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四单元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化
第17课 诗歌、小说与戏剧
课标要求
了解19世纪以来文学的主要成就,认识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影响。
落实课标
一、诗歌——工业革命时代的浪漫情怀
1、时代背景:
①18世纪后半期至19世纪中叶,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成功后,欧洲各国没有出现启蒙学者所描绘的美好景象,人们普遍对社会失望,对现实不满;
②人们开始寻找新的精神寄托,催生了浪漫主义和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2、代表
①拜伦: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具有民主思想和反叛精神,反对封建专制和资本主义的丑恶。代表作《唐璜》被誉为“讽刺现代社会的百科全书”;
②雪莱: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具有乐观主义精神,代表作《西风颂》;
③雨果:法国人,代表作《巴黎圣母院》和《悲惨世界》,把浪漫主义文学推向顶峰。
3、影响:
①其行动有力支持了当时席卷全欧的民族民主革命运动;
②其文学为欧洲文坛树立了一面光辉的旗帜。把文学思潮与风云变幻的社会变革密切结合,是近代史上人们对科学理性、物质主义带来的异化现象的一次彻底的检视和清算,颠覆了西方资本主义旧的价值理性,以强烈的反叛精神构建了一个新的文化模式。
二、小说——现实主义文学
1、时代背景:
①19世纪30年代以后,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矛盾日趋复杂尖锐;
②在文学上,人们已不满足于浪漫主义的幻想和激情、抽象的抗议和呐喊,而要求真实地描写现实生活、揭露并批判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社会罪恶。
2、主要代表:
①巴尔扎克自称法国社会的“书记员”,《人间喜剧》誉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百科全书”;
②托尔斯泰:俄国人,是人们公认的世界文豪,其代表作《战争与和平》是一部人民战争的英雄史诗,赞扬了人民的爱国精神和英雄气概,具有非凡的艺术成就;
③法国:司汤达的长篇小说《红与黑》、莫泊桑的短篇小说《项链》;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等;
④英国:狄更斯的《大卫.科波菲尔》、萧伯纳《苹果车》;
⑤俄国:普希金的诗体长篇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奠定了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基础;果戈里的小说《死魂灵》。(以上后3点一般了解)
3、评价:
①深刻揭露了资产阶级和封建贵族的腐朽和丑恶的本质,描绘出极为广阔的资本主义社会复杂丰富的生活图景。
②其经典作品不仅是人们认识当时社会的百科全书,而且为人类文学艺术宝库增添了光彩夺目的瑰宝。
③由于历史局限,批判现实主义未能指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他们“批判”现实,却“没有什么可以肯定的”。
三、荒诞派
1、时代背景:
①19世纪末以来,西方社会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工业化程度不断提高;
②人类在20世纪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和经济大危机;
③人们对现代资本主义产生失望、苦闷、迷茫等精神危机,现实的丑恶、人生的痛苦成为荒诞派作家不断重复的主题。
2、代表:
贝克特,法国人,代表作《等待戈多》,是荒诞派的开山之作和经典之作,是世界戏剧史上一座不可忘却的里程碑.1969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3、特点:
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是反传统的:没有鲜明的人物刻画、台词对话、情节结构、完整的主题等。
第18课 音乐与美术
课标要求
欣赏19世纪以来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了解这些美术作品的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艺术价值;列举19世纪以来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理解这些音乐的时代性、多样性和民族性。
落实课标
一、贝多芬——工业革命时代的浪漫乐章
1、特点:
①具有强烈的民主精神;
