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十一单元 战后资本主义的发展与苏联东欧的社会主义建设(课时作业 4课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岳麓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十一单元 战后资本主义的发展与苏联东欧的社会主义建设(课时作业 4课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3-12 20:23:44

文档简介

第36课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
一、单项选择题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登上资本主义霸主宝座的国家是(  )
A.英国 B.日本
C.德国 D.美国
2.二战后初期,美国的工业产量占资本主义世界的一半以上。美国经济繁荣的主要原因是(  )
A.拥有广阔的国际市场,大力发展科技
B.发挥劳动力优势,依赖国际援助
C.加入“欧洲共同体”,走向联合自强道路
D.进行社会化改革,推行非军事化政策
3.美国虽然只有200多年的历史,但却是当今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它的发展令世界瞩目。下列关于美国历史发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独立战争胜利后美国确立了比较民主的政治体制
B. 南北战争中美国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
C.罗斯福新政使美国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
D.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今,美国经济一直持续稳定高速发展
4.二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新特点包括(  )
①国家大规模干预经济 ②建立广泛的社会保障制度
③克服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5.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迅速发展最主要是通过(  )
A.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干预经济
B. 利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
C.美国的经济援助
D.对殖民地的掠夺
6.二战后,率先建立“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制度的西方国家是(  )
A.美国 B.英国
C.日本 D.德国
7.西欧资本主义国家推行社会福利制度的主要目的是(  )
A.通过实行民主社会主义,缓解阶级矛盾
B.提高生产部门的劳动积极性,刺激经济和生产的持续增长
C.实行社会保障制度,显示资本主义社会的优越性
D.防止由于人民极端贫困、社会两极分化过于明显而造成社会动乱
8.关于西方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二战后西方一些国家就建立了全面而广泛的社会保障制度
B.随着实行福利制度的国家越来越多,社会保障的覆盖面也越来越广,社会保障普遍成为公民应享有的权利
C.西欧国家的国有化和福利制度曾经被称为“社会主义试验”,这说明西方国家已经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
D.社会保障制度在消除贫富差距和稳定社会方面发挥了巨大的积极作用
二、非选择题
9.在美洲大陆北部,有一个飘扬着星条旗的国家,它的名字叫“美利坚合众国”,也被称作“美国”。这个国家自诞生之日起至今,虽然只有240余年的历史,但却演绎了大国兴起的罕见奇迹。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以这些殖民地的善良人民的名义和权利,谨庄严地宣布并昭告:这些联合殖民地从此成为、而且名正言顺地应当成为自由独立的合众国;它们解除对于英王的一切隶属关系,而它们与大不列颠王国之间的一切政治联系亦应从此完全废止。
──《独立宣言》
材料二 “一幢裂开的房子是站立不住的。”……我不期望联邦解散,我不期望房子崩塌,但我的确希望它停止分裂。
——《世界历史》
材料三 美国在二战后的工业总产值占到了世界总量的一半以上,并且在全世界范围内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金融体系。同时,它还向世界50个国家和地区派驻了军队。
——《大国崛起》
二战后的五六十年代,全世界一半以上的科学发明出自美国,高科技特别是信息产业的发展是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微软、IBM、英特尔等世界最大的信息产业公司都在美国,美国信息产业的产品几乎渗透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世界历史·教师教学用书》
二战后美国的社会福利已经从单纯的救济发展成为公民的社会权利,得到了立法和制度上的保证。……大幅投资公共建设,为商界提供税务优惠,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扩大医疗保险范围。
——“新浪网”
(1)阅读材料一,《独立宣言》是由哪一机构发表的?“殖民地的善良人民”反抗的是哪国的殖民统治?
(2)材料二是谁的名言?其主要观点是什么?
(3)请从材料三中分析,二战后美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4)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可以从美国的历史进程中获得哪些有益的启示?
