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常见的酸和碱》单元测试题
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下列各组物质中,其成分或主要成分可以用同一化学式表示的是( )
A.石灰石、大理石 B.纯碱、小苏打C.生石灰、消石灰 D.干冰、冰
2.下列关于物质性质和用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氧气能帮助呼吸,氧气可用来抢救病人
B.铝不与空气反应,铝制品可不用涂保护层来防腐
C.生石灰能吸收水分,可作食品干燥剂
D.稀有气体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稀有气体可制作霓虹灯
3.小茜设计了一个趣味实验装置(如图),其气密性良好,在A中加入下面的固体和液体后,不会使B中尖嘴导管口有“喷泉”产生的是( )
A.氯化钠和水 B.氢氧化钠和水
C.二氧化锰和过氧化氢溶液 D.镁条和稀盐酸
4.在以下的叙述中,你认识不正确的是( )
A.KNO3既是盐又是复合肥
B.酸具有通性,是因为它们在水溶液中能解离出相同的H+
C.石墨用做电极,利用了它的物理性质
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时,产生大量的白烟
5.下列实验或生活中的做法正确的是
A.服用适量的氢氧化钠治疗胃酸过多
B.酸性废水不经处理,直接排放到河流中
C.为使农作物高产,鼓励农民大量施用化肥和农药
D.某同学用玻璃棒蘸取食用白醋滴在pH试纸上,测定其pH
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水倒入浓硫酸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B.将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稀释为49%,需加水50g
C.100mL水和100mL酒精混合后体积小于100mL,说明分子间有间隔
D.在不同的酸溶液中都含有相同的氢离子,所以,酸有一些相似的性质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碱分子里氢氧根的数目与金属离子在该碱中的化合价数相等
B.能电离出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一定是碱
C.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叫做盐
D.KHSO4能电离出H+,但它不是酸,而是盐
8.下列除去杂质(括号内)的方法正确的是( )
A.CO(CO2):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B.NaOH溶液(Na2CO3):加适量稀盐酸
C.NaCl溶液(盐酸):加热蒸发 D.铁粉(氧化铜粉末):加入足量稀硫酸
9.某城市有甲、乙两工厂排放污水,污水中各含有下列6种离子中的3种(两厂废水中不含相同离子)Ag+、Ba2+、Na+、SO42-、NO3-、Cl- 。若两厂单独排放都会造成严重的水污染,如将两厂的污水按一定比例混合,沉淀后污水便会变得无色澄清且只含硝酸钠,污染程度会大大降低。关于污染源的分析,你认为正确的是( )
A.SO42-和NO3-可能来自同一工厂 B.Cl-和NO3-一定不在同一工厂
C.Ag+和Na+可能在同一工厂 D.Na+和NO3-来自同一工厂
10.实验室里Na2CO3试剂可能混有Ba(NO3)2、KCl、NaHCO3杂质,今取10.6g样品,溶于水得澄清溶液,另取10.6g样品,加入足量的盐酸,收集到4gCO2,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样品中只含有NaHCO3 B.样品中混有KCl,也可能有NaHCO3
C.样品中有NaHCO3,也有Ba(NO3)2 D.样品中混有NaHCO3,也可能有KCl
11.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B.电解水的实验中负极产生的气体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C.黄铜片和铜片相互刻划,只有铜片上有划痕
D.生石灰加入一定体积的水,白色固体变成白色浆液,吸收大量的热
12.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酸雨的pH小于7,pH小于7的降水一定是酸雨
B.碱能跟酸反应生成盐和水,能跟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物质一定是碱
C.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D.分子、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物质一定是由分子、原子构成
13.下列物质不能用来鉴别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是( )
A.NaCl溶液 B.CuSO4溶液 C.大理石 D.pH试纸
14.在某无色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Na+、Fe2+、NO、Cl- B.Na+、K+、NO、CO
C.Ba2+、K+、SO、Cl- D.NH、K+、OH-、SO
二、填空题
15.某实验小组根据下图所示装置(图中固定装置省略)探究燃烧的条件和酸、碱、盐的性质,其中装置甲的试管中盛有固体粉末B,分液漏斗中盛有足量溶液A,装置乙中盛有足量液体。请回答问题:
(1)关闭K1,打开K2,若装置乙中水下有少量白磷(此时水温35℃),实验时将足量A(H2O2溶液)滴加到B(MnO2)中后,关闭分液漏斗活塞,则乙中有气泡冒出,白磷不燃烧,说明燃烧还需要 ;若迅速关闭K2,待反应一段时间后打开K1,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且白磷燃烧。
