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探究水世界
课题4元素
学科素养构建
必备知识
关键能力
素养提升
1、元素的概念和种类
2、物质的组成和构成
3、元素符号
4、元素周期表
1、知道元素的含义,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
2、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记住并能书写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
3、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的元素。
4、初步认识元素性质与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特别是最外层电子数的密切关系。
1、通过微观想象、分析、讨论、对比、认识到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发生变化而元素不发生变化。
2、形成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认识观。
教材全面解读
知识点1、元素(重点)
1、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
例如,氧化汞(HgO)、水(H2O)、氧气(O2)、二氧化碳(CO2)的组成和性质不同,但它们都含有氧元素。上述物质的分子中都含有氧原子,这些氧原子的原子核内都含有8个质子,即核电荷数为8.
2.元素的概念
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例如,化学上将质子数(即核电荷数)为8的所有氧原子统称为氧元素;质子数为1的所有氢原子统称为氢元素;质子数为6的所有碳原子统称为碳元素。
【核心笔记——拓展延伸】
见原书67页
2.元素的种类
(1)元素是以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为标准对原子进行分类。一种元素与其他元素的根本区别是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不同。
(2)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到目前为止发现的元素只有一百余种,组成的物质种类却很多,有几千万种。在不同的物质中可以含有同一种元素。
3.元素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见下表)
元素
原子
概念
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区分
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既讲种类,又讲个数
使用范围
用于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
用于描述物质的微观构成
举例
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或说水中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
每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联系
元素和原子是总体和个体的关系,原子是元素的个体,是构成并体现元素性质的最小微粒;元素是一类原子的总称一种元素可以包含几种原子
4、元素的性质
(1)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其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特别是最外层电子的数目有关。即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2)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原子的种类不变,元素的种类也不会改变。
【教材栏目解析】(59页讨论)
答案:硫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硫、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的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相比较,分子发生了变化,原子、元素都没有发生变化。
5.元素的分布
(1)地壳中按质量分数计算居于前四位的元素依次为氧、硅、铝、铁。
地壳中元素的含量(质量分数)
(2)生物细胞中含量居前四位的元素(质量分数)依次为氧、碳、氢、氮。
(3)空气中含量居前两位的元素依次是氮、氧。
(4)海水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其次是氢元素。
【注意】同一种元素可以存在于不同的物质中,如氧气、二氧化碳都含有氧元素;同一种元素可以形成多种物质,如氧气、臭氧(O3)都是由氧元素组成的物质。
【拓展】元素的简单分类:
【总结】元素是宏观概念,只有种类之分,没有数量之别。当讨论物质的宏观组成时,一般用“某物质由什么元素组成”来描述;当讨论物质的微观构成时,一般用“某物质由什么微粒构成”。一般是“元素”与“组成”匹配,而“分子(或原子或离子)与”构成“匹配。
即元素是从宏观上描述物质的组成,分子、原子是从微观上描述物质的构成。
【易错】质子数决定了元素种类,最外层电子数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
【典例精讲】
考查角度1:元素的概念
例1(2018?常州中考)生活中常接触到的“加铁酱油““含氟牙膏”中的铁、氟是指( )
A.单质 B.元素 C.原子 D.分子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元素与微观粒子及物质的区别,加深对元素概念的理解是正确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解析】“碘盐”、“高钙牛奶”、“加铁酱油”、“富硒茶叶”、“含氟牙膏”等用品中的“碘、钙、硒、铁、氟”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离子等形式存在,而是指元素,这里所指的“碘、钙、硒、铁、氟”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
