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优学案:4.1 空气的成分

文档属性

名称 培优学案:4.1 空气的成分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9-03-26 10:44: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1空气
学科素养构建
必备知识
关键能力
素养提升
空气的主要成分及其用途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纯净物和混合物
空气污染及其防治
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知道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
2、通过对“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实验的操作、观察、分析,培养学生能够设计和完成简单化学实验的能力;
3、通过对空气、氧气等几种常见物质的比较,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
4、通过对空气污染情况的调查,知道空气污染的危害,学会一些简单的防治方法。
1、知道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初步了解空气污染的危害,养成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
2、初步学习科学实验的方法,进行观察,记录,并初步学习分析实验现象。
教材全面解读
知识点1、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重难点)
1、拉瓦锡对空气成分的测定
二百多年前,法国科学家拉瓦锡用定量试验的方法测定了空气成分。
(1)实验目的:通过定量探究汞与氧气的反应和氧化汞受热分解的反应,研究空气的成分。
(2)实验过程: ①拉瓦锡把少量汞放在密闭容器(如图所示)中加热12天,发现部分汞变成红色粉末,同时,空气体积减少了1/5左右。
汞与氧气的反应:汞+氧气氧化汞
汞的化学符号Hg,氧气的化学符号O2,氧化汞的化学符号HgO,上述反应可表示为:Hg+O2HgO
通过对剩余气体的研究,他发现这部分气体不能供给呼吸,也不助燃,他误认为这全部是氮气。
②拉瓦锡又把加热生成的红色粉末收集起来,放在另一个较小的容器中再加热,得到汞和氧气,且氧气体积恰好等于密闭容器中减少的空气体积。他把得到的氧气导入前一个容器,所得气体和空气性质完全相同。
氧化汞受热分解的反应:HgO Hg+O2
(3)实验结论:通过实验,拉瓦锡得出了空气用氧气和氮气(化学符号N2)组成,氧气占其中的1/5的结论。 19世纪前,人们认为空气中仅有氮气与氧气。后来陆续发现了一些稀有气体。目前,人们已能精确测量空气成分。
2、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教材实验2-1)
(1)实验目的: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2)实验原理:如图所示,利用红磷燃烧只消耗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的反应可用文字表示为: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使容器内气体压强下降,在大气压强的作用下,水回流入集气瓶内,观察水回流的体积即可得出氧气的体积分数。
(3)实验步骤:
①在集气瓶内加少量的水,并将集气瓶内空气部分平均分成5份,用线做上标记。
②连接装置:在集气瓶口上加一个双口胶塞,分别插入燃烧匙和导管,并加上弹簧夹。
③检查装置气密性。
④用弹簧夹夹紧胶皮管,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立即深入集气瓶内,并把塞子塞紧。
⑤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观察集气瓶内水面上升情况。
(4)实验现象: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出大量热。打开弹簧夹后,进入集气瓶内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内空气总体积的1/5.
(5)实验结论:红磷(化学符号P)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化学符号P2O5),可用符号表示如下:
P+O2P2O5
集气瓶内水面上升约1/5,说明空气中的氧气被消耗了,消耗的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
(6)注意事项:
①实验中红磷要过量,以消耗容器内全部氧气,否则会使测定结果低于1/5. ②装置不漏气是本实验成功的关键,所以实验前应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如果气密性不好,外界空气会进入容器,使测定结果低于1/5。 ③不能用硫、木炭、铁丝等代替红磷(白磷)。因为硫或木炭燃烧后产生的气体会弥补反应所消耗的氧气,导致测得的体积不准确,而细铁丝在空气中难以燃烧,氧气体积几乎不变,因此密闭空气内水面不上升。 ④导气管要夹紧,燃烧匙放入集气瓶时要迅速,防止空气受热膨胀,从导气管或集气瓶逸出,导致进入水的体积增多,使实验结果偏高。
3、空气成分:
通过实验测定,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大约是: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由此可见,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或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
【教材栏目【解析】课本75页实验探究】
见原书116页
【资料】 研究空气成分的科学家
【拓展】化学反应的符号表达式的书写:
(1)根据实验事实,将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符号分别写在式子的左、右两边,并在式子的左、右两边之间标出一个指向生成物的箭头(即“→”);当反应物或生成物有多种时,中间用加号(即“+”)连接起来. (2)标明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因为化学反应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发生);如点燃、加热、催化剂、通电等.并且,一般都写在箭头的上面,若有两个条件,箭头上面写一个下面写一个,等等.

