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南汇中学
2010学年度高三第一学期10月考
历 史 试 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题,60分,请将答案涂于答题卡)
1.某同学所在班级将举行有关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的故事会,他准备去查找相关资料。
下列资料中可供他参考的是21世纪教育网 ( )
A.《道德经》 B.《史记》 C.《资治通鉴》 D.《红楼梦》
2.航摄照片显示:长城与大运河像一个“人”字书写在华夏大地上。这两大工程的建设反映出下列大河文明的典型特征是: ( )
A.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方式21世纪教育网 B.古代中国工程技术的高超
C.华夏子孙聪明才智的体现 D.国家管理公共事务的能力
3.干支纪年是中国古代历法的一大发明。今年1月26日我国进入农历已丑年,也即又进入
牛年。有位先生与新中国是同龄人,他的生肖是21世纪教育网 ( )
A.鼠或牛 B.牛或虎 C.虎或马 D.上述说法都不对
4.“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以为币用,不识其终始。”《汉书·景帝纪》记载的这
则诏令,反映了古代大河文明国家的 ( )
A.中央集权制度21世纪教育网 B.以农为本思想
C.以礼入法传统 D.聚族而居习俗
5.制度史是中国古代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汉承秦制”,但不是对秦制的“章来主义”,
而是在寨制基础上的不断完善、不断发展。汉朝实行的一套比秦朝更为严密的监察制度是。 ( )
A.刺史制度 B.丞相制度21世纪教育网 C.察举制度 D.编户齐民
6.吕思勉认为:“白秦统一全国起至东汉分裂以前止,这一时期是中国初人于平民政清的时
代”。 此“平民政治”在当时实际是指 ( )
A.分封制 B.军功爵制 C.三公九卿制 D.郡县制
7.《商报》1898年1月声称中国为美国商业提供的可能性“简直是不可估量的”,它是潜在
的“最大的世界市场”。胶州事件发生后,美国驻华公使说,列强“列中国的瓜分将进而消灭我们的市场”。之后,美国提出了: ( )
A.公使进驻北京 B.占领威海卫 C.门户开放政策 D.租借胶州湾
8.“一个残酷的现实是:他们不能进行贸易,没有统一的货币,无法制定外交政策,简直就是一场灾难。”美国解决这一问题是通过: ( )
A.西进运动 B.独立建国
C.南北战争 D.制定宪法
9.图l和图2中,我国当时定行的曲古行曲管理制府县 ( )
A.郡县制、仃省制 B.分封制、郡县制
C.郡县并行制、行省制 D.分封制、行省制
10.1856年常住上海的外国人总数为200多人,但当年仅英国领事处理刑事案件就有503起,共有630名英国人涉案。此种情况再现的原因是 ( )
A.上海社会治安状况混乱 B.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高涨
C.领事裁判权使其为所欲为 D.英国人法律意识淡薄
11.梁启超说:“自失香港、烧圆明园之后,感觉有发奋自强之必要,……”梁启超致力于“发奋自强”事业的方法是 ( )
A.宣传革命思想 B.投身变法运动
C.创办民主政党 D.投笔从戎
12.“今天(甲午战争后),随便走进哪一家农户,人们都可以看到,曾经是不可缺少的纺车,都蒙上了尘土,被人遗忘了……一捆捆机器轧的孟买棉纱似乎使人注意到手纺车已经不合时宜了。”这种现象反映的实质是 ( )
A.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B.孟买棉纱质地优良
C.手摇纺车效率低下 D.民族工业举步维艰
13.西汉时,一大夫随汉武帝外出打猎。汉武帝猫得一头小鹿,交大夫带回。路遇母鹿,两
鹿互相哀鸣.引起大夫的侧隐之心,便放了小鹿。董伸舒断案时认为:大夫胸怀母爱之情,虽然有违君命,但也应减轻处罚。董仲舒的断案反映了西汉时期 ( )
A.已经废除了严刑峻法 B.儒家伦理思想渗透到法律之中
C.开始推行判例审判制 D.废除了原始社会同态复仇原则
14.唐朝的对外关系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盛况,出现这一盛况的根本原因是 ( )
A.经济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B.政治制度领先世界各国
C.开辟了发达的水陆交通线 D.统治者以开明态度吸纳先进文化
15.纵观世界历史上人类凭借动力带动交通工具的发展过程,根据动力出现的先后排列,比
较合理的是: ( )
A.人力——畜力—风力一机械动力 B.畜力一风力—机械动力一人力
C.风力—畜力一人力一机械动力 D.机械动力一风力一畜力—人力
16. 16—18世纪,在美洲大陆出现了许多构成方式为“新XXX”的地名,如新两班牙、新奥尔电、新尼德兰、新英格兰等。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
