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下历史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共4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七下历史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共49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3-12 08:02: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49张PPT。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唐阎立本《职贡图》局部,所描绘的便是唐太宗时,南洋的婆利、罗刹、与林邑国等前来中国朝贡及进奉各式珍奇物品的景象。《礼宾图》局部(陕西省乾县乾陵章怀太子墓墓道东壁壁画。壁画反映了外国使者由唐朝官员引导拜见唐朝皇帝的情景。 礼宾图
鸿胪寺官员东罗马使节日本
或高丽使节东北少数民族使者 唐朝是当时世界上最繁荣的国家,在世界上具有很高的威望,许多国家的使节、贵族、商贾、学者、艺术家、僧侣等不断来唐朝访问、贸易等,唐朝派往国外的使节、僧侣以及到国外经商的人也很多,当时与唐朝往来的国家和地区有七十多个。那时,外国人称中国人为唐人,至今,国外华人华侨聚居区还被称为唐人街。 2010年5月8日,一艘按1:1比例复制的日本遣唐使船从日本大阪港起航,于6月12日驶入上海世博会园区内的黄浦江水域,遣唐使船是中日文化交流的历史象征。 遣唐使船 遣唐使印从公元7世纪到9世纪前后有19次少则两百人,多则五六百人精挑细选的优秀人才——时间长——次数多——规模大——素质高一.遣唐使1.什么是遣唐使?遣唐使,是日本政府派遣到唐朝进行交流的使团,包括使者、僧人、留学生和专业技术人员。2.特征:《弘法大师行状绘词》日本长卷古画《东征传绘卷》片断东汉时期:日本就已经派遣使者往来中国。隋代:日本先后4次遣使中国,称遣隋史。唐代:从630—895年的260多年中,日本总共向唐朝派出使团19次,实际到达唐朝的有15次,其余4次要么受命未行,要么仅到达朝鲜半岛。人数为250人左右至500人不等。日本派遣唐使来华的目的是什么呢?史料研读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
——《日本书纪》 日本孝德天皇于大化元年(唐贞观十九年,645年)实行改革,封建制度开始确立,史称“大化改新”,是时,唐朝正处于中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政治、经济、文化都很先进,对日本有很大的吸引力。
——《新编中国通史》3.目的: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他们学到了什么呢?请你总结一下材料二:日本的省相当于我国的“部”,现有十二省,如:法务省 、财务省、文部省 …… 隋唐:三省六部制 材料一:“日本中古之制度,人皆以为多系日本自创,然一检唐史,则知多模仿唐制。”
——木宫泰彦《中日交通史》政治制度日本平城京朱雀大街朱雀大街西市西市东市东市城市规划日本平城京唐朝长安城建筑技艺文字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床前明月光 疑われる上で霜 海上生明月
天涯共此时海上に明るい月が昇ります、
天の果てでも同じ時を共有しています 日本参照汉字创制了日本文字。服饰奈良时代宫廷服饰唐朝服饰唐朝的“开元通宝”日本的“和同开珎”货币?茶道 斗茶 茶道端

节节日前赴后继的遣唐使们从唐朝学到了什么?