【拓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改进装置:




①白磷易燃,40℃时与氧气接触即可燃烧。通电后,白磷燃烧,一段时间后左侧水面大约上升至刻度1处。
②白磷燃烧,活塞先向右移动,冷却后,活塞左移大约至刻度4处。
③红磷燃烧,冷却至室温打开弹簧夹,水进入集气瓶,进入的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内原有空气总体积的1/5.
④利用反应:铜+氧气氧化铜,铜粉变黑,注射器活塞向前移动,冷却稳定后,注射器内减少的气体体积约为注射器和硬质玻璃管内气体总体积的1/5。
【警示】实验中异常现象分析:
(1)水回流量少于1/5的原因:红磷不足量;装置气密性不好;未冷却就打开弹簧夹。
(2)水回流量大于1/5的原因:点燃的红磷插入瓶中后未立即塞上塞子。胶塞盖的速度太慢。
【拓展】由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可以推测出:①氧气的性质:不易溶于水,与红磷在点燃时发生反应;②氮气的性质:难溶于水,不与红磷反应。
【拓展】我们研究的空气成分中,不包括水蒸气,是干燥的空气。由于地区不同,空气湿度也不同,海洋气候的地区空气湿度大,能达到60%以上。
【典例精讲】
考查角度1:空气的成分
例1:(2018?湘西州)动植物的生存离不开空气。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  )
A.氧气 B.水 C.氮气 D. 二氧化碳
[命题立意]空气成分的简单考察。
[解析]根据空气成分的研究成果,体积分数最大的是氮气,约占空气成分的78%,氧气约占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
[答案]A
考查角度2: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例2:(2017?日照)用如图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点燃白磷后缓慢将燃烧匙插入瓶中,塞紧瓶塞
B.用细铁丝代替白磷进行实验,不会影响实验结果
C.不打开瓶塞,聚焦太阳光引燃足量白磷,实验效果更好
D.若实验过程中,没有将弹簧夹夹紧,不会影响实验结果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了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探究。
【解析】A.点燃白磷后快速将燃烧匙插入瓶中,塞紧瓶塞,以防止空气受热膨胀逸出造成较大误差,故错误; B.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所以不能用铁丝来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故错误; C.不打开瓶塞,聚焦太阳光引燃足量白磷,整个装置是密封的,实验效果会更好,故正确; D.磷燃烧时放热,如果没有夹紧止水夹,实验中会逸出了一部分气体,最终进入瓶内的水增多使进入瓶内的液体体积的大,使测量结果偏大,故错误。 答案:C。
【解法指导】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在选择药品时要注意:空气中的氧气要充分消耗掉,而又不能加入新的气体。因此应该考虑用红磷、白磷、铜丝等,他们与氧气反应生成物是固体,几乎不占空间。
【迁移训练】
1、(2018?百色)空气成分中,约占体积分数21%的气体是(  )
A.氧气 B.氮气
C.稀有气体 D.二氧化碳
【迁移训练】
2、(2018?北京)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下列现象能证明空气中O2的含量的是(  )
A.红磷燃烧,产生白烟
B.瓶中液面先下降,后上升
C.瓶中液面最终上升至1处
D.水槽中液面下降
3、(2018?东莞市信义学校月考)按如图组装仪器,关闭止水夹,通电使红磷燃烧.请回答下列问题:
(1)燃烧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
(2)红磷燃烧一段时间后,自动熄灭了,原因是______________;
(3)冷却后,松开止水夹,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
(4)红磷熄灭后,集气瓶内剩下的气体主要是______________,该气体______________(填“支持”或“不支持”)燃烧.
