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优学案:2.3 原子的构成(学科素养构建+教材解读+典例精析+综合应用)

文档属性

名称 培优学案:2.3 原子的构成(学科素养构建+教材解读+典例精析+综合应用)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9-03-26 09:27: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单元 探究水世界
课题3 原子的构成
学科素养构建
必备知识
关键能力
素养提升
1、原子的构成
2、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3、离子的形成
4、相对原子质量
1、知道原子的构成以及构成粒子之间的关系;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是一种模型化的方法。
2、了解原子核外的电子是分层排布的;了解典型元素(稀有气体、金属和非金属)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特点。
3、以氯化钠为例,了解离子形成的过程,知道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4、知道相对原子质量的含义,并学会查相对原子质量表。
5、了解化学在宏观物质与微观粒子之间建立联系的途径和特点。
1、?从对原子结构模型认识发展史切入.引导学生了解人类探索原子结构的基本历程.提高学生学习原子结构知识的兴趣.同时也可让学生体会科学探索过程的艰难曲折.
2、感受世界的物质性、物质运动的永恒性和物质可分的观念。
教材全面解读
知识点1、原子的构成(重点)
1、原子结构的探究
说明:①α粒子是一种带正电,质量比电子大很多的微粒。
②金由原子构成
⑴α粒子的运动轨迹分析:
①大多数α粒子可以直接穿过说明原子核很小,原子内部有“很大”的空间,
②少数α粒子向外偏转,说明原子和带正电;
③极少数的α粒子反弹,说明原子核的质量较大,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⑵结论:原子是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电子在核外围绕原子核高速运动。


【教材栏目解析】课本37页交流共享
见原书57页
2、原子的构成
(1)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的,所以说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2)原子核体积很小,但几乎集中了原子的全部质量。核外电子的质量很小。
(3)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每个质子带1个单位的正电荷,中子不带电。
(4)每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
⑸原子不显电性
尽管原子核和核外电子都带电,但原子核带的是正电荷,核外电子带的是负电荷,而且原子核带的正电荷和核外电子带的负电荷电量相等,电性相反,因此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3、构成原子的各粒子间的关系
(1)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称为核电荷数。因为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全部集中在质子上。而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所以具有如下等量关系:
核电荷数 = 核内质子数
(2)因为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和核外电子所带的负电荷电量相等、电性相反,而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所以有如下等量关系;
核电荷数 = 核外电子数
(3)在原子中,核电荷数 = 核内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
4、构成原子的各微粒之间的关系
由上表可以看出:
(1)不同原子的质子数、电子数不同。
(2)不是所有的原子都有中子(氢原子的中子数为0)。
(3)质子数一定等于电子数,但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4)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5、原子的基本性质
①原子也是构成物质的微粒的一种微粒。
由原子构成的物质有:金属、稀有气体、某些固态非金属(如:金刚石、石墨)
②由原子构成的物质,其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微粒就是原子。
【教材栏目解析】课本38页交流共享
见原书58页
6、分子和原子的比较
原子
分子
相同
①都能构成物质
②都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③都是质量、体积很小,微粒间都有间隔,都在不停的运动
区别
①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
②既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也可以是保持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物质由原子构成时)
在构成物质时,是保持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联系
分子都由原子构成。
【举例】以碳原子为例描述原子的构成:
构成碳原子的粒子有6个质子,6个中子和6个电子。其中6个质子和6个中子构成了原子核作为原子的中心,而6个电子在核外一定空间内绕核做高速运动。
【资料】原子结构的探索历程:
(1) 1803年,近代化学之父,英国科学家道尔顿(Dalton J)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道尔顿原子论”:一切物质都由原子构成,原子很小、呈圆球状、不可再分……但由于受当时实验条件限制,道尔顿无法用事实证明自己的观点。
1811年,意大利化学家阿伏伽德罗提出:有些物质也是由分子构成,原子的基本工作形式是分子。
1897年,汤姆森通过实验发现了电子,进一步发展了原子.分子论。汤姆森主要是纠正了“道尔顿原子论” 原子不可再分中的观点。
