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步入化学殿堂
课题1 化学真奇妙
学科素养构建
必备知识
关键能力
素养提升
1、学习化学有什么用处
2、什么是化学
3、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1、认识化学就在我们身边,人类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化学,生活发展离不开化学。
2、了解化学的发展过程,增强对自然科学的认知能力。
3、认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提高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化学的渴望热情,使学生对化学产生深厚的学习兴趣。
2、培养学生从生活细节入手,上升到理论认识。
3、激发学生亲近化学、热爱化学并渴望了解化学的情感,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4、体会化学与人类进步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认识学习化学的价值。
教材全面解读
知识点1、学习化学有什么用处
1、化学就在我们身边,人类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化学。
(1)衣:
材料:包括天然纤维和合成纤维。其中,天然纤维包括棉、麻、毛、丝,合成纤维包括尼龙,氨纶,涤纶,锦纶,腈纶、莫代尔、聚酯纤维等。
纺织过程:以棉花为例,从棉桃到衣物的过程。
食
食物本身包含人体所需的多种营养物质,例如糖类,蛋白质,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这些物质都是化学研究的范畴。
另外,食品中添加的物质,例如:防腐剂、抗氧化剂、酸味剂、疏松剂、增稠剂、甜味剂、着色剂等,让食物更美味。
住
例如水泥,钢材,玻璃,塑料等化工产品都是建筑材料,还有装修用到的涂料等都含有化学物质。大家经常听到了甲醛,就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
行
橡胶材料在“行”的方面占有大量的比例。例如,交通工具的轮胎,都是橡胶材料。另外,还有各种交通工具的材质,有塑料,有机玻璃,金属材料等都属于化学的研究范围。
汽油,柴油等也是许多现代交通工具的燃料。
社会的发展与化学密不可分。
利用
化学
【核心笔记】
见原书P2:核心笔记
【教材栏目解析:9页活动天地】
见原书P3:
【典例精讲】
考查点:生活中的化学
【例1】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化学,下列观点错误的是( )
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对环境没有影响
化学材料的应用与发展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
化学科学在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开发方面意义重大
大量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气体的排放是形成酸雨的重要原因
[命题立意]人类与环境,人类的生活与化学的密切联系
[解析]A、根据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会产生大量的有毒气体,会污染空气,破坏环境,故A错误;B、化学材料的应用与发展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故B正确;C、化学科学在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开发方面意义重大,故C正确;D、大量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气体的排放是形成酸雨的重要原因。
[答案]A
【解法指导】环境的保护和化学学科的关系非常密切,化学学科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延伸】1、莫代尔(Modal)材料
莫代尔纤维是一种纤维素纤维,与人造棉一样同属纤维素纤维,是纯正的合成纤维。Modal纤维柔软、光洁,色泽艳丽,织物手感特别滑爽,布面光泽亮丽,悬垂性均比现有的棉、涤、人棉好,有真丝般的光泽和手感,主要用于内衣材料。
2、运动服材料运动套装面料常采用棉、聚酯纤维等。感到柔软而不僵硬,由此提高纯棉织品耐洗耐穿性能。但是运动套装面料棉不易速干,所以一般运动服装都会采用棉和其它化学纤维材质的混合应用。
3、功能材料
【新闻】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化学。
2018年8月25日7时52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及远征一号上面级)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发射第三十五、三十六颗北斗导航卫星,两颗卫星属于中圆地球轨道卫星,也是我国北斗三号全球系统第十一、十二颗组网卫星。
【迁移训练1】世界化学年的主题是“人类的生活,人类的未来”,下列叙述能体现这一主题的是( )
A.合成药物,让人类更健康
B.大力发展火力发电,解决湛江电力紧张问题
C.为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应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
D.为改善食物的色、香、味并防止变质,可在其中加入大量的食品添加剂
知识点2、什么是化学
化学的定义:
⑴概念: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性质、结构与变化规律的科学。