【答案】B
【迁移训练】
1. 2018年1月14日,C919大型客机第二架机迎来了进入2018年后的第一次飞行。C919部分机身采用了新型的铝锂合金,铝锂合金中的铝(Al)元素与锂(Li)元素的本质区别是( )
A.元素符号不同
B.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C.原子的质子数不同
D.原子的电子数不同
考查角度2:元素的分布
例2(2018?桂林中考)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
A.氧 B.硅 C.钙 D.铁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地壳中元素的含量,只要能记住元素含量的排列顺序即可顺利解题。
【解析】地壳中元素含量排在前四位的元素是:氧、硅、铝、铁,因此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
【答案】A
【解法指导】运用“口诀法”识记地壳中元素的含量:氧、硅、铝、铁、钙,质量依次来。
【迁移训练】
2. (2018?大庆月考)如图是地壳中元素含量分布示意图,能表示铁元素含量的是( )
A.1 B.2 C.3 D.4
考查角度3元素种类与粒子结构示意图
例3:(2018·恩施州)甲、乙、丙、丁表示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甲、乙属于同种元素
B. 甲、乙、丙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C. 丁中x=8
D. 乙表示阴离子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元素与粒子结构示意图的有关知识。
【解析】A、甲和乙的质子数相同,属于同种元素,正确;B、甲、乙、丙的最外层电子数不相同,则它们的化学性质不相似,不正确;C、在原子中,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相等,所以x=8,正确;D、乙的结构示意图中表示质子数是9,电子数是10,所以是阴离子,正确。
【答案】B
【迁移训练】
3、课堂上老师给出了A、B、C、D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同学们畅所欲言,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下列列举了四名同学的观点:
甲:C的质子数与核电荷数都是16;乙:A、D属于同种元素;丙:A、B、C、D都是原子;丁:B与C的化学性质相似
(1)________同学的观念不正确,其理由是__________。
(2)上述粒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的是_________。
知识点2、元素符号(重点)
1.元素符号
(1)概念:国际上用统一的字母来表示各种元素,称为元素符号。
(2)表示:元素符号采用该元素名称的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大写字母表示,如氢元素H,氧元素O,碳元素C等。如果几种元素第一个字母相同时,再加第二个小写字母来表示,如镁元素Mg、铁元素Fe、钠元素Na等。
(3)写法
①由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如H、O、N、K、S等。
②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如Na、Cl、Ca等。
3.元素符号的意义
(1)宏观意义:①表示一种元素,如H表示氢元素;②若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还表示一种物质,如Cu表示铜这种物质。
(2)微观意义:表示某元素的一个原子,如H表示一个氢原子。
(3)若元素符号前面加上化学计量数,该符号只能表示该元素的原子个数。如2H表示2个氢原子。
【核心笔记——易错点津】
元素符号不同位置数字的含义不同: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微粒个数;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分子中原子的个数;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离子所带电荷。
【拓展】有些元素的元素符号可采用形象的方法记忆。例如,钨元素(W),可以联想白炽灯内的钨丝,酷似“W”形;硫元素(S),可以联想起弯弯曲曲的小溪中的流水,形如“S”状;氧元素(O),可以联想圆圆的太阳形状;钾元素(K),可以联想到剪指甲时张开的剪刀的形状。
【总结】对于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来说,元素符号还可以表示这种物质。如符号Fe有三种意义:(1)表示铁元素;(2)表示一个铁原子;(3)表示铁这种物质。
【典例精讲】
考查角度1:元素符号的书写
例5:(2018?桂林中考)下列元素符号正确的是( )
A.金aU B.锰Mn C.氦he D.银AG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元素符号的书写方法,熟记常见的元素符号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析】A.该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没有大写,第二个字母没有小写,正确的元素符号为Au;B.该元素符号书写完全正确;C.该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没有大写,正确的元素符号为He;D.该元素符号第二个字母没有小写,正确的元素符号为Ag。
【答案】B
【解法指导】运用“一大二小”的原则记忆元素符号的书写,即一个字母时要大写,两个字母时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
【迁移训练】
4.(2018?河南中考)下列各组元素中,元素符号的第一个字母不相同的一组是( )
A.锰、钛 B.氩、金
C.铅、铂 D.氦、汞
考查角度2:元素符号的意义
例4(2018?宝鸡月考)为了书写和学术交流的方便,采用国际统一的符号来表示各种元素。
(1)用元素符号和数字表示:
氧元素 ,1个氧原子 ;
钠元素 ,两个钠原子 .