(5)上述实验只是粗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一种方法,你认为造成该实验不够精确的可能原因是?(写出其中两种)______________。
知识点3: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空气中的各种成分作为原料广泛用于化工、炼钢、石油加工、运输、电光源等领域,是人类生产活动的重要资源。
性质
用途
1、氧气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
化学性质:化学性质活泼,与磷等在点燃条件下可发生反应
(1)供给呼吸,可用于医疗急救、潜水、登山、航空等;
(2)支持燃烧,可用于气焊、炼钢等。
2、氮气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小;
化学性质:一般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常温下不易与其他物质反应,化学性质稳定
(1)作保护气:焊接金属时做保护气;灯泡中填充氮气以延长灯泡的使用寿命;食品包装袋中充有氮气以防止食品腐烂变质? (2)医疗上可以在液氮冷冻麻醉的条件下做手术; (3)超导材料在液氮的低温环境下能显示超导性能;? (4)制氮肥和硝酸的重要原料。
3、稀有气体
(包括氦、氖、氩、氪、氙、氡)
物理性质: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通电时都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化学性质:极不活泼,一般不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
(1)做保护气,如焊接金属的时候用稀有气体来隔绝空气;灯泡内充入稀有气体使灯泡耐用。 (2)做电光源,如航标灯、闪光灯、霓虹灯等。
(3)氦气用于制造低温环境;氙气可用于医疗麻醉。 (4)用于激光技术等。
【核心笔记——拓展延伸】过去人们认为稀有气体不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曾把它们叫做惰性气体。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已经发现有些稀有气体在一定条件下也能与某些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生产其他物质。
教材栏目讨论:教材29页讨论
答案:1、燃烧着的红磷熄灭了,说明氮气不能支持燃烧。
2、集气瓶内水平面上升到一定高度后,不能继续上升,此现象能说明氮气不易溶于水。
【注意】
【拓展】1、稀有气体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如图),利用的是稀有气体的物理性质。
2、灯泡中充入稀有气体可使灯泡经久耐用是利用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
【应用】世界上第一盏霓虹灯是填充氖气制成的(霓虹灯的英文原意是“氖灯”)。氖灯射出的红光,在空气里透射力很强,可以穿过浓雾。因此,氖灯常用在机场、港口、水陆交通线的灯标上。灯管里充入氩气或氦气,通电时分别发出浅蓝色或淡红色光。有的灯管里充入了氖、氩、氦、水银蒸气等四种气体(也有三种或两种的)的混合物。由于各种气体的相对含量不伺,便制得五光十色的各种霓虹灯。
【典例精讲】
考查角度: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例3: 焊接金属时,能用作保护气的一组气体是 ( )
A.H2、N2 B. N2、 O2 C.CO2、CO D. N2、Ar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空气中成分的性质。
[解析]A、氧气是呼吸作用必不可少的物质,且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与很多物质发生反应,不适合做保护气。氢气是可燃性气体,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通常条件下,不与物质发生反应,可以做保护气。
二氧化碳也会与一些物质发生反应,例如金属镁,不适合做保护气。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并且有毒。氩气属于稀有气体,稀有气体又叫惰性气体,一般情况下不与其他物质反应。可以做保护气。综上所述,D选项的组合符合题意。
[答案]D
【迁移应用】
4、(2018?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模拟)下列关于空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空气中氮气和氧气的质量比约为?4:1
B.稀有气体很稳定,不与任何物质发生反应
C.空气中,氮气约占总体积的?78%
D.由于氧气具有可燃性,因此通常用来冶炼金属
知识点4:保护空气(重点)
1、空气污染
(1)空气污染的形成
随着工业的发展,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和烟尘等对空气造成了污染.