(2)关闭K1,打开K2,装置乙中有石灰水。实验时将A(盐酸)滴加到B(白色固体)中后,关闭分液漏斗活塞,看到乙的溶液中有气泡冒出,变浑浊,那么乙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当甲中不再产生气泡后,在不改变装置的情况下,进行以下操作 ,能使乙中液体流入甲中。
16.现有一定量的粗盐,除含NaCl外,还含有MgCl2、CaCl2、MgSO4以及泥沙等杂质,要除去杂质得到精盐,设计了下列实验方案(序号①—⑥表示实验操作步骤,所加的试剂均过量):
根据上述方案,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①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
(2)蒸发结晶用到的器材有:铁架台(带铁圈)、坩埚钳、石棉网、火柴、玻璃棒、烧杯以及_________和___________。
(3)操作④中加入Na2CO3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为了验证稀盐酸能与氢氧化钙发生反应,某小组的学生将要进行以下几个实验:
(1)实验一:此方案不可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二:取少量Ca(OH)2固体与过量的稀盐酸混合,观察现象,该实验仍不可行。经过讨论后,如图所示的改进使实验成功,即常温下向实验二的另一支试管中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_,对比观察固体是否全部消失;
(3)实验三:该方案可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达到同样的目的,还可以向一定量的Ca(OH)2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后滴加硫酸铜溶液,可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验题
18.某化学课堂围绕“酸碱中和反应”,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老师引导下开展探究活动.以下是教学片段,请你参与学习并帮助填写空格(包括表中空格).
(演示实验)将一定量的稀H2SO4加入到盛有NaOH溶液的小烧杯中.
(学生板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提出问题)实验中未观察到明显现象,部分同学产生了疑问: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是什么呢?
(假设猜想)针对疑问,太家纷纷提出猜想.甲组同学的猜想如下:
猜想一:只有Na2SO4猜想二:有Na2SO4和H2SO4
猜想三:有Na2SO4和NaOH 猜想四:有Na2SO4、H2SO4和NaOH
乙组同学对以上猜想提出质疑,认为有一种猜想是不合理的.不合理的猜想是 .
(实验探究)(1)丙组同学取烧杯中的溶液少量于试管中,滴加几滴CuSO4溶液,无明显变化,溶液中一定没有 .
(2)为了验证其余猜想,各学习小组利用烧杯中的溶液,并选用老师提供的pH试纸、铜片、BaC12溶液、Na2CO3溶液,进行如下三个方案的探究.
(得出结论)通过探究,全班同学一致确定猜想二是正确的.
(评价反思)老师对同学们能用多种方法进行探究,并且得出正确结论给予肯定.同时指出(实验探究)(2)中存在两处明显错误,请大家反思.同学们经过反思发现了这两处错误:
(1)实验操作中的错误是 .
(2)实验方案中也有一个是错误的,错误的原因是 .
四、推断题
19.如图所示,A是金属氧化物,B是一种金属单质,C是黄色溶液,D是浅绿色溶液,反应③是物质E与氧气、水发生的一个化合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试剂甲可能的化学式: 。
(2)试剂乙中一定含有的离子: 。
(3)写出化学变化①和②的化学方程式:
①
②
20.A-H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表示物质间的转化关系,“一”表示两端的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虚线圈中的两种物质类别相同。A的浓溶液有吸水性,在实验室常用作干燥剂;C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D广泛应用于肥皂、石油、造纸、纺织和印染等工业,在生活中可用来去除油污;E的水溶液为浅绿色,F可与生石灰、水配制成具有杀菌作用的波尔多液;A的稀溶液与G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F与H。
(1)写出化学式:B___________,F___________。
(2)写出C转化为D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A的稀溶液与G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F转化为E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
五、计算题
21.现有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NaOH溶液20g,与-定质量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计算:(1)NaOH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______g
(2)生成NaCl的质量_________。
22.某钢铁冶炼厂购进一批铁矿石(主要成分是Fe2O3),为测定矿石中Fe2O3的质量分数,技术人员从矿石中取样品20g,恰好与219g质量分数为10%的盐酸完全反应(除Fe2O3外,盐酸不与其它成分反应)。计算:
(1)盐酸中溶质的质量是多少?
