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体与绝缘体》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导体,什么是绝缘体;
(2)、能够设计检测装置,检测常见物体的导电性能;
(3)、认识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
(4)、知道人体和自然界的水也是导体。
过程与方法:
经历对多种物体进行猜测、探讨、实验、记录等活动过程,对所收集的信息进行整理与分析,得出结论。运用结论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
形成严谨的、用实验检验猜测的科学态度,认真细致的探究习惯和安全用电意识。
教学重点:
做一个检测器检测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运用探究出的结论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用严谨的科学态度探究物体是绝缘体还是导体,并运用探究的出结论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学生:每组一套材料,包括电路检测器,科学记录表及铜片、纸片、铁片、塑料片、大头针、三角尺、回形针、铝片等待检测物体。
教师:演示用的电路装置,多媒体课件,各式开关,导线。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1、师:在我们身边,有的物体能让电流通过,有的物体不能让电流通过。来看这根电线:哪部分能让电流通过?哪部分不能让电流通过呢?(师演示:用电线外面的塑料连接起来,小灯泡不亮;用电线里面的铜丝连接起来,小灯泡亮了。)
2、师:通过刚才这个小实验,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只有把里面的铜丝连起来,灯泡才会亮。
生:我发现了铜丝能传电。
师:也就是说电线里面的材料和外面的材料是不一样的,里面的铜丝可以让电流通过,外面的塑料不可以让电流通过。
3、师:我们把像铜丝一样能让电流通过的物体叫导体,像塑料一样不能让电流通过的物体叫绝缘体。板书:导体绝缘体。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原有经验出发,引出导体和绝缘体概念,开门见山。
二、学习检测一块橡皮方法
1、师:我们知道了像铜丝一样能让电流通过的物体叫导体,像塑料一样不能让电流通过的物体叫绝缘体。出示橡皮,问:那橡皮是导体还是绝缘体?
生:绝缘体。
师:到底是什么呢?说说就能算数吗?
生:我们要通过实验进行检测。
师:对,我们要通过实验进行检测。我们可以借助什么工具来检测它们是否能让电流通过呢?
生:电路检测器。
2、师:好,那我们就请一个同学上来用电路检测器检测一下。
生:(上来演示。)
设计意图:先请学生按原有经验检测,从而与科学的检测方法相比较,体会科学操作方法的意义,领会科学的严谨性,并对学生的科学素养的提高是一个质的飞跃。
3、师:同学们提出了自己的研究方法,这节课我们要学会一种更科学规范的检测方法,请大家先用一分钟时间仔细看看是怎么做的。
4、师:谁来说说这样检测的科学性:
生:把橡皮从右边拿出来,检测完后要放到左边去,这样在检测多种物品时才不会发生混淆。
生:在检测前要把电路检测器的两个检测头接触一下,看看灯泡是否发光,这样可以保证电路检测器是好的。
生:连续重复检测一次是为了提高检测的准确性,而且可以节省时间。
5、师:我们再请一个同学按科学的方法来检测一次。
6、生:(演示)
设计意图:本课的重点是检测橡皮的过程。为了突破这个重点,关键是让学生理解检测方法。因此不惜时间让大家讨论这样操作的科学性,为的是小组检测25个物体时能按照科学的检测方法进行检测。
7、出示记录表。
师:这里还有张合作评价表,实验完毕之后小组评价。(师介绍评价表的有关内容)
三、检测物品
1、师:好,同学们都学会了正确的检测方法,现在老师手里有这些物体,到底哪些是导体,哪些是绝缘体呢?我已经把这些物体的名称印在记录纸上了。请大家来看一看,你认为它是导体还是绝缘体?认为是导体的在导体下打勾,是绝缘体的在它的下面打勾,有疑问的打个问号。(师示范)
设计意图:先对物体是否导电进行猜测,不让猜测流于形式。对同学们的猜测结果进行分类,一目了然,有争议的打上问号,从而引出谁的猜测正确。对有不同意见的问问他的依据是什么,了解他的生活经验和先前有的知识。
2、师:下面我们来检测这些物体。老师给大家15分钟时间完成实验。时间一到,组长立刻就把材料收起来上交,明白吗?看哪组实验最安静,速度快,完成的质量又高。
3、师:在大家动手做之前老师这里先提几点要求。
师:第一,要求大家学会分工与合作。课前大家都分工好了吗?
生:好了。
师:第二,我们在检测每个物体时一定要按照刚才检测一块橡皮的过程严格检测,先预测、检测、再检测,如果不一样,还要进行第三、第四次的检测,然后才能做出判断。
师:第三,老师没有给大家提供全部的物体,如果同学们检测好了老师给你们提供的材料以后,可以自己寻找材料做研究,比如说可以测测书包里的文具,书本等。
师:请材料员取出材料,我们开始吧!
设计意图:四年级孩子已经有了一定的合作意识,但是如何科学合理的分工孩子还难以处理。因此,继续强调学会分工与合作,并对存在困难的小组提供相应的帮助策略。
4、小组领材料,学生开始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这个实验较花费时间。因此给学生规定一定的时间,可以促其抓紧时间展开实验。
四、交流汇报,丰富概念:
1、师:我们检测已经结束,现在我们请小组派代表,拿着你们的实验记录表到实物投影仪上进行汇报,哪些物体是导体,哪些物体是绝缘体。其他同学要认真倾听,如果有不同意见的拿好不同颜色的笔做好记录。等他们汇报完可以提出自己的意见。
师:有没有不同意见?(对不同意见的让学生实验)
设计意图:把检测结果与预测情况对照可以看我们预测时出错了多少,并且直观地看出导体的共性。
师:哪类物体是导体?哪类物体是绝缘体?
生:金属。(师板书)。
师:除了金属还有什么也是导体呢?
生:铅笔芯。(师板书)。
设计意图:通过检测,观察,归纳,丰富了学生导体概念的外延。
2、找找教室哪些是导体,哪些是绝缘体。
设计意图:学以致用,并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
3、出示插头。哪部分是导体,哪部分是绝缘体?为什么这样设计?
4、总结:人们利用导体把电送到需要的地方,利用绝缘体阻止电流到不希望有电的地方。
五、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