(2)“H”可以表示 、 。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了元素符号的书写及表示的意义,元素符号既具有宏观意义也具有微观意义,当元素符号前面添加数字时,只具有微观意义。
【解析】(1)氧元素直接用一个大写字母表示:O;氧的元素符号可以表示一个氧原子;钠有两个字母表示,必须一大二小的原则,所以表示为Na,两个钠原子就是在钠的元素符号前面加上2,所以表示为:2Na。(2)元素符号表示一种元素、该元素的一个原子,所以“H”可以表示氢元素,一个氢原子。
答案:(1)O O Na 2Na (2)氢元素 一个氢原子
【迁移训练】
5. 按要求写出下列符号或写出符号表示的意义。
(1)核电荷数为6的元素_____。
(2)1个铁原子_______。
(3)Cl表示①________,②________。
(4)2N表示______________。
知识点3、元素周期表简介(重点)
1.认识元素周期表
(1)元素周期表
根据元素的原子结构和性质,将已知的一百多种元素按原子序数(数值上等于核电荷数)科学有序地排列起来所得的表,叫元素周期表。
(2)原子序数
为了便于查找,元素周期表按元素原子核电荷数递增的顺序给元素编了号,叫做原子序数。
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3)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种类的区分
元素周期表上对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包括稀有气体)用不同的颜色进行了区分,并标上了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2、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1)横行(周期):元素周期表每一横行代表一个周期,共有7个横行,即7个周期。
(2)纵行(族):元素周期表共有18个纵行,每一个纵行叫做一个族(8、9、10三个纵行共同组成一个族),所以共有16族。
(3)每一格:在元素周期表中,每一种元素均占据一格,每一格均包括元素的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等内容,如图所示:
3、元素周期表的意义
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为寻找新元素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启发人们在元素周期表的一定区域内寻找新物质(如半导体材料、农药、催化剂等)。
【核心笔记——规律方法】
根据元素周期表,我们可以找到以下规律:
(1)每一横行,从左到右,核电荷数(即质子数)依次增加,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加(由1增至8,其中第一周期由1增至2),电子层数相同。
(2)每一横行,开头都是金属元素(第一周期除外),靠近尾部的是非金属元素,结尾的是稀有气体元素。
(3)每一纵行,从上到下,电子层数依次增加,最外层电子数相同(He除外)。
【教材栏目解析:课本49活动天地】
见原书70页
【拓展】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最早发现并提出了元素周期表。每一周期开头的都是金属元素(第一周期除外),靠近尾部的是非金属元素,结尾是稀有气体元素,这种规律性的变化正是“周期性“的具体体现,它反映了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
【拓展】2017年5月9日,经过公众提议、两岸协商、专家研讨和学界征询等程序,中国科学院、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在京联合发布了113号、115号、117号和118号4个新合成元素的中文定名,依次为“”(nǐ)、“”(mò)、“”(tián)、“”(ào)。
这4个新元素的英文名称和元素符号,已在2016年11月30日由负责管理元素符号的国际化学组织“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正式发布,加上之前的114号和116号元素,元素周期表中的第7周期被全部填满。
考查角度1:对元素周期表中信息的理解
例5 (2018?内江中考)如图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根据三种元素的相关信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三种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同一周期
B.三种元素均属于非金属元素
C.硫原子的质子数为16
D.磷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0.97g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元素周期表中相关信息的识别,及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
【解析】电子层数决定周期数,三种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同一周期;三种分别是硅元素、磷元素、硫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16,表示原子序数为16;根据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则该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为16;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0.97g,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
【答案】D
【迁移训练】
6. (2018?漳州期中)据如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元素均为金属元素
B.钠、镁、铝三种元素的原子都易得到电子
C.氢、锂、钠三种元素的原子电子层数依次递增
D.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31g
考查角度2元素周期表与粒子结构示意图的综合考查
例6:原子序数为1~18的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等信息如下,请认真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原子序数为12的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____周期,它属于____(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2)在化学反应中,原子序数为16的元素的原子容易_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所形成的粒子的符号是______。
(3)根据氟原子和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分析,由于氟原子和氯原子的_____相同,所以氟元素与氯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