(2)空气污染物及其来源
空气污染物包括烟尘和有害气体两大类。其中有害气体包括:二氧化硫(SO2)、一氧化碳(CO)、二氧化氮(NO2)、臭氧(O3)等。
空气污染物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工厂废气——含多种有害气体;
②汽车尾气 一氧化碳——有毒
二氧化氮——易形成酸雨
③化石燃料的燃烧 烟尘
二氧化氮 形成酸雨
二氧化硫
(3)空气污染的危害
被污染的空气会严重损害人体健康,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并且,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和酸雨等也都与空气污染有关.
2、保护空气的措施
(1)加强对空气质量的监测。
(2)改善环境状况,消除污染源:
①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大力开发新能源;
②改善生产工艺,减少工厂尾气的排放;工厂废气处理达标后排放;
③汽车安装尾气净化装置,减少尾气排放;
(3)积极植树、造林、种草等。
教材栏目【解析】教材30页讨论:
答案:(1)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回答,如酸雨、沙尘暴等。
(2)被污染的空气会严重损害人体健康,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
(3)不使用一次性筷子,双面使用纸张,积极植树、造林、种草等。
3、空气质量日报
(1)空气质量日报的主要内容包括:“空气污染指数”“首要污染物”“空气质量级别”“空气质量状况”等。
(2)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暂定为: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粒径在10微米以下的颗粒物,称PM10,又称飘尘)和臭氧等.
(3)空气质量分级标准
【资料】2018年10 月30 日,世界卫生组织(以下简称WHO)在瑞士日内瓦召开了首次全球空气污染与健康大会。WHO在会议前夕发布了题为《空气污染与儿童健康:清洁空气是良策》的报告,其中指出,世界上约有93%的15 岁以下儿童(即18 亿儿童)每天呼吸遭受严重污染的空气,使他们的健康和发展面临风险。对此,WHO公共卫生、健康问题环境和社会决定因素司司长玛利亚·尼拉表示:“WHO正在支持实施有益于健康的政策措施,如加速转向清洁的烹饪和取暖燃料与技术,鼓励使用更清洁的交通工具,促进节省能源的住房和城市规划。”
【拓展】新能源汽车
公路上绿色牌照的汽车是新能源汽车。它和传统的汽车不同,不再以汽油为动力原料,而是利用电能,转化为汽车的动力,这样,将大大净化我们的空气,还给我们一片洁净的天空。
【资料】根据我国环保部2011年11月发布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三次征求意见稿),基本监控项目中增设了PM2.5浓度限值。
PM2.5是指大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暂无标准中文名)。虽然PM2.5只是地球大气成分中含量很少的组分,但它对空气质量和能见度等有重要的影响。PM2.5粒径小,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
【典例精讲】
考查角度:空气的污染及防治
例4:(2018?长沙)2018年开学之初,长沙市中小学开展了“打赢蓝天保卫战”的活动。下列行动不利于“保卫蓝天”的是(  )
A.加强大气质量监测
B.积极植树、造林、种草
C.使用清洁能源
D.露天焚烧垃圾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空气的污染及防治措施。
【解析】A、加强大气质量监测可以随时检测大气质量,有利于及时治理; B、积极植树、造林、种草可以净化空气; C、使用清洁能源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D、露天焚烧垃圾可以产生大量的空气污染物。 答案:D。
【解法指导】防止空气污染的措施有:工厂排放的废气经过处理再排放、植树造林、合理开发新能源、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等。
【拓展训练】
6、 (2018?金昌)2018年清明前夕,我省多地空气质量达到严重污染级别。下列物质不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
A.氮气 B.二氧化氮
C.二氧化硫 D.PM2.5
7、 (2017?枣庄)通过创建全国卫生城市活动,潍坊市空气状况有了明显改善,目前空气的主要污染物仍是PM2.5,下列做法应该继续提倡的是(  ) ①保护青山绿水?②就地焚烧秸秆?③发展共享单车?④减少燃煤使用?⑤燃放烟花爆竹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⑤
典型考题精析
考点分析
1、空气的主要成分及其含量;氮气,氧气,稀有气体等物质在生产、生活中应用,是中考的常考内容,常见题型为选择题。
