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甘南县兴十四中学九年级(下)期初历史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2018-2019学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甘南县兴十四中学九年级(下)期初历史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3.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3-12 09:26: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8-2019学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甘南县兴十四中学九年级(下)期初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50分)
1.(2分)学会抓关键词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与“印度民族英雄”这一关键词相吻合的是(  )
A.华盛顿 B.章西女王 C.玻利瓦尔 D.拿破仑
2.(2分)从对世界历史的影响来看,开辟新航路、殖民扩张、工业革命、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共同作用是(  )
A.开辟了殖民道路 B.推动了资本主义发展
C.密切了世界各地联系 D.引起了世界工人运动
3.(2分)归纳和概括是学习历史的重要能力之一。美国通过独立战争,羸得了国家的独立;通过南北战争,维护了国家的统一。这两次战争的相同作用是(  )
A.都是资产阶级革命 B.都推翻了英国殖民统治
C.都废除了黑人奴隶制 D.都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4.(2分)“在短短的几十年里,日本就按自己的节奏改变了自身。由以前的封建社会变成了西方影响和日本传统的混合物……一个正在上升的帝国。”日本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  )
A.百日维新 B.大化改新
C.对外侵略扩张 D.明治维新
5.(2分)汽车工业的发展是科技不断进步的重要表现,每一个车标后面都有一段非同寻常的故事。下列是一些知名品牌的汽车标志,其中与世界上第一辆汽车的发明者卡尔?本茨相关的是(  )
A.宝马 B.奔驰
C.大众 D. 福特
6.(2分)他一生命运多桀,却敢于扼住命运的咽喉,谱写出《英雄交响曲》等传世名作。这位音乐家是(  )
A.达?芬奇 B.狄盖特
C.欧仁?鲍狄埃 D.贝多芬
7.(2分)文学艺术是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被誉为“俄国革命的镜子”的文化巨匠创作的作品有(  )
①《战争与和平》
②《罗密欧与朱丽叶》
③《复活》
④《安娜?卡列尼娜》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8.(2分)如图是张历史知识卡片、请选择合适的主题(  )
A.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 B.萨拉热窝事件
C.第一次世界大战 D.凡尔登战役
9.(2分)11月7日晚,彼得格勒的赤卫队和革命士兵占领了除冬宫以外的重要据点,9时45分,“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发出向冬宫进攻的信号,起义部队于次日凌晨攻占冬宫。以上所描述的历史事件发生在(  )
A.1917年 B.1918年 C.1919年 D.1921年
10.(2分)“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这里的“新纪元”是指(  )
A.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
B.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C.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D.实现了被压迫人民的解放战争
11.(2分)“12月18日,天津商会等团体召开市民大会……社会人士李实忱宣布了与日交涉原则:反对会外交涉;取消二十一条;山东权利无条件收回”上述史实发生于(  )
A.巴黎和会期间 B.华盛顿会议期间
C.开罗会议期间 D.雅尔塔会议期间
12.(2分)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的相同点是(  )
①都由少数帝国主义国家操纵 
②都是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分赃会议 
③侵犯中国的主权  
④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 
⑤美国获得了最大利益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13.(2分)1929年,一次空前严重的经济大危机在美国爆发。下列不是经济大危机特点的是(  )
A.涉及范围广 B.持续时间长
C.股票销售量大 D.破坏性大
14.(2分)“这个冬天,在纽约生活和工作的人没有不深感不安的……从来还没有这样普遍的失业现象和令人伤感的真正饥寒交迫的苦难。”为改变这一状况,1933年罗斯福开始(  )
A.放任经济自由发展
B.对外进行武力扩张
C.全盘推行国有化
D.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15.(2分)历时200天的会战,是苏德战争中最为激烈的战役。它不仅使苏德战场发生了根本转折,而且使整个世界反法西斯战局发生了重要转折。此次会战是(  )
A.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B.诺曼底战役
C.莫斯科保卫战 D.凡尔登战役
16.(2分)2018年5月4日,“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人类历史上,把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理论变成现实的历史事件是(  )
