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民族大团结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2课 民族大团结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8.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3-12 19:02: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材版本
课题
预计课时
实际完成
2017年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
第12课 民族大团结
1课时
教学分析
课标要求:
通过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认识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重要意义。
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介绍新中国成立后的民族政策和各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发展情况,在本单元中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对于学生更好地认识我国的优秀文化传统,形成对中华民族历史的认同感以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认识具有重大意义。
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新中国的发展史,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艰难历程有了一个完整的、清晰地认识,知道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做了很多尝试,其中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误的选择,最终找到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道路。在这些学习中,学生逐渐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初步的归纳和综合能力。同时,经过这些学习,培养了学生的爱国情操和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奉献的精神。在这些基础上讲述新课,可以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和进一步激发他们为国效力的精神。
教学目标
1. 掌握党和政府对少数民族的政策,少数民族跨入社会主义的基本情况;知道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地区;了解党和国家实行各族人民共同繁荣政策。
2. 在学习的过程中,倡导积极思考、与他人交流合作的学习方法,并鼓励学生用此方法来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培养学生用历史的眼光来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注重历史学习与现实的密切联系。
3. 理解并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形成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认同感;形成积极进取、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态度,并逐步树立为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作贡献的人生理念。
学习重点: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意义;人民政府实行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政策。
学习难点:处理好民族问题对维护国家统一、发展西部经济的重大意义。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用歌曲《爱我中华》导入新课。
通过新颖的导入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预习检测
我国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政策: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984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自治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
目前,我国的自治区有哪些?
全国已经建立了内蒙古(我国第一个1947年)、新疆、广西、宁夏、西藏5个民族自治区。
青藏铁路全线通车有什么意义?
2006 年,青藏铁路全线通车,大大加强了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促进了青海、西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学生自主学习,阅读课本,独立完成问题,并初步记忆。
通过该环节让学生了解课本的大致内容。
教授新课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图片展示:多媒体展示《民族区域自治示意图》
2.教师提问: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一项什么基本政治制度?
提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教师提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政治制度,它是怎样确立下来的?
提示:1949年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确定下来。后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被载入宪法。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
4.教师提问:根据以前学过的知识讨论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原因。
提示:中国历史上长期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符合中国国情和历史传统;各民族长期的经济文化联系,形成了各民族只适宜合作互助,不适合分离的民族关系;近代以来,各民族在共御外敌、争取民族独立解放的革命斗争中,建立了休戚与共的亲密关系,形成了相互离不开的政治认同。
5.教师总结: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利的精神,对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共同繁荣发展
1.教师引导: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并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
2.教师提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共中央在少数民族地区采取了什么措施?
提示:进行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废除了剥削和压迫,各族人民翻身做主人,迈进了社会主义社会。
3.教师强调:对少数民族地区因地制宜地进行改革是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前提。那么,党和政府为提高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采取了哪些政策?
提示:国家采取许多优惠政策,派出大批人员,还通过技术、资金、物资等多种方式,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建设。
4.教师过渡:各民族共同繁荣包括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繁荣,那么党和政府是如何对待少数民族文化的?
提示:国家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国家按照自愿的原则,为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创造条件;国家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保护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遗产;国家还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了少数民族古籍文献的搜集、整理和出版工作等。
5.史料展示:
西部地区由于受历史、自然和区位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总体发展水平与东部相比,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近十几年来,这种差距还呈拉大趋势。
6.教师提问:在20世纪末,国家为加快我国西部几个省区的经济协调发展,实施了一项什么政策?
提示:西部大开发的政策。
7.教师小结:在改革开放的大环境下,我国东部地区发展较好,现阶段我国在继续加快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同时,不失时机地实施西部大开发,对于逐步缩小地区间发展差距,加速实现全国各地区的共同繁荣和人民的共同富裕,保持社会稳定,将发挥重要作用。
认真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并认真阅读教材,和同学进行讨论,积极回答问题。
通过问题让学生更加的专注,通过问题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课堂小结
同学们,学完了这一课,你们想一想,我们能为民族团结做些什么呢?如何与少数民族的同学相处呢?在学校生活中,各民族同学之间要相互关心,相互帮助,了解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在民族节日时,向他们表示祝贺。宪法规定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是公民的义务,我们不但要自觉履行这一义务,还要敢于同破坏国家统一、破坏民族团结的行为作斗争。
思考、归纳、总结
通过课堂小结,培养学生的归纳、表达能力,巩固本节课的内容。
板书设计
/
学生将板书记在课本的空白处
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整体理解,便于记忆。
当堂检测
1.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通过制定和实施正确的民族政策,迅速打开了民族工作的局面,实现了空前的民族大团结。我国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基本政治制度是( B )
A.共同发展 B.民族区域自治 C.民族平等 D.民族团结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前提是( D )
A.设立民族自治机关 B.少数民族人民当家做主
C.自己管理本民族事务 D.服从国家统一领导
3.目前,自治区、自治州和自治县的政府首脑都由少数民族干部担任。最能说明少数民族享有( B )
A.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利 B.管理本民族地方性内部事务的权利
C.发展本民族经济的权利 D.参与西部大开发的权利
4.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下列属于民族区域自治的省级行政区的是( C )
A.山西   B.甘肃   C.新疆   D.辽宁
5.1957年3月25日,周恩来在谈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时说:“中国如果采取联邦制,就会在各民族间增加矛盾,增加民族纠纷。因为我国许多少数民族同汉族长期共同聚居在一个地区,有些地区……汉族都占很大比重,若实行严格的单一民族的联邦制,很多人就要搬家……所以我们……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政策。”对此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D )
①联邦制不利于各个国家的民族团结与发展
②在民族聚居区都要实现民族区域自治
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由我国历史与国情决定的
④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利于民族团结,利于社会稳定
A.①②③ B.①② C.②③④ D.③④
6.2017年2月中下旬,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可克达拉市举行了援疆干部人才欢迎会暨培训班,来自江苏省43名援疆干部人才开启新一轮对口援疆工作。这( B )
A.反映了我国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B.体现了我国各民族间团结互助的关系
C.表明了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根本方法
D.说明了新疆的发展主要依赖对口支援
认真完成老师所给出的题目。
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巩固学习成果。
教学反思
本节课线索清晰,不难把握。但本课中“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共同繁荣发展”涉及多个知识点需要老师用图示方法标注出来,以方便学生记忆。此外,对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意义以及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措施,不仅要督促学生记忆,也要在课上让学生加深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