1911年,卢瑟福又通过实验,推测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并提出了沿用至今的现代原子结构理论。
【拓展】原子内部结构揭秘——散射实验
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金箔的实验,α粒子(带正电)在该实验中的运动轨迹如下:
对于上述三种实验现象,理解和解释如下:①极少部分α粒子被弹了回来,说明原子核质量大;②一小部分α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方向,说明原子核带正电荷;③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变原来方向说明金原子中有一个相对很大的空间,原子不是实心球体,原子核体积小。
【教材栏目解析】课本40页在线测试
见原书59页
【典例精讲】
考查角度1:原子的结构
例1(2017?威海中考)学习完“原子的构成”之后,萍萍同学形成了以下认识,其中错误的是(  )
A.原子由居于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B.核外电子在离核远近不同的区域中运动
C.原子核的质量和电子的质量相差不大
D.原子核的体积与整个原子的体积相比要小很多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对原子的构成及原子中各粒子之间关系的掌握。
【解析】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核外电子在离核远近不同的区域中运动;电子的质量很小可以忽略不计,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原子核的体积很小,原子核的体积与整个原子的体积相比要小很多。
【答案】C
【解法指导】构成原子的各粒子之间的关系
(1)数量关系: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与中子数无关)。
(2)质量关系:组成原子核的质子和中子的质量相差不大,都比电子质量大得多,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3)体积关系:原子核仅占整个原子体积的几千亿分之一。
【迁移训练】
1. (2019·江苏省仪征市期中)原子的构成示意图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原子是实心球体
B. 整个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C. 质子与电子质量相等
D. 质子、中子、电子均匀分布在原子中
考查角度2:构成原子的各粒子间的关系
例2:(2018·北京市房山区一模)2017年,我国科学家在利用镓(Ga)进行肿瘤的早期精准诊断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一种镓原子的原子核内有31个质子和37个中子,该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
A.6 B.31 C.37 D.68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构成原子的各粒子间的数量关系。
【解析】因为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由题意可知,该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31,故该原子的核电荷数为31.
【答案】B
【迁移训练】
2. (2018·北京一模)一种铁原子核内有26个质子和30个中子,该原子核外电子数为( )
A.26 B.4
C.30 D.56
知识点2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难点)
1、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
原子核居于原子中心,但比原子小得多,原子核的半径只有原子半径的几万分之一,如果把原子比做一个庞大的体育场,而原子核只相当于一只蚂蚁,因此,原子里有很大的空间,电子就在这个空间做高速运动。
2、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的特征
(1)电子层
核外电子的运动有自己的特点,没有固定的轨道,但却有经常出现的区域,科学家形象地将这些区域称为“电子层”。
(2)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核外电子是在不同的电子层内运动的,此现象叫做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能量高的电子通常在离核远的区域运动,能量低的电子在离核近的区域运动,通常用电子层来形象地表示电子离核的远近,能量最低、离核最近的电子层为第一层,次之为第二层,以此类推为三、四、五、六、七层,离核最远的也叫最外层。
(3)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①原子核外第一层最多排2个电子;第二层最多排8个电子;最外层最多不超过8个电子。
②先排满第一层,再排第二层,依次类推。
③最外层最多不超过8个电子,达到8个电子的惰性状态,是稀有气体的稳定结构(第一层为最外层时,2个电子为稳定结构),不易发生电子得失。
3、用原子结构示意图表示原子的结构
(1)原子结构示意图
原子结构示意图通常是由原子核及核内质子数、电子层及各层的电子数等组成的。用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简洁、方便地表示原子的内部结构:
4.原子结构与性质的关系(如下表)
原子分类
最外层电子数
结构的稳定性
得失电子的趋势
化学性质
举例
金属原子
一般少于4个
不稳定
易失去最外层电子
不稳定
钠、镁等
非金属原子
一般不少于4个
不稳定
易得到电子
不稳定
氧、硫等
稀有气体原子
8(He为2)
相对稳定
相对稳定,不易得失电子
稳定
氦、氖等
(1)原子的化学性质主要取决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2)原子的最外层是相对稳定结构的,该原子的化学性质相对稳定;原子的最外层不是相对稳定结构的,趋于达到相对稳定结构。
(3)不是稳定结构时,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原子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有稳定结构的原子间化学性质都相似。
