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语文试题-期中测试卷(无答案)人教新课标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年级下册语文试题-期中测试卷(无答案)人教新课标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3-12 16:57: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四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试卷
(总分 100分 时量 90分钟)
一、我会拼,我会写。(10分)
biān fú zhànɡ ài mǐn ruì duǒ bì
1.夜间飞行的( )遇到( )物时会( )地( )。
yú chǔn huǐ miè
2.破坏大自然是( )的行为,人类有可能( )自己。
wān yán pān dēnɡ shāo wēi
运动员沿着( )的山间向上( ), ( )不留意,就有
xī shēnɡ
坠入深谷( )的危险。
二、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上“ ”。 (5分)
1、医生要给这个扎辫子的女孩扎(zhā zhá zā) 针,女孩儿见了十分害怕,在妈妈的怀中拼命的挣扎(zhā zhá zā )着。
2、我的同桌在削(xiaō xuē)铅笔的时候,手被木屑(xiè xuè)扎破了。
3、他气喘吁吁(xū??yù)地跑过来,呼吁(xū??yù)我们要保护大自然。
4、据(jù?jū)说明星罗志祥小时候家里生活很拮据(jū??jù)。
5、我们不能用冷饮(yǐn)水来饮(yìn)马。
三、找出下列词语的错别字并将正确字写在括写中。(3分)
除其不意( ) 不拆不扣 ( ) 知已知比 ( )
水平如境 ( ) 永住人间 ( ) 攻其不惫( )
判断对错,对的画“√”,错误的画“×”。(6分)
1.我国有五岳名山,它们是: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其中西岳华山为五岳之首。?? ( )
2.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 )
3.《夜莺的歌声》文中提到的侵略者是俄国法西斯。 ( )
4.“想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中的“两”是指诗人和天上的飞鸟;“湖光秋月两相和”中的“两”是指湖水的颜色和秋夜的月色。 ( )
5.《自然之道》这篇课文告诉我们,不要去关心大自然的事,否则就会好心办坏事。( )
6.《忆江南》是诗人回忆曾经观光浏览杭州当地风景时所留下的印象。“忆江南”是词牌名。 ( )
五、按要求写句子。(10分)
真 啊, 。(把句子补充完整)
2.我一定要做一个受小朋友欢迎的辅导员工作。(改病句)

3.他穿着一件颜色跟绿叶差不多的绿上衣。(缩句)

4.天山这时并不是春天。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得过这时天山的无边繁花呢?(用恰当的关联词连成一句话)

5.像这样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怎么能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呢?(改陈述句)

六、根据内容填空(16分)
1.王军是个很任性的孩子,他总爱拿自己不喜欢做的事情让别人去做,这让我想起《论语·颜渊》中的一句名言: , 。
2.遥望洞庭山水翠, 。作者是 代诗人 。
3.明天我要去旅行,今天下午看到西边天空的彩色云,我高兴极了,因为有句谚语说:“ , 。”
4.看着眼前澎湃的潮水和天空中的一轮明月,我不禁想起了张若虚的那句诗:“
, 。”
5.《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唤》中雷利发出的呼唤是
。 (2分)
6.同学们,在“大自然的启示”这次综合性学习中,你和伙伴通过 (方法)了解了 ,并以 (形式)展示了你们的成果。
7.新闻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写一则你搜集到的新闻,注意语言要简洁。
。(2分)
七、阅读(20分)
(一)课内阅读(8分)
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它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出一种声音。这种声音叫做超声波,人的耳朵是听不见的,蝙蝠的耳朵却能听见。超声波像波浪一样向前推进,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的方向。
科学家模仿蝙蝠探路的方法,给飞机装上了雷达。雷达通过天线发出无线电波,无线电波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显示在荧光屏上。驾驶员从雷达的荧光屏上,能够看清楚前方有没有障碍物,所以飞机在夜里飞行也十分安全。
1.文段中加点的“终于”一词说明 。(1分)
2.“蝙蝠能在黑夜里飞行的秘密指的是什么?”请用“_____”在文中画出来。(1分)
3.超声波像波浪一样向前推进这句话是一个 句,把 比作 ,这样写的好处是 。(3分)
4.雷达的天线就像蝙蝠的 ,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就像蝙蝠发出的 ,雷达的荧光屏就像蝙蝠的 。(3分)
(二)课外阅读(12分)
心底盛开一朵花
匆匆上了公交车,我才发现没带公交卡。
司机倒是不错,可能是看我不像经常逃票的人,让我在皮包里继续找零钱。
在车上,我觉得自己像个小偷,把身上里里外外翻了个遍,除了几张百元整钞,再也没有找到一个硬币。那种尴尬和狼狈是我从来没有过的。面对车厢里几十人诧异的目光,我恨不能马上掏张百元大钞扔进投币箱来证明自己的粗心大意和清白。慌乱时,一个粗哑的声音从背后传来:“先生,我这里有一块钱,你拿去吧。”我回头一看,说话的是位七十岁左右的老太太,满脸黑色的皱纹,一套灰色的布衫,头上裹了条很旧的白毛巾,脚套一双褪了色的绣花鞋——一个典型的外地老太太。言语间,她已经替我把一块钱投了进去。我慌忙解释说:“那怎么可以,我怎么还您的钱呢?”
老太太笑了:“一块钱,还什么?又不是1万元。”这时,我发现车里的人都冲我和老太太笑了,这种让我捉摸不透的笑容使我越发不安起来。他们越是这样,我越不好意思,迫不及待地说:“大娘,要不这样吧,我和您一道下车,您等我几分钟,我去买包香烟,换开零钱后给您。老太太又笑了:“我下一站就到了,下午回山东济宁老家。我儿子一家都在南京打工,我是专门来看孙子的。三年前,我第一次在南京坐车时,不知道要投币,身上也没有零钱,就像你现在的样子,是一位好心的始娘帮我投了一块钱。今天我正好有机会还南京人一份情。下次,如果你在车上遇见像你一样的粗心人,替他投一块钱,就算你还我了,我把这一块钱暂时保存在你那里。”
听了老太太的话,满车厢的人都笑了,笑得那么灿烂、那么自然。
1.文中画线的句子属于( )描写。(1分)
A.外貌 B.语言 C.动作 D.心理
2.“我”因什么事而感到尴尬?(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老太太叫“我”怎样还她的一元钱?(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短文实际写了三次投币:(1)三年前,___________________;(2)今天,___________________;(3)将来,___________________。(3分)
5.“满车厢的人都笑了,笑得那么灿烂、那么自然”这句话正确的理解是( )( 2分)
A.老太太的话把车厢里的人逗乐了。
B.车厢的人听了“我”和老太太的对话觉得老太太很可爱。
C.这是发自内心的笑,饱含着车上的人对老太太的赞许。
6、看到文章题目,你有什么想法,谈谈自己的理解:
。(2分)
八、习作(30分)
题目:_____________真_____________
要求: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如我真棒,奶奶真辛苦,春天的景色真迷人,校园真美丽,布娃娃真可爱,这件事真感人,这次活动真有意思……然后根据补充好的题目写一篇作文。动笔前,认真想一想,自己最想告诉别人的是什么,要把自己最想说的意思写具体,写清楚。做到语句通顺,标点正确,书写工整,字数不少于350字。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