(2)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是多少?
(3)这批矿石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试卷第4页,总6页
参考答案
1.A
【解析】分析:根据所给的选项结合课本所学的各种物质的主要成分写出其化学式,然后进行判断即可。
解答:A、石灰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化学式),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化学式);所以A项正确;
B、纯碱的化学式为: ;小苏打的化学式为: ,故B错误;
C、生石灰的主要成分氧化钙(化学式),消石灰主要成分氢氧化钙(化学式);故C错误;
D、干冰就是固态二氧化碳(化学式);冰的化学式为,故D错误。
所以正确答案是:A。
2.B
【解析】A. 氧气能供给呼吸,氧气可用来抢救病人,正确;B. 铝在常温下与氧气反应,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使铝制品耐腐蚀,可不用涂保护层来防腐,错误;C. 生石灰能吸收水分,可作食品干燥剂,正确;D. 稀有气体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稀有气体可制作霓虹灯,正确。故选B。
3.A
【解析】
【详解】
A、氯化钠溶于水温度基本不变,压强不变,不会产生喷泉,故符合题意;
B、氢氧化钠溶于水时温度升高,压强增大,会产生喷泉,故不符合题意;
C、二氧化锰与过氧化氢溶液混合能生成氧气,压强增大,会产生喷泉,故不符合题意;
D、镁条和稀盐酸反应放出氢气,同时会放出热量,压强增大,会产生喷泉,故不符合题意。
4.D
【解析】
试题分析:A、KNO3属于盐,其中含有钾元素和氮元素,属于复合肥,说法正确;B、酸具有通性,是因为它们在水溶液中能解离出相同的H+,说法正确;C、石墨用做电极,利用了它的物理性质导电性,说法正确;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白光,不产生大量的白烟,说法错误;故选:D。
考点: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氧气的化学性质;酸的化学性质;常见的氧化物、酸、碱和盐的判别;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5.D
【解析】
试题分析: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因此不能服用适量的氢氧化钠治疗胃酸过多;酸性废水不经处理,直接排放到河流中会污染水质;为使农作物高产,鼓励农民合理施用化肥和农药;某同学用玻璃棒蘸取食用白醋滴在pH试纸上,测定其pH。故选D.
考点:化学与生活 物质的性质与用途
6.CD
【解析】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倒入水中,并不断搅拌,使产生的热量迅速散失,A错,质量分数减小到原来的二分之一,溶液的质量增大一倍,需加水100 g,B错,正是因为分子有间隔,两种不同液体混合后的体积小于两者之和,C对,酸有相似的性质是溶液中都含有氢离子,这是酸溶液的通性,D也对。
7.B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所学酸和碱以及盐的定义回答就可以,酸是指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碱是指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盐是指由金属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构成的化合物.
解:A、碱分子里氢氧根的数目与金属离子在该碱中的化合价数相等,正确;
B、能电离出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不一定是碱,比如碱式碳酸铜,属于盐类物质,错误;
C、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叫做盐,正确;
D、KHSO4能电离出H+,但它不是酸,而是盐,正确;
故选B.