A.新兴城市大量出现 B.欧洲殖民者在美洲殖民扩张
C.工业革命开始进行 D.大批美洲独立国家的建立
17.朱熹是中国古代著名儒学家。下列关于他的评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他是理学的集大成者
B.他提山了“明天理,灭人欲”
C.他把儒家的伦理思想概括为“三纲五常”
D.他注释的《四书》成为科举考试经典范本
18.1885年清政府送给美利坚合众国一块石碑,上面写道:“……起事勇于胜、广,割剧雄于曹刘……开疆万里,仍不僭位号,不传子孙”你认为该碑颂扬的应是 ( )
A.华盛顿 B.林肯 C.威尔逊 D.罗斯福
19.美国学者斯塔去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这样描述:“17世纪和18世纪初叶.中国
对欧洲的影响比欧洲对中国的影响要大得多。”下列史实,不能成为其有力佐证的是:
( )
A.西方封建君主借鉴中围“君权神授”
B.西方近代文官制度重点借鉴了中国科举制度
C.欧洲著名启蒙思想家曾经受中国文化的影响
D.欧洲古典经济学家魁奈受中国重农思想启发
20.1840年,文人汪伸洋认为:西方人长腿不能弯曲,不能奔跑和跳跃,碧蓝的眼睛畏惧
阳光,甚至在中午不敢睁开。林则徐也认为:洋人喜吃牛羊肉,若无从我国进口大黄、茶叶以辅食,将会消化不良而死。这些荒谬的认识是缘于清朝的: ( )
A.闭关锁国 B.文字狱 C.重农抑商 D.政治腐败
21.以下是19世纪30、40年代中英部分武器装备数据对比,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 )
武器
中国
英国
步枪
射程100米。射速1—2发/分钟
射程200米。射速3-4发/分钟
火炮
泥模制造、炮管杂质多、气孔气泡多
铁模制造、镗床切削、镗璧光滑
火药
硝量过高、杂质过高、颗粒粗糙
标准火药配方(硝78%、硫8%、碳14%)
A.大河文明与海洋文明的差距 B.儒家文明与基督教文明的差距
C.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的差距 D.农耕文明与工业文明的差距
22.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中说:17世纪的英国“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占了先机,已经
率先到选了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在下两个世纪里,它将傲视全球。”文中的“先机”和“傲视全球”分别指: ( )
A.欧洲经济贸易中心转移/通过《权利法案》率先确立君主立宪制
B.率先进行资产阶级革命/通过工业革命确立了“世界工厂”地位
C.率先进行资产阶级革命/通过《权利法案》率先确立君主立宪制
D.欧洲经济贸易中心转移/通过工业革命确立了“世界工厂”地位
23.口号代表一种精神、一种希望,也曾使国人振奋。下列口号在中国历史上出现的先
后顺序是 ( )
(1)“实业救国” (2)“民主与科学”
(3)“自强”…“求富” (4)“超英赶美”
A.(1)(2)(3)(4) B.(3)(1)(2)(4)
C.(3)(4)(1)(2) D.(4)(1)(2)(3)
24.法国国家图书馆珍藏着一个小盒子,里面保存着伏尔泰的心脏,盒子上伏尔泰的一句话:
“我的心脏在这里,但到处是我的精神。”伏尔泰之“精神”的实质是: ( )
A.主张上帝至高无上 B.提倡进步和理性
C.实行开明君主制 D.主张天赋人权
25.钱乘旦、许洁明合著的《英国通史》中说:“过去以天为单位,现在以分钟、秒计算火
车还教会人们守时,准时准点成了现代生活的准则,人民开始要随身带上一块表,时间概念是一个全新的概念。”这说明: ( )
A.火车的发明引发了技术创新的连锁反应
B.工业革命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C.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
D.科学发明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26.自北魏孝文帝以后,北魏皇帝死后的谥号多采用“孝”字,如“孝武帝”、“孝明帝”等。
这其中主要是因为他们 ( )
A.与汉族贵族联姻 B.采用了汉族的官制
C.学习汉族的礼法 D.将鲜卑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
27.唐太宗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
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材料表明唐太宗
( )
A.调动宰相等大臣参政议政 B.注重君权与相权的相互制衡
C.将中央的决策权转移给宰相 D.从纷繁的事务中解放了出来
28.英国流传一句话:“议会除了不能使一个女人变成男人和使一个男人变成女人之外,能
够做一切事情。”议会取得至高无上的权力应该在 ( )