⑵化学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核心笔记】
见原书p6:核心笔记(本页的中间)
物质构成奥妙
⑴、宏观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
⑵、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等
⑶、物质的构成
【核心笔记】
见原书p6:核心笔记(本页的最上面)
【典例精讲】
考查点:化学的研究方向
【例2】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它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 )
①组成 ②结构 ③性质 ④变化规律
A、 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②③④
[命题立意]
本题考查化学的定义,旨在培养学生严谨的化学思维,在他们头脑中建立起完整的学科知识体系。
[解析] 化学是一门在分子、原子的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答案]D
【例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化学研究对象的是( )
A、开发新能源 B、合成新材料
C、编写电脑程序 D、用石油生产化工产品
[命题立意]
化学的研究范围虽然广泛,但并不是将所有的自然现象都归属于化学的研究范畴,学习中要注意运用化学的研究对象的内涵以及外延作出准确判断。
[解析]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研究自然界中已有的物质和创造新物质,和物质无关的都不属于化学研究范畴。
[答案]C
【解法指导】人们发现和合成物质已有几千种,其中很多是自然界中原本不存在的物质,例如新能源,新材料,还有利用化学原理生产出化工产品等。
考查角度: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下列观点不正确的是 ( )
A 世界由物质组成的,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的
B 通过普通显微镜我们可以观察到水分子的结构
C 分子由原子构成
D 化学就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一门基础学科
【命题立意】
物质都是由微观粒子构成,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等,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同类原子总称为某元素,元素是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决定物质种类的是组成和结构。
【答案】B
【解析】
A、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粒子构成的,故正确;B、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故正确C、从宏观看,物质有时处在相对静止状态,但从微观看,则是永恒运动的,说法正确,如电子在不断地运动,故正确;D、粒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固体物质中的粒子也在不断运动;故错
【解法指导】
(物质都是由微观粒子构成,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等
(物质都由元素组成
(组成和结构都相同物质种类和性质才相同
【拓展】新材料:1、有机玻璃(PMMA)
有机玻璃可以制成玻璃栈道,飞机场候机大厅外壳等。是一种通俗的名称,有机玻璃具有较好的透明性、化学稳定性,力学性能和耐候性,易染色,易加工,外观优美等优点。有机玻璃又叫明胶玻璃、亚克力等。
2、纳米铜
用纳米材料制成的用品具有很多奇特的性质。例如,纳米铜具有超塑延展性,在室温下可拉长50多倍而不出现裂纹。最近,法国国家科研中心研究人员发现,平均体积仅为80纳米的铜纳米结晶体机械特性惊人,强度不仅比普通铜高3倍,且形变非常均匀,没有明显的区域性变窄现象。这是科学家首次观察到物质如此完美的弹塑性行为。
【迁移训练2】小贝看了一篇介绍隐形飞机的材料后,提出了以下4个方面的问题,其中与化学无关的问题是( )
A.隐形飞机是什么材料制成的
B.制隐形飞机的材料有什么性质
C.隐形飞机为什么会隐形
D.怎样合成隐形飞机的材料
【迁移训练3】全国“两会”再次提议实施中部地区崛起战略。下列有关我国中部的产业群发展项目中,不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 )
A.稀土金属的冶炼与加工
B.低毒、高效农药的研制与生产
C.信息软件的开发与应用
D.高品质纸张的研制与开发
【迁移训练4】课本上有一幅图片是用铁原子排列成的“原子”二字,据此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原子是真实存在的
B、人们已掌握控制和移动原子的技术
C、“原子”二字仅凭肉眼根本看不到
D、原子是自然界中最小的粒子
知识点3、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重点)
1、物理变化
(1)概念: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2)特点:没有其他物质生成。
(3)常见的物理变化:水沸腾变成水蒸气、汽油挥发、铁水铸成锅、蜡烛受热熔化等都属于物理变化。
2、化学变化
(1)概念: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又叫做化学反应。
(2)特点:有其他物质生成.