【拓展】在原子中,电子层并不是真实存在,只是科学家为了研究方便,进行的一种人为规定,是理想上的假设而已。
【资料】电子在原子核外排布时,要尽可能使电子的能量最低。比方说,我们站在地面上,不会觉得有什么危险;如果我们站在20层楼的顶上,再往下看时我们心理感到害怕。这是因为物体在越高处具有的势能越大,物体总有从高处往低处的一种趋势,就像自由落体一样,我们从来没有见过物体会自动从地面上升到空中,物体要从地面到空中,必须要有外加力的作用。电子本身就是一种物质,也具有同样的性质。
【总结】观察1—18号原子结构示意图,发现:
【拓展】相对稳定结构:
考查角度:原子结构示意图
例3:(2018·邵阳)
某原子得到两个电子后的结构示意图为,则x的值是( )
A.14 B.16 C.18 D. 20
【命题立意】考查主要考查对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及其应用,根据所给的结构示意图可知,某原子得到两个电子后核外电子数为18,可知,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6,原子结构示意图圆圈内的数字代表该原子的质子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6,故B选项正确。
【答案】B
【解法指导】原子中各粒子的作用:质子数决定了原子的种类;质子数和中子数决定了原子的质量;最外层电子数决定了原子的化学性质。
【迁移训练】
3. (2018?开封月考) 镁原子和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
(1)氯原子的核电荷是_____。
(2)镁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_____(填“得到”“失去”)两个电子。
(3)镁原子与氯原子相同的是_____ (填序号)。
①质子数 ②电子数 ③电子层数 ④最外层电子数
知识点3、离子(重点)
1、离子的形成
定义:带电荷的原子叫做离子。
(2)离子的形成:
⑸氯化钠的形成
结论:
①.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是由氯元素和钠元素组成的.
②离子也可以直接构成物质,也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③原子在变成离子的过程中,整个原子核都不变,改变的只是最外层电子数
离子和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见原书61页表格
【教材栏目解析】
3.离子的表示方法和离子符号的意义
(1)离子的表示方法:
在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右上角标出离子
所带电荷的多少及电荷的正负,数值在前,
正负号在后。写成Rn+或Rn-的形式,当n=1时,
n不写,如H+、OH-等。
(2)离子符号的意义:
4、离子也是构成物质的粒子
由离子构成的物质,阴、阳离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如氯化钠就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保持氯化钠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钠离子和氯离子。
【核心笔记——规律方法】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总结】原子形成离子过程中的变与不变
(1)原子形成阳离子改变的是核外电子数减少,电子层数减少一层,由不带电变为带正电,化学性质发生了改变;不变的是原子核内质子数、中子数和相对原子质量。
(2)原子形成阴离子改变的是核外电子数增加,由不带电变为带负电,化学性质发生了改变;不变的是原子核内质子数、中子数、电子层数和相对原子质量。
【总结】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
最外层电子不稳定的原子通过得、失最外层电子,从而变成阴、阳离子,当然,阴、阳离子如果在失、得相应的电子,就又变成了原来的原子。总之,它们的相互转化是通过电子的得失来完成的。如图:
【规律】原子的核外电子数=质子数;阳离子的核外电子数<质子数;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数>质子数。
【拓展】 1、符号的意义
①Na:表示钠元素或一个钠原子
②Na+:一个钠离子
2Na+:两个钠离子
数字的意义
mRn+ 或mRn-
n:表示一个离子带电荷的数值
m:表示离子的个数
【点津】
电荷数和正负号的书写位置和语言习惯对应,如:一个镁离子带两个单位的正电荷。先写2,后写+。
离子符号前的数字只决定原子的个数,所以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永远是一个离子带电荷的数值。
考查角度1:离子的形成和离子结构示意图
例4 (2018?乐山中考)下列微粒结构示意图中,其微粒符号可以用形如R2﹣来表示的是(  )

A B C D
【命题立意】本题结合粒子结构示意图,考查对离子符号及表示意义的理解。
【解析】A.质子数=8,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带2个单位负电荷的阴离子,可以用R2﹣来表示;B.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0,为原子;C.质子数=12,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带2个单位负电荷的阳离子,可以用R2+来表示;D.质子数=9,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
【答案】A
【迁移训练】
4. (2018?新乡月考)某粒子(原子或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m=11,则该粒子所对应离子的符号为  ;
(2)若该粒子带两个单位负电荷,且n=8,则该粒子的符号为  ;
(3)若m﹣n<10,则该粒子是一个  (选填“原子”、“阳离子”或“阴离子”)
5.(2018?兰州)根据氯离子的结构示意图,判断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氯离子核内有 17 个质子
B.氯离子核外冇 3 个电子层
C.氯离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
D.氯离子的符号 Cl—