A.宪章运动 B.巴黎公社 C.十月革命 D.五四运动
17.(2分)1993年欧盟成立时,有12个成员国,后来经过几次扩大,2007年成员国已达27个。这说明(  )
A.欧盟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
B.欧洲一体化进程已无阻碍
C.“一超多强”的局面已经形成
D.欧洲实现用一个声音说话
18.(2分)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体现了(  )
A.贸易自由化的实现 B.欧洲联合趋势加强
C.非洲独立浪潮掀起 D.经济全球化的加速
19.(2分)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的近二十年间,经济持续高速发展,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是(  )
A.日本 B.欧盟 C.英国 D.法国
20.(2分)下面年代尺主题为“20世纪世界格局的演变”,其中完整反映两极格局形成与解体的是(  )
A.A B.B C.C D.D
21.(2分)当今世界,美国“一超”独大,但欧洲则说要“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日本也时而动表现出与美国“貌合神离”,中国等金砖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日新增强。这一现象表明(  )
A.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形成
B.两极格局崩溃
C.世界经济全球化
D.国际格局走向多极化
22.(2分)下面年代尺上呈现的是“20世纪以来战争与和平”的历史发展进程,对各个阶段发生的重大史实,表述不正确的是(  )
A.①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维持了战后世界的相对稳定
B.②雅尔塔会议为战后新的世界体系形成奠定了基础
C.③欧洲国家之间联系日益密切,逐步走向联合
D.④冷战结束后,世界多极化政治格局已经形成
23.(2分)20世纪后期,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道路上最大的障碍是(  )
A.个人崇拜严重
B.经济发展停滞
C.戈尔巴乔夫改革
D.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24.(2分)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世界局势趋于缓和,成为时代主题的是(  )
A.战争与和平 B.和平与发展 C.合作与沟通 D.合作与共享
25.(2分)下列不属于人口快速增长带来的社会问题的是(  )
A.人地矛盾逐渐突出
B.很多天然植被和原始森林遭到破坏
C.水土流失严重,地力下降
D.促进经济的持续发展
二、解答题(共2小题,满分24分)
26.(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2009年2月12日,奥巴马参加林肯诞辰200周年纪念活动,并表示他特别感激林肯,因为有了林肯,他才有可能成为美国的第一任黑人总统。
﹣﹣中国网援引英国广播公司报道
材料二:这次改革虽然留下大量封建残余,但它却是俄国近代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
﹣﹣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材料三:……日本的新统治者致力于日本社会的转型,以获得同外国势力在政治和军事上的平等地位。……变革使日本成为东亚的政治、军事和经济强国。……明治政府的首要目标是强化中央集权……
﹣﹣摘自杰里?齐格勒《新全球史》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奥巴马为什么说因为有了林肯,他才有可能成为美国的第一任黑人总统?
(2)材料二中“俄国近代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3)材料三中的“变革”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为了实现材料三中的“首要目标”,日本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
(4)上述三国的崛起之路对我国现代化建设有什么启示?
27.(12分)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里说:“你向后看得越远,就能向前看得更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空前规模的战争,战场主要集中在欧洲。交战双方争相使用了各种新式武器,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1)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请写出以德国为核心的军事集团的名称。
(2)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场面最为惨烈的战役是什么?
(3)一战后,建立了怎样的国际关系体系?
材料二:法西斯在全世界肆无忌惮的侵略和扩张给世界带来了灾难,反法西斯国家决心共同对法西斯作战。1943年,反法西斯力量在各个战场取得了胜利。1945年5月8日,德国签订无条件投降书,欧洲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结束。
﹣﹣摘自《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4)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的标志是什么?
(5)二战后,形成了两极格局,这一格局形成的标志是什么?
(6)两次世界大战都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的灾难,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你从中能得到哪些启示?