(4)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各元素原子随原子序数的增加,最外层电子数依次______。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及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的知识。
【解析】(1)12号元素是镁元素,其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所以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三周期,镁属于金属元素;(2)16号元素是硫,其原子最外层有6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2个电子形成带两个单位负电荷的硫离子;(3)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它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关系非常密切,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化学性质相似,氟元素和氯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是它们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4)同一周期元素之间从左到右,各元素原子随原子序数的增加,最外层电子数从1到8依次递增。
【答案】(1)三 金属
(2)得到 S2-
(3)最外层电子数
(4)增多
【迁移训练】
7、(2018·贺州)学习化学后,我们学会了从微观角度认识事物,根据下列几种几种示意图,回答问题:
(1)由图A可知Si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
(2)B图微粒易_____(填“失去”或“得到”)电子后就变成阳离子;
(3)若D是离子结构示意图,则x=____;
(4)元素E处于第____周期;
知识点3、多种多样的物质及其组成(难点)
1、物质的组成与构成
自然界中,由一百多种元素组成的几千万中物质都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
以水为例:
宏观上,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微观上,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1个水分子是由1个氧原子和2个氢原子构成的。
2、原子、分子、元素、物质间的联系
2、单质与化合物
(1)概念:
①单质:有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做单质。
例如:氧气(O2)、氢气(H2)、铁(Fe)、铜(Cu)……
②化合物:组成中含有不同种元素的纯净物叫做化合物。
例如:高锰酸钾(KMnO4)、水(H2O)、氯化钠(NaCl)……
(2)单质与化合物的区别:
①宏观组成: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
②微观构成:单质由同种原子直接构成或由同种元素的原子构成的同一种分子构成;
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的原子构成的同一种分子构成。
【核心笔记——拓展延伸】单质与化合之间的联系及转化关系
①联系:
二者都是纯净物,都有固定的组成;
②转化关系:
(1)某些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分解反应可以生成单质。如:
(2)单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合反应可以生成化合物,
【核心笔记——规律方法】物质的简单分类如下:
考查角度1:物质的简单分类
例6:(2018·自贡中考)臭氧(O3)主要分布在距离地面10-25km的高空,能吸收大部分紫外线,保护地球生物。它属于( )
A.非金属单质 B.金属单质 C.化合物 D.?混合物
【命题立意】通过生活中熟知的事例,考察物质的分类。
【解析】臭氧由氧元素组成,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氧元素属于非金属,所以臭氧属于非金属单质;
【答案】A
【解题方法】根据某物质是由一种物质组成还是由多种物质组成,判断该物质是纯净物或混合物;对于纯净物,根据它是由同种元素组成还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判断是单质还是化合物。
考查角度2:从微观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
例7:(2018·邵阳)“●”“○”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图表示化合物的是( )
【命题立意】本题借助微观图示考查物质的分类。
解析:A、图A表示纯净物中的单质,故选项错误;
B、图B表示纯净物的单质,故选项错误;
C、图C表示纯净物中的化合物,故选项正确;
D、图D表示两种单质组成的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答案:C
【解题方法】当物质由分子构成时,一种物质只有一种分子,分子中有几种原子,说明物质由几种元素组成。
【拓展】物质的构成:
(1)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有三种说法(以二氧化碳为例):?①二氧化碳是由氧元素和碳元素组成的。?②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③每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2个氧原子和I个碳原子构成的。?(2)由原子(或离子)直接构成的物质(如汞、食盐),有两种说法:?①汞是由汞元素组成的;食盐是由钠元素和氯元素组成的。?②汞是由汞原子构成的;食盐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
【易错】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做单质。理解单质的概念必须抓住两点:①由同种元素组成;②必须是纯净物,如氧气是一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但绝不可能是化合物,如氧气 (O2)、臭氧(O3)两种物质混在一起是一种混合物,但是只有一种氧元素;同样的例子还有红磷和白磷,金刚石和石墨等。
【拓展】从微观角度判断物质的分类方法:
(1)混合物与纯净物的区分:
① ②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若分子不同,则属于混合物(如图①);若分子相同,则为纯净物(如图②)
③ ④
由原子构成的物质,若原子种类不同,则为混合物(如图③);若原子种类相同,则为纯净物(如图④)
(2)单质和化合物的区分:
① ②
对于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若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则为单质(如图①);若分子由不同种原子构成,则属于化合物(如图②)
【注意】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化合物。
8、下列物质:①干冰;②水银;③氯酸钾;④大理石;⑤五氧化二磷;⑥氯化锌,其中属于单质的是____________(填序号,下同),属于化合物的是____________,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_____。