6.(2018·泰安)如图是五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②属于同种元素
B.③⑤化学性质相似
C.②③④均表示离子
D.②④形成的化合物是MgCl
考查角度2: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例5:下列有关微粒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原子、分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B.钠原子失去1个电子形成钠离子
C.过氧化氢分子由氢分子和氧分子组成
D.构成物质的微粒是在不停地运动
【解析】A、原子、分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正确;B、钠原子最外层有一个电子,容易失去,形成钠离子,正确;C、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分子改变,化学性质也改变;过氧化氢不具有氧气和氢气的性质,故过氧化氢分子中不可能含有氧分子和氢分子,过氧化氢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错误;D、构成物质的微粒总是在不断地运动,正确。
【答案】C
【解法指导】分子、原子、离子的比较:
分子
原子
离子
概念
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表示方法
用化学式表示. 如H2,He
用元素符号表示,如H,Fe
用离子符号表示,如
Na+、NO3-
微粒的运动
物理变化是分子运动的结果,如:水的蒸发
化学变化是原子运动的结果. 如:水的电解
离子运动的结果可能是
物理变化。也可能是化
学变化,如:NaCl的溶
解是物理变化, NaCl
与AgNO3反应是化学变化
化学计量数与符号的关系
化学式、元素符号、离子符号前加上化学计量数,如
2H,2H2,3Na+,只表示原子、分子、离了的“个数”,
不表示元素和物质
联系
【迁移训练】
7、(2019·重庆市江津区七校联考)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有关三种粒子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原子、分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B. 原子都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C. 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分,分子在物理变化中不可分
D. 在原子、离子、质子、中子、电子中,只有电子是带负电的
8、(2018·杭州市期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一种微粒
②原子是不能再分的一种微粒
③镁原子与镁离子的化学性质不同
④构成氯化钠的氯化钠离子在不断运动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④ D.③
知识点4、相对原子质量(重点)
1.原子的实际质量
原子虽小,但仍然具有一定的质量,而且各种原子的质量是不相同的。例如,1个氢原子的质量为1.647×10-27 kg,1个氧原子的质量为2.657×10-26 kg。由于原子质量的数值太小,书写和使用都不方便,于是,科学家用相对原子质量来衡量原子的质量。
2、相对原子质量
(1)定义
以一种碳原子(碳12,含有6个质子和6个种子的碳原子)质量的1/12(1.66×10-27Kg)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到的比,作为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符号为Ar)。
(2)计算公式
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Ar=
根据上述公式计算,氢的相对原子质量约为1,氧的相对原子质量约为16.
(3)单位
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单位为“1”,一般不读出也不写出。
【核心笔记——规律方法】
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它不是原子的实际质量,但能反映出一个原子实际质量的相对大小。原子的实际质量越大,其相对原子质量也越大。
(4)相对原子质量的近似计算
构成原子的质子的质量为1.6726×1027kg,中子的质量为1.6749×1027kg,跟相对原子质量标准(一个碳12原子质量的1/12)相比较所得到的比,均约等于1;而电子的质量很小,约为质子质量的1/1836,可以忽略不计,整个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所以相对原子质量在数值上约等于质子数+中子数,即: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核心笔记——拓展延伸】
原子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的区别和联系:
原子的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
区别
测定出来的是原子的实际质量,数值非常小,有单位(kg)
相比得出的是原子的相对质量,数值大于或等于1,有单位(1)
联系
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Ar)=
【教材栏目解析】课本40页在线测试
见原书59页
【拓展】碳原子有多种,它们的质子数都是6,但中子数不同,有6、7、8等,这里所说的一种碳原子是指含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的碳原子,简称碳12,其质量的1/12约为1.6610-27kg,近似等于1个质子或1个中子的实际质量。
【注意】在各粒子之间的等量关系中,等式“核内质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原子序数是指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序号,数值上等于原子核的核电荷数)”是恒成立的,当它们与核外电子数连等时,只有在原子中成立(即该等号不适用于离子,因为原子在变成相应的离子时,核外电子是有得失的);当它们与“相对原子质量—核内中子数”连等时,是根据相对原子质量的近似计算公式,通过变形而得来的。