/
欧盟的扩张与英国“脱欧”
1973年1月1日,丹麦、爱尔兰和英国加入欧共体,这是欧共体历史上的首轮扩大。1981年1月1日,希腊成为欧共体正式成员国。1986年1月1日,西班牙和葡萄牙加入,欧共体扩大为12国。1995年1月1日,奥地利、芬兰、瑞典三国加入欧盟。
2004年5月1日,欧盟正式接纳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塞浦路斯和马耳他10个中东欧国家为成员国。
2007年1月1日,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正式加入欧盟。
2016年6月23日,英国举行“脱欧”公投。6月24日,公投结果决定英国脱离欧盟。2017年3月29日,英国正式向欧盟递交“脱欧”信函,米字旗和欧盟旗共同飘扬在伦敦上空的场景将成为过去。
欧盟的成立与扩张有什么积极影响?英国“脱欧”对英国和欧盟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你怎样看待当今欧盟的发展前景与困境?
参考答案与解析
1.D
2.A 【解析】 本题难度适中,注意时间是“二战后初期”,国家是美国,答案故选A;C是欧洲发展的原因;D是日本发展的原因。B选项中,依赖国际援助明显错误。故选A。
3.D
4.A 【解析】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国为首的现代资本主义国家通过一系列自我调节措施,如实行国家干预经济,逐步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推动了整个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巩固和发展。但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并没有克服。故答案为A。
5.B 6.B 7.B 8.C
9.(1)大陆会议。大不列颠王国或英国。
(2)林肯。反对国家分裂,维护国家统一。
(3)美国是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占据广阔的国际市场);政府大力发展科技(或对科技、教育的投入大),取得了明显效果;政府采取了改善人民生活的举措,为社会创造了比较有利的发展环境。
(4)①民族独立是国家强大的基础。②坚决反对国家分裂,维护国家统一。③积极拓展国际、国内市场。④加大对科技事业的资金投入,把“科教兴国”战略落到实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⑤各级政府要积极采取恰当的举措,改善民生,营造和谐的社会环境。⑥积极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的经验,为我所用等。
第37课 西欧与日本的经济发展
/
一、单项选择题
1.1947年,丘吉尔说:“现在的欧洲是什么?它是一堆瓦砾,是一个藏骸所,是瘟疫和仇恨的发源地。”为了维护二战后的安全和在世界上的地位,西欧国家(  )
A.进行了殖民掠夺
B.签署了《凡尔赛和约》
C.实施了马歇尔计划
D.走上了联合发展的道路
2.20世纪50年代中期,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强调:“如果我们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上走下坡路的话……欧洲的联合是绝对必要的。”基于这一认识,欧洲国家在20世纪60年代建立了(  )
A.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B.轴心国集团
C.欧洲共同体
D.统一的欧洲国家
3.欧洲共同体的前身是(  )
①政治共同体 ②经济共同体 ③货币共同体 ④煤钢共同体 ⑤原子能共同体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②③④ D.③④⑤
4.有人将法德关系作了如下比喻:以前两国都在同一条马路上开车,各有各的“交通规则”,结果一再撞车。现在仍然在同一条马路上开车,大家都遵守相同的“民主”规则,不再撞车了。这里相同的“民主”规则的含义是指(  )
A.民主政治的不断发展
B.民主权利的逐步扩大
C.法德关系的和解
D.欧洲的经济一体化
5.一位当代西方学家指出:“西欧国家希望通过建立一个经济共同体,来振兴经济并降低未来战争的可能性。”材料反映出欧洲共同体建立的目的是(  )
A.争取美国的援助
B.引进科学技术
C.发展经济和寻求国家安全
D.占据广阔的海外市场
6.有人说:“欧洲曾是两次世界大战的发源地,但是从今天的形势看,欧洲再次爆发大规模战争的可能性已经几乎不存在了。”得出这一结论的依据应是(  )
A.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动摇
B.联合国作用加强
C.欧洲共同体(欧洲联盟)的建立
D.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7.观察下表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
/
A.日本的经济增长速度最快
B.美国由此失去了世界经济霸主的地位
C.各国经济增长速度不均衡
D.联邦德国在西欧四国中经济增长速度最快
8.二战后,美国在日本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其中有(  )
①废除天皇统治权 ②实行国民经济非军事化 ③解散财阀 ④加强以天皇为首的中央集权 ⑤实行农地改革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⑤