(3)常见的化学变化:木柴燃烧、铁的生锈、酒精燃烧等都属于化学变化。
【核心笔记】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是否有其他物质生成。
(2)物理变化一般表现为:物质形状、状态的改变,物质的挥发等。 (3)化学变化一般表现为:物质的燃烧等。
3、化学变化的特征及伴随的现象
【核心笔记】
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有其他物质生成。常表现为:发光、放热、产生气体、生成沉淀、颜色变化、吸热或放热等。
5、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本质区别:变化时是否有其他物质生成。
联系:在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伴随有物理变化,而在物理变化过程中不伴随化学变化(初中阶段)
【典例精讲】
考查角度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判断
例1:(2018·长春中考)下列过程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水结成冰 B.石蜡融化C.酒精挥发 D.木炭燃烧
[命题立意]列举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创设情境,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理解和掌握。
[解析]A、水和冰是同一物质的两种不同状态,变化前后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石蜡融化是石蜡由固态变成液态,变化前后也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酒精挥发也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木炭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等物质,并且释放热量,变化前后由其他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答案]D
例2: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蜡烛受热熔化 B.气球爆炸
C.烟花爆竹爆炸 D.水变成水蒸气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
[解析]A蜡烛受热熔化只是石蜡由固态变成液态,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气球爆炸是气球形状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烟花爆竹爆炸后,产生了二氧化硫等物质,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属于化学变化。
[答案]C
【解法指导】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依据---是否生成其他物质,因此在判断物质的变化时,要学会比较变化前后物质,有其他物质产生的一定是花絮变化,反之是化学变化。
考查角度2: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
例3:下列成语与化学变化有关的是( )
A.木已成舟 B.花香四溢 C.滴水成冰 D.蜡炬成灰
[命题立意]本题借助对成语的理解考查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
[解析]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由新物质生成。木已成舟是形状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A属于物理变化;花香四溢只是分子在不断做无规则运动,没有新物质生成,B属于物理变化;滴水成冰是水由液态成为固态,仅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C属于物理变化;蜡炬成灰是石蜡燃烧产生了水和二氧化碳,有新物质生成,D属于化学变化。
[答案]D
【解法指导】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时,不要被现象所干扰,要抓住是否生成了新物质这一判断依据。
【拓展】生活中典型的化学变化:燃烧
蜡烛,纸张等物质的燃烧,都生成其他物质,因此都属于化学变化。
【拓展】生活中典型的物理变化:铁水铸成锅
铁水,温度1300度左右,温度减低到铁熔点开始凝固,在铁锅砂型里凝固成铁锅状,整个过程属于物理变化。
【迁移训练】
5.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电灯通电发光 B.纸张破碎
C.粮食酿酒 D.切割玻璃
6.下列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钢铁生锈 B.汽油挥发
C.食物腐烂 D.酒精燃烧
7.厨房是家庭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以下在厨房中发生的变化中,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苹果腐烂 B.菜刀生锈
C.榨取果汁 D.面包发霉
8、(2018?毕节市)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下列诗句描述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C.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D.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典型考题精析
考点分析
物质的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是每年中考化学的必考内容。纵观全国各地的中考试题,每年的第一道选择题,大多是考察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例如,2018年宿迁中考第1题。
考题精析
考点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例1:(2018?宿迁)成语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下列成语描述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刻舟求剑 B.滴水成冰 C.抱薪救火 D.聚沙成塔
【从教材到中考】(教材第5页)这种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例如汽油挥发,铁水铸成锅,蜡烛受热熔化等都属于物理变化。这种生成其他物质的化学叫做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反应。木材的燃烧,铁的生锈等都属于化学变化。
【解析】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抓住这一实质来分析,就得出了正确答案。
【答案】C
考点2: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见原书P9 例6
综合应用创新题
1. (2018?宜昌)下列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某一工艺流程或应用,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破布捣烂(造纸) B.活字排版(印刷)
C.烟花燃放(火药) D.航海导向(指南针)
2. (2018?眉山)“中国诗词大会”正在中央电视台热播,诗词是中华民族灿烂的瑰宝。下列诗词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
A.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B.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C.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D.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3、生活中我们见到的现象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
A.酒精挥发 B.灯泡通电发光 C.自行车爆胎 D.铁器生锈
4、(2018·盐城市) 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木柴燃烧?? B.酒精挥发 C.?河水结冰?? D.胆矾研碎
5、(2018?乐山)下列变化中,只发生了物理变化的是( )
A.植物光合作用 B.苹果腐烂变质 C.矿石研磨成粉 D.酸雨腐蚀建筑
6、(2018·山东省青岛市)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铁钉生锈 B.衣服晾干 C.干冰升华 D.剪纸成花
7、(2018·威海市)描述物质变化的成语有:①滴水成冰;②死灰复燃;③木已成舟;④火烧赤壁;⑤沙里淘金;⑥火上浇油;⑦百炼成钢;⑧花香四溢;⑨玉石俱焚,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②③④⑤⑥⑦ B.④⑤⑥⑦⑨ C.①③④⑤⑧⑨ D. ②④⑥⑦⑨