2、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原理、实验现象及实验中误差的分析,是中考的重点,常以选择题或实验探究题的形式考查。
3、纯净物与混合物的区分,是中考必考点,常考题型为:判断题给物质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的选择题。
4、空气污染的危害与防治措施是中考的特点,常联系生活实际、社会热点,考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常见题型为选择题、填空题。
考题精析
考点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例1:(2018?湖州)某科学兴趣小组对“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进行了改进:将数显设备、气体压强传感器和空气中氧气含量测量装置按下图连接。装置气密性良好,调节右边敞口容器和集气瓶里的水面相平,此时集气瓶内气体的体积为V1.关闭活塞,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立即塞紧瓶塞,待火焰熄灭后,过一段时间打开活塞,观察到集气瓶中的水位上升。待集气瓶内的水面不再上升时,集气瓶内的气体体积为V2.??然后向右边容器内加入一定量的水至两边水面再次相平,此时集气瓶内的气体体积为V3.在点燃红磷至打开活塞这一过程中,观察到数显设备显示集气瓶内的气体压强先上升后下降,再趋于稳定。
请回答: (1)数显设备显示,开始一段时间集气瓶内气体压强上升,这是因为温度升高导致的气压变化量_________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氧气量减少导致的气压变化量。
(2)基于数显设备显示的气压变化,“过一段时间打开活塞”中的“一段时间”指的是火焰熄灭后到_______________所经历的时间。
(3)在整个实验过程中,集气瓶中减少的氧气体积为_______________(选填“V1-V2”、“V1-V3”或“V2-V3”)。
【从教材到中考】(教材第75页)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
【解析】(1)实验开始时,红磷燃烧放热,由于温度升高导致的气压变化量大于氧气量减少导致的气压变化量,所以开始一段时间集气瓶内气体压强上升;
(2)在实验结束后,必须等到装置冷却至室温后才能打开活塞;
(3)参加反应的氧气即为集气瓶内减少的氧气,其体积为:V1-V3。
答案:(1)大于;(2)装置冷却至室温;(3)V1-V3。
考点2: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例3:回答下列问题:
小白鼠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内可存活一段时间,说明空气中含有 ;
石灰水长期暴露在空气中,瓶壁和底部均有白色物质,说明空气中含有 ;
酥脆的饼干长时间放置在空气中会变软,说明空气中含有 ;
空气可用于制造氮肥,说明空气中含有 。
【从教材到中考】(教材第76-77页)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解析】空气中的各种气体对我们的生活都由重要影响。氧气与动物和人的呼吸作用息息相关,供给呼吸。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空气中的水蒸气会使酥脆的食物变软,氮气使制造硝酸化肥的原料。
【答案】氧气 二氧化碳 水蒸气 氮气
考点3:空气的污染与防治
例4:(2018?娄底)2018年3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各地积极行动,落实措施。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积极推广使用新能源公交车
B.火力发电厂进行脱硫、控尘处理
C.禁止化石燃料的使用
D.限制、禁止燃放烟花爆竹
【从教材到中考】(教材第79页)保护空气的措施。
【解析】A、积极推广使用新能源公交车,可减少污染物排放,利于空气净化,A正确; B、火力发电厂进行脱硫、控尘处理,可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利于空气净化,B正确; C、化石燃料是现代社会的主要能源,可减少使用,不能禁止化石燃料的使用,C错误; D、限制、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可减少空气污染,利于空气净化,D正确。 答案:C。
综合应用创新题
1、(2018?乐山)小红在峨眉山旅游到达金顶时,感觉身体不适,可能发生了“高原反应”,主要是因为高海拔地区的空气稀薄,不能给人体提供足量的(  )
A.二氧化碳 B.氧气 C.氮气 D.稀有气体
2、(2018?柳州)近两年,不少外形小巧可爱的电动小汽车--宝骏E100出现在柳州街头,成为柳州市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下列关于该电动小汽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使用电能,减少尾气排放 B.外形小巧,比较容易停放
C.价格便宜,购买比较容易 D.耗能较高,污染比较严重
