亥革命的影响:
材料一 辛亥革命的重大意义在于家天下的彻底终结。辛亥革命胜利后,虽然经过了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等逆流,但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在北京政府走马灯的变更总统,军阀乘机而起,孙中山二次革命的等事件的影响下,任何人再想重新做皇帝的美梦变得越来越困难,包括了蒋介石父子们。
——方丞时凤凰评论
材料二 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中华民国政府制定和推行了一系列有利于近代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措施,各种实业团体如雨后春笋,纷纷出现,促进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材料三 参加过辛亥革命的老人吴玉章说:“从前皇帝自称天子,如果有人说皇帝是强盗,可以被打倒,大家一定把他看作疯子。相反在辛亥革命以后,如果有人想做皇帝或者拥护别人做皇帝,一定也被看作是疯子”
材料四 赵秀才消息灵,一知道革命党已在夜间进城,便将辫子盘在顶上,一早去拜访那历来也不相能的钱洋鬼子……他们……立刻成了情投意合的同志,也相约去革命。 知县大老爷还是原官,不过改称了什么,而且举人老爷也做了什么——这些名目,未庄人都说不明白——官,带兵的也还是先前的老把总。
——鲁迅小说《阿Q正传》
有人说,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是一次成功的革命;也有人说,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的命运,是一次失败的革命。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的看法。
意义:辛亥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革命,它推翻了中国2000多年来的封建帝制制度,创建了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从此,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习题反馈】
1、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战实质是反映了
A.民主政治与封建专制的矛盾
B.民主共和制与君主立宪制的矛盾
C.资产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
D.资本主义经济与封建经济的矛盾
2、“七十二健儿,酣战春云湛碧血;四百兆国子,愁看秋雨湿黄花”,此对联写的是
A.浙江起义
B.安徽起义
C.惠州起义
D.黄花岗起义
3、武昌起义后建立的湖北军政府是一个
A.资产阶级革命派建立的首个地方政权
B.革命派、立宪派、旧官僚的联合政权
C.资产阶级革命派完全掌权的革命政权
D.立宪派占主体的资产阶级的地方政权
4、清朝统治的结束,意味着中国
A.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
B.专制统治的结束
C.封建统治的结束
D.君主立宪制的结束
5、1912年2月孙中山认为“帝制从此不存留于中国之内,民国的目的亦已达到。”导致孙中山得出这一结论的直接依据是
A.武昌起义的胜利
B.中华民国的成立
C.清帝下诏退位
D.《临时约法》颁布
6、有人说辛亥革命是一次成功的革命,其充分理由是
A.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B.辛亥革命使人民获得一些民主自由的权利
C.辛亥革命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势力
D.辛亥革命推动了亚洲民族解放运动
答案:1、D 2、D 3、B 4、A 5、C 6、A
【知识梳理】
1、思考这次论战的实质是什么?产生了什么影响?
实质是资产阶级内部不同派别的争端
影响是是促进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
2、武昌首义在群龙无首的情况下获得成功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是熊秉坤、金兆龙等革命党人的主动精神
3、结合教材吴兆麟的话分析为何推举黎元洪为都督?说明了什么?
壮大革命声势。革命党人比较幼稚,对旧官僚抱有幻想
4、思考题在革命形势大好的背景后隐藏着什么隐患?
旧官僚投机革命,为辛亥革命失败埋下隐患
5、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的原因?
(1)辛亥革命以后局势动荡
(2)革命党人的妥协
(3)立宪党人旧官僚支持
(4)袁世凯个人因素,有实权、有手段
(5)帝国主义扶植
6、评说辛亥革命的成败
衡量一场革命的成败,关键是看革命的根本目的和预定目标是否或者在大多数程度上达到了。
成功:革命党人的目标基本实现
1.推翻了延续2000余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建立了民国。
2.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3.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地位,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
失败:主要从反帝反封建的根本任务来看
1.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这个中国封建势力的代表所夺取。
2.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变革封建土地所有制,没有触动帝国主义在华的利益。
辛亥革命作为一场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其根本目的是要推翻帝国主义压迫,铲除封建制度,使中国成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其直接目标是要推翻满清政权,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从直接结果看,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王朝的腐朽统治,结束了长达两千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革命纲领,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自由的权利,使民主共和国观念深入人心。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因而辛亥革命成功了。从最终结果看,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所以说辛亥革命是失败了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