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长方体》课前预习卡
一、填一填。
(1)长方体有______个面,每个面都是 形;
(2)长方体有______条棱,相对的棱长度都 。
二、判断对错。
(1)一张长方形的纸是一个长方体 ( )
(2)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的物体不是长方体就是正方体 ( )
(3)相对的棱的长度相等的物体一定是长方体 ( )
三、选一选。
(1)一个长方体的棱长总和是48厘米,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长的和是( )
A.12厘米 B.10厘米 C.8厘米 D.6厘米
(2)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9厘米,5厘米,3厘米,它的棱长总和是( )
A.55厘米 B.68厘米 C.70厘米 D.72厘米
(3)一个长方体的棱长总和是80厘米,长10厘米,宽7厘米,高是( )
A.6厘米 B.5厘米 C.4厘米 D.3厘米
四、计算题。
1.一个长、宽、高分别为30厘米,20厘米,10厘米的小纸箱,在所有的棱上粘上一圈胶带,至少需要多长的胶带?
2.一个礼品盒长13厘米,宽8厘米,高2厘米,彩带的打结部分长15厘米。包扎这个礼盒至少需要多长的彩带?
解析与答案
一、填一填
(1)6 长方
(2)12 相等
二、判断对错
(1)×
(2)×
(3)×
三、选一选
(1)A
(2)B
(3)D
四、计算题
1.30*4=120(厘米)
20*4=80(厘米)
10*4=40(厘米)
120+80+40=240(厘米)
2.13*4=52(厘米)
8*4=32(厘米)
2*4=8(厘米)
52+32+8+15=107(厘米)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三单元第1课时《长方体》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通过观察、分类、操作、讨论等活动,进一步认识长方体,了解长方体各部分的名称。
2.过程与方法
经历观察、操作和归纳的过程,发现长方体特点,能运用长方体的特点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动手操作,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其合作意识和探究的能力,使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
学生掌握长方体的各部分名称及特征,认识其长、宽、高。
【教学难点】
形成长方体的概念,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讨论法、讲解法。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师:很久以前,一个地主老爷送给儿子一个宝物,但是这个宝物太过耀眼需要一个盒子,于是让儿子去学堂弄清楚宝物的形状特征,让儿子回来设计,设计好了,宝物就归属儿子,以此鼓励儿子好好学习……
师:那么,你们能帮帮这位儿子得到地主老爷的宝物吗?
师:这个图形是什么呢?
生:长方体
师:在日常生活中你还见到哪些长方体的物体呢?
【设计意图】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中的事物引入,使学生感觉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仔细观察长方体,你发现长方体有什么特点?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长方体的人数。(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小组合作:
(1)看,长方体每一面都是什么形状?
(2)摸
(3)组内介绍
2.汇报交流:
生1:长方体上平平的部分是长方体的(面)。
生2:两个面相交的边叫做长方体的(棱)。
生3:棱和棱的交点叫做它的(顶点)。
3.小组活动:
用数一数,量一量,比一比等方法研究面、棱、顶点的特征吗。
【设计意图】
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从观察实物的过程中发现长方体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
4.汇报交流:
(1)探讨长方体的面的特点。
生1:这是长方体的左面和右面;这是长方体的前面和后面,这是长方体的上面和下面。
生2:长方体一共有6个面。
生3:把长方体的左面向右移动,移到长方体的右面的位置,可以看到这两个面完全重合;把长方体的前面向后移到长方体的后面的位置,可以看到这两个面完全重合;把长方体的上面向下移到长方体的下面的位置,可以看到这两个面完全重合;这说明长方体相对的两个面完全相同。
师:通过观察可以看出:长方体的六个面是什么形状?
生4:这个长方体的6个面都是长方形。
师:有没有长方体的6个面中,有的面是正方形的?能有几个?
