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2010学年度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2.C 3.C 4.A 5.C 6.C 7.B 8.D 9.C 10.B 11.C 12.A 13.B 14.C 15.D 16.C 17.A 18.B 19.D 20.C
二、非选择题
21. (10分)(1)义利结合(以义主利,以利佐义,合而相成,通为一脉)。(1分)人睹其离,翁睹其合。(1分)(2)士人(读书人)求义,也求利;商人求利,也讲义。(2分)黄宗羲提出“工商皆本”。(1分)(3)通俗小说戏剧盛行。(1分)《十日谈》、《哈姆雷特》等。(2分)(4)经济利益(物质利益)。(1分)商品经济繁荣。(1分)
22.(12分)(1)出现纸板造纸厂。(1分)五四新文化运动促进文化教育、新闻传播事业发展;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得到迅速发展,市场需要扩大;抵制日货的爱国热情等。(3分)(2)向西方学习;印刷技术进步。(2分)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1分)(3)中国近代报刊产生与发展的特点。如同盟会以《民报》为机关刊物,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2分)(4)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推动了政治斗争;促进了思想解放和文化进步。(3分)
23.(10分)(1)雅典公民。(1分)促进了思想的繁荣,产生了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著名思想家。(2分)(2)多数人掌握政权(直接民主)。(1分)山地多,耕地少,土地贫瘠,迫使工商业发达;小国寡民,利于实行直接民主制。(2分)(3)疆域大,人口众多。(1分)促进英国工业革命的产生和发展。(1分)(4)民主的范围不断扩大;由直接民主制到间接民主制发展;积极影响越来越明显。(任意2点2分)
24. (8分)(1)国家利益的冲突;意识形态的矛盾。华约的建立。(3分)(2)中国的崛起;第三世界的兴起;日本和西欧的崛起。(3分)(3)有利于国际关系的民主化;有利于建立公平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2分)
25.A (10分)(1)人身自由;可以拥有土地、住房等私产。(2分)社会危机严重;为顺应社会发展趋势;巩固统治等。(任意2点2分)(2)解放后的农奴。改革后农奴成为自由民,提高了政治地位。(2分)(3)假解放或改革是对农民的掠夺。(1分)只有自下而上的革命才能真正解放农奴。(1分)(4)材料三中的观点更客观;因为其论据是客观数据。(2分)
B(10分)(1)严格控制。(1分)国内外局势较稳定;不了解欧洲及世界形势的发展。(2分)(2)康熙帝对火器的态度为材料二观点提供事实依据。(1分)欧洲资本主义取代封建主义已成必然趋势;而康熙帝却加强专制统治,发展自然经济,与之背道而驰。(2分)(3)材料二:康熙帝是导致中国落伍的历史罪人;材料三:康熙帝是有为的皇帝,不该一人承担中国落伍的责任。(2分)材料二:世界历史近代化进程;材料三:对中华民族的贡献。(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