【资料】贝采里乌斯采是第一位把原子量测得比较精确的化学家。他在1814~1826年的12年里连续发表了三张原子量表,所列元素多达49种。
【典例精讲】
考查角度:相对原子质量的含义及计算
例6:(2019·常德市芷兰实验学校期中)M元素的离子为M2+,该离子的核外电子数为a,核内中子数为b,则M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A. a+b+2 B. a+b-2
C. a+b D. b+2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对相对原子质量含义的理解及计算的掌握。
【解析】M2+是M原子失去2个电子形成的,由M2+核外电子总数为a,可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总数为a+2,由于原子中质子数等于电子数,所以其质子数等于a+2;相对原子质量等于质子数+中子数,所以M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a+b+2。
【答案】A
【解法指导】运用对比法认识原子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原子质量是原子的实际质量,单位为“kg”,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单位是“1”。相对原子质量=原子的质量 ÷ 一个碳12原子质量的1/12,相对原子质量越大,原子的实际质量越大。
【迁移训练】
9. (2018?西安质检)已知某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某硫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2。如果该氧原子的质量为m,则该硫原子的质量为 ( )
A.32m B.2m
C.m D.不能确定
10、(2019·广东省潮州市期中)核电荷数为94的钚(Pu)是一种核原料,该元素一种原子的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为239,下列关于该原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中子数为145
B. 质子数为94
C. 核外电子数为94
D. 相对原子质量为145
典型考题精析
考点分析
1. 原子的构成及构成原子的粒子间的关系是中考常考点,如2017年的恩施州中考第4题;常见题型为选择题。
2.粒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根据粒子结构示意图判断原子、阳离子、阴离子,根据粒子结构示意图判断原子的性质等是中考的热点,如2018年的兰州中考第11题;常见题型为选择题或填空题。
3.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含义,学会计算相对原子质量,知道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常见题型为选择题或填空题。
考题精析
考点1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
例1:(2018·云南民族大学附属中学期末)植被丰富的公园中有丰富的负氧离子,空气中氧分子得到电子就能形成负氧离子(O22()。下列关于O22(与O2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 O22(与O2的化学性质不同 B. O22(与O2的电子总数不同
C. O22(与O2的质子数不同 D. O22(与O2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相同
【从教材到中考】(教材第42页 课本上半部分的教材内容)教材以填空题的形式考查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中考题是给出某些具体的物质,进行相关的判断和计算。
【解析】A、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粒子化学性质相似,空气中氧分子得到电子就能形成负氧离子,O22(与O2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则O22-和O2的化学性质不同,正确;B、O2得到了2个电子后形成离子O22-,则O2-与O2电子总数不相同,正确;C、空气中氧分子得到电子就能形成负氧离子,在形成离子时变化的是电子,质子数不变,O2-与O2质子数相同,错误;D、空气中氧分子得到电子就能形成负氧离子,在形成离子时变化的是电子,不变的是质子;所以O22-与O2不相同的是电子数;而氧原子个数都为2;因质子数和中子数都不变,则相对原子质量也不变,正确。
【答案】C
考点2 构成原子的粒子间的关系
例2:(2017?恩施州中考)2017年5月9日中国科学院、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联合发布了113号、115号、117号和118号4个新合成元素的中文定名,依次为“鉨(nǐ)、镆(mò) (tián)、 (ào)”。其中118号元素的原子核内含有179个中子,属稀有气体元素。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原子中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B.该原子化学性质活泼
C.相对原子质量约为297 D.原子核外电子数为118
【从教材到中考】(教材第58页“练习与应用”第2题)中考题与教材都主要考查核电荷数、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的关系,还考查了相对原子质量与质子数、中子数的关系等。
【解析】原子中的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A说法正确;该原子是稀有气体原子,故化学性质稳定;118号元素的原子核内含有179个中子,其相对原子质量为:118+179=297;在原子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18。
【答案】B
考点3 粒子结构示意图
例3:(2018?兰州)根据氯离子的结构示意图,判断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氯离子核内有17 个质子 B.氯离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
