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8张PPT。
《饥饿的女孩》
《垂死的女人》今时往日怎样理解邓小平的这段话?材料:如果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邓小平
今时往日 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搭载着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的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三号塔架点火发射。我国科技发展经过怎样的历程?中华民族在历史上曾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世界领先;
自1840年以后,近代中国科技远远落后于西方先进水平;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现代科技事业得到较全面的发展。中国科技发展历程:
古代辉煌—近代衰弱—新中国振兴温故知新第 19 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梅县高级中学 徐建建国以来科技发展的原因1.新中国的建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科技事业发展创造了前提;
2.党和政府对科技发展的重视和正确决策,为科技事业的发展提供了保证;
3.吸收人类文明成就,并在创新中求发展;
4.优秀科学家和广大科技工作者在科技事业中的开拓精神与无私奉献 .温故知新 探究一:中国为什么要发展核武器?当时面临着怎样的国际环境?为什么中国要集中力量首先在一些尖端领域取得突破?
“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的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毛泽东答案提示 这段话生动地说明了尖端科技发展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国际关系中的巨大影响和作用。
当代社会经济竞争和军事政治角逐,实际是科技力量的竞争。
“两弹一星”的成功,打破了美苏对核技术和空间技术的垄断,打击了大国强权主义,粉碎了他们遏制中国的企图,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扩大了国际影响。同时,加强了中国的国防,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安定的环境。
科技的发展,促进了我国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是我国繁荣昌盛的重要标志。一、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发展“两弹一星”战略的背景
①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敌视中国;
②60年代中苏关系也急剧恶化;
③美苏争霸,导致世界局势紧张;
④中国面对恶劣的国际环境,积极发展高新科技,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一个安定的环境。
探究二: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平”,一是邓小平;二靠袁隆平。中国农民为什么要这么说?袁隆平与杂交水稻2.载人航天 一、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二、袁隆平与杂交水稻1.研究过程
2. 杂交水稻对人类的主要贡献 知识结构1、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问世
1983年,中国研制出第一台计算机“银河Ⅰ号”(每秒运算速度上亿次)
2、生物技术的发展
1965年,中国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中国积极参与人类基因的研究20世纪三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科学工程:
“曼哈顿计划”(原子弹);“阿波罗计划”(登月);”人类基因组计划“。三、计算机技术与生物技术
的发展“两弹一星” 后中国的科技成就:1975年,首颗返回式卫星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
1979年,中国成为世界上第四个拥有远洋航天测量船的国家。七十年代八十年代1982年,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够从潜艇水下发射战略导弹技术的国家;“两弹一星” 后中国的科技成就:从第一枚探空火箭升空到2001年,中国成功研制了12种不同型号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把70多颗国内外卫星送入太空。从“东方红1号”成功发射至2001年,中国研制并发射了15种类型、50余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率达90%以上。21世纪核科学 邓稼先(1924—1986),中国物理学家;1950年获美国普渡大学博士学位,当年返回祖国。他是中国核武器理论研究工作的开拓者与奠基人之一,也是中国核试验在技术上的主要组织领导者之一。被誉为中国的“两弹元勋”。秦山核电站内部站电核湾亚大 中国在任何情况任何时侯不会首先使用原子弹火箭导弹技术
1960年中国仿制近程导弹成功。 1964年独立研制的中近程导弹发射成功,揭开导弹、火箭发展史新一页。 钱学森一家卫星技术“两弹一星”的重大意义打破了美苏两国对中国的核垄断与核威胁
展示了我国的实力,尤其是增强了国防力量,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创造了安定的环境,也有利于世界和平
促进了其他领域(如航天
技术)的发展载人航天工程 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于2003北京时间10月15日9时整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发射升空。飞船按照预定轨道环绕地球14圈,在太空飞行21小时18分。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成为世界航天大国。 神州6号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 2005年10月17日凌晨4时33分,在经过115小时32分钟的太空飞行,完成中国真正意义上有人参与的空间科学实验后,神舟六号载人飞船返回舱顺利着陆,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安全返回。航天技术的重大意义 载人航天工程成为高新技术及相关领域发展的强大动力,将为中国带来上千亿元的经济效益,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载人航天工程”的相关领域有
计算机行业,航天制造业,钢铁业,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通讯技术,空间技术,能源技术等。1973年-南优二号袁隆平(74岁) :
中国工程院院士,2001年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得者
“杂交水稻之父” 。二、袁隆平与杂交水稻1.研究过程1)20世纪60年代开始水稻高产育种研究;
(2)1973,和助手在世界上成功培育出杂交水稻——南优二号,并大面积推广,增产20%。
(3)2001,获中国国家最高奖项——“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在2004年8日发表的《2004年全球粮食安全状况报告》中指出,全球有8.52亿人处在经常性的饥饿中,饥饿和营养不良每年使500多万儿童死亡,饥饿直接和间接给各国国民生产力和国家经济造成上百亿美元的巨额经济损失。凯文·卡特
《饥饿的女孩》获1994年普利策新闻摄影奖粮食问题对中国及其世界的影响 今天中国水稻种植
面积中,约有一半是采用袁隆平培育的杂交产品,每年生产的稻谷可以多养活6000多万人。2004年,袁隆平领导的超级杂交稻项目不断取得重大突破,在育种方面提前一年实现了大面积亩产超过800公斤的目标,这意味着每年又可以多养活7500万人。 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平”,一是邓小平;二靠袁隆平。中国农民为什么要这么说?杂交水稻的主要贡献:杂交水稻增产明显,南优2号单产一般比常规稻增产20%以上;
杂交稻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
杂交稻在世界范围推广,被许多国家引种,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 2004年“感动中国”评委会对袁隆平的评语:“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能,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 ”。”袁隆平(74岁) :“杂交水稻之父” 。