9.20世纪50年代中期,日本进入经济高速发展阶段,1987年,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战后,教育经费在政府的财政预算中所占比重超过20%,名列资本主义世界各国之首。20世纪90年代有三分之一以上的成年人受过大学教育。工程师在人口中的比例居世界之首。”该材料反映出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的原因是(  )
A.重视科学技术的引进和创新
B. 推行严格的科学管理制度
C.重视教育,注重人才培养
D.政府投资主要放在发展经济上
10.二战后,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最能说明(  )
A.改革是发展的动力
B.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C.安于现状,任其自然发展是根本
D.应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11.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形成了经济的“三大中心”。这“三大中心”不包括下列哪一个国家或地区(  )
A.西欧 B.日本
C.新加坡 D.美国
二、非选择题
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0—1970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年平均增长率的比较表。
国家
联邦德国
意大利
法国
英国
日本
美国
增长率
6.7%
5.6%
5.3%
2.9%
9.6%
3.5%
材料二 日本经济的发展与美国的扶植密不可分。美国主持签订了对日和约,日本没有支付多少战争赔款。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在亚洲发动的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都以日本为军需供应基地,日本因此大发战争财。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日本大量引进了外国的先进技术。同时,每年把全部财政预算的20%以上投入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提高日本产品的竞争力。
——据《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整理
(1)根据材料一提供的数据分析,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居资本主义世界第几位?
(2)从上述材料中找出日本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的原因。
(3)上述原因中,你觉得有哪些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63—1914年这一时期是欧洲直接或间接成为全球主人的时期。欧洲的霸权不仅表现在政治领域以大殖民帝国的形式,而且在经济和文化领域也表现得很明显。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所遭受的损失与接踵而来的冷战的压力一起迫使西欧依靠美国,东欧依赖苏联。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在西方国家中,法国总统戴高乐首先向美国的领导地位发起挑战。他主张欧洲应该是“欧洲人的欧洲”,主张欧洲联合起来,摆脱美国的控制。
——节选自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Ⅰ教材
材料四
/
(1)根据材料一指出“欧洲的霸权”在政治方面的表现。这一时期欧洲在经济领域的霸权主要是因为生产领域的两次变革,这两次变革是指什么?
(2)根据材料二分析“西欧依靠美国”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西欧依靠美国”、“东欧依赖苏联”形成了什么世界格局?
(3)根据材料三指出欧洲联合的目的。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60年代欧洲联合的标志,并分析欧洲联合的影响。
(4)你认为材料四的漫画所反映的事件对欧洲一体化会产生什么影响?
/
二战后日本战争赔款的真相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根据国际法,有资格向日本索取战争赔款的战胜国有中国、美国、英国、苏联、荷兰、澳大利亚、印度、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缅甸、越南、老挝、柬埔寨。其中,中国、美国、英国、苏联、荷兰、澳大利亚、印度都放弃了战争赔款,而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缅甸、越南、老挝、柬埔寨则得到了战争赔款。后来,瑞士、西班牙、瑞典、丹麦这四个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的“中立国”,也向日本提出赔偿战争时所毁坏的他们在中国和东南亚的财产,日本也对此作了赔偿。蒙古的情况比较复杂,因为战前日本不承认蒙古是独立于中国的国家,所以日本认为中国放弃赔款就等于蒙古也放弃了赔款。但后来经过交涉,日本同意向蒙古提供50亿日元的无偿经济援助,作为变相的赔偿。战后的日本支付的战争赔款共计22.3亿美元。
近代史上,日本曾在哪几次战争后向清政府勒索过战争赔款?日本发动的全面侵华战争给中国造成了哪些灾难?我国政府为什么要放弃日本的战争赔款?这对当时的国际关系产生了什么影响?