生5:有4个面是长方形,有2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2)探讨长方体棱和顶点的特点
师:两个面相交的边叫长方体的棱
生1:长方体有12条棱。
生2::每相对的4条棱互相平行,长度相等。
师:三条棱相交的点叫长方体的顶点
生3:长方体有8个顶点。
5.学习长方体的长宽高(课件第13张)
小组活动:用细木条、橡皮泥做一个长方体框架。
根据制作过程,思考:
(1)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长度相等吗?
(2)长方体的12条棱可以分成几组?
6.汇报交流:
师: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相等吗?
生1:相交于一个顶点的3条棱的长度不相等,这3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生2:长方体的长、宽、高的位置不是固定不变的。
师:长方体的12条棱的特点你知多少?
生1:相交于同一顶点的长、宽、高各一条为一组,可分4组。
生2:4条长,4条宽,4条高各一组,可分3组。
生3:相对的两个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相等的8条边长为一组,剩下的4条棱为一组,可分2组。
6.小结:
(1)长方体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
(2)长方体的6个面是长方形(特殊情况下有2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两个面完全相等。
(3)长方体的12条棱可以分成3组,每组中的4条相对的棱互相平行,长度相等。
【设计意图】
对所学的知识加以总结,加深学生印象,使学生能查漏补缺,更好地掌握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
(三)课堂练习
谈话:同学们,你们学得怎么样了?我们一起到智慧乐园挑战一下自己吧!有没有信心呢?
第一部分
填空
1.长方体有(6)个面,它们一般都是(长方)形,也可能有(2)个面是正方形。
2.长方体的上面和下面,前面和后面,左面和右面都叫做(面),它们的大小(相等)。
3.长方体的12条棱,每相对的(4)条棱算作1组,12条棱可以分成(3)组。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1.有一个长方体,它有一组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其余四个面的面积(B)
A.不一定相等 B.一定相等 C.一定不相等
2.一个长方体(不包括正方体),最多有(B)个面的正方形
A.1 B.2 C.3 D.4
3.如果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a、b、h,那么这个长方体的棱长总和是(A)
A.4(a+b+h) B.2 (a+b+h) C. a+b+h
第四部分
1.用铁丝焊成一个长20厘米,宽15厘米,高10厘米的长方体框架,至少需要铁丝多少厘米?
长:20×4=80(厘米)
宽:15×4=60(厘米)
高:10×4=40(厘米)
80+60+40=180(厘米
2.要做一个底面周长为18厘米,高为3厘米的长方体框架,至少需要铁丝多少厘米?
18×2=36(厘米)
3×4=12(厘米)
36+12=48(厘米)
(四)课堂总结
师: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生交流:
1.长方体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
2.长方体的6个面是长方形(特殊情况下有2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两个面完全相等。
3.相交于长方体的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六)板书设计
长方体
1.长方体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
2.长方体的6个面是长方形(特殊情况下有2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相对的两个面完全相等。
3.相交于长方体的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教学反思】
本课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基础上,进一步系统的学习长方体的有关知识,为进一步认识其他立体图形和学习有关计算打好基础。为后面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做了准备。
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掌握长方体的面、棱、顶点的特征,认识其长、宽、高是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在于形成长方体的概念,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针对几何知识教学的特点以及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空间观念薄弱的特点,这节课我多次让学生动手操作实践,让学生在看一看、量一量、摸一摸等实际操作中不断积累空间观念,使自己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丰富自己的感性认识,掌握几何形体的特征,不断积累空间观念,并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导教学。通过一系列有序活动培养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使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逐步提高,教会学生学习。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6张PPT)
长方体
人教版 五年级下册
很久以前,一个地主老爷送给儿子一个宝物,但是这个宝物太过耀眼需要一个盒子,于是让儿子去学堂弄清楚宝物的形状特征,让儿子回来设计,设计好了,宝物就归属儿子,以此鼓励儿子好好学习……
新知导入
那么,你们能帮帮这位儿子得到地主老爷的宝物吗?
这个图形是什么呢?
长方体
新知导入
在日常生活中你还见到哪些长方体的物体呢?