②作品构思广阔,形式宏大,洋溢着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气息,蕴涵着深沉的哲理;
③开创了交响曲的新形式,把声乐与器乐相结合,赋予音乐反映社会重大题材的使命;
2、代表作:《英雄》、《命运》、《田园》等九部交响曲
3、地位:贝多芬是古典音乐集大成者,又开创了浪漫主义音乐的先河,是为两大乐派架起桥梁的伟人,被称为“乐圣”。
二、印象派
1、美术
①产生于19世纪70年代;
②特点:直接描绘阳光下的物象;追求光与色结合的艺术效果;提倡户外写生;
③代表:法国的莫奈《干草堆》《鲁昂大教堂》;法国的塞尚、荷兰的凡.高是后期印象主义绘画的代表人物。
2、音乐
①特点:主张用声音的响度和色彩取代传统音乐的调式和和声体系,不以旋律为中心;
②代表:法国德彪西《牧神午后.前奏曲》
3、影响:拓展了审美领域,利于艺术家发挥个性
三、现代艺术
1、时间:20世纪以来
2、美术:
①传统向现代形态过渡:塞尚(现代绘画之父)、高更、凡高(《向日葵》);
②现代派:手法夸张、变形、抽象;运用各种新材料;代表为西班牙的毕加索
3、音乐:
①发展:一战后美国黑人的爵士乐风行欧美,成为流行音乐的主流;二战后把美国黑人音乐、白人乡村音乐、西部音乐结合起来的摇滚乐成为流行音乐的主流;
②特点:摇滚乐运用电子技术和话筒操纵技术、音量大、节奏强、强调即兴、着装奇特、结合舞蹈、爱情主题、商业化倾向明显等。
③代表:50年代美国“猫王”普莱斯利、60年代英国的“甲壳虫”乐队
第19课 电影与电视
课标要求
了解影视艺术产生与发展的历程,认识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落实课标
一、电影
1、默片时代(1895——1927):
①电影诞生:1895年12月28日法国人卢米埃尔兄弟放映了人类第一部电影,国际电影界公认这一天为“世界电影发明日”。
②格里菲斯:美国著名导演、著名电影理论家,电影艺术的奠基人,被誉为“现代电影之父”和“电影界的莎士比亚”。
③卓别林:美国好莱坞著名影星,经典作品《城市之光》、《摩登时代》和《大独裁者》,被萧伯纳称为“电影艺术中绝无仅有的天才”。
④特点:声与画脱节,导演及演员临时发挥;技术不成熟,演员以简洁明快、情节夸张生动的动作取悦观众;缺乏美妙的音响效果;画面具有足够的表现力。
2、有声电影:1927年
3、彩色电影:1935年世界上第一部彩色电影《浮华世家》拍摄成功。
4、50年代以后,宽银幕电影和立体声电影相继出现。有人把电影称为继诗歌、音乐、舞蹈、美术、建筑、戏剧之后人类创造的“第七艺术”。
5、电影在中国的发展:19世纪末,电影传入中国;1905年,北京丰台照相馆拍摄谭鑫培京剧短片《定军山》——中国最早自摄影片;1913年《难夫难妻》第一部故事片;1931年第一部有声片《歌女红牡丹》完成。
二、电视
1、条件: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电影是电视的先导,电视在各个方面沿袭的理论基本上来自电影。
2、诞生:1929年英国人贝尔德发明了电视。
3、发展:
①20世纪30——40年代,电视艺术首先在英、美迅速发展;
②1930年英国播出世界上第一部电视剧;
③40年代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开始试播彩色电视节目;
④二战后,电视真正进入了大规模的普及运用阶段。电视节目从直播发展到实况转播,从多路传播发展到通过卫星传播。有人把电视艺术称为艺术大家庭的“第八艺术”。
4、功能:
①最重要的是传播资讯功能;
②娱乐功能;
③艺术品展示功能;
④远程教育功能。
三、影视艺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人教版结论)
1、影视艺术既反映了人类在科学技术方面的进步,又直接而敏感的回应、引领着文明的发展趋势和社会风尚,满足人们不同层次的审美需要和精神追求。
2、影视艺术有很强的娱乐性和艺术鉴赏性。它们具有其他艺术形式不可替代的综合性,以其特有的技术手段,使观众感受到视觉的冲击和心灵的启迪。
3、影视艺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无处不在。它们直观性强,传播迅速,信息量丰富,雅俗共赏,是大众易于接受的传播媒体。以其独特的魅力,丰富和充实人们的精神生活。
第四单元知识整合
一、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的文艺(19世纪初——70年代)
1、浪漫情怀:英国拜伦、雪莱的诗歌;
2、浪漫乐章:德国的贝多芬;
3、批判现实主义小说:法国的巴尔扎克、俄国的托尔斯泰等。
二、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文艺(19世纪末——20世纪中期)
1、印象派美术:法国的莫奈、塞尚,荷兰的凡高等;
2、印象派音乐:法国的德彪西;
3、影视:1895年电影;1929年电视。
三、二战前后的文艺(1945年前后)
1、现代主义戏剧——法国贝克特的荒诞派戏剧,反传统;
2、现代主义美术——西班牙的毕加索,手法变形夸张,绘画材料新;
3、现代主义音乐——二战后的摇滚乐,美国“猫王”和英国“甲壳虫”乐队。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