参考答案与解析
1.D
2.C 【解析】 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的话表明了欧洲联合的目的是促进各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基于此,法国和联邦德国等西欧国家于20世纪60年代成立了欧洲共同体。
3.B 4.D 5.C
6.C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欧洲各国为了振兴经济,降低未来战争的可能性,20世纪60年代成立了欧共体,1993年成立了欧盟,这促进了欧洲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故答案选C。
7.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数据的能力。从表格数据来看,各国经济增长速度不均衡,日本的经济增长速度最快,联邦德国在西欧四国中经济增长速度最快,虽然美国的经济增长速度缓慢,但其依然是世界霸主。A、C、D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B表述错误,符合题意。
8.D 【解析】 二战后,美国在日本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在政治上,废除天皇统治权,而不是加强以天皇为首的中央集权,④说法不正确。只有D选项不含有④,所以D项符合题意。
9.C 10.B 11.C
12.(1)第一位。
(2)美国的扶植:在美国的支持下,日本没有支付多少战争赔款;朝鲜战争、越南战争都以日本为军需供应基地,日本大发战争财。日本自身的努力:大量引进外国的先进技术;每年财政预算的20%以上投入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提高日本产品的竞争力。
(3)大量引进外国的先进技术;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培养高素质人才等。
13.(1)大殖民帝国。两次工业革命。
(2)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所遭受的损失与接踵而来的冷战的压力。美苏对立的两极格局。
(3)目的:摆脱美国的控制,保障欧洲自身的安全。标志:西欧各国成立欧洲共同体。影响:欧共体的成立对成员国经济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发挥了重要作用。
(4)英国脱欧会使欧洲一体化进程严重受挫。
第38课 社会主义越出一国范围
/
一、单项选择题
1.提出社会主义革命可以在一国或数国首先胜利理论的是(  )
A.马克思 B.恩格斯
C.列宁 D.斯大林
2.二战促进了社会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主要表现在(  )
①社会主义越出一国范围 ②二战期间东欧和亚洲兴起了一系列人民民主国家 ③战后殖民体系迅速瓦解
④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力量在战争中得到发展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3.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关系最突出的特点是(  )
A.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的对立和斗争
B.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被严重削弱
C.社会主义越出一国的范围,形成一个世界体系
D.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
4.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二战的影响(  )
A.严重动摇了帝国主义的殖民统治
B.削弱了所有帝国主义国家
C.使社会主义越出了一国范围
D.客观上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
5.“如果说十月革命后出现了‘一球两制’的新格局的话,那么,半个多世纪的比较和竞赛,没有显示出苏式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这种体制未能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因而失去越来越多的民众的支持和拥护。”“这种体制”是指(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新经济政策
C.斯大林模式
D.市场经济体制