三、解答题(共1小题,满分26分)
28.(26分)探究一:世界格局是指相对稳定的国际关系结构。20世纪至今,世界格局经历了多次大的变化,对人类社会、经济产生了重要影响,给中国的历史发展带来的影响深远。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1919年,巴黎召开会议,帝国主义战胜国建立了什么体系?确定了什么样的国际“新秩序”?美、日两国在亚太地区的矛盾十分尖锐。为了缓和矛盾,举行了什么会议?是哪一年?使中国回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的条约是什么?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挑起了“冷战”。“冷战”开始的标志是什么?“冷战”政策的经济上的表现是什么?“冷战”政策实施后形成了什么样的世界格局?
(3)1991年,伴随着苏联的解体,目前世界格局正朝着什么方向发展?
(4)在世界形势风云变幻,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你觉得中国应当采取什么策略才能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探究二:2015年4月20日,来自近100个亚非国家的部长级代表在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出席了作为亚非领导人会议和万隆会议60周年纪念活动预备会的部长级会议,呼吁加强南南合作,即两个或多个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或国际组织开展的发展合作。
(1)万隆会议召开的时间是哪年?周恩来在会议上发表了18分钟的演讲,提出了什么方针,保证了会议的顺利进行?什么是万隆精神?
(2)20世纪六七十年代,非洲民族独立和解放运动最先是在什么地区开展的?“非洲独立年”是哪一年?这样称呼是因为这一年是有多少个国家赢得了独立?纳米比亚是哪年独立的?它的独立标志着什么?
(3)古巴人民经过数年的武装斗争,最终推翻了美国支持的独裁政权,走上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是在哪一年?在谁的领导下?
(4)巴拿马运河,具有重要的经济和战略地位,一直由美国控制。巴拿马收回了运河区的全部主权,是哪一年?
(5)从这些人物身上我们要学习他们怎样的精神品质?

2018-2019学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甘南县兴十四中学九年级(下)期初历史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50分)
1.【解答】1857年﹣1859年印度爆发了一场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民族大起义,起义的领导者是印度封建王公。章西女王是起义队伍中的女英雄,她在1858年3月率领起义军与英军作战,最后壮烈牺牲。印度民族大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它沉重地抗击了英国殖民者,表现了印度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反抗殖民侵略的决心和勇气。与“印度民族英雄”这一关键词相吻合的是章西女王。
故选:B。
2.【解答】欧洲殖民者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对亚洲、非洲、美洲展开了数百年的殖民掠夺和扩张,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因此从对世界历史的影响来看,开辟新航路、殖民扩张、工业革命的共同作用是推动了资本主义发展。
故选:B。
3.【解答】本题考查美国独立战争和美国南北战争的相同点。原因相同,都是因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阻碍;性质相同,都是资产阶级革命;作用相同,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所以D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4.【解答】“在短短的几十年里,日本就按自己的节奏改变了自身。由以前的封建社会变成了西方影响和日本传统的混合物……一个正在上升的帝国。”日本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明治维新。明治维新使日本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是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但日本强大起来以后,很快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
故选:D。
5.【解答】与世界上第一辆汽车的发明者卡尔?本茨相关的是奔驰。卡尔?本茨所创立的汽车品牌是奔驰,奔驰就是其姓名“本茨”的音译。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卡尔?本茨等人设计出内燃机;内燃机使石油成为新兴燃料。以内燃机为动力,本茨在1885年试制汽车成功。美国人亨利?福特使用流水线装配工艺生产汽车。
故选:B。
6.【解答】贝多芬一生命运多桀,却敢于扼住命运的咽喉,谱写出《英雄交响曲》等传世名作。贝多芬是德国历史上最伟大的音乐家,双耳失聪使他异常痛苦,但他勇于向命运挑战,克服常人难以想像的困难,创作出了《英雄交响曲》等不朽乐章。
故选:D。
7.【解答】列夫?托尔斯泰是19世纪俄国著名作家和教育家,批评现实主义文学巨匠,被列宁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这些作品深刻地揭示了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俄国社会的基本矛盾,展现了俄国剧烈的社会变动。被誉为“俄国革命的镜子”的文化巨匠是列夫?托尔斯泰,其创作的作品有①③④。
故选:C。
8.【解答】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夫妇到波斯尼亚首府萨拉热窝检阅部队,这一挑衅事件激怒了塞尔维亚的民族主义者,斐迪南夫妇在前往市政府的途中被种族主义者普林希普枪杀,史称萨拉热窝事件。事件发生后,德皇威廉二世以萨拉热窝事件为借口,极力怂恿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发动了准备了已久的战争。故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是萨拉热窝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意大利见风使舵,先参加同盟国,后又加入了协约国作战。故一战交战的双方是同盟国和协约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1916年的凡尔登战役,历时十个月,双方伤亡七十多万人,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最残酷的战役,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非正义的战争。所以C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C。