8、(2018·衡阳市) 2017年5月14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召开,“一带一路”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古丝绸之路将我国的发明和技术传送到国外。下列古代生产工艺中主要体现化学变化的是( )
A.粮食酿酒 B.纺纱织布 C.在甲骨上刻文字 D.用石块修筑长城
9、(2018·济宁市)日常生活中下列做法,一定含有化学变化的是( )
A.用胶带粘合破损书画 B.用白醋泡制软皮鸡蛋
C.用钢丝球擦出灶具污渍 D.用汽油清洗衣服油污
10、(2018?安徽)陶瓷是中华民族在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发明。下列陶瓷制作工艺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 混合 B. 成型
C. 晾干 D. 烧结
【参考答案】
【迁移训练】
1.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化学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化学合成药物让人类生活得更健康、更长寿,A正确;大力发展火力发电会消耗大量的能源,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加剧“温室效应”,B错误;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农药、化肥容易造成水体污染,C错误;食品添加剂虽然能够增加食品的色泽和口味,但并不是越多越好,食品添加剂多了对人体健康不利,D错误。
2、【答案】C
【解析】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可知选项A、B、D都与化学研究的对象有关。
3. 【答案】C
【解析】化学的任务之一是生产出自然界中没有的物质,以满足人们对不同性质的物质的需求。软件的开发与应用是信息科学研究的范畴。
4、【答案】D
【解析】 A、原子是真实存在的,可以借助一定的仪器观察到;B、移动原子形成文字或图案,说明人们已掌握控制和移动原子的技术;C、“原子”二字,是借助于特殊仪器才能观察到的,仅凭肉眼根本看不到;D、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质子电子等很多类,每一类中有不同种,各自大小不同,其中原子又是由质子、中子、电子构成的,原子不是自然界中最小的粒子。
5、【答案】C
【解析】粮食酿酒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6、【答案】B
【解析】汽油挥发是由液态变为气态,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7、【答案】C
【解析】榨取果汁过程中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其他三项均属于化学变化。
8、【答案】B
【解析】A、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综合应用创新题】
1、C解析:A、破布捣烂(造纸)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活字排版(印刷)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烟花燃放(火药)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航海导向(指南针)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2、A解析:A、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是说的水的状态发生了变化,属于物理变化;B、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包含着物质的燃烧,属于化学变化;C、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有新物质氢氧化钙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包含着蜡烛的燃烧,属于化学变化。
3、A解析:铜器生“铜绿”是铜与氧气、二氧化碳、水共同作用生成的碱式碳酸铜,属于化学变化,故A正确;自行车轮胎爆炸是由于压强增大造成的,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玻璃破碎只是形状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金属导电是由于电子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
4、【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物质的变化的知识,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A、木柴燃烧生成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B、酒精挥发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河水结冰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胆矾研碎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5、【答案】C
【解析】A、植物光合作用过程中有新物质氧气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苹果腐烂变质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矿石研磨成粉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酸雨腐蚀建筑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6、【答案】A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化学变化的判断。化学变化是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A.铁钉生锈是铁和氧气、水反应生成铁锈,有其他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正确;
B.衣服晾干过程中只是水由液体变为气体,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C.干冰升华过程中只是二氧化碳由固体变为气体,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D.剪纸成花过程中只是纸的形状发生变化,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7、【答案】D
【解析】物理变化中无新物质生成,如①滴水成冰、③木已成舟、⑤沙里淘金、⑧花香四溢;化学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如:②死灰复燃、④火烧赤壁、⑥火上浇油、⑦百炼成钢、⑨玉石俱焚等都涉及到物质的燃烧,燃烧中有新物质生成,故发生的都是化学变化,故D正确。
8、【答案】A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化学变化的判断。化学变化是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A.粮食酿酒时会生成酒精,有其他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正确;
B.纺纱织布过程中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C.在甲骨文上刻文字过程中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D.用石块修筑长城的过程中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9、【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物质的变化。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A用胶带粘合物体没有产生新的物质属于物理变化。B.白醋与鸡蛋壳的主要成分碳酸钙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等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C.钢丝球擦污渍是对物体表面的简单清理,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汽油清洗油污是利用的溶解的原理,溶解过程没有产生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10、【答案】D
【解析】A、将原料混合在一起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的生成,是物理变化,错误;
B、将泥巴成型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的生成,是物理变化,错误;
C、将瓷器晾干是水分蒸发的过程,没有新物质的生成,是物理变化,错误;
D、瓷器烧结需要燃烧,发生化学变化,正确。故选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