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北宋的政治 课件 (共2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课件 (共23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3-12 11:11: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建立: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宋太祖)在陈桥驿发动兵变,以开封为都城,建立政权,史称北宋。
统一:
宋太祖和他的后继者,陆续消灭了南方割据政权,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
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
影响:通过上述措施,宋朝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
加强中央集权的利弊
利:
铲除了自唐以来藩镇割据的基础,从而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安定,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弊:
①政府机构重叠,官员冗滥,财政开支庞大
②军队作战指挥不灵,战斗力下降
③地方财政困难
积贫积弱
根据材料,说说通判的的职权和作用。
《宋史·职官志》记载:宋初“始置诸州通判”“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指知州、知府等地方长官)通签书施行”。
职权:监察和行政权
作用: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利
宋初为加强对地方官的监察和控制,防止知州职权过重,宋太祖创设“通判”一职。由皇帝直接委派,辅佐郡政,但有直接向皇帝报告的权力。
1.重文轻武的原因

2.重文轻武的政策

3.重文轻武的影响
1.重文轻武的原因
为了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的弊端重现。
2.重文轻武的政策
(1)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
(2)宋太宗继续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形成文臣统兵的格局
(3)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科举制
二、考试规则的严密化
“惟有糊名公道在,孤寒宜向此中求。
——朱胜非引“前辈诗”
一、考试制度的规范化
三、考试内容的实用化
增加策论考试,更能选拔治国之才
弥封、誊录等规则使考试更加公正和公平
三级考试,以后成为定制
宋朝改革发展科举制
“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北宋 汪洙《神童诗》
宋朝改革发展科举制的影响
科举制度的发展对宋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图书风气,也促进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代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3.重文轻武的影响
宋朝重文轻武的政策,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武将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感慨?为什么当时的人不以从军为荣?
宋初的大将曹翰写下一首《退将诗》,有“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之句;当时有谚语曰:“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
宋朝重文轻武,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压抑武将。
总结: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特点
1、重文轻武,文人治国
2、分割地方权力,高度集权于中央
3、弱枝强干,守内虚外
4、发展科举制
课堂小结
课后活动
1.赵匡胤当皇帝的第二年,大臣赵普针对“方镇太重,君弱臣强”的状况,提出:“削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赵普所说的“权”“钱”“兵”,指的是什么?宋太祖对此采取了哪些措施?
答:指的是:地方行政权、军权和财政权。
措施:(1)军权: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
(2)地方行政政权:在地方,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频繁调动州县长官;还在各州府设置通判。
(3)地方财权:下令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又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课后活动
2.对下列关于宋朝重文轻武的表述作出正误判断。
中央机构的要职由文人出任。
文臣主持国家的军事大权。
派文人担任地方的知州。
知州的权力很大,不受牵制。
扩大科举考试录取的名额。
武将只有调动军队的权力。

×



×
1.“陈桥兵变”讲的是下列哪一个人的历史故事( )
A.宋太祖 B.宋太宗 C.宋真宗 D.宋神宗
2.宋朝采取重文轻武政策的原因是( )
A.防止武将专政弊端
B.统治者是文臣出身,因此重视文臣
C.文臣才能突出,堪当大任
D.武将无能
3. 下列与科举有关的措施出现在宋朝的是( )
A.创立考试办法选拔官员 B.开创进士科
C.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
D.增加科举考试科目
A
A
C
基础巩固
4、宋朝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于(??)?
A、宋太宗??B、宋徽宗?C、宋钦宗??D、宋高宗?
5、宋朝武将受到多方面的牵制,而文臣担任中央和地方要职,体现了宋朝的政策是(???)?
A、休养生息政策??B、重文轻武政策?
C、重武轻文政策??D、对外开放政策?
6、北宋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
A、三省六部制????B、科举制???
?C、武将专权制???D、宰相制度?
A
B
B
基础巩固
7、北宋为了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设置(?? ?)?
A、知州???B、通判???C、转运使???D、宰相?
8、为防止知州权力过大难以控制,采取的措施不正确的是(?? )?
A、废除知州设置,直属中央????
B、实行三年一换的制度?
C、在各知州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
D、地方设置转运使?
9、下列不属于宋朝科举制发展的影响的是(? ?)?
A、在宋朝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
B、促进了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
C、造就了宋朝的文治局面?
D、促使文人投入诗词创作之中?
基础巩固
C
A
D
巩固提升
1.北宋建立的方式与西汉、唐朝有何不同??
答:西汉和唐朝是通过农民起义建立的,而北宋是通过兵变建立的。
2.北宋的科举制有什么发展?科举制对教育有什么影响?
答: 宋改革和发展科举制,注重发展文教事业,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而且升迁迅速。
对教育的影响:科举制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也促进了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