新知导入
仔细观察长方体,你会如何向朋友介绍长方体的特征呢?
新知讲解
小组合作(3分钟)
1.看,长方体每一面都是什么形状?
2.摸。
3.组内介绍
新知讲解
汇报你们的成果吧
面
.
两个面相交的边叫长方体的 。
棱和棱的交点叫 。
长方体上平平的部分是长方体的 。
面
顶点
棱
新知讲解
总结(3分钟)
数一数,量一量,比一比等方法研究面、棱、顶点的特征吗?
面 长方体有( )个面
每个面是( )形状
( )面完全相同
棱 长方体有( )条棱
( )棱的长度相等
顶点 长方体有( )个顶点
6
长方形
相对
12
相对
8
新知讲解
长方体上平平的部分是长方体的面。
左面
右面
前面
后面
上面
下面
长方体一共有6个面。
新知讲解
相对的面完全相同,6个面都是长方形。
长方体的面
有没有长方体的6个面中,有的面是正方形的?能有几个?
新知讲解
长方体的面
有4个面是长方形,有2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新知讲解
长方体有12条棱。
两个面相交的边叫长方体的棱。
每相对的4条棱互相平行,长度相等。
长方体有8个顶点。
三条棱相交的点叫长方体的顶点。
新知讲解
小组合作(3分钟)
用细木条、橡皮泥做一个长方体框架。
根据制作过程,思考:
(1)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长度相等吗?(2)长方体的12条棱可以分成几组?
新知讲解
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相等吗?
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不相等,这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长方体的长、宽、高的位置不是固定不变的。
长
宽
高
新知讲解
高
长方体的12条棱的特点你知多少?
长
宽
2.4条长,4条宽,4条高各一组,可分3组。
1.相交于同一顶点的长、宽、高各一条为一组,可分4组。
3.相对的两个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相等的8条边长为一组,剩下的4条棱为一组,可分2组。
新知讲解
1.长方体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
通过观察可以发现:
2.长方体的6个面是长方形(特殊情况下有2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两个面完全相等。
3.长方体的12条棱可以分成3组,每组中的4条相对的棱互相平行,长度相等。
新知讲解
填空题。
6
面
3
1.长方体有( )个面,它们一般都是( )形,也可能有( )个面是正方形。
2.长方体的上面和下面,前面和后面,左面和右面都叫做( ),它们的大小( )。
3.长方体的12条棱,每相对的( )条棱算作1组,12条棱可以分成( )组。
长方
2
相等
4
课堂练习
5厘米
10厘米
3厘米
3.长方体的周长为( )厘米
2.长方体的长为( )厘米,宽为( )厘米,高为( )厘米
1.长方体有( )个面,( )条棱,( )个顶点
6
12
10
8
3
5
72
课堂练习
1.有一个长方体,它有一组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其余四个面的面积( )
A.不一定相等 B.一定相等 C.一定不相等
2.一个长方体(不包括正方体),最多有( )个面的正方形
A.1 B.2 C.3
3.如果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a、b、h,那么这个长方体的棱长总和是( )
A.4(a+b+h) B.2 (a+b+h) C. a+b+h
B
B
A
课堂练习
用铁丝焊成一个长20厘米,宽15厘米,高10厘米的长方体框架,至少需要铁丝多少厘米?
长:20×4=80(厘米)
宽:15×4=60(厘米)
高:10×4=40(厘米)
80+60+40=180(厘米)
课堂练习
要做一个底面周长为18厘米,高为3厘米的长方体框架,至少需要铁丝多少厘米?
3厘米
18×2=36(厘米)
3×4=12(厘米)
36+12=48(厘米)
课堂练习
1.长方体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
2.长方体的6个面是长方形(特殊情况下有2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两个面完全相等。
3.相交于长方体的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课堂总结
完成教材21页1、2、3题。
作业布置
长方体
1.长方体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
2.长方体的6个面是长方形(特殊情况下有2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两个面完全相等。
3.相交于长方体的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板书设计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