9.【解答】据所学知识可知,1917年11月7日晚,彼得格勒的赤卫队和革命士兵占领了除冬宫以外的重要据点,9时45分,“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发出向冬宫进攻的信号,起义部队于次日凌晨攻占冬宫。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胜利,列宁建立了苏维埃政权﹣﹣人民委员会,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
故选:A。
10.【解答】俄国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十月革命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打破了帝国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俄国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这里的“新”主要是指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故选:C。
11.【解答】“12月18日,天津商会等团体召开市民大会……社会人士李实忱宣布了与日交涉原则:反对会外交涉;取消二十一条;山东权利无条件收回”上述史实发生于巴黎和会期间。1919年初,英法美等国召开巴黎和会。中国作为战胜国派出代表参加会议,中国代表在会上提出取消外国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废除二十一条等合理提案,遭到和会拒绝。会议竟决定将德国在中国山东侵占的一切特权转交给日本。消息传到国内,举国震惊,五四运动爆发,学生、工人和商人联合提出打倒曹、陆、章。在全国人民的强大压力下,中国代表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故选:A。
12.【解答】据所学知识可知,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的共同点有,都是少数帝国主义国家操纵,操纵巴黎和会的是英法美,操纵华盛顿会议的是英美日,都是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分赃会议,会议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之间的利益冲突,调整了列强之间的矛盾,但也埋下了新的矛盾,中国是一战的战胜国,但两会均损害了中国的权益,《凡尔赛和约》决定把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给日本,严重破坏中国的主权独立,《九国公约》的签订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在华盛顿会议上,美国成为会议的主导者和胜利者,美国获得了最大利益,但在巴黎和会上,美国没有获得最大利益。①②③④符合题意。
故选:C。
13.【解答】1929年,一次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首先在美国爆发,然后迅速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这次经济危机的特点是涉及范围特别广、持续时间比较长,破坏性特别大。经济危机给资本主义世界以沉重打击,引起了资本主义各国政局的动荡。股票销售量大不是经济大危机的特点。
故选:C。
14.【解答】“这个冬天,在纽约生活和工作的人没有不深感不安的……从来还没有这样普遍的失业现象和令人伤感的真正饥寒交迫的苦难。”为改变这一状况,1933年罗斯福开始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在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打击下,大量商品卖不出去,工厂倒闭,工人失业,人民生活困苦不堪。1929年﹣1933年的经济危机,给美国经济造成严重的破坏,引起了政治危机,导致社会矛盾尖锐,政局动荡。为消除经济危机的影响,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后,实行罗斯福新政。新政的中心措施是对工业的调整,即《国家工业复兴法》,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是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罗斯福新政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是美国资本主义的一次自我调节,开创了资产阶级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的先河,进一步提高了美国国家资本主义的垄断程度,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使美国渡过了经济危机。
故选:D。
15.【解答】历时200天的会战,是苏德战争中最为激烈的战役。它不仅使苏德战场发生了根本转折,而且使整个世界反法西斯战局发生了重要转折。此次会战是斯大林格勒保卫战。1942年7月,德军开始集中力量进攻斯大林格勒。举世闻名的斯大林格勒会战由此开始。1943年2月,斯大林格勒会战以苏军的胜利宣告结束。从此,苏军开始了全线反攻。这次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关键性战役,极大地消耗了德军的有生力量,斯大林格勒战役不仅是苏德战场根本转折的开始,而且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
故选:A。
16.【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十月革命是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把理论变成了现实的社会主义革命;因为1917年11月7日,列宁领导了彼得格勒武装起义,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苏维埃政权。由此,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宣告诞生,第一次把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理论变成现实,选项C符合题意;而选项A是英国为争取选举权的工人运动;选项B是世界上第一次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伟大尝试;选项D是我国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不符合题意,因此只有选项C符合题意。