【迁移训练】
9、已知分别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所表示的分子,可能全为化合物的是( )
考查角度3:物质的宏观组成和微观构成
例4:关于二氧化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二氧化碳是由一个碳元素和两个氧元素组成的
B. 二氧化碳是由碳和氧气组成的
C. 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碳元素和两个氧元素构成的
D. 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从宏观角度和微观角度分析物质的组成。
【解析】二氧化碳是纯净物,故B错;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元素是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数目,故A错;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C错;应说二氧化碳分子是由碳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或每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的. 此题要求明确描述物质的对应关系。
【答案】D
【解题方法】宏观上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微观上,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等微观粒子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
【迁移训练】
10、饮用水用氯气(Cl2)消毒会促使一些致癌物质生成。为消除隐患,现已采用高效安全的二氧化氯(ClO2)消毒杀菌。下列对ClO2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ClO2是一种纯净物
B. ClO2是由氯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C. ClO2中含有氧气
D. 1个ClO2分子由1个氯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
典型考题精析
考点分析
1、元素的概念,元素符号的含义,元素、原子和物质之间的关系等是中考的中考的常考点,如2018年的泰安中考第15题。常见题型为选择题或填空题。
2、元素周期表中单元格的信息,及结合原子结构示意图综合考查是中考的热点,如2018年的攀枝花中考第9题。常见题型为选择题或填空题。
考题精析
考点1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
例1:(2018·益阳)下列有关元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原子的质子数不同,则元素种类不同
B. Cl 与 Cl﹣可以相互转化
C. 元素可分为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
D. 混合物中一定含有多种元素
【从教材到中考】(教材第60页图3-18多种多样的物质及其组成)教材介绍了物质从宏观角度上讲是由元素组成的,从微观角度上讲是由分子、原子、离子等微粒构成的。
【解析】A、决定元素种类的是核内质子数或核电荷数,所以原子的质子数不同,则元素种类不同,故正确;
B、Cl原子能通过得到电子形成Cl﹣离子,Cl﹣离子能通过失去电子形成Cl原子,故正确;
C、元素可以分为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故正确;
D、混合物是指由两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混合物中不一定含有多种元素,如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含有一种元素,故错误。
【答案】D
考点2 元素符号的书写与意义
例2(2018?泰安中考)下列化学用语的使用及其表示的意义,正确的是( )
A.H2O——一个水分子中含有一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原子
B.4H——4个氢元素
C.Ca+2——一个钙离子带二个单位正电荷
D.2CO2——两个二氧化碳分子
【从教材到中考】(教材第46页元素符号的书写与意义)教材主要考查了元素符号的书写与意义,中考题可以看作是教材习题的变式,综合考查了常用的化学用语。
【解析】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H2O微观上可表示一个水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故选项A错误;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4H可表示4个氢原子,故选项B错误;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钙离子可表示为Ca2+,故选项C错误;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分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2CO2可表示两个二氧化碳分子,故选项说法D正确。
【答案】D
考点3元素周期表
例3(2018?攀枝花中考)2018年5月21日我国成功发射“鹊桥”号中继卫星,卫星的星载天线金属网是用镀金铝丝编制的。钼、金元素信息如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金和钼都属于金属元素
B.金原子的质子数为79
C.金、钼原子的核外电子数相同
D.钼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95.96
【从教材到中考】(教材附录:元素周期表中单元格的信息)教材直接根据元素周期表查找相关信息,中考题一般是考查元素周期表中单元格的信息,有时也结合原子结构示意图综合考查。
【解析】根据元素名称,可以判断金和钼都属于金属元素;根据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金原子的质子数为79;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金原子、钼原子的质子数分别为79、42,核外电子数不相同;根据元素周期表中钼元素的信息可知:钼的相对原子质量为95.96。
【答案】C
综合应用创新题
1.某饮料商标上标明的部分预算的含量如图所示,其中元素符号写错的是( )
A.Ca B.Fe C.Zn D.MG
2.(2019·深圳期中)下表是某品牌饮用天然水的理化指标:
含有成分
钙
镁
钾
钠
其他
含量(mg/L)
≥4.0
≥0.5
≥0.35
≥0.8
略
该表中的“钙、镁、钾、钠”应理解为( )
A. 原子 B. 分子 C. 元素 D. 单质
3.(2018?天门)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部分,据此判断以下与钛有关的叙述,其中不正确的是( )
A.钛元素是金属元素
B.钛的原子序数为22,相对原子质量为47.87
C.钛元素与钾元素、钙元素等位于同一族
D.钾、钙、钪、钛等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
4.(2019·宜昌市点军区期中)下列说法完全正确的是( )
A.氖气的化学用语—Ne2
硅的元素符号—Si