A.英国颁布《大宪章》时期 B.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时期
C.1689年通过《权利法案》时期 D.1688年“光荣革命”时期
29.中国古代时人评说:“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
鸡。”这番评说反映了下列哪项人才选拔制度的弊端: ( )
A.世袭制 B.军功爵制 C.察举制 D.秘举制
30.在甲午战争爆发的1894年,一个广东人北上天津,希望拜见清政府的重臣李鸿章,表
达自己“以和平之手段,渐进之方法,请愿于朝廷,俾倡行新政”的主张,却遭到了拒绝。这个广东人是 ( )
A.洪秀全 B.康有为 C.梁启超 D.孙中山
二、非选择题(共90分,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纸上)
31.司马迁在《史记·孟轲传》中说孟子的学说“迂远而阔于事情”,秦始皇则以“焚书坑儒”压制儒家学说,而汉武帝却采纳了“独尊儒术”的建议。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儒家学说在战国、秦、汉三个时期地位不同的原因。(7分)并指出儒学演变和儒学地位变化的关系。(2分)
32.观察下列图片,回答问题。(9分)
问题:(9分)
(1)图一和图二有怎样的联系?它们分别给日本社会带来哪些影响?(7分)
(2)谈谈这两幅图给你的启示。(2分)
33.四尔尼雪夫斯基在评论某一改革时说:“大胡子剃掉了,德国服装穿上了,但是留大胡子穿旧衣服时期的那些思想却留下了。”对上述这一改革,列宁评论是“跳出落后圈子的一种独特的尝试”。请回答:(共7分)
(1)这一改革是指什么?(2分)
(2)车尔尼雪夫斯基评论涉及的是改革的哪些具体内容?(1分)
(3)关于改革结果,您同意谁的观点,请说一说您的理由。(4分)
34.下列图片再现了19世纪欧洲历史的场景。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
(1)图一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
(2)图二反映了英国19世纪晚期对外贸易的哪些特征?分析出现这些特征的主要原因。
(3)图三中的人物最有可能是谁?电磁学领域的科研成果对社会发展产生了哪些重大影
响?
(4)有人说。19世纪的世界是逐渐连成一个整体的世界。分别指出上述图片反映的历史现象对形成世界一体产生的主要作用。
35.有人说:“西方工业文明在东方国家中已被证明其价缸,并为先进人七所认可,然而这
种异质文明与中华文明相比,是一种二千年未见的差异性极大的文科,这种文明不经过一定的调和折衷很难被根深蒂固的东方文明所大量吸收的。……自强运动的扔衷只是学习西方先进军事技术,但后来的实际作为已远远超出了这一范围。……洋务派在这条现代化道路上走了一步以后,便发现还得再走第二步、第三步,结果便是一种对现代工业文明的无法扼止的持续学习。”
问题:(12分)
(1)文中“异质文明”与中华文明分别指的是什么?(2分)
(2)简要叙述中国近代前期(1840~19i9年)“在这条现代化道路上”是如何“走了第一步”、“再走第二步、第三步”的。(10分)
36.历史学习和历史研究中首要的一环是对史料的甄别,阅读以下材料并加以甄别
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法国大败。普鲁十首相俾斯麦高兴地给威廉二世发去E—
mail捷报:“尊敬的国王陛下:我们已取得决定性的大捷。色当一战,俘虏了法国皇帝拿破仑一世,高卢牛已经完蛋了。我已派一位将军护送皇帝乘专机前往陛下王宫……您的谦卑的仆人俾斯麦敬上”
问题:(7分)
(1)上述材料你认为有什么地方需要改正?(4分)
(2)要学习、研究普法战争史,可以找哪些体例的历史专著?请举例说明。(3分)
3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世纪初英美间发生了一场战争,硝烟尚未完全散尽,地处大西洋两岸的两座城市——伦敦和纽约几乎同时出现了两则新闻。
报道一
胜利的王室军队蜂拥而八了华盛顿。在一片欢呼声中,火把被传递过来。军官领着队伍带着木头点燃了反抗的首都。部队的总军官确信这一行动将很快破坏掉美国人反抗的后援。有传言说叛军会在年底之前向王室正式投降。美国人的反抗据说正在被瓦解。对国王忠诚的臣民正在加拿大等待返回南部,重建正当的殖民地政府。
——摘自《伦敦公报》的一名记者所撰写的报道
报道二
英国的野蛮人今天现出了原形。与25年前践踏美国人的权利一样,毫无修养的英国军队以他们没有人道的野性,在今天攻占了华盛顿。他们毫不顾忌妇女和儿童的安全,持续他们的暴行,焚烧了华盛顿的大部分建筑物。为这种野蛮行为深感震惊的美国军队正在重振队伍,决心从未像此刻这样坚定。所有人都期望进行报复,把这片大陆从英国人的暴政中永远解脱出来。
——摘自《纽约评论》一名记者所撰写的报道
请回答:
(1)两则报道中有哪些有价值的、可供研究的真实历史信息?(2分)
(2)作为历史文献,两则报道对事件做出了哪些截然相反的解释?(4分)
(3)根据上述两则报道,你认为在甄别和评述历史事件时应该关注哪些角度?(2分)