6.在斯大林模式下,全国是一个统一的“大工厂”,而企业只是这座“大工厂”中的一个“生产车间”……甚至“每一双皮鞋或每一件内衣,都要由中央调配”。这表明斯大林模式(  )
A.实行指导性的计划管理
B.完全排斥市场调节
C.优先发展重工业
D.导致生活物资短缺
7.下面两幅漫画形象地反映了前苏联的某一政策。两幅漫画意在表达(  )
/
A.民主法制缺失
B.个人崇拜严重
C.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D.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
8.下列国家中受苏联模式影响较深的有(  )
①保加利亚 ②罗马尼亚 ③联邦德国 ④波兰 ⑤匈牙利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③④⑤
9.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斯大林模式。下列有关斯大林模式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使苏联成为强盛的工业国 ②东欧各国大都曾照搬这一模式 ③为苏联的解体埋下了隐患 ④极大地保护了农民的利益
A.①②③ B. 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二、非选择题
10.20世纪二三十年代美苏两国在经济发展和国家建设方面进行探索和调整。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1年6月的一天,23岁的美国人阿曼德·哈默,克服种种困难,来到了苏俄。他用100万美元在美国购买了100万普特小麦,用船运到苏俄去销售。这件事被列宁知道后,他热情邀请哈默前来克里姆林宫会面。列宁说:“内战使一切陷于停顿,现在我们必须从头做起。我们刚刚制定出的新经济政策就是要求重新发掘我们的经济潜能。我们希望建立一种给外国人工商业承租权的制度,来加速我们的经济发展。它将为你们提供很好的机会。”
——《世界上下五千年(现代卷)》
材料二 工业化的中心,工业化的基础,就是发展重工业(燃料、金属等行业)。归根到底,就是发展生产资料的生产,发展本国的机器制造业。
——斯大林
材料三 1935年,法国文学大师罗曼·罗兰应邀访问苏联,后来他写信给斯大林说:“我看到了一个强大的国家,整个国家在布尔什维克领导下跟千百种障碍不断地做斗争,在英勇而秩序井然的高潮中,正在建设一个新世界。”罗曼·罗兰还根据他在苏联的见闻撰写了《莫斯科日记》,在日记中,他写道:“目前这些政策包含着某种消极的东西,这是不可避免的;我丝毫不怀疑,世界更美好的未来是与苏联的胜利连在一起的。”
——《大国崛起》解说词
(1)依据材料指出苏俄制定“新经济政策”的背景,说明该政策“新”在何处。
(2)根据材料二,分析斯大林实行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有何特点?取得了什么样的成效?
(3)依据材料分析罗曼·罗兰评价的是什么经济体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该体制包含哪些“消极的 东西”。
(4)从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从列宁到斯大林,一直在调整苏俄(联)的建设政策,这给我们什么启示?
/
社会主义阵营
社会主义阵营指二战后,由苏联为首的横跨亚欧大陆的十几个社会主义国家组成的阵营。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和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之间的长期对峙,是冷战时期的主要内容。由于社会主义阵营成员主要在欧洲东方,西方国家称之为东方集团或称之为苏联集团。
1949年时,社会主义阵营包括欧洲东部的苏联、波兰、民主德国、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和亚洲东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蒙古人民共和国、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等13个社会主义国家。
南斯拉夫虽然也是社会主义国家,但因为和苏联有矛盾,1950年后被苏联逐出了社会主义阵营。在1956年,南斯拉夫和苏联关系正常化,但并没有重新加入其中。
中国在1960年和苏联关系恶化,实质上退出了社会主义阵营,但仍声称是其中的一员。之后社会主义阵营成为“苏联集团”的代称。所谓“社会主义大家庭”是该集团的又一个称呼。
后期越南、南也门、古巴、安哥拉、埃塞俄比亚等国也加入了社会主义阵营。
至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社会主义阵营宣告瓦解。
社会主义阵营是适应苏联战略利益需要建立起来的。请上网查找相关资料,了解它形成到瓦解的原因,有哪些经验和教训值得总结?