故选:C。
17.【解答】1993年欧盟成立时,有12个成员国,后来经过几次扩大,2007年成员国已达27个。这说明欧盟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1993年,西欧国家在欧洲共同体的基础上成立了欧洲联盟,简称欧盟。欧盟各国将逐步使用单一货币──欧元;欧盟成员国内部人员、资本和货物可以自由流通,成员国公民有统一的欧洲护照,不同国家的人可以在任何一个成员国工作、学习或居住。欧盟成员国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有利于经济的发展。欧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
故选:A。
18.【解答】二战后,由于现代高新科技发展迅猛,生产力得到迅速提高,各国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日益加强。为了顺应这种发展趋势,1995年初成立了世界贸易组织,其目的是为了促进世界贸易的发展,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是世界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表现,体现了经济全球化的加速。D符合题意。
故选:D。
19.【解答】据所学可知,战后日本经济在国内改革和国际因素的影响下,获得了快速发展。到20世纪80年代,日本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故选A。
20.【解答】题干年代标尺主题为“20世纪界格局的演变“,其中完整反映两极格局形成与演变的选项是C.1949年,以美国为首的12个西方国家代表在华盛顿集会,签订《北大西洋公约》,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形成了西方集体防御体系,以达到对抗苏联,称霸世界的目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是美国冷战政策在军事上的表现。为对抗北大西洋公约组织,1955年,苏联、捷克斯洛伐克等8月建立华沙条约组织。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华沙条约组织两大军事政治集团的建立,标志着两极格局的形成。1991年底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瓦解。
故选:D。
21.【解答】据“当今世界,美国‘一超’独大,但欧洲则说要‘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日本也时而动表现出与美国‘貌合神离’,中国等金砖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日新增强”可知,这一现象表明国际格局走向多极化。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美国成为了唯一的超级大国,同时还存在几个重要的力量中心欧盟、俄罗斯、中国、日本。世界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并正在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故选:D。
22.【解答】题干年代尺上呈现的是“20世纪以来战争与和平”的历史发展进程,对各个阶段发生的重大史实,选项ABC均表述正确。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不复存在,世界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向着多极化方向发展,但是到目前为止一个新的相对稳定的世界格局迄今还没有定型。冷战结束后,世界多极化政治格局没有正式形成。选项D符合题意。
故选:D。
23.【解答】20世纪后期,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道路上最大的障碍是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苏联长期以来实行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斯大林模式,导致了苏联的改革举步维艰,严重制约了苏联政治经济的发展,斯大林模式的高度集权模式阻碍苏联民主与法制建设和经济持续发展,妨碍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充分发挥,在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方面存在巨大误区,戈尔巴乔夫与赫鲁晓夫虽然都进行了改革,但僵化的政治经济体制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是苏联解体的主要原因。苏联解体的实质是社会制度发生改变,它的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的结束。
故选:D。
24.【解答】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东西方冷战结束,国际形势趋于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发展趋势,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世界经济日益成为一个整体,经济全球化趋势加速发展。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世界局势趋于缓和,成为时代主题的是和平与发展。
故选:B。
25.【解答】选项A为满足新增人口,人地矛盾逐渐突出,选项A属于人口快速增长带来的社会问题,故不符合题意。选项B很多天然植被和原始森林遭到破坏,水土流失加剧,水质污染严重,选项B属于人口快速增长带来的社会问题,故不符合题意。选项C人口快速增长给国家、社会、家庭、资源利用、生态环境都增加了沉重的负担,选项C水土流失严重,地力下降属于人口快速增长带来的社会问题,故不符合题意。选项D促进经济的持续发展,不属于人口快速增长带来的社会问题,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选:D。
二、解答题(共2小题,满分24分)
26.【解答】(1)1862年,林肯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宜言》,废除了叛乱各州的奴隶制,并允许奴隶作为自由人参加北方军队.正是由于这一文献的颁布,才使美国的黑人获得了自由,成为自由人,才有权利参加政府的各项活动,黑人奥巴马才能当选为美国总统,才有了可能成为美国的第一任黑人总统.