3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认为下面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为了保障这些权利,人类才在他们之间建立政府,而政府之正当权力,是经被治理者的同意而产生的。
——《独立宣言》
材料二:1787年宪法规定实行联邦制,采用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相互制衡的原则。这部宪法有序言和7条正文组成。第1条包括10节,规定美国国会的组成及其职权。第2条包括4节,规定总统的职权和产生办法。第3条包括3节,规定美国联邦法院的组成及其职权。第4条包括4节,主要内容是规定各州的权利。第5条主要是规定宪法修正案提出和通过的程序。第6条主要是联邦宪法和根据宪法制定的法律为全国最高法律,备州法官均必须遵守。第7条规定宪法经9个州批准后生效。
——《美国1787年宪法简介》
材料三:联邦政府成立后,(1789年9月)国会又通过了10条宪法修正案,规定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言论自由、出版自由、和平集会和向政府请愿的自由等。此后的一百年多年中,美国国会又先后通过十几个修正案,重要的有1865年生效的关于废除奴隶制、1920年关于美国妇女享有选举权、1972年通过的关于男女权利平等的修正案等。
——苏版《高三历史教材》
请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体现了哪些启蒙思想家的思想?(2分)
(2)除材料涉及的文献外,另列举18世纪左右西方国家颁布的重要法律文献三例及相应颁布机构(或人物)。(6分)
(3)根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评价美国《1787年宪法》(即《合众国宪法》)。(15分)
参考答案
选择题:
1—5 CDABA 6—10 BCDCC 1l—15 BABAA
16—20 BCAAA 21—25 DBBBB 26—30 CACCD
31.(9分)孟子主张实行“仁政”,强调以民为本。但在战国纷争的局面下,靠仁政不能实现统一。儒学因其政治主张距当时激烈的社会变革太遥远而被冷落。(2分)秦朝沿用法家思想为统治思想,儒生们非议郡县制,以古非今,站在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对立面,因此遭到弹压。(2分)汉武帝时,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和“大一统”的学说,适应了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为专制集权提供了依据,还为政治上的统一提出了思想统一的方案,因此儒学开始成为官方哲学,获得独尊的地位。(3分)
关系:当儒家思想演变成适应统治者需要时,才获得了生存和发展的空间。(2分)
32.(9分)
(1)图一是日本受到列强武力威胁,被迫打开闭关锁国的大门。图二是开国后的日本为摆脱民族危机,主动赴欧美向西方学习。(2分)
图一影响:幕府为炮舰威力所迫,终于与美国缔约通商,被迫打开了日本国门。随后,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纷纷侵入,幕府统治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下级武士开展“攘夷”及倒幕运动,最终推翻幕府统治。(2分)
图二影响:岩仓使团回国后,把考察的收获大部分变成了现实,定下了经济学英国,发展民族工商业;军事学德国力求富强的大方针,大力推进明治维新,使日本从此走上了顺利发展的近代化、现代化道路,成了资本主义的后起之秀。但是,它也使日本走上了军事扩张侵略的军国主义道路,给亚洲各国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灾难。(3分)
(2)盲目排外无济于事,主动学习可以摆脱民族危机;片面学习容易使自己误入歧途,给邻国带来灾难。(2分,其他答案合理也可给分。)
33.(7分)
(1)彼得一世改革。
(2)风俗方面的改革。
(3)同意列宁的观点。改革虽未触动俄国农奴制,但改革涉及军事、经济、政治、社会、文化方方面面,使俄国国力有了显著增强,由一个封闭的、落后的内陆国家开始跻身一欧洲强国之列。
34.(13分)
(1)英国工业革命诞生了现代工厂制度,推动了城市化的发展。
(2)特征:海外贸易发达;市场遍及世界各地等。原因:殖民扩张的掠夺;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
(3)人物:法拉第。影响:奠定发电机、电动机和电话机的理论基础,随着发电机和电动机等电器的发明和使用,人类进入到电气时代。
(4)图一:工厂的兴建,扩大商品数量,推动了海外贸易。图二:殖民扩张和海外贸易,直接将世界各地联成一个整体。图三:科学理论运用于实践,推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展,人类进入电力时代,为西方列强进一步对外殖民扩张瓜分世界,提供了更加有力的武器。
35.