8.C
【解析】
试题分析:除杂质的原则:所加的物质只与杂质反应,不能引入新的杂质,A、除去CO 中的CO2,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发生反应:CO+ CuO 加热 Cu + CO2,除去了CO,错误,B、除去NaOH溶液中的Na2CO3,加入适量的稀盐酸,不行,因为两者都会与稀盐酸反应,错误,C、除去NaCl溶液中盐酸,根据盐酸的溶质是气体氯化氢,故可直接加热蒸发即可除去,正确,D、除去铁粉中的氧化铜粉末,加入足量稀硫酸,不行,因为两者都会与稀硫酸反应,错误,故选C
考点:物质的除杂
9.B
【解析】
试题分析:这个是涉及到离子共存问题。也就是说同一厂内,离子之间不能发生反应,不能生成沉淀、气体、水,不然排放的时候就不是三种离子了。假设甲厂有银离子,那么甲厂就一定不能有氯离子,不然就会产生沉淀,失去其中一种离子了,同样的,硫酸银微溶,所以甲厂中也不能有硫酸根离子。因此乙厂中就有了氯离子和硫酸根离子,乙厂中就一定不能有硫酸根离子。但是溶液时不显电性的。所以甲厂中有银离子、钡离子和硝酸根离子。乙厂中有硫酸根离子、氯离子和钠离子
考点:离子共存
10.B
【解析】试题分析:实验室里Na2CO3试剂可能混有Ba(NO3)2、KCl、NaHCO3杂质,今取10.6g样品,溶于水得澄清溶液,说明杂质一定不含有硝酸钡,因为溶于水碳酸钠能与其形成沉淀;另取10.6g样品,加入足量的盐酸,收集到4gCO2;因为纯净的碳酸钠10.6g生成二氧化碳4.4g,故一定含有的杂质为氯化钾,可能含有的杂质为碳酸氢钠;故答案选择B
考点:物质的推断、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11.C
【解析】
试题分析:A、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的火焰,而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的火焰,故A错误;B、电解水的实验中负极产生的气体是氢气,氢气能燃烧,发出淡蓝色的火焰,而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B错误;C、黄铜的硬度大,所以黄铜片和铜片相互刻划,只有铜片上有划痕,故C正确;D、生石灰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且放出大量的热,故D错误。故选C。
考点: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电解水实验;合金与合金的性质
12.C
【解析】A、pH值小于5.6的雨水叫酸雨,错误;
B、碱能跟酸反应生成盐和水,能跟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物质不一定是碱,比如酸和金属氧化物反应也生成盐和水,错误;
C、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正确;
D、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错误。故选C。
13.A
【解析】氯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都不反应,无法将两种物质鉴别;硫酸铜和稀盐酸不反应,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蓝色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能将两种物质鉴别开;大理石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水,能观察到固体逐渐消失,有气泡产生,和氢氧化钠不反应,能将两种物质鉴别开,盐酸溶液的pH小于7,氢氧化钠溶液的pH大于7,用pH试纸能将两种物质鉴别开。选A
14.B
【解析】溶液中的离子相互结合生成沉淀、气体、水时不共存。A溶液中有亚铁离子时,溶液为浅绿色;B、钠离子、钾离子、硝酸根离子、碳酸根离子之间不会生成沉淀、气体、水时共存;C、硫酸根离子和钡离子结合生成硫酸钡沉淀;D、铵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和氨气而不共存;选B
点睛:熟记常见溶液的颜色,及复分解反应的实质
15.(1)达到可燃物着火点;甲中液体流入乙;
(2)CO2+Ca(OH)2=CaCO3↓+H2O; 关闭K1,向A中加入氢氧化钠浓溶液,将其滴入甲中,打开K1或K2
【解析】
试题分析:则乙中有气泡冒出,说明产生氧气,但白磷不燃烧,说明燃烧还需要达到可燃物着火点;看到乙的溶液中有气泡冒出,变浑浊,说明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溶液是氢氧化钙;当甲中不再产生气泡后,在不改变装置的情况下,进行以下操作关闭K1,向A中加入氢氧化钠浓溶液,将其滴入甲中,打开K1或K2。
考点:燃烧的条件 二氧化碳的性质探究 实验方案的设计和评价
16.加速溶解酒精灯蒸发皿除去Ba2+、Ca2+
【解析】
试题分析:(1)操作①是过滤,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加速溶解
(2)蒸发结晶用到的器材有:铁架台(带铁圈)、坩埚钳、石棉网、火柴、玻璃棒、烧杯以及酒精灯、蒸发皿
(3)操作④中加入Na2CO3溶液的目的是除去NaCl中的杂质CaCl2,以及操作②中所加过量的BaCl2,发生的反应分别为:CaCl2+Na2CO3==CaCO3↓+2NaCl和BaCl2+Na2CO3==BaCO3↓+2NaCl
考点:基本实验操作:过滤、蒸发,物质的除杂
17. 稀盐酸和氢氧化钙溶液反应无明显现象 5ml蒸馏水 Ca(OH)2+2HCl=CaCl2+2H2O 无明显现象(无蓝色沉淀生成)
【解析】点睛∶本题主要考查验证稀盐酸能与氢氧化钙发生反应。
18.H2SO4+2NaOH═Na2SO4 +2H2O;
猜想四或四;
NaOH或氢氧化钠;
有气泡产生;
pH试纸浸入溶液中;
BaC12与Na2SO4反应也会生成白色沉淀,不能证明一定有H2SO4存在(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解析】
试题分析:【学生板演】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注意化学式的写法和配平;
【假设猜想】根据酸碱不能共存判断不合理的猜想;
【实验探究】根据碳酸钠和硫酸反应能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解答;
【评价反思】(1)根据图示操作判断,检测溶液的pH时,pH试纸不能伸入溶液中;
(2)检验一种物质时要排除其他物质的干扰,硫酸钠也能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解:【学生板演】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H2SO4+2NaOH═Na2SO4+2H2O;
【假设猜想】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酸或碱可能过量,但不能同时过量,因为酸碱不能共存,会继续反应,故猜想四不合理;
【实验探究】(1)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能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因此溶液中滴加几滴CuSO4溶液,无明显变化,说明溶液中一定没有氢氧化钠.