参考答案与解析
1.C
2.B 【解析】 东欧和亚洲人民民主国家的兴起是在二战结束后,排除含②的选项,故选B。
3.A
4.B 【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分析理解能力。B项明显与史实不符。二战后美国成为世界最强大的帝国主义国家便是一例,故B项不属于二战的影响。
5.C 【解析】 根据题干的意思可知是斯大林模式,这是一种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斯大林模式是前苏联工业化和经济发展过程中所采用的、并且延续约70余年的一种经济体制,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农业落后,失去民众的支持和拥护,C项符合题意。
6.B
7.C 【解析】 题干中的第一幅漫画显示出苏联的“重工业——飞机”在“民生”中占有重大的比例;第二幅漫画显示出苏联像一个两条腿严重失衡的“残疾”,结合所学知识,斯大林模式片面发展重工业,给苏联发展带来的直接影响是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农业、轻工业长期停滞不前,处于落后的状态。由此可知,题干中的两幅漫画意在表达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8.C
9.A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斯大林模式使苏联20世纪二三十年代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它后来严重阻碍了苏联国民经济和其他领域的发展,为苏联的解体埋下了隐患。斯大林模式并没有极大地保护农民的利益,而是损害了农民利益。故①②③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
10.(1)背景:国内战争结束,苏维埃政权面临的主要任务是恢复和发展经济。“新”: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2)优先发展重工业;通过两个五年计划。苏联工业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或苏联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
(3)体制:斯大林模式。消极:片面发展重工业;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用指令性计划来发展经济,效益低下等。
(4)启示:社会主义建设要从本国国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生产关系的变革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改革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要搞好国民经济各部门的综合平衡;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等。
第39课 苏联改革和苏东剧变
/
一、单项选择题
1.赫鲁晓夫说:“一些部长坐镇在莫斯科,而他们的下属企业却远在萨哈林岛,要从莫斯科来管理这些企业是很困难的。”为此,苏联采取的改革措施是(  )
A.大力推广玉米种植
B.重点发展重工业
C.推行农业集体化方针
D.扩大企业自主管理权
2.有学者提出:“从一定意义上说,赫鲁晓夫既是斯大林模式的掘墓人,但最终还是扮演了守墓人的角色。”他在此着重强调了赫鲁晓夫改革(  )
A.冲破了斯大林模式的束缚
B.只是对斯大林模式的小修小补
C.主张重点发展重工业
D.后期趋于保守使改革陷于停滞
3.某篇论文的内容主要包括“宣扬人道的社会主义、放弃一党制、实施社会经济发展战略”。据此可知,该论文的主题是(  )
A.新经济政策的推行
B.斯大林模式的形成
C.赫鲁晓夫上台执政
D.戈尔巴乔夫改革
4.1989年的某一天晚上,正在波兰访问的联邦德国总理科尔,接到助手从德国打来的电话:“总理先生,此时此刻,柏林墙正在倒塌。”柏林墙“倒塌”的历史背景是(  )
A.戈尔巴乔夫改革
B.东欧剧变
C.第二次世界大战
D.雅尔塔会议召开
5.“横空出世一战中,社会制度初显优。二次大战建大功,一朝解体两极终。”该材料生动地描述了(  )
A.美国的历史 B.苏联的历史
C.英国的历史 D.法国的历史
6.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解体的时间是(  )
A.1989年 B.1991年
C.1992年 D.1997年
7.苏联从成立到解体的历史,给后人留下了许多的思考。导致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  )
A.戈尔巴乔夫改革
B.僵化的经济政治体制长期得不到根本改变
C.受美国的打击
D.农业发展长期滞后
8.关于苏联改革,有人评价道:“赫鲁晓夫把苏联改病了,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垮了。”这句话中“改垮了”指的是苏联解体。苏联解体的实质是(  )
A.国家四分五裂
B.国家名称发生了变化
C.社会制度发生了变化
D.执政党丧失了政权
9.下表的内容与社会主义运动有关,其中史实与结论一致的是(  )
史实
结论
①《共产党宣言》发表
马克思主义诞生
②巴黎公社革命
第一次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③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
打破资本主义国家一统天下的局面
④苏联解体
社会主义运动失败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0.“冷战消失了……为具有更加多元化特点的社会开启了大门。”“冷战消失了”的标志性事件是(  )
A.杜鲁门主义 B.马歇尔计划
C.美苏争霸 D.苏联解体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邓小平
材料二 从1989年下半年开始,东欧各国风云突变。在一年之内,执政40多年的各国执政党纷纷丧失政权。由于各国执政党的改变,社会制度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材料三 东欧的事件对我们来说并不感到意外,迟早要出现的。东欧的问题首先出在内部。
——《邓小平文选》
(1)材料一中苏联僵化的“模式”是指什么?
(2)结合材料二谈谈,东欧剧变的时间和实质分别是什么?
(3)社会主义国家从东欧剧变中应该吸取什么教训?