3、(2018?淮安)列物质中,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是(  )
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可吸入颗粒物
4、(2018?吉林)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气体是
A. 稀有气体 B. 二氧化碳 C. 氧气 D. 氮气
5、(2018?邵阳)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图为空气成分示意图,其中R指的是
A. 氮气 B. 氧气 C. 稀有气体 D. 二氧化碳
6、(2018?广西)下列物质属与空气污染物的是( )
A. 氧气 B. 氯气 C. 稀有气体 D. 可吸入颗粒物
7、(2018?岳阳)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食品的防腐
B.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不能用硫代替红磷
C.空气的成分按质量计算,氧气大约占21%
D.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可以减少空气污染
8、(2018?重庆)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结束后,反应容器内剩下的气体主要是(  )
A.氮气 B.五氧化二磷 C.稀有气体 D.二氧化碳
9、(2017?淄博)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我市加大环境整治力度,超额完成了去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确定的全年“蓝繁”天数达到183天的目标,空气质量得到明显改善.以下措施对环境改善有利的是(  ) ①建设孝妇河湿地公园? ②提倡绿色出行,发展轨道交通?? ③鼓励焚烧秸秆节约能源?? ④少用煤发电,多用风力发电⑤增大化石燃料的使用量,提高利用率.
A.①②④ B.③④⑤ C.①②③ D.②④⑤
10、(2018?无锡改编)化学革命是发生在十八世纪末英国和法国的一场深刻的化学学科的变革。英国物理学家、化学家波义耳和法国化学家拉瓦锡曾做过貌似相同的两个实验(见图)。
关于这两个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两个实验都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B.两个实验中,曲颈甑内汞的表面都变为黑色
C.波义耳的实验中,金属加热后质量增加
D.拉瓦锡的实验中,玻璃钟罩内液面逐渐上升,达到一定高度后不再变化
11、(2019?武威月考)用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实验过程中,下列做法会使实验结果产生明显误差的是(  )
A.使用过量的红磷 B.红磷熄灭后,立即打开止水夹
C.恢复到实验开始前的温度才进行测量 D.不打开橡胶塞,用放大镜聚焦太阳光点燃红磷
12、(2017?山西)2017年3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山西省积极行动,落实整改措施,省城太原首先通过以下三种方式缓解空气污染初见成效。 (1)为了使空气更新,天空更蓝,你作为环保小卫士,认为推广使用上述方式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任选一项回答)。
(2)空气污染严重损害人体健康,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引起空气污染的有害气体种类很多,请举一例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式表示)。
(3)你认为改善空气质量的措施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_。
a推广使用新能源 b加强企业排污管理 c雾霾多发天气,实行私家车限号出行。
【参考答案】
【迁移训练】
1、A【解析】氧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21%,故A项正确。
2、C【解析】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但不能证明空气中O2的含量,错误。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放出大量的热,使装置内空气受热膨胀,完全反应后,消耗装置内的氧气,装置内压强减小,故瓶中液面先下降,后上升;但不能证明空气中O2的含量,错误。 C、瓶中液面最终上升至1处,说明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能证明空气中O2的含量,正确。 D、水槽中液面下降,不能证明空气中O2的含量,错误。
3、(1)产生白烟,放热. (2)集气瓶中的氧气完全反应. (3)水进入集气瓶,进入的水约占集气瓶容积的五分之一. (4)氮气;不支持. (5)氧气不能完全反应,燃烧匙占有部分体积等.