2个氮气分子--2N
B.决定元素种类——质子数
决定元素化学性质——原子最外层电子数
决定元素周期表元素排列顺序——质子数
C.铁——由分子构成
二氧化碳——由原子构成
氯化钠——由离子构成
D.分子——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原子——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
离子——带电的原子
5、(2018?本溪)镓元素的单质是半导体材料,其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从图中获得的信息错误的是
A. X=31
B. 镓属于非金属元素
C. 镓的相对原子质量是69.72
D. 镓原子核外有4个电子层
6. (2018?滨州)下表列出了部分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在不显电性的情况下,表中m的值为7
B.如果失去第三层电子,上表空格内的微粒符号可表示为Mg2+
C.上表中所列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属于同一周期
D.钠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
7. (2018?邯郸期中)核电站中核燃料铀或钚在中子的撞击下,原子核发生分裂,产生氙、锶等原子及一些粒子和射线,同时释放大量的能量,这些能量可用于驱动汽轮机发电。锶素在元素周期表中显示的信息和粒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图甲横线上应填写的内容是38 B.图乙、图丙的粒子都属于锶元素
C.图丙所表示粒子的化学符号是Sr2+ D.锶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87.62g
8. (2018?张家界)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可以从表中获得许多知识。图A(见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图B和图C 是元素周期表中两种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请你根据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族
周期
ⅠA
ⅡA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
0
第二
周期
3 Li
锂
7
4 Be
铍
9
……
5 B
硼
11
①
7 N
氮
14
8 O
氧
16
9 F
氟
19
10 Ne
氖
20
第三
周期
11 Na
钠
23
②
……
13 Al
铝
27
14 Si
硅
28
③
16 S
硫
32
17 Cl
氯
35.5
18 Ar
氩
40
(1)从图A中找出原子序数为16的元素名称为_______;
(2)图C是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该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______电子;
(3)图B是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该元素在图A中的位置是______(选填①、②或③)。
9. (2018?衡水质检)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1)如图1序号②应填上______(填“分子”、“原子”或“元素”);
(2)在铜、氯化钠、二氧化碳三种物质中,由离子构成的是_________;
(3)根据原子结构的相关知识和图2的信息填空:甲图中代表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______,乙图中所示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是_____,丙图所示粒子的符号是_______。
10. 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1~18号元素的相关信息,请认真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俄国的化学家_______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
(2)原子序数为5的元素的名称是_______,它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_____周期。
(3)在化学反应中,原子序数为16的元素的原子容易_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所形成的粒子的符号是______。
(4)如图是溴元素(Br)的原子结构示意图,那么,其中n为______,分析氟原子和溴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分析,可以发现:由于氟原子和溴原子的____________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
(5)对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进行分析,可以发现许多规律,如在同一周期,从左到右,核外电子数依次递增。请再总结出其它规律,并写出其中一条: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与提示
【迁移训练】
1.C【提示: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不同,所以铝锂合金中铝(Al)元素与锂(Li)元素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不同。】
2.D【提示:地壳中各元素的含量由多到少的顺序(前四位)排列依次是氧、硅、铝、铁,从图中看,4区域代表的元素含量在地壳中占第四位,故图中4区域代表的元素是铁。】
3、(1)丙 D的结构示意图表示阳离子,不是原子(2)C
4.A【提示:锰:Mn,钛:Ti,第一个字母不相同,故A正确;氩:Ar,金:Au,第一个字母相同,故B错;铅:Pb,铂:Pt,第一个字母相同,故C错;氦:He,汞:Hg,第一个字母相同,故D错。】
5. (1)C (2)Fe (3)①氯元素 ②一个氯原子 (4)2个氮原子
6.C【提示:氢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钠、镁、铝三种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数都小于4,反应中都易失去电子;氢原子电子层数是1、锂原子电子层数是2、钠原子电子层数是3,因此三种元素的原子电子层数依次递增;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31,单位不是g。】
7、(1)28.09(2)失去(3)84(4)四
8、②;①③⑤⑥;①⑤
9、B解析:B图中只含有一种分子,则该图所表示的物质为纯净物,图中分子由两种不同原子构成,说明B物质是由不同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故正确。A图中分子是由同种原子所构成的单质分子;C和D图分别为混合物。
10、C【解析】ClO2是由氯、氧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A、B说法正确;“构成”表示微观,讲个数时前后一致,且分子由原子构成,D也正确;ClO2是纯净物,所以不含有氧气,否则就成了混合物,C错。