(2)1861年,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颁布了废除农奴制法令,废除了俄国的农奴制度,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成为俄国近代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
(3)材料三反映的是明治维新.明治维新使日本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的命运,由封建国家过渡到资本主义国家,是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明治维新在政治上,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4)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考查的是学生开放性思维的能力,只要答案言之有理即可.例如:坚持改革开放,善于学习先进文明成果;重视教育和人才的培养;维护国家统一,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对西方文明不能生搬硬套,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坚持民族团结等.
故答案为:
(1)林肯政府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宜言》(或废除了蓄奴各州的黑奴制度).
(2)废除农奴制改革或1861年改革.
(3)明治维新;废藩置县.
(4)坚持改革开放,善于学习先进文明成果;重视教育和人才的培养;维护国家统﹣,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对西方文明不能生搬硬套,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坚持民族团结等.(言之有理即可)
27.【解答】(1)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以德国为核心的军事集团是三国同盟。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尖锐,分别形成了由德国、奥匈帝国和意大利组成的三国同盟和由英国、法国和俄国组成的三国协约。德国是三国同盟的核心,英国是三国协约的核心。两大军事集团形成后,疯狂扩军备战,世界大战一触即发,严重威胁了世界和平。
(2)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场面最为惨烈的战役是凡尔登战役。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1916年的凡尔登战役,历时十个月,双方伤亡七十多万人,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最惨烈的战役,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
(3)一战后,建立了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帝国主义国家确立了战后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殖民体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4)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的标志是《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二战中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激起了世界人民的广泛愤怒,中、美、苏等国家为了对付共同的敌人法西斯,逐渐走向联合,1942年苏、英、美、中等26个国家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标志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鼓舞了各国人民的斗志,壮大了反法西斯的力量,为战胜法西斯奠定了基础。
(5)二战后,形成了两极格局,这一格局形成的标志是北约和华约的成立。1949年,美、英、法等12个国家在华盛顿集会,签订《北大西洋公约》,建立了以美国为首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形成了西方集体防御体系,以达到对抗苏联、称霸世界的目的。1955年,苏联、捷克斯洛伐克等8国在华沙缔结《华沙条约》,成立了以苏联为首的华沙条约组织。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的建立,标志着美苏两极对峙局面的形成。
(6)本题是开放型题目,考查的是学生开放性思维的能力。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如:两次世界大战都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的灾难,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从中我们可知,要珍爱生命,反对战争,热爱和平; 战争是残酷的,是人类的大敌,维护和平是各国的共同责任;警惕大国的扩张政策。
故答案为:
(1)三国同盟。
(2)凡尔登战役。
(3)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
(4)《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
(5)北约和华约的成立(华约的成立)。
(6)珍爱生命,反对战争,热爱和平; 战争是残酷的,是人类的大敌,维护和平是各国的共同责任;警惕大国的扩张政策。(言之有理即可)
三、解答题(共1小题,满分26分)
28.【解答】探究一:
