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8.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09-10-18 09:39: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文中出现的陌生字词,达到会读、会写、会用。
2、能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合作解决文章理解上的疑难,培养学生问题能力。
3、深入领会作者对阿长的感情,建立朴素的阶段意识,热爱劳动人民。
4、学习文章人物描写的方法。
教学重点:
是学习鲁迅通过人物动作、语言描写来塑造人物的写法,即人物的语言、动作描写。
教学难点:
学生对文章主题的领会。
学法指导:
1、培养学生使用工具书,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自学能力
2、多读。语感是语文的生命,而读是培养语感的最佳途径,故必须多读。
3、积累。丰厚语文积淀,包括学法积累和基础知识积累。
4、自主设疑,合作学习,勇于探究。
教学准备:
多媒体呈现“艾青诗——《大堰河—我的保姆》”。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完成“读读”、“议议”部分,第二课时完成“练练”、“讲讲”部分。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首先,放投影——《大堰河—我的保姆》,教师朗读。然后,学生听诗后谈感受,从“大堰河是怎样一个人?”“作者对大堰河的感情?”由大堰河→百草园中的长妈妈→阿长与《山海经》此环节设置体现两个意识: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2、有感而发,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表达能力。
二、检查反馈预习情况
三、学习文章,完成目标2、4。
“范读开头、结尾部分;巡回指导学生练读;指定学生读得点段落——文章的第1、2、14、15、16及最后两段;鼓励学生参与朗读评价;讲述朗读技巧。学生在此过程中要求积极热情广泛地参与;学会把握重音、节奏、感情三要素来朗读的方法;注意养成朗读时正确、流利、有感情,默读时不动唇、不指读,自读时“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
首先“议”“文章写了什么”。在第一版块熟读、批注的基础上,这个问题是很容易的,但此处是“读文后”与“提炼写法”两环节的过渡,所以,要求教师既要帮助引导学生能整体感知文意文情,又要将主人公阿长的形象性格特征表述出来,实现这个目的的策略是:给学生时间,独立思考,组织语言,概括文章;给学生句子表达样式——“通过×××事(描写),可看出阿长是个什么样的人”,小组合作,完成对阿长性格的分析。
其后“议”“作者是如何写的”。作者(不仅指本文作者)写每篇文章,所用的写法都是综合的,是“门类繁多的”,阅读者(或称学习者)对其写作评判也是见仁见智的。初二年级是深入学习记叙文的阶段,针对这种实情,应将学法锁定在人物描写的方法上(即本课的教学重点)。分析人物描写还是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组织各小组先标划出最能体现阿长性格的段句词,讨论分析归类,不难得出“作者是通过语言、动作描写来刻画人物”的结论,教师板书这一所得后,给学生范读《藤野先生》《药》中的几处人物语言、动作描写,让学生谈句段表现人物的性格,以加深印象,进而应用于自己的写作。
最后“议”“为什么这样写”。此环节也可称为亮点探究,旨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问题习惯,提高学生语言思维和语言组织能力,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造性表达。这一意旨的理论依据有三:其一,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素质教育的要义之一,探究是培养创新精神的主要途径,而探究的具体形式就是“提问题”。其二,语文的训练归根结底就是语言思维训练和语言表达的训练。其三,多角度思考和赋有创意地表达是新课改对学生表达要求的创意之举。此处班级教学的组织形式为全班交流。要求学生随便问,积极想、主动答。预计的问题有:(1)文章写了几件事,重点是哪件事。(2)“仁厚黑暗的地母啊,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一句为何说大地“仁厚黑暗”。(3)阿长为何给“我”买《山海经》。(4)文中写童年“我”两次感到阿长有“伟大的神力”,这两次感受相同吗。(5)为什么说“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全班交流中,教师要参与交流,对学生未能提出的重点问题,教师应适时提出,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此外,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思维,关注后进生,同时,在设疑上进行学法指导——教会学生从文章内容、思想、写法、作者、字词理解等到方面入手,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四、完成目标3,突破教学难点。
1、组织学生完成“学完此文后我的收获”一题。
2、让学生学会从文章内容,文章写法,文章情感,语文积累,影响启示五方面谈收获。
五、小结
阿长与《山海经》导学案


一.自主学习
骇( ) 掳( ) 震悚( ) 疮疤( ) 诘( )问
憎恶( ) 惧惮(   )  粗拙(   )  掷(   )
霹雳( ) 孤孀( )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
1.复述课文



二.合作释疑
1、 文章围绕阿长写了哪些事情?重点写的什么?



2、 你从这些事中,看做者对长妈妈的感情有怎样的变化





3、作者先写讨厌、憎恶,但结尾又写“仁厚黑暗的地母啊,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灵魂”抒发出一种深沉的怀念之情。你是怎样理解作者的感情的?在作者眼里阿长是一个怎样的人?






三.迁移延伸
通过本节课学习,同学们感觉到该怎样写人了不?




四.同步达标
惶急:‘
霹雳:
疏懒:
渴慕
2.本文选自散文集《    》,作者鲁迅,原名    ,我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1918年5月,第一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      》。

3.刻画人物形象,常用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方法。指出下列各句分别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①她生得黄胖而矮。 ( )
②最讨厌的是常喜欢切切察察,向人们低声絮说些什么事,还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 )
③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
4。 在括号里选择最恰当的词语。
(1)这种敬意,虽然也逐渐   (冷淡、淡薄、冷漠)起来,但完全   (消失、消灭、消亡),大概是在知道她谋害了我的隐鼠之后。那时就极严重地    (询问、责问、诘问),而且当面叫她阿长。
(2)一到夏天,睡觉时她又 (张开、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 (摆成 、摊成 )一个“大”字, (挤 、压)得我没有余地翻身,久睡在一角的席子上,又已经 (烘、烤)得那么热。
5.说说下列语句分别表现了长妈妈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①最讨厌的是常喜欢“切切察察”,向人们低声絮说着什么事。 ( )
②又不许我走动,拔—株草,翻一块石头,就说我顽皮,要告诉我母亲去了。 ( )
③元旦早晨塞福橘;她懂得许多规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