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第六单元《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测试(2)(新人教版必修3)

文档属性

名称 历史:第六单元《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测试(2)(新人教版必修3)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09-11-20 19:09: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六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单元测试(必修3)
班级: 姓名: 座号: 成绩:
一、选择题:(每题2.5分,共5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用2B铅笔将其填图在下列答题卡中)
1.近代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是 ( )
A.保国会 B.华兴会 C.兴中会 D.中国同盟会
2.1894年,孙中山曾上书李鸿章,提出了“人尽其才,地尽其利,物尽其用,货畅其流”的主张,这表明孙中山 ( )
A.希望通过和平改革拯救祖国 B.希望通过暴力革命拯救祖国
C.已经对清政府彻底失望 D.坚信三民主义能够救中国
3.中国同盟会纲领中的核心内容是 ( )
A.驱除鞑虏 B.恢复中华 C.创立民国 D.平均地权
4.下列关于孙中山的“民生主义”的表述,正确的是 ( )
A.目标是建立中华民国 B.含义是推翻帝国主义,求民族之生存
C.是资本主义性质的土地纲领 D.是彻底反封建的土地纲领
5.孙中山在三民主义中未能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这说明 ①孙中山胆小怕事 ②孙中山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 ③孙中山不是真正的爱国者 ④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 )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6.下列关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由孙中山制定并颁布
B.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
C.规定国民在政治上一律平等
D.具有反对封建专制的进步意义
7.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①辛亥革命 ②二次革命 ③护法运动 ④护国运动 (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①③②④ D.①④③②
8.中国国民党“一大”召开的时间、地点是 ( )
A.1912年 武昌 B.1913年 南京 C.1921年 上海 D.1924年 广州
9.新三民主义与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一致的地方是 ①推翻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②反对封建主义 ③走社会主义道路 ④彻底实现人民权利 ( )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0.毛泽东思想 ①是对三民主义的继承与发展 ②是对马列主义的继承与发展 ③是中国革命与建设实践的必然产物 ④是指毛泽东的理论观点 ( )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③④
11.首先提出“毛泽东思想”这一概念的是 ( )
A.毛泽东 B.周恩来 C.王稼祥 D.邓小平
12.为新中国成立作了政治理论准备的是毛泽东的 ( )
A.《新民主主义论》 B.《论联合政府》
C.《论人民民主专政》 D.《论十大关系》
13.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 ①民主与科学 ②实事求是 ③群众路线 ④独立自主 ( )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4.歌曲《春天的故事》中有这样一句歌词“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这位老人是 ( )
A.毛泽东 B.华国锋 C.胡耀邦 D.邓小平
15 1971年“两个凡是”指导方针的提出说明 ( )
A.文革尚未真正结束 B.“左”的指导思想并未根本改变
C.毛泽东深受人民爱戴 D.右倾机会主义有所抬头
16.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指导思想是 ( )
A.实事求是 B.改革开放 C.科教兴国 D.和平崛起
1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被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分别是在中共哪两次会议上?( )
A.“三大” “十三大” B.“七大” “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七大” “十五大” D.“八大” “十四大”
18.下列观点属于邓小平理论的是 ①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②对民族资本进行“和平赎买”③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 ④一国两制,和平统一 ( )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9.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以邓小平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又开创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二者最根本的相同点是( )
A.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 B.始终不渝地贯彻党的最高纲领
C.把反“左”作为革命进程的重要任务 D.实事求是,从中国国情出发
20.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和建设中,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本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有:( )
①实行“工农武装割据” ②对资本家的生产资料进行改造时采取赎买的方式
③建立统一战线 ④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①④ D ①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
21.每逢重大节日,孙中山先生的巨幅画像总会摆在天安门广场,与天安门城楼正中的毛泽东主席的巨幅画像遥相而对。这既是永恒的纪念,更是崇高的敬仰。因为孙中山先生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杰出代表。
请回答:(15分)
(1)1905年,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为什么说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
(2)与时俱进,理论创新,是每一位思想巨人的共同特点,这在孙中山先生的身上有着鲜明的体现。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先生在理论认识方面,对三民主义进行了哪些改造和发展?
22、江泽民在中共十五大报告中总结20世纪的中国革命进程时说:“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的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共15分)
请回答:
(1)20世纪中国经历的三次历史性巨大变化分别是指什么?
(2)与时俱进、理论创新是三位思想巨人的共同特点,试分析举例说明。
(3)三位伟人的共同道路是什么?
23、在反封建的思想主张方面,戊戌变法中的维新思想与辛亥革命中的民主革命思想有何共同点和差异?与前二者比较,新文化运动的激进派提出了哪些更进步的主张?分别指出在当时的历史条件指出三次思想解放潮流在反封建方面的不足之处。(共20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15:
C A C C D A B D A B C C C D B
16-20:
A C B
D D
二、非选择题:
21(1)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要求推翻腐朽的清政府;民权主义要求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民生主义要求“平均地权”的土地纲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反映了资产阶级在政治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因此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
(2)改造和发展:民族主义:由“反对民族压迫”发展为对内强调各民族一律平等,对外强调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在此基础上求得中华民族的自由解放。民权主义:由“国民一律平等”进一步深化为“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而非少数人所专有,成为反抗民族压迫的工具;民生主义:继续强调“平均地权”,进一步提出了“节制资本”“扶助农工”要求,反对私有资本操纵国计民生。
22、(1)第1次是辛亥革命;第2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第3次是改革开放,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3分)
(2)孙中山总结了革命失败的教训,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主张,把旧三民主义发展成为新三民主义,实现了第1次国共合作。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开创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政权,并以和平的方式实现了社会主义改造。邓小平总结了建国以来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开创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各3分,共9分)
(3)三位伟人的共同道路是救国、建国、强国的道路,是振兴中华、振兴国家的道路(3分)
23、(1)共同点:用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反对封建主义。(2分)
(2)差异:①思想武器不同:维新思想是把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同儒家思想相结合,在维护孔子的名义下,批判封建守旧思想,还用进化论批判封建制度;革命派直接用西方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学说为思想武器,宣传资产阶级民主思想。②具体主张不同:维新思想要求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科技和文化教育,要求通过改革变封建君主专制政体为君主立宪制政体,但没有触及封建土地所有制;革命派反对君主立宪制,主张用暴力手段推翻清朝统治,并提出了资产阶级土地纲领。③斗争形式不同:维新思想主张仿效日本,走改良主义道路;民主革命思想主张进行革命,推翻封建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各4,共12分)
(3)进步:①新文化运动提出“民主”与“科学”口号,批判封建正统的儒家思想,并将矛头指向封建礼教。②新文化运动后期,并始用马克思主义反对封建主义,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做了思想上的准备。(4分)
(4)不足:维新派的思想没有涉及反对封建的土地制度,革命派缺乏对封建思想的彻底批判,激进派没有注意同群众运动相结合。(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