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人教部编版历史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共3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下册人教部编版历史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共32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3-12 08:09: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2张PPT。兴趣激发五代十国 唐亡于907年,861年张议潮又收复凉州(今甘肃武威),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代称雄漠北。840年左右,统治黄河流域一带。淮水以南至广东的地区,先后为前蜀、后蜀、南吴、南唐、吴越、闽、荆南、马楚、南汉所分据,吐蕃势力退出陇右。其后吐蕃国势日衰,北汉则割据太原;合计而成所谓的“十国”。
五代疆土则以后梁最小,后唐最大。而十国的疆土则南平最小,南唐最大。
五代十国(907年—979年 [1] )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这一称谓出自《新五代史》,是对五代(907年—960年 )与十国(902年—979年 )的合称。
五代是指907年唐朝灭亡后依次定都于中原地区的五个朝代,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公元907年,唐朝灭亡后,朱温在中原地区建立后梁,定都东京开封府(今河南开封),五代十国开始。 960年,后周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篡后周建立北宋,五代结束。
在唐末、五代及宋初,中原地区之外存在过许多割据政权,其中前蜀、后蜀、南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荆南)、北汉等十余个割据政权被《新五代史》及后世史学家统称十国。北宋建立后先后统一了尚存的荆南、武平、后蜀、南汉、南唐、吴越、北汉等政权,基本实现了全国的统一。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学习目标1.了解安史之乱爆发的背景和原因。
2.了解黄巢起义和唐朝灭亡的基本史实。
3.掌握五代十国形成的原因和特点。 唐玄宗和杨贵妃安于享乐,不理政事,荒废朝政。玄宗宴乐图思考:这幅图反映了什么历史情况? 一、安史之乱唐玄宗统治前、后期作为对比表朝政腐败,预伏着危机。这种兵力分布有何隐患? 一、安史之乱1、天宝危机1.开元末年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益腐败。
2.社会矛盾尖锐,边疆形势紧张。
3.节度使势力膨胀,形成外重内轻。
4.安禄山担任三个边地的节度使,逐渐扩张势力。 一、安史之乱2.安史之乱:指唐玄宗天宝年间的安禄山和史思明的叛乱。 755年,安禄山借口朝廷出现奸臣,和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叛军攻占东都洛阳,逼近长安。唐玄宗仓皇逃往四川,756年太子李亨北上灵武,被拥立为帝,即唐肃宗。763年被平定。(755-763年)郭子仪李

弼安禄山
史思明玄宗幸蜀图 在马嵬坡,玄宗为保军心安定,忍痛命令高力士在佛堂缢死杨贵妃。玄宗入蜀。 持续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唐朝的中央权力衰微,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3、安史之乱的影响 一、安史之乱议一议 清代史学家赵翼在《唐女祸》中说:
“开元之治,几于家给人足,而一杨贵妃
足以白之”。结合你唐朝由盛转衰原因的
认识,分析评论赵翼这一观点。 唐朝衰亡主要原因在唐玄宗。在他统治前期,能够任用贤臣,注意节俭,重视生产,社会经济呈现繁荣景象,达到了鼎盛时期;后期,由于他怠于政事,沉溺酒色,任用小人,导致唐朝由盛转衰。说明前期唐玄宗是一个有作为的皇帝,而到后期成为一个昏君,功过各半。 安史之乱造成北方地区“人烟断绝,千里萧条”。杜甫诗《无家别》中有“寂寞天宝后,圆庐但蒿藜。我里百余家, 世乱各东西。……四邻何所有? 一二老寡妻”之句。材 料 研 读:
想一想:
这场战乱给人民造成了什么样的灾难?人民赋役繁重,生活困苦,又遭到连年的灾荒,无以为生,发动了大规模起义。给唐朝统治者以致命的打击。二、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1、黄巢起义的背景:唐朝后期,统治腐朽,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的态势日益严重,相互之间发生兼并战争,人民赋役繁重,生活困苦。藩镇割据、宦官专权 藩镇割据 藩是保卫,镇指军镇。封建朝廷设置军镇,本为保卫自身安全,但发展结果往往形成对抗中央的割据势力。当时节度使独揽一方军政财权,其职位由子弟或部将承袭,不受中央政令管辖。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藩镇割据形势图 宦官专权: 后来,宦官的权力越来越大;国策的制定,朝臣的任免,皇帝的废立,几乎都有宦官把持。李辅国:安史之乱,唐玄宗逃往蜀地。李辅国劝说太子李亨(肃宗)在灵武即位,所以深得肃宗信任。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高力士:在唐玄宗统治期间,其地位达到顶点。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二、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2、黄巢起义:时间:
领导人:建立政权:作用:
875年王仙芝,黄巢;
山东、河南一带进入长安,建立大齐政权给唐朝统治者以致命打击 黄巢在青年时代写了一首《不第后赋菊》诗:“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想一想,作者在诗中抒发了什么样的愿望?这首诗是黄巢起义的预兆。“九月八”是起义时间。 “杀”是要起义。“长安”起义地点。 “黄金(巾)”是凡是支持他的人都戴黄巾,以免错杀自己人。 借咏叹菊花来形容势不可挡的义军力量,即将攻破长安的磅礴气势。建立“ 大齐农民政权”,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和远大理想。 黄巢起义入长安907年,唐朝灭亡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王仙芝黄巢大齐882年,起义军大将朱温叛变。883年,义军退出长安。884年兵败被杀。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二、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3、唐朝灭亡:时间:
人物:建立政权:907年朱温后梁原为义军将领的朱温,投降唐朝,陆续兼并了北方的大小割据势力,907年,建立了后梁政权,唐朝灭亡。朱
温朱温被其子所杀1.五代十国三、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唐朝灭亡后,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个政权,南方地区出现吴、南唐、吴越、前蜀、后蜀、楚、闽、南汉、南平九个政权,再加上北方割据太原的北汉,史称“五代十国”。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代的开国皇帝都是凭武力夺位,在位的时间也都不长,最短的只有十个月。这五个朝代的统治平均约为十年,最短的不到四年后梁 907—923
后唐 923—936
后晋 936—946
后汉 947—950
后周 951—960相关史事 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它们的开国君主都是掌握兵权的武将。北方政权更迭,战事不断,政局动荡不安。当时的南方地区,由于受战乱影响较小,政局相对稳定,经济在原有的基础上也有一定的发展。五代十国时期,虽然政权分立,但长期政治统一的历史影响和各地经济的发展密切联系,使统一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2.五代十国的影响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课堂整合唐


亡由盛而衰(安史之乱)致命打击(黄巢起义)后梁灭唐(唐朝灭亡)五


国1.下列各项,哪些是安史之乱爆发的主要原因?请在□内画√。
□皇帝荒废朝政 □发生严重灾荒
□杨贵妃得宠 □节度使势力膨胀
□农民负担过重 □军队战斗力薄弱√√√课后活动巩固提升1.唐朝灭亡后,北方黄河流域出现了哪些政权?
答:北方黄河流域出现了后梁、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政权。
2.五代十国政权更迭频繁,但在纷乱之中,有一种必然的发展方向,这种趋势是什么?
答: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