(1)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1919年,巴黎召开会议,帝国主义战胜国建立了凡尔赛体系。确定了战胜国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的国际“新秩序”。美、日两国在亚太地区的矛盾十分尖锐。为了缓和矛盾,举行华盛顿会议。1921年签订的《九国公约》使中国回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1919年1月到6月,战胜的协约国集团为了缔结和约,对战后的世界做出安排,在巴黎召开了会议,这就是巴黎和会。参加会议的有27个国家。会议被法国总理克里孟梭、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和美国的威尔逊操纵。会议签订了对德的《凡尔赛条约》,对德国的领土、军事、政治、赔款、殖民地等问题做出了规定,对德国加以限制。1919﹣﹣1920年,协约国还分别同德国的盟国奥地利、匈牙利、土耳其、保加利亚签订了一系列和约,这些和约同《凡尔赛和约》一起,构成了凡尔赛体系,确定了一战后欧洲、西亚、非洲的统治新秩序。为了解决美、日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矛盾,在美国的倡议下,1921﹣1922年,美、英、日、中等九国代表在华盛顿举行会议。与会九国签署了《九国公约》。这个公约宣称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与领土的完整,遵守各国在中国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这实际上打破了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为美国在中国的侵略扩张提供了方便,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2)1947年3月,杜鲁门在国会发表演说,提出“遏制共产主义”、干涉别国内政、加紧控制其他国家的纲领和政策,后来被称之为“杜鲁门主义”。它的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的破裂、美苏之间“冷战”的开始。二战结束后,美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居于世界第一位,它称霸世界的野心日益膨胀,但美国又不得不正视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于是,美国带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武装进攻之外的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以“遏制”共产主义。这种政策被称为“冷战”政策。其表现主要有:政治上,出台“杜鲁门主义”,干涉别国内政、加紧控制其他国家;经济上,推行“马歇尔计划”,援助西欧;军事上,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以便加强对西方国家的控制。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为对抗美国,成立华沙条约组织,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形成。
(3)1991年,伴随着苏联的解体,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不复存在,世界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向着多极化方向发展,但是到目前为止一个新的相对稳定的格局还没有形成。
(4)本题是开放型题目,考查的是学生开放性思维的能力。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如:在世界形势风云变幻,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觉得中国应当抓住机遇,扩大开放,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学习世界先进的科技,增强综合国力。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改革创新,科教兴国,制定符合中国发展的政策等。
探究二:
(1)1955年4月,亚非29个独立国家政府首脑在印尼的万隆举行会议。这是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讨论亚非主权国家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和亚非国家的发展问题。中国派出了以周恩来为首的代表团出席会议。周恩来在这次会议上鲜明地提出了“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万隆精神就是亚非国家和地区团结合作、友好相处,共同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争取和巩固民族独立,保卫世界和平的精神。
(2)20世纪六七十年代,非洲民族独立和解放运动最先是在北非地区开展的。20世纪六十年代,非洲先后有30多个国家取得独立。其中,仅1960年一年就出现17个独立国家,因此这一年被称为“非洲独立年”。1990年3月,纳米比亚独立,标志着欧洲殖民者入侵和奴役非洲长达五个世纪的历史结束,标志着所有非洲国家都摆脱了殖民主义的枷锁。
(3)1959年,卡斯特罗领导古巴通过武装斗争,推翻美国扶植的傀儡政权,建立革命政府,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4)20世纪六七十年代,巴拿马人民为从美国手中收回巴拿马运河的主权,展开不懈的斗争,70年代后期起,逐步收回运河区海关、邮政、司法等权力,到1999年底,终于收回运河的全部主权。
(5)本题是开放型题目,考查的是学生开放性思维的能力。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如:从这些人物身上我们要学习他们坚定信念,追求自由民主;百折不挠,执着追求;不畏强暴,奋斗终生等精神品质。
故答案为:
探究一:
(1)凡尔赛体系;战胜国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的国际“新秩序”;华盛顿会议;1921年;《九国公约》。
(2)杜鲁门主义的出台;马歇尔计划;两极格局(或雅尔塔体系)。
(3)多极化。
(4)抓住机遇,扩大开放,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学习世界先进的科技,增强综合国力。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改革创新,科教兴国,制定符合中国发展的政策等。
探究二:
(1)1955年;求同存异;亚非国家和地区团结合作、友好相处,共同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争取和巩固民族独立,保卫世界和平的精神。
(2)北非;1960年;17个;1990年;标志着所有非洲国家都摆脱了殖民主义的枷锁。
(3)1959年;卡斯特罗。
(4)1999年。
(5)坚定信念,追求自由民主;百折不挠,执着追求;不畏强暴,奋斗终生等。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