2001年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得者1983年研制成功的银河系巨型计算机 我国的巨型计算机之父——金怡濂 在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宽敞明亮的机房里,矗立着一个红黄两色相间的大机柜。这就是我国自行设计和研制的第一台每秒运算速度达亿次的巨型计算机———“银河—I”。它的诞生,使我国成为继美国、日本之后第三个能独立设计和研制巨型计算机的国家。信息技术的重大意义我国政府实施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战略,在政治、军事、卫生、科技、文化等领域产生了深刻影响 ,实现了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1965年,中国终于在世界上第一次用人工方法合成出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人工牛胰岛素的合成,标志着人类在认识生命、探索生命奥秘的征途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面对功绩和荣誉,作为学术带头人的王应睐,想到的是集体和他人,甚至没有在科研报告中署上自己的名字。
1956年,制订了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确定以发展原子能、火箭和电子计算机等高科技为重点。
1963年,制订了第二个科学技术发展规划——部署了导弹、原子弹、氢弹的研究试验,人造卫星的研制。 《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纲要》从世界高技术发展趋势和中国的需要与实际可能出发,坚持“有限目标,突出重点”的方针,选择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和新材料7个领域15个主题作为我国高技术研究与开发的重点、组织一部分精干的科技力量,希望通过15年的努力,力争达到目标。 “863”计划 于1988年8月经政府批准,是一项发展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指导性计划。其宗旨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贯彻执行改革开放的总方针,发挥我国科技力量的优势和潜力,以市场为导向,促进高新技术成果商品化、高新技术商品产业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国际化。火炬计划星火计划 星火计划是经中国政府批准实施的第一个依靠科学技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计划。 材料一 [美]经济学家 唐·帕尔伯格:袁(隆平)正引导我们走向一个丰衣足食的世界。从材料中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材料二 美国、欧洲的一些航天专家纷纷对“神舟”五号的成功发射发表评论。“这表明中国已成为21世纪世界舞台上科技与经济的强大参与者。”“中国已成为第三个将航天员送上天的国家,这令世界出现太空新秩序。它向世界宣示,中国有技术和财力将航天员送上天。”
美国《纽约时报》发表评论:“中国的航天计划激发了中国人民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中国展示了强大的航天技术能力。”
西班牙《世界报》评论说:“中国
龙已经飞起来了,而且飞得很高,它使
整个中国充满了自豪。” 结论:科技与社会生产紧密结合,促进了经济发展,增强了综合国力,振奋了民族精神,也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四、重大科技成就的影响2 .增强了综合国力1 .振奋了民族精神3 .提高了国际地位 探究 三 : 近代中国的仁人志士又如何努力将现代科学引入中国?结果怎样?为什么?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都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结果是促进了我国近代科技的发展,但仍处于落后地位,也没有改变中国“弱国无外交”的社会地位。为什么?原因:洋务派学西方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封建制度,因而不能改变中国落后的面目。
资产阶级学西方先进科技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历程,但由于资产阶级的局限性,他们没能使中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中国仍然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地位。
启示:要改变中国的落后面貌,
除了向西方引进先进技术外,
最根本的是要获得民族的独立,民
族独立是国家富强的前提。 从背景、战略重点和成就等方面总结一下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新中国成立~文革文革后,特别是1978年以来重点发展“两弹一星”,加快国防科技的发展方针 强调科技与经济的结合,发挥科技对生产力发展的推动作用。 “两弹一星”
在原子能、航天工程、计算机等高科技方面,与世界整体差距明显缩小。背景1、国际环境恶劣:美国敌视中国;中苏关系恶化。
2、为了巩固国防、维护安全。国内:工作重心转向经济建设,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科技现代化成为首要任务。国际: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竞争激烈。课堂小结: 新中国科技成就回眸知识点回归1、2001年第一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获得者是
A.袁隆平 B.邓稼先 C.杨利伟 D.钱学森2、“两弹一星”是指
A .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
B .原子弹、氢弹和人造地球卫星
C .氢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
D .核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课堂练习AA3、标志着中国国防力量加强,打破美国、苏联核垄断的事件是
A .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B .实施“星火计划”
C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D .秦山核电站建立课堂练习C4、新中国建立以来,取得世界第一的科技成就是
A .研制出每秒运算速度上亿次的计算机
B .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C .掌握载人航天技术
D .原子弹爆炸成功、课堂练习B5、中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的时候,中国是世界上
A.第三个发射卫星的国家
B.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
C.第八个发射卫星的国家
D.第九个发射卫星的国家6、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其最主要原因是
A. 中国获得了真正独立 B. 中国政府的重视
C. 中国人民的辛勤劳动 D. 有利的国际环境 课堂练习BA 7、我国第一颗原子弱爆炸成功的作用和意义有:①加强了中国的国防力量。②打破了美苏的核垄断。③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②③
8、建国初党中央作出发展“两弹一星”战略决策的根本目的是:
A 维护世界和平
B 发展核能源,缓和电力供求矛盾
C 打破美苏核垄断
D 维护国家安全,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和平环境课堂练习DD课堂练习9、袁隆平的科技成就产生的影响,最主要是
A .第一个选育出杂交水稻优质品种“南优2号”
B .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C .多次获得国际大奖,享有很高的国际声誉
D .他培育的杂交稻不仅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也有助于解决世界粮食问题D课堂练习10、“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对中国的现实意义是
A.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B.在联合国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
C.增强了中国的国防实力
D.迫使美、苏改善了对华关系
11、20世纪80年代,我国为促进科技发展而采取的措施不包括
A.制定“863计划” B.制定是“星火计划”
C.制定“火炬计划” D.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