12.2014年初,俄罗斯吞并乌克兰的克里米亚,引发俄罗斯与西方国家之间的“新冷战”。探究俄国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改革之路】
材料一 1856年,亚历山大二世向莫斯科贵族发表演讲时说:“到处在谣传,我要给农民自由,这是不公正的……但是,遗憾的是,农民和他们的地主之间存在着敌对情绪,并因此发生了许多不服地主管束的事情……因而,从上面解决比从下面解决要好得多。”
——摘自孙成木《俄国通史简编》
材料二 列宁说:“在战争(指1919-1920年苏俄粉碎国内外敌人的武装干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 ……这个结果是什么呢?结果就是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俄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突破。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三 1991年12月25日19点38分,印有镰刀锤子的红旗从克里姆林宫楼顶徐徐地、却是永久地降下。它从事实上宣告一个时代就此终结了。
——摘自《大国崛起》
(1)请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俄国这次改革的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是对苏俄什么政策的评价?请说出这项政策的特点是什么。
(3)俄国通过哪次革命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苏联是哪一年成立的?
(4)材料三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此事件对我国当前社会主义建设有何启示?
/
“八一九”事件
“八一九”事件,又称“苏联政变”“八月政变” ,指1991年8月19日至8月21日在苏联发生的一次政变。当时苏联中央政府的一些官员企图废除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并取得对苏联的控制。政变领导人是由苏联国防部长亚佐夫元帅、克格勃领导人克留奇科夫等苏联共产党强硬成员和保守派组成。他们相信戈尔巴乔夫的改革计划太过分,并认为他正商议签订的《新联盟条约》过于分散权力给各加盟共和国。俄罗斯总统叶利钦拒不服从紧急状态委员会的命令,号召举行政治罢工,抗议亚佐夫等人发起的行动。20日,莫斯科实行宵禁。21日,戈尔巴乔夫宣布已完全控制了局势,并恢复了一度中断的与全国的联系,苏联国防部决定撤回部署在实施紧急状态地区的部队。苏联内阁发表声明,表示完全执行总统的指示。
此次政变虽然在短短三天内便瓦解,且恢复了戈尔巴乔夫的苏联总统权力,但此事件粉碎了戈尔巴乔夫希望苏联至少在一较松散体制下维持一体的梦想,加快了苏联的解体。
苏联共产党内的强硬派发动“八一九”事件的初衷是什么?结果怎样?有人把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归咎于“八一九”事件,你认为呢?为什么?
参考答案与解析
1.D 【解析】 从材料中的“企业”这一信息,可以排除农业领域的两个选项A和C。发展重工业是从斯大林时期即“一五”计划时期就开始了的,据此可排除B项。从材料看,因为部长很难远距离管理这些企业,所以要扩大企业自主管理权。所以,D项符合题意。
2.B 【解析】 解题时要准确理解“掘墓人”“守墓人”的含义。联系所学知识可知, “掘墓人”说明赫鲁晓夫的改革对斯大林模式的冲击, “守墓人”说明了赫鲁晓夫的改革只是对斯大林模式的小修小补,没有从根本上摆脱其束缚,B项符合题意。
3.D 4.B 5.B 6.B 7.B
8.C 【解析】 苏联解体后,社会制度由社会主义制度变成资本主义制度,这是苏联解体的实质,其他三项都只是外在的表现。
9.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四件史实中,第一次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是十月革命;苏联解体是社会主义运动失败的说法错误,苏联解体并不能说明社会主义运动失败,只能说明社会主义遭遇了挫折,因为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排除②④,故答案选B。
10.D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着冷战的结束和两极格局的瓦解。故选D。
11.(1)斯大林模式,即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2)时间:1989年下半年。实质: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3)社会主义建设要从本国国情出发,走适合本国国情的道路等。
12.(1)原因是俄国农奴制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3)十月革命。1922年。
(4)苏联解体。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改革必须符合国情;实事求是,与时俱进。