(2)溶液中有硫酸,滴加碳酸钠后,碳酸钠会和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因此会看到产生气泡.
【评价反思】(1)根据图示操作判断,检测溶液的pH时,pH试纸不能伸入溶液中,应用玻璃棒蘸取少量溶液涂到pH试纸上;
(2)检验一种物质时要排除其他物质的干扰,硫酸钠也能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故不能证明溶液中一定存在硫酸;
故答案为:【学生板演】H2SO4+2NaOH=Na2SO4+2H2O;
【假设猜想】猜想四;H2SO4和NaOH在溶液中不能共存;
【实验探究】(1)NaOH;(2)有气泡产生;
【评价反思】①pH试纸浸入溶液中;②Na2SO4与BaCl2反应也会生成白色沉淀,不能证明一定有H2SO4存在.
19.(1)HCl或H2SO4(填其中之一即可) (2)OH-(3)
①或或(写出其一即可)
②Fe + 2HCl ="==" FeCl2+ H2 ↑ 或 Fe + H2SO4="==" FeSO4+ H2 ↑
【解析】
试题分析:(1)根据题意知,A为氧化铁,试剂甲为稀盐酸或稀硫酸;
(2)C为氯化铁或硫酸铁,而试剂乙为含有氢氧根离子的碱溶液;
(3)反应①中氧化铁被还原,可用具有还原性的物质碳、氢气、一氧化碳;②为铁与稀盐酸或铁与稀硫酸反应。
考点:框图式推断题。
20. HCl CuSO4 Na2CO3+Ca(OH)2═CaCO3↓+2NaOH CuO+H2SO4═CuSO4+H2O 置换反应.
【解析】根据“A~H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虚线圈中的两物质类别相同”,根据“A的浓溶液有吸水性,在实验室常用作干燥剂”,所以A是硫酸,硫酸会转化成酸B,所以B是盐酸,根据“C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所以C为氢氧化钙;根据“D广泛应用于肥皂、石油、造纸、纺织和印染等工业,在生活中可用来去除油污”,所以D是氢氧化钠;根据“E的水溶液为浅绿色”,则E为亚铁离子的溶液;根据“F可与生石灰、水配制成具有杀菌作用的波尔多液”,则F为硫酸铜;根据“A的稀溶液与G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F与H”,所以推测G是氧化铜,H是水,经过验证,推导正确.则:(1)根据分析可知:B为HCl,F为CuSO4;(2)反应C→D,即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故其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a(OH)2═CaCO3↓+2NaOH;(3)根据分析可知:A是硫酸,G是氧化铜,则A的稀溶液与G发生反应,即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故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O+H2SO4═CuSO4+H2O;F转化为E,即硫酸铜溶液与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铜,是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置换反应;
点睛: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21. 4 5.85g
【解析】(1)NaOH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20%×20g=4g
(2)解:设生成NaCl的质量为x
NaOH+HCl=NaCl+H2O
40????????????????? 58.5
4g?????????????????? x
x=5.85g
答:(1)NaOH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 4g,(2)生成NaCl的质量为5.85g。
22.(1)21.9g (2)16g (3)80%
【解析】解:(1)盐酸中溶质的质量=219g×10%=21.9g
(2)设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为x
Fe2O3+6HCl═2FeCl3+3H2O
160? ??219
x???? 21.9g
x=16g
(3)这批矿石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100%=80%
答:(1)盐酸中溶质的质量是21.9g;
(2)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是16g;
(3)这批矿石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是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