综合应用创新题
1. D【提示:元素符号的书写原则:一个字母的要大写,有两个字母的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钙的元素符号为Ca;铁的元素符号为Fe;锌的元素符号为Zn;镁的元素符号为Mg。】
2、C【解析】表中的“钙、镁、钾、钠” 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这里所指的“钙、镁、钾、钠”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
3、【答案】C
【解答】解:A、钛元素是金属元素,该选项说法正确;B、钛的原子序数为22,相对原子质量为47.87,该选项说法正确;C、钛元素与钾元素、钙元素不位于同一族,该选项说法不正确;D、钾、钙、钪、钛等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该选项说法正确。
4、B【解析】A、氖气可表示为Ne,不是Ne2;2个氮气分子的符号是2N2,不是2N,错误;B、决定元素种类是质子数;决定元素化学性质是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周期表元素排列顺序是质子数,正确;C、铁是由铁原子构成的,不是由分子构成; 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不是由原子构成,错误;D、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原子,不是分子,错误。
5. 【答案】B
【解析】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的左上角数字为原子序数,右上角的为元素符号,下边的是相对原子质量。在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小圆圈表示原子核,圆圈内的数字为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为该层上的电子数。A、同一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X=2+8+18+3=31,正确;B、由镓的名称带“钅”字旁,可知镓元素是金属元素,错误;C. 由题中信息可知镓的相对原子质量是69.72,正确;D. 由图可知镓原子核外有4个电子层,正确。故选B。
6. 【答案】D
【解答】解:
A、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在不显电性的情况下,表中m的值=17﹣2﹣8=7,故正确;B、同一周期,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上表空格内的微粒为镁,如果失去第三层电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镁离子,符号可表示为Mg2+,故正确;C、由表可以看出,电子层相同的为同一周期,表中所列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属于同一周期,故正确;D、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1,小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电子,故错误。
7. D【提示: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由乙可知,其核内质子数为38,则横线上应填写的内容是38;图乙、图丙的粒子的核内质子数相同,均为38,图乙、图丙的粒子都属于锶元素;图丙质子数=38,核外电子数=36,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是带2个正电荷的锶离子,图丙所表示粒子的化学符号是Sr2+;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2.00,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
8. 【答案】 (1). 硫 (2). 得到 (3). ①
【解析】(1)根据元素周期表可知原子序数为16的是硫元素;(2)根据图C是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该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个,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达到稳定结构;(3)根据图B是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该原子的原子序数是6,所以该元素在图A中的位置是①。
9. (1)原子 (2)氯化钠 (3)26.98 8 Al3+【提示:(1)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故①填元素;原子可以通过得失电子形成离子,原子能构成分子,故②填原子,③填分子;(2)铜是由铜原子构成的,保持铜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铜原子,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3)从图可以看出,甲图中代表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6.98;乙图中所示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是8;丙图所示粒子是带三个单位正电荷的铝离子。】
10. (1)门捷列夫 (2)硼元素 二 (3)得到 S2﹣ (4)35 最外层电子数 (5)核外电子层数相等的元素处在同一周期(或其他合理答案)【提示:(1)俄国的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2)原子序数为5的元素的名称是硼元素,硼元素核外电子层数是2,它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二周期。(3)原子序数为16的元素是硫元素,最外层电子数是6,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所形成的粒子是带2个单位负电荷的硫离子,可以表示为S2﹣。(4)根据溴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n为:2+8+18+7=35,由于氟原子和溴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5)对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进行分析,可以发现许多规律,如在同一周期,从左到右,核外电子数依次递增,核外电子层数相等的元素处在同一周期。】
备用题
(2018?吉林)请完成下列思维导图。
【答案】、纯净物、C、P2O5
【解析】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白醋中含有水和醋酸等,属于混合物,白醋显酸性,pH<7;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金刚石是碳的单质,碳的元素符号为C;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五氧化二磷属于氧化物,化学式为P2O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