C.氯离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 D.氯离子的符号Cl﹣
【从教材到中考】(教材第54页图3-12部分原子结构示意图及相关知识讲解)教材中介绍了原子个数为1~18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中考题则是教材内容的提取与延伸,考查了对粒子结构示意图的认识与理解。
【解析】由结构示意图可知该粒子的质子数为17,则核电荷数为17;由结构示意图可知该粒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氯离子最外层电子数为 8,达到稳定结构,不易得失电子;氯离子的符号为Cl﹣。
【答案】C
综合应用创新题
1.(2018?咸阳月考)钛被称为“航空金属”,国产C919大飞机的钛合金用量达到9.3%。已知一种钛原子核内有22个质子和26个中子,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A.22 B.26 C.48 D.4
2.(2018?黄石中考)小明从如图某粒于结构示意图中,获取了下列信息,其中错误的是(  )
A.表示阴离子 B.核电荷数为12
C.有两个电子层 D.表示相对稳定结构
3.(2018?重庆)碳12是指含6个中子的碳原子。下列对氧16和氧18两种氧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质子数相同 B.质量相同
C.电子数不相同 D.16和18表示原子个数
4.(2019·广州市深圳中学期中)为了了解原子内部的奥秘,道尔顿、汤姆生和卢瑟福等像许多科学家对原子结构进行了不断探索,根据我们了解到的知识,下列关于原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②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③原子核在原子中所占的体积极小
④任何原子都含有质子、中子和电子
⑤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约等于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
A. ①②④③ B. ②③④③ C. ①②③⑤ D. ①②③④⑤
5. (2018?龙东)图例为镁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所示粒子化学性质与其相似的是(  )
6. (2018?云南)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表示原子的是(  )
A. B. C. D.
7. (2018?淮安)下列符号中,能表示2个氢离子的是(  )
A.H2 B.2H C.2H+ D.H2+
8、(2018·资阳) 对于原子序数为9的元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其原子结构示意图可表示为
B. 该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C. 该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总数为10
D. 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9
9. (2018?周口月考)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为,请完成下列空白:
(1)若m=13,则该粒子所对应原子的符号为   ,n=   。
(2)若n=2,且该粒子不显电性,则其所对应粒子的符号为   。
(3)若该粒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且n=8,则该粒子的符号为   。
(4)若m﹣n=10,则该粒子是   (填“原子”、“阳离子”或“阴离子”)。
10.(2019·长春市绿园区期中)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1)物质的组成及构成关系如右图所示,图中
①表示的是_________,②表示的是_________。
(2)下图是氧、硫、氯三种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① 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中x的数值是_______。
② 氧和硫两种元素的化学性质具有相似性的原因是它们原子的____________相同。
③ 氧和氯两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它们原子中的______________不同。
11、(2018?桂林)物质有微粒构成,请用微观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⑴金属钠由钠原子构成,钠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钠原子核内质子数是____,钠原子易______(填“失去”或“得到”)
⑵用微粒的下列特性填空(填数字序号):①分子之间有间隔、②分子是不断运动的、③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A. 八月桂花飘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B.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C. 10ml水与10ml酒精混合后体积小于20ml,可以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与提示
迁移训练
1、B【解析】A、原子是由原子核与核外电子组成的,不是实心球体,错误;B、原子核内的质子的质量是核外电子质量一千多倍,所以整个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正确;C、一个质子的质量约为一个电子质量的一千多倍,所以质子与电子质量不相等,错误;D、质子与中子构成原子核,电子在核外巨大的空间里作高速率地运动,所以质子、中子、电子在原子中分布是不均匀,错误。
2、A解析: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已知一种铁原子,原子核内有26个质子,因此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26.