请你总结一下4.影响:他们将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日本唐招提寺内的鉴真塑像鉴真东渡鉴真(688—763),中国唐朝僧人,淮南地区佛教领袖,受其传戒者前后有四万余人。他广览群书,遍访高僧,除佛经之外,在建筑、绘画,尤其是医学方面,都具有了一定的造诣。应日本留学僧请求,东渡日本弘传佛法,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与交流。日本人民称鉴真为“天平之甍”,意为他的成就足以代表天平时代文化的屋脊(意为高峰)。二.鉴真东渡 鉴真盲目航东海
一片精诚照太清
舍己为人传道义
唐风洋溢奈良城
2.地位:在唐朝与日本的文化交流中,最有影响力的人物是鉴真。1.时间:唐玄宗时期日本3.经过:鉴真一共东渡6次,第6次才于754年抵达日本。公元754年,鉴真东渡到达日本探究:日本政府把鉴真塑像定位国宝,这是因为鉴真对日本有着突出的贡献,鉴真对日本有哪些贡献?? 唐招提寺是公元759年根据圣武天皇之命为鉴真大师修建的,气势雄伟,集中了中国盛唐时期的建筑和雕像艺术之大成,成为日本"天平文化"的建筑艺术和雕刻艺术的明珠。据说鼎盛时期有3000余名学僧在此学经求法。御影堂奈良·唐招提寺(鉴真主持修建)孝谦天皇仿二王字体所写
传播医药知识鉴真被日本药商界奉为始祖
鉴真所传“奇效丸”的药袋、药纸备受日本人尊重的鉴真和尚向日本传授了什么唐朝文化?请你总结一下4.影响: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对中日文化交流出了卓越的贡献。我要像鉴真一样,留在日本,为中日文化交流做贡献!一一唐与新罗的关系1.背景:新罗强盛以后,派遣使节和大批留学生
到唐朝学习中国文化2.概况:许多新罗商人来到中国经商,新罗物产
居唐朝进口首位3.影响(1)新罗仿唐制建立了政治制度,采用科举制选拔官吏,
还引入了中国的医学、天文、历算等科技成就(2)朝鲜的音乐也传入中国,不仅在唐朝宫廷演出,而
且广泛流行于民间玄奘唐代著名高僧,法相宗创始人。于贞观元年一人西行五万里,历经艰辛到达印度佛教中心那烂陀寺取真经。玄奘及其弟子共译出佛典75部、1335卷。《大唐西域记》十二卷,记述他西游亲身经历的110个国家及传闻的28个国家的山川、地邑、物产、习俗等。《西游记》即以其取经事迹为原型。玄奘被世界人民誉为中外文化交流的杰出使者,其爱国及护持佛法的精神和巨大贡献,被誉为“中华民族的脊梁”,世界和平使者。玄奘像辨一辩:唐僧西游真相?四.玄奘西行1.时间:贞观年间2.目的地:天竺(今印度、巴基斯坦)玄奘西行……山谷积雪,春夏合冻,虽时消泮(融解),寻复结冰。经途险阻,寒风惨烈,多暴龙,难陵犯。……暴风奋发,飞沙雨石,遇者丧没,难以全生。
——《大唐西域记》“不至天竺,终不东归一步!”
“宁可就西而死,
岂能东归而生!”3.经过:西行取经 “舍身求法的人,首先就有玄奘,这一点是无可怀疑的,这样精神的玄奘的确算得上是‘中国的脊梁’。”
——季羡林那烂陀寺遗址佛学辩论会后的玄奘骑象图坚定的信念,不畏艰难险阻天竺游学 玄奘西游归来图西安慈恩寺的大雁塔,最上层为藏经之所,故又称“经塔”。 归来译经4.影响:1)主持译经工作,对中国佛教发展做出重大贡献;2)《大唐西域记》记载了他游历过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这部书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大唐西域记》探究:
1、西游记里的唐僧和历史上的玄奘经历有什么不同?2、这些不同,提醒我们学习历史应该注意什么?历史记载真实存在,小说电视剧等可以大量虚构。要区分历史和文学、影视剧最本质的区别,不能把小说、影视剧当历史。3、唐僧西天取经和玄奘西行有什么相同点?这又说明了什么?……历史往往是文学的原型和基础,杰出历史人物的及其事迹对后世有着深远影响。 畅所
欲言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需要面对的困难有哪些?我们应当学习他们的哪些优秀品质?社会和人文的压力自然的困难自身的疾病坚定的信念必胜的信心无畏的勇气伊朗东罗马帝国
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朝鲜半岛日本
◎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原因
国力( )经济( )
交通( )
文化( )
实行对外( )的政策强盛繁荣发达开放 昌盛 唐玄宗唐太宗日本天竺六次航行,
五次失败,
历尽磨难。结伴独行《大唐西
域记》历尽千难万险,九死一生唐招
提寺比较鉴真与玄奘:特点:双向学习以史为鉴、学以致用:

今天的中国正处于经济迅速发展的时期,我们能从唐朝的对外交往中得到什么启示?
2015年3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 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高度关联。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既是中国扩大和深化对外开放的需要,也是加强和亚欧非及世界各国互利合作的需要。
中国愿意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承担更多责任和义务,为人类和平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向往
  ——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中国梦的广阔舞台,为个人梦想提供了蓬勃生长的空间;每个人向着梦想的不断努力,又都是实现伟大中国梦的重要力量。只要每个人都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伟大梦想之中,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就会汇聚成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力量。唐代的对外交流给我们什么启示?1.只有强盛才有辐射力和吸引力,才可能得到别人的尊重乃至仰慕。
2.只有对外开放,鼓励交流,才会进步。
3.各国均有所长,应多向他国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