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对外开放
【教材分析】本课共有三部分内容: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领域的扩大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三部分内容呈递进关系:时间关系上的递进、开放领域的递进、开放成效的递进。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进入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建立经济特区是对外开放的一个重要步骤。经济特区作为“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为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最终形成发挥了重要的辐射作用,1982年12月,对外开放政策正式写入我国宪法。随后,从1984年到1992年,我国陆续开放了更多的沿海城市、地区及内陆城市、边境城市。中国逐步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对外开放格局。2001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我国进一步完善了对外开放政策,增强国际合作和竞争能力。
【教学目标】
1、了解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利用教材有关对外开放地区的地图,理解并掌握“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对外开放格局。
3、对外开放,推动了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极大提高,使学生感受到对外开放则兴,闭关自守则衰,理解我国继续扩大开放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
重点: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的格局。
难点:理解经济特区的作用和影响。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这首歌里唱到的“画了一个圈”是指什么?为什么要画这个圈?后来这个圈又是怎么扩大的?让我们一起走进第9课《对外开放》,来了解这段历史。
二.合作探究:
(一)披荆斩棘立特区
1.深圳经济特区的建立
背景:史料 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有将近100万名内地居民冒着生命危险,由深圳逃往香港,史称“大逃港”当时广东宝安贫困落后,农民劳动一天的收入是0.7到1.2元,而对岸一河之隔的香港农民劳动一天的收入却是60—70港币,两者差距非常明显。
教师:结合材料分析,为什么内地居民会从深圳逃往香港?
学生:深圳贫困,收入与香港相差太远,缺乏生产积极性。
教师:基于这种背景原因,国家调整了对外政策,来看下一则材料
2.建立经济特区的建立
史料1 陈秉安先生在《大逃港》一书中这样写道:1980年8月26日,在逃港最严重的深圳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经济特区,条例公布后的几天,逃港的人群突然消失了!成千上万的躲在大山后和树林中准备逃港的人群突然都不见了。不仅如此,许多已经逃到香港的当地居民,在听说深圳设立经济特区、政策放宽后,又回来了。深圳经济特区的建立彻底解决了逃港问题,并使深圳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从一个边陲小镇变成了现代化的大城市。
教师:结合材料和课本内容分析,深圳经济特区建立的时间是何时?除深圳外还设立了哪几个经济特区?深圳发生怎样的变化?
学生:深圳、珠海、汕头、厦门(1980年)。
史料2 深圳的发展是国家给予优惠的经济政策,吸收侨资、外资,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的结果,是对外开放的一次成功尝试,为进一步扩大开放积累了经验。
教师:经济特区的“特”特在哪里?
学生:1、特殊的经济政策2、特殊的经济管理体制
3.建立经济特区的作用
展示:史料一:经济特区是对外开放的窗口和基地。1984年,邓小平同志说:“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
史料二:深圳在25年的历史中作出了其应有的贡献:一是杀出了一条血路,积累了创新发展的经验;二是探索了改革开放的路子,创建了比较健全的市场机制;三是创立了“深圳速度”的经济发展模式;四是以铁的事实证明创建经济特区的正确性。
教师:建立经济特区的重大意义有哪些?
学生讨论交流后回答:(1)可以利用外资、引进技术,提高产品质量,增强产品竞争力。(2)可以利用外商销售渠道,适应国际市场需要和惯例,从而扩大出口,增加外汇收入。(3)有利于引进先进技术,了解世界经济信息。(4)有利于学习现代经营管理经验,培养管理人才。(5)可以扩大我们走向世界的通道,开辟世界了解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窗口。
二、继往开来奠格局
展示:史料1 中国对外开放大体经历了六个阶段,从试办经济特区,到开放沿海开放城市,扩大开放领域到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地区,到沿江、沿边、扩大内陆省会城市,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
史料2对外开放的过程。
教师:中国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
学生: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三、雄心壮志入世来
1、何为世界贸易组织?(p45页)
2、中国为何要“入世”?
展示:史料:如果我们只是一般性参加世界经济,那不遵守世界规则也可以,就像担着菜篮卖小菜的那种小贩,尽管市场就在那里,你也可以不进入市场,可以不遵守工商部门的规则,看到工商管理干部来了就赶快跑。但如果要进入世界经济的主流,想把生意做大,你就要进入市场,要成为市场中有头有脸的人物,就得在市场里建一个铺面,就得遵守市场的规则。而且这个时候你不按照市场规则办事也不行,跑也跑不了,跑了和尚跑不了庙。
教师: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背景是什么?
学生:对外开放加速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促进了我国对外贸易和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
3、何时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意义?
学生:2001年12月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
4、加入世贸易组织的机遇和挑战?
学生讨论得出:机遇:引进国外的投资和技术;学习先进的经济管理经验等。挑战:中国仍属于发展中国家科技水平和经济水平相对较弱,在国际竞争中常处于不利地位等。
三.课堂小结:
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海南岛经济特区设立30周年。2018年4月10日,2018年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在海南举行。在大会开幕式的致辞上,习近平对中国的对外开放作出了重要指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迈开了对外开放的步伐,建立深圳等经济特区,进一步推动国内的改革,扩大对外经济交流。1992年,对外开放的地域向纵深推进,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