4、C【解析】A、空气中氮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约为 4:1,错误; B、稀有气体很稳定,但也与物质发生反应,错误; C、空气中,氮气约占总体积的 78%,正确; D、是由于氧气具有助燃性,错误。
5、A【解析】氮气是空气中的主要成分,不是空气的污染物,二氧化氮、二氧化硫、PM2.5,都属于空气污染物。
6、A【解析】①保护青山绿水可以净化空气;②就地焚烧秸秆会产生大量的烟尘,造成空气中PM2.5含量的升高;③发展共享单车会减少使用私家车产生的污染物;④煤炭燃烧的过程中车排放的尾气中含有可吸入颗粒物,造成PM2.5升高;⑤燃放烟花爆竹会产生大量的污染物,会增加PM2.5的含量。因此应继续提倡的有:①③④。
综合应用创新题
1、B【解析】氧气能够供给呼吸,人体的呼吸作用离不开氧气,在高海拔地区的空气稀薄,其中含有氧气不能满足人体呼吸作用的需要,所以会发生“高原反应”,感觉身体不适。
2、D【解析】电动小汽车使用电能,可减少尾气排放,A正确; 电动小汽车外形小巧,比较容易停放,B正确; 电动小汽车价格便宜,购买比较容易,C正确; 电动小汽车耗能较低,不会造成污染,D错误。
3、【解答】解:目前计入我国“空气污染指数”的监测项目有: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及臭氧等。
故选:D。
4、【答案】D
【解析】空气中各成分及体积分数为: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水蒸气和杂质:0.03%,故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气体是氮气。故选D
5、【答案】B
【解析】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分别是: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占0.03%、其它气体和杂质占0.03%。观察空气成分示意图可知,R的体积分数是第二位,R指的是氧气。故选B。
6、【答案】D
【解析】空气污染物主要是指有害气体和烟尘,包括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和臭氧等,所以氧气、氯气和稀有气体不属于空气污染物,可吸入颗粒物属于空气污染物。故选D。
7、【答案】C
【解答】A、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作保护气,如用于食品的防腐,正确。 B、硫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气体,虽除去氧气,而增加了新的气体,不能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不能用硫代替红磷,正确。 C、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而不是质量)计算,氧气大约占21%,错误。 D、禁止燃放烟花爆竹,能减少二氧化硫等污染气体的排放,可以减少空气污染,正确。
8、【答案】A
【解析】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红磷燃烧消耗了氧气生成了五氧化二磷固体,剩余的气体主要是氮气。
9、【答案】A
【解析】①建设孝妇河湿地公园,对环境改善有利;? ②提倡绿色出行,发展轨道交通,对环境改善有利;?? ③鼓励焚烧秸秆节约能源,对环境改善不利?? ④少用煤发电,多用风力发电,对环境改善有利; ⑤增大化石燃料的使用量,提高利用率,对环境改善不利;
10、【答案】D
【解析】A.波义耳的实验中装置不是密封的,无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故错误; B.在加热的条件下,汞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红色氧化汞粉末,故错误; C.波义耳的实验中,金属汞加热后生成氧化汞,质量增加,生成了新物质,发生的属于化学变化,故错误; D.在加热的过程中,金属汞与装置内的氧气反应生成氧化汞固体,随着氧气的消耗,玻璃钟罩内液面逐渐上升,当氧气被完全消耗后,液面不再上升,故正确。
11、【答案】B
【解析】A、应使用过量的红磷,以完全消耗装置中的氧气,该做法做法会使实验结果产生明显误差,错误。 B、红磷熄灭后,不能立即打开止水夹,因为此时剩余的气体在受热状态下,处于膨胀状态,占据了部分水的体积,使测定结果偏小,正确。 C、恢复到实验开始前的温度才进行测量,否则剩余的气体在受热状态下,处于膨胀状态,占据了部分水的体积,使测定结果偏小,错误。 D、不打开橡胶塞,用放大镜聚焦太阳光能点燃红磷,不会使实验结果产生明显误差,错误。
12、【答案】(1)减少空气污染,净化空气。 (2)CO。(3)a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