3、(1)17
(2)失去
(3)③
4.(1)Na+ (2)S2﹣
(3)阴离子
【解析】(1)由粒子(原子或离子)的结构示意图,当m=11时,所形成的离子是钠离子。(2)由已知条件该粒子带两个单位负电荷,且n=8,则知原子得2个电子,可知m的值为(2+8+8)—2=16,为硫离子;(3)若m—n<10,说明得电子,故可知其离子种类为阴离子。
5.【答案】C
6.【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原子结构知识。分析给出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质子数相同的为同种元素,①②的核内质子数不同,不是同种元素,A错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其化学性质,③⑤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故两者的化学性质相似,B正确;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之和的为原子,否则为离子;③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3,是原子,②④的质子数不等于核外电子数,是离子,C错误;②④表示的分别是镁元素、氯元素,形成的化合物时镁元素显+2价,氯元素显-1价,故其化学式为MgCl2,D错误。
7、D【解析】A、原子、分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正确;B、原子都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正确;C、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分,分子在物理变化中不可分,这是分子和原子的根本区别,正确;D、在原子、离子、质子、中子、电子中,电子带负电,离子也可能带负电,如阴离子,错误。
8、D解析:①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错误;②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错误;③镁原子与镁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因而化学性质不同,正确;④构成氯化钠的钠离子和氯离子在不断运动,错误。
9.B【提示:由于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的实际质量成正比,硫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2倍,硫原子的质量也是氧原子的质量的2倍。】
10、D【解析】根据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可知核电荷数为94的鈈的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94;依据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可知核电荷数为94的鈈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39;中子数为145。
综合应用创新
1. 【答案】C
【解析】钛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22+26=48。
2. 【答案】A
【解析】由微粒的结构示意图可以看出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所以该微粒为阳离子;由微粒的结构示意图可以看出质子数为12;从图示中可以看出该微粒有两个电子层;最外层具有8个电子,是相对稳定结构。
3. 【答案】A
【解析】氧16和氧18两种氧原子的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电子数不相同,16和18表示原子中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
4、C解析:①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故正确;②构成原子的质子、中子的相对质量都约等于1,与质子、中子相比,电子的质量很小,整个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故正确;③原子核在原子中所占的体积极小,故正确;④氢原子核中没有中子,故错误;⑤原子中,核外电子质量很小,可忽略不计,因此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原子核由质子和种子构成,因此原子的相对质量约等于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故正确。
即正确叙述为①②③⑤。
5. 【答案】D
【解析】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最外层电子数,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由题干中提供的镁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该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则与其化学性质相似的粒子结构示意图中最外层电子数也应为2。A、该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不符合要求,故选项错误。B、该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但其核外只有一个电子层,属于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化学性质稳定,尽管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但它们化学性质不相似,不符合要求,故选项错误。C、该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1,不符合要求,故选项错误。D、该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2个电子而形成阳离子,符合要求,故选项正确。
6. 【答案】C
【解析】A、质子数=12,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故选项错误。
B、质子数=9,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故选项错误。C、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0,为原子,故选项正确。D、质子数=16,核外电子数=18,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故选项错误。故选:C。
7、【答案】C
【解答】解:A、H2可表示1个氢分子,故选项错误。B、2H可表示2个氢原子,故选项错误。C、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H+可表示:2个氢离子,故选项正确。D、2个氢离子可表示为2H+,故选项错误。故选:C。
8、【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原子结构及原子结构示意图表示的意义;该粒子表示离子结构示意图,因为原子核内9个质子,核外有10电子,属于阴离子,故A不符合题意;该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故B不符合题意;原子中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故该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总数为9,故C不符合题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9,正确,故D符合题意;
9. (1)Al 3 (2)Mg (3)K+ (4)原子【提示:(1)由于在原子中,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所以,n=13﹣2﹣8=3;质子数为13,为铝原子;(2)m=2+8+2=12,则该粒子所对应的元素为镁,镁的元素符号为Mg;(3)该粒子表示带1个单位正电荷的阳离子,是由原子失去1个电子形成的,由于在原子中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所以,n=8,m=2+8+8+1=19,该微粒属于钾离子,符号为 K+;(4)若m﹣n=10,则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该粒子是一个原子。】
10.(1)原子 分子
(2)①7 ②最外层电子数 ③质子数(或核电荷数)
11、【答案】 (1). 11 (2). 失去 (3). ② (4). ③ (5). ①
【解析】(1)根据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圈内的数字表示质子数,所以钠原子核内质子数是11,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1,容易失去电子;(2)可以闻到花香是因为分子是不断运动的;金刚石和石墨是碳元素形成的两种不同的单质,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物理性质不同;水和酒精混合之后体积小于20ml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水分子和酒精分子相互进入对方的间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