(1)工业文明:农业文明(2分)
(2)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的科技。原因:外国侵略加深导致的民族危机;阶级矛盾尖锐导致的统治危机;一些开明官员认识到西方科技的重要性。(3分)
维新运动和辛亥革命: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原因: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4分)
新文化运动:学习西方的思想和文化。原因: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西方民族思想的进一步传播;民主科学的观念深入人心。(3分)
36.(7分)
(1)不符合史实处:威廉二世应该是威廉一世:E—mail,当时还未产生互联网;当时法国皇帝是拿破化三世;飞机要到20世纪初才出现。(4分)
(2)通史类:《德国通史》、《法国通史》:专题史类:《普法战争史》;回忆录类:俾斯麦回忆录、路易·波拿巴回忆录等等。或答:编年体类:《德国历史大事年表》,《法国历史大事年表》;人物传记:如《俾斯麦传》、《路易·波拿巴传》;地方史类:如《色当历史》等等。(只要有理,皆可得分,总分不超过3分)
37.(1)19世纪初美英问发生了一场战争,英军攻占华盛顿;英军遭到美国军氏的激烈反
抗;英军在华盛顿进行了烧杀活动(2分)
(2)事件性质的解释——正义与非正义;事件影响的解释——美军即:旨投降,美军重振旗鼓;事件后果的解释——英国将重建殖民政府,把这片大陆从英国人的暴政中永远解脱出来。(4分)
(3)角度:时间的背景、时间的客观情况;两国政府、民众对战争的态度:当时的国际舆论:两则报道所依据的各种证据;作者的背景和立场等。(3分)
38.(1)卢梭、孟德斯鸠
(2)《权利法案》、《人权宣言》、《法国民法典》,颁布的机构或人物分别为议会、制宪会议和拿破仑。
(3)按以下五个递进的层次评分:
第一层次:没有运用材制,直接作出判断。(0-2分)
0分:回答内容与问题无联系。
1分:对一个方面作出直接判断。
2分:对两个方面作出直接判断。
第二层次:能利用单一材料,得出简单的结论(3-6分)
根据材料二中的相关条文得出结论,按每个合理结论、第一项3分,以后每增加一项加1分,最高给6分。
如:通过三权分立,维护民主制度;明确联邦与州的权利,巩固联邦国家;修正案方案有助于法律的完善:法律至上的原则,促进法制观念深入人心等。
第三层次:能利用多个材料,归纳得出结论(7一11分)
7—8分:对比材料一和二,1787年宪法没有将《独立宣言》中的人民权利写入,具有局限性。或对比材料二和材料三,1787年宪法没有将人民权利写入,具有局限性。
9—11分:综合三个材料,看到进步性,也看到局限性。
第四层次:能将评价的不同方面进:行合理组织。
12—15分
如:1787年宪法没有将人民权利写入,具有局限性,但1787年宪法建立了巩固的联邦政府,确立了法律的权威,为实现《独立宣言》的内容奠定了基础;同时,修正案条文的规定,体现了该宪法的开放性,为不断完善畅通了渠道等。第五层次:超越材料本:身而进入抽象、提升的层次。(16—17分)在第四层次的基础上,进一步提炼出:法律的制定受制丁时代特点,法律的